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桥本氏脑病 病例报告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6.287
病历资料
患者,女,42岁,右头颈部皮肤麻木2个月,头晕、恶心、呕吐1个月,于2011年10月8入院。患者于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耳鸣,非持续性、音调较低、不伴头晕、视物不清、自服中药无缓解,之后渐出现右侧脸颊、右颈部皮肤麻木感,用3天青霉素治疗无好转,就诊于当地医院。2011年8月18日MRI示右桥臂梗死可能(?)。予以抗血小板,改善循环治疗,耳鸣基本消失,但麻木无明显变化,治疗数天后出现头晕、咽痛、双侧耳周压痛,无发热,自服感冒药后症状消失,1个月前出现头晕、咳嗽、恶心、呕吐、平躺时明显,坐起稍缓解,伴视物模糊、视物成双、不伴有视物旋转、肢体力弱,此症状逐渐加重,曾晕厥2次,3分钟即缓解,发作时双眼向一侧凝视,不伴肢体抽搐、二便失禁。复查MRI(2011年9月14日),病灶基本同前,继续改善循环治疗,但症状持续加重,2周来行走不能,进食少,仅少量饮水。5天前(2011年10月5日)复查MRI及增强示中脑及右侧桥臂异常信号灶,与前次MRI比较范围扩大,增强后无强化,MRA示左侧大脑前动脉交通前段变细,左侧椎动脉入颅段较对侧细。自发病以来自觉算账较前慢,记忆力尚可,无发热,光过敏、口腔溃疡、皮疹,精神体力、饮食差,体重下降,二便正常,为明确诊断治疗入院。家中养猫和狗,无遗传病史。查体:T 36.4℃,P 84次/分,R 18次/分,BP 130/70mmHg,内科查体无异常。神经科查体:高级皮层功能完好,左侧眼裂较小、右眼内收、外展均受限,左眼内收及下视受限,下视时存在复视,各面有粗大眼震,左视时可见水平及旋转眼震,上下视时可见垂直及旋转眼震,右额纹浅,闭目力弱,右鼻唇沟浅,站立不稳,睁闭眼无差别,余查体无异常。辅助检查:2011年10月11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9.1×109/L,中性粒细胞66%,淋巴细胞18%,红细胞数4.25×109/L,血红蛋白145g/L,血小板总数196×109/L。生化检测:K+ 4.8mmol/L,Na+ 140mmol/L。血清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测定(TPOAb)88.30IU/ml,血清抗甲状腺球蛋蛋白抗体测定(TGAb)>4000.00,血清游离甲状腺素测定(FT4)20.68pmol/L,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测定(FT3)3.41pmol/L,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测定(TSH)1.54uIU/L,TB-IgM 1.305(阳性),TB-IgG<200.0。脑脊液:Cl 121.80mmol/L,总蛋白0.22g/L,葡萄糖3.98mmol/L,外观无色透明,有核细胞数2/mm3,未查到结核杆菌及隐球脑脊液,髓鞘碱性蛋白4.11μg/L,血中髓鞘碱性蛋白4.51μg/L。脑脊液超薄细胞涂片:见较多小淋巴细胞及少许单核细胞伴退变,视觉诱发电位未见异常,P100潜伏期、波幅均正常。肝功、血糖及肝炎标记物及神经免疫学检查均正常。脑电图中度异常。头部MRI右侧桥臂梗死可能性大。颞骨平扫CT未见异常,头MRI中脑、桥脑、右侧小脑脚异常信号,考虑脱髓鞘可能性大些。2011年10月14日复查化验血清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测定(TPOAb)<5.00IU/ml,血清抗甲状腺球蛋钱白抗体测定(TGAb)20.60IU/ml。当地医院初步诊断脑梗死。给与抗血小板及改善循环治疗病情缓解不明显,复查头核磁病灶增大。转到北一大医院神经内科,确诊为桥本氏脑病,给予甲强龙冲击治疗后改为口服强的松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营养等一般对症支持等治疗,症状明显改善而转回我院。
讨 论
桥本氏脑病(H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抗甲状腺抗体阳性对激素敏感的脑病,急性或亚急性发病,可有癫痫、卒中样发作和精神异常、肌阵挛和震颤等多种临床表现,血中抗甲状腺抗体增高,对皮层类固醇激素治疗反应良好,病程呈复发、缓解或进展性,大多预后良好的疾病[1]。
