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职学校的学生一般都是被称为“后进生”的中考落榜生,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对文化课的厌学现象严重。探讨研究当前中职学生的文化课厌学现状,调节好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关系,帮助这些学生树立信心,学好知识和技能,掌握谋生的本领,为将来择业就业打下良好基础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中职生;文化课;厌学
一、中职学生学习现状
1.学生学习基础的差异较大。目前被招进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中有大批是中招考试成绩极低(在300分左右)甚至没有成绩的所谓“差生”。他们的特点是知识拥有量少,文化素质低,学习习惯差,在个性或品质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而有一部分学生则学有余力。
2.学生学习需求的差异也比较大。职业学校学生的目标是就业,在学习过程中,学习的需求是不同的,有的学生只要求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有的学生则希望学得更多更好些,以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中有更好的基础和条件,也有的学生则把目标定在继续升学上。这对职业学校课程和学习要求的选择性提出了要求。
二、职业学校文化课程实施情况
1.课程要求难以把握。中职学生文化课基础差异很大,文化课究竟是以初中补习为主还是按教学大纲要求安排课程,是困扰许多中职学校的共同难题。在这两种倾向的影响下,把握不好“度”,要求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教学效率低下,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文化课程与专业教学相脱节。这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文化课与专业课教学脱节。许多专业教学内容需要运用文化课,但是文化课却没有与之有效配合,影响了专业教学的效率。另一方面,文化课与专业课教学分离,使文化课教学缺乏应用性、直观性、生动性,也影响了文化课的教学效率,也不利于激发职校生学习文化课的兴趣。
3.课堂教学模式尚需改进。大多数职业学校教学方法、教学形式主要沿袭普教传统模式,没有真正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使文化课的教学无法满足学生实际的要求。
三、协调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几点思考
对于普遍出现的“文化课厌学”现象,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纠正和克服,任其蔓延下去,势必给学生的身心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纠正和克服中职学生“文化课厌学”现象,是一项综合治理工程,涉及面很多。
1.摆正“专业课”与“文化课”之间的关系
文化课兼有基础性、人文性、发展性等功能,宽厚的文化基础是培养扎实专业技能的必要条件,也是現代教育发展的必然。中等职业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狭窄的专业技能训练,必须注重对学生普通文化素质、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实现“基础宽厚、技能复合、素质全面”的中等职业教育目标。通过课程整合、弹性学制和必修、选修结合等多种方式组织文化基础课的教学。根据学生的兴趣、个性和实际需要,加强文化基础素质的教育,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要克服重专业课轻文化课,重专业技术培养轻文化基础培养,重眼前谋职轻终身发展的倾向,处理好专业课和文化基础课的关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准确定位文化基础课
中等职业教育文化基础课学科定位问题应放在整个中等职业教育系统中来考虑。要根据生源状况,改革和完善文化基础课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提高对文化基础课教学的认识。它在学生培养上应兼顾升学与就业,而侧重在就业;它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还要致力于教会学生谋职求职的能力和素养;它不仅是工具性和基础性的统一,而且还是职教性的体现。只有明确了这一定位问题。才能使文化基础课教学更具有目标性、方向性和针对性。
3.加强对文化基础课学科价值的认识
造成“专业技能”与“文化基础”之间权重失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文化基础课学科价值认识不够。教育系统内部那种认为学生生源差,文化基础课能学多少算多少的思想的存在,导致了文化基础课教学质量不高。教师缺乏教学激情。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加强对文化基础课学科价值的认识。文化基础课教学不仅关系到学生成为有一技之长的“技能型”人才,还关系到学生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不仅关系到学生成为技巧型、技能型人才从而解决就业问题,更关系到学生潜能开发和终身发展的问题。
4.加强文化基础课教学的针对性
加强文化基础课学科教学的针对性,是摆脱目前困境的重要途径。首先,文化基础课学科教学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学,不搞一刀切。可以试行分层教学,对基础好的学生鼓励参加对口升学考试,对基础差的学生要善于激发培养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勤奋学习,自我发展,以切实提高整体素质。其次,要把文化基础素质与现代科技意识的培养很好结合起来。在文化基础课学科教学中要突出和强化实用性。还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增强教学过程的形象性、趣味性、参与性,丰富教学内容,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关键词:中职生;文化课;厌学