目前HE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大多数学者认为HE是一种因自身免疫反应累及中枢神经系统而产生的疾病。抗甲状腺抗体在HE中所起的作用目前尚存在许多争议。有学者研究发现,抗甲状腺抗体的水平与HE的临床过程一致,随临床症状的好转而滴度下降;但亦有学者认为二者无相关性,激素并不能使抗体滴度降低,抗甲状腺抗体有可能仅仅是自身免疫反应的一个标志物。但多数学者认为,抗甲状腺抗体阳性对诊断HE是重要的。桥本氏脑病由年轻到老年皆可发病,以女性多见,平均年龄45~55岁。初期可有轻微的意识障碍、认知障碍、不安,也可有肢体活动障碍,似卒中症状,甚至可出现部分或全身癫痫,少数患者可出现舞蹈症、幻听、发热、精神异常等。HE并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主要表现为:①以多发性卒中样发作为特征的血管炎型;②以痴呆、精神症状为特征的弥漫性进展型;③上述二种形式混合出现型。
根据有神经系统受累的临床表现,化验血清抗甲状腺抗体(尤以anti-TPO意义较大)增高、CSF蛋白高(CSF14—3-3蛋白),脑CT及MRI无特异发现,在排除炎症性、代谢性、中毒及血管炎性等其他可引起相似症状的脑病之后,可诊断HE。据报道,HE的发病率为2.1/10万,近年有逐渐升高趋势,而临床诊断率一直很低。所以,提高对HE的认识和警惕在基层医院临床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对于青年女性以癫痫、卒中样发作、精神异常及意识障碍发病者,在排除其他脑病的情况下,要考虑到HE的可能。另外,当遇有难以解释的脑病时,不明原因的痴呆、癫痫、卒中样发作、多发性硬化等疾病,即使患者无甲状腺病史,亦应及时化验抗甲状腺抗体及甲状腺功能,尽早作出诊断。多数患者对皮层类固醇激素治疗反应良好,故早期诊断是避免HE患者死亡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徐文苑,况卫丰,黄经纬.桥本氏脑病临床特征及诊断分析(附2例报告)[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1,37(2):118-119.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6.287
病历资料
患者,女,42岁,右头颈部皮肤麻木2个月,头晕、恶心、呕吐1个月,于2011年10月8入院。患者于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耳鸣,非持续性、音调较低、不伴头晕、视物不清、自服中药无缓解,之后渐出现右侧脸颊、右颈部皮肤麻木感,用3天青霉素治疗无好转,就诊于当地医院。2011年8月18日MRI示右桥臂梗死可能(?)。予以抗血小板,改善循环治疗,耳鸣基本消失,但麻木无明显变化,治疗数天后出现头晕、咽痛、双侧耳周压痛,无发热,自服感冒药后症状消失,1个月前出现头晕、咳嗽、恶心、呕吐、平躺时明显,坐起稍缓解,伴视物模糊、视物成双、不伴有视物旋转、肢体力弱,此症状逐渐加重,曾晕厥2次,3分钟即缓解,发作时双眼向一侧凝视,不伴肢体抽搐、二便失禁。复查MRI(2011年9月14日),病灶基本同前,继续改善循环治疗,但症状持续加重,2周来行走不能,进食少,仅少量饮水。5天前(2011年10月5日)复查MRI及增强示中脑及右侧桥臂异常信号灶,与前次MRI比较范围扩大,增强后无强化,MRA示左侧大脑前动脉交通前段变细,左侧椎动脉入颅段较对侧细。自发病以来自觉算账较前慢,记忆力尚可,无发热,光过敏、口腔溃疡、皮疹,精神体力、饮食差,体重下降,二便正常,为明确诊断治疗入院。家中养猫和狗,无遗传病史。查体:T 36.4℃,P 84次/分,R 18次/分,BP 130/70mmHg,内科查体无异常。神经科查体:高级皮层功能完好,左侧眼裂较小、右眼内收、外展均受限,左眼内收及下视受限,下视时存在复视,各面有粗大眼震,左视时可见水平及旋转眼震,上下视时可见垂直及旋转眼震,右额纹浅,闭目力弱,右鼻唇沟浅,站立不稳,睁闭眼无差别,余查体无异常。辅助检查:2011年10月11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9.1×109/L,中性粒细胞66%,淋巴细胞18%,红细胞数4.25×109/L,血红蛋白145g/L,血小板总数196×109/L。生化检测:K+ 4.8mmol/L,Na+ 140mmol/L。血清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测定(TPOAb)88.30IU/ml,血清抗甲状腺球蛋蛋白抗体测定(TGAb)>4000.00,血清游离甲状腺素测定(FT4)20.68pmol/L,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测定(FT3)3.41pmol/L,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测定(TSH)1.54uIU/L,TB-IgM 1.305(阳性),TB-IgG<200.0。脑脊液:Cl 121.80mmol/L,总蛋白0.22g/L,葡萄糖3.98mmol/L,外观无色透明,有核细胞数2/mm3,未查到结核杆菌及隐球脑脊液,髓鞘碱性蛋白4.11μg/L,血中髓鞘碱性蛋白4.51μg/L。脑脊液超薄细胞涂片:见较多小淋巴细胞及少许单核细胞伴退变,视觉诱发电位未见异常,P100潜伏期、波幅均正常。肝功、血糖及肝炎标记物及神经免疫学检查均正常。脑电图中度异常。头部MRI右侧桥臂梗死可能性大。颞骨平扫CT未见异常,头MRI中脑、桥脑、右侧小脑脚异常信号,考虑脱髓鞘可能性大些。2011年10月14日复查化验血清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测定(TPOAb)<5.00IU/ml,血清抗甲状腺球蛋钱白抗体测定(TGAb)20.60IU/ml。当地医院初步诊断脑梗死。给与抗血小板及改善循环治疗病情缓解不明显,复查头核磁病灶增大。转到北一大医院神经内科,确诊为桥本氏脑病,给予甲强龙冲击治疗后改为口服强的松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营养等一般对症支持等治疗,症状明显改善而转回我院。
讨 论
桥本氏脑病(H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抗甲状腺抗体阳性对激素敏感的脑病,急性或亚急性发病,可有癫痫、卒中样发作和精神异常、肌阵挛和震颤等多种临床表现,血中抗甲状腺抗体增高,对皮层类固醇激素治疗反应良好,病程呈复发、缓解或进展性,大多预后良好的疾病[1]。
目前HE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大多数学者认为HE是一种因自身免疫反应累及中枢神经系统而产生的疾病。抗甲状腺抗体在HE中所起的作用目前尚存在许多争议。有学者研究发现,抗甲状腺抗体的水平与HE的临床过程一致,随临床症状的好转而滴度下降;但亦有学者认为二者无相关性,激素并不能使抗体滴度降低,抗甲状腺抗体有可能仅仅是自身免疫反应的一个标志物。但多数学者认为,抗甲状腺抗体阳性对诊断HE是重要的。桥本氏脑病由年轻到老年皆可发病,以女性多见,平均年龄45~55岁。初期可有轻微的意识障碍、认知障碍、不安,也可有肢体活动障碍,似卒中症状,甚至可出现部分或全身癫痫,少数患者可出现舞蹈症、幻听、发热、精神异常等。HE并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主要表现为:①以多发性卒中样发作为特征的血管炎型;②以痴呆、精神症状为特征的弥漫性进展型;③上述二种形式混合出现型。
根据有神经系统受累的临床表现,化验血清抗甲状腺抗体(尤以anti-TPO意义较大)增高、CSF蛋白高(CSF14—3-3蛋白),脑CT及MRI无特异发现,在排除炎症性、代谢性、中毒及血管炎性等其他可引起相似症状的脑病之后,可诊断HE。据报道,HE的发病率为2.1/10万,近年有逐渐升高趋势,而临床诊断率一直很低。所以,提高对HE的认识和警惕在基层医院临床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对于青年女性以癫痫、卒中样发作、精神异常及意识障碍发病者,在排除其他脑病的情况下,要考虑到HE的可能。另外,当遇有难以解释的脑病时,不明原因的痴呆、癫痫、卒中样发作、多发性硬化等疾病,即使患者无甲状腺病史,亦应及时化验抗甲状腺抗体及甲状腺功能,尽早作出诊断。多数患者对皮层类固醇激素治疗反应良好,故早期诊断是避免HE患者死亡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徐文苑,况卫丰,黄经纬.桥本氏脑病临床特征及诊断分析(附2例报告)[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1,37(2):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