一、中职学生学习现状
1.学生学习基础的差异较大。目前被招进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中有大批是中招考试成绩极低(在300分左右)甚至没有成绩的所谓“差生”。他们的特点是知识拥有量少,文化素质低,学习习惯差,在个性或品质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而有一部分学生则学有余力。
2.学生学习需求的差异也比较大。职业学校学生的目标是就业,在学习过程中,学习的需求是不同的,有的学生只要求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有的学生则希望学得更多更好些,以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中有更好的基础和条件,也有的学生则把目标定在继续升学上。这对职业学校课程和学习要求的选择性提出了要求。
二、职业学校文化课程实施情况
1.课程要求难以把握。中职学生文化课基础差异很大,文化课究竟是以初中补习为主还是按教学大纲要求安排课程,是困扰许多中职学校的共同难题。在这两种倾向的影响下,把握不好“度”,要求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教学效率低下,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文化课程与专业教学相脱节。这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文化课与专业课教学脱节。许多专业教学内容需要运用文化课,但是文化课却没有与之有效配合,影响了专业教学的效率。另一方面,文化课与专业课教学分离,使文化课教学缺乏应用性、直观性、生动性,也影响了文化课的教学效率,也不利于激发职校生学习文化课的兴趣。
3.课堂教学模式尚需改进。大多数职业学校教学方法、教学形式主要沿袭普教传统模式,没有真正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使文化课的教学无法满足学生实际的要求。
三、协调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几点思考
对于普遍出现的“文化课厌学”现象,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纠正和克服,任其蔓延下去,势必给学生的身心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纠正和克服中职学生“文化课厌学”现象,是一项综合治理工程,涉及面很多。
1.摆正“专业课”与“文化课”之间的关系
文化课兼有基础性、人文性、发展性等功能,宽厚的文化基础是培养扎实专业技能的必要条件,也是現代教育发展的必然。中等职业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狭窄的专业技能训练,必须注重对学生普通文化素质、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实现“基础宽厚、技能复合、素质全面”的中等职业教育目标。通过课程整合、弹性学制和必修、选修结合等多种方式组织文化基础课的教学。根据学生的兴趣、个性和实际需要,加强文化基础素质的教育,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要克服重专业课轻文化课,重专业技术培养轻文化基础培养,重眼前谋职轻终身发展的倾向,处理好专业课和文化基础课的关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准确定位文化基础课
中等职业教育文化基础课学科定位问题应放在整个中等职业教育系统中来考虑。要根据生源状况,改革和完善文化基础课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提高对文化基础课教学的认识。它在学生培养上应兼顾升学与就业,而侧重在就业;它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还要致力于教会学生谋职求职的能力和素养;它不仅是工具性和基础性的统一,而且还是职教性的体现。只有明确了这一定位问题。才能使文化基础课教学更具有目标性、方向性和针对性。
3.加强对文化基础课学科价值的认识
造成“专业技能”与“文化基础”之间权重失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文化基础课学科价值认识不够。教育系统内部那种认为学生生源差,文化基础课能学多少算多少的思想的存在,导致了文化基础课教学质量不高。教师缺乏教学激情。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加强对文化基础课学科价值的认识。文化基础课教学不仅关系到学生成为有一技之长的“技能型”人才,还关系到学生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不仅关系到学生成为技巧型、技能型人才从而解决就业问题,更关系到学生潜能开发和终身发展的问题。
4.加强文化基础课教学的针对性
加强文化基础课学科教学的针对性,是摆脱目前困境的重要途径。首先,文化基础课学科教学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学,不搞一刀切。可以试行分层教学,对基础好的学生鼓励参加对口升学考试,对基础差的学生要善于激发培养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勤奋学习,自我发展,以切实提高整体素质。其次,要把文化基础素质与现代科技意识的培养很好结合起来。在文化基础课学科教学中要突出和强化实用性。还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增强教学过程的形象性、趣味性、参与性,丰富教学内容,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