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学认为:人的好奇心是由新异事物所引起的一种注意,是对新异事物刺激的一种探究及反应。而在化学教学中,学生这种表现非常突出。因此,我们努力让化学教学充满趣味性,是提高化学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一、创新实验教学,让化学教学充满趣味性
创新化学实验教学,就是要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直观、新鲜、神奇的特点,让实验教学充满趣味性。
比如,我们可以把教材上的有些实验设计成另一种甚至多种方案进行操作,就一定会让学生产生兴趣。以人教版P38“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探究实验为例,我们可以将实验作以下创新:
(1)在试管中加入5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迅速在试管上套上一个气球,观察现象。
(2)向上述试管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迅速在试管口套上一个相同的气球,观察现象。学生能清楚地看到滴入二氧化锰溶液的试管上气球迅速胀大,可以反映出二氧化锰对此化学实验的作用。
又如我们创造性地将书本上的实验作一些改正,让操作更简便,现象更明显,也能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人教版六单元课题3原实验有实验准备过程长,实验失败几率高的不足之处。我们则可以作如下的改正:
(1)取一只烧杯,在烧杯中加入Na2CO3固体粉末,将装有一高一矮两只燃着蜡烛的支架挂在烧杯壁上。
(2)往烧杯中慢慢加入稀盐酸,可以明显地看到矮的蜡烛先熄灭,高的蜡烛后熄灭。
(3)用镊子取一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放入烧杯(不与烧杯壁、底部及烧杯中的药品接触),观察到纸花不变色,然后将该紫花用水喷湿,用镊子夹住重新放入烧杯,观察到紫色的纸花变成了红色的纸花。
(4)取一只小烧杯,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小心地将之前烧杯中的二氧化碳倾倒入该小烧杯中,轻轻振荡,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只有对化学实验进行不断创新,化学实验才会充满活力并具有浓浓的趣味性。
二、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增添化学教学的趣味性
联系生活实际学化学,能让学生看到自己所学知识的用途,亲身体验到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乐趣。
生活中本身就有化学问题和化学现象。如加氟牙膏为什么有防龋齿的作用?加碘食盐加的是哪一种含碘的化合物?煤气中毒应该怎么样救治?假酒有什么危害?玻璃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的颜色等?生活本身就是一部化学大辞典,学习化学离不开生活。
因此,对化学知识的学习本来应该与对生活现象的观察和思考结合起来。例如,《硬水的软化》一课就可以要求学生亲身去测量自己家里所用的自来水的硬度,并且自主去运用所学知识软化硬水。又如人教版十一单元课题2“化肥的简易鉴别”这个探究实验,就可以把它布置成家庭作业让学生自己回家完成。因为,农村中学每个学生家里都有化肥。在学生家长的指导下,学生在使用化肥的过程中达到满意的实验效果。
三、引导形象思维,让化学教学充满趣味性
我们知道,化学原理甚至是那些元素符号,看上去十分的抽象,教师教学时如果只是一味地就原理讲原理,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但是,当我们把它变成形象的东西,那就变得十分有趣了,并有利于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
如在初中化学习题中经常出现下列一类型的习题:
例1:有一可能含杂质的硝酸铵样品,经分析知道其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0%。那么该样品中含有的杂质可能是(括号内的数据为相应物质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A.(NH4)2SO4(21%)
B.NH4HCO3(18%)
C.CO(NH2)2(47%)
D.NH4Cl(26%)
例2:含有杂质的Fe的混合物共28g,为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1.1g,则其中含有的杂质可能是
A.Cu B.Zn C.Mg D.Ag
例1中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5%(大于20%),而该样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0%,那样品中的杂质的氮元素质量分数必须小于20%,故选答案B。例2中 28g纯净的Fe与足量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1g(小于1.1g),而该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1.1g,因此该杂质28g与足量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必须大于1.1g,故选答案C。
在分析这类习题的时候,我们可举一个例子让其形象化:两个大小不一样的苹果平均半斤重,其中一个苹果重量大于半斤,那另一个苹果重量一定小于半斤。我把上述这类型的习题取了一个名字:一大一小问题。学生觉得这个名字取得非常形象又很有趣。当遇到这种类型习题的时候,学生都能兴趣盎然地动手完成。
当然,我们还可以运用形象的化学用语、化学概念的类比等方法去引导学生的化学形象思维。
总之,努力创新化学实验教学,联系生活实际,强化形象思维,增强化学教学的趣味性,必定能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提高。
(作者单位:湖南省衡阳县樟树乡中心学校)
一、创新实验教学,让化学教学充满趣味性
创新化学实验教学,就是要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直观、新鲜、神奇的特点,让实验教学充满趣味性。
比如,我们可以把教材上的有些实验设计成另一种甚至多种方案进行操作,就一定会让学生产生兴趣。以人教版P38“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探究实验为例,我们可以将实验作以下创新:
(1)在试管中加入5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迅速在试管上套上一个气球,观察现象。
(2)向上述试管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迅速在试管口套上一个相同的气球,观察现象。学生能清楚地看到滴入二氧化锰溶液的试管上气球迅速胀大,可以反映出二氧化锰对此化学实验的作用。
又如我们创造性地将书本上的实验作一些改正,让操作更简便,现象更明显,也能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人教版六单元课题3原实验有实验准备过程长,实验失败几率高的不足之处。我们则可以作如下的改正:
(1)取一只烧杯,在烧杯中加入Na2CO3固体粉末,将装有一高一矮两只燃着蜡烛的支架挂在烧杯壁上。
(2)往烧杯中慢慢加入稀盐酸,可以明显地看到矮的蜡烛先熄灭,高的蜡烛后熄灭。
(3)用镊子取一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放入烧杯(不与烧杯壁、底部及烧杯中的药品接触),观察到纸花不变色,然后将该紫花用水喷湿,用镊子夹住重新放入烧杯,观察到紫色的纸花变成了红色的纸花。
(4)取一只小烧杯,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小心地将之前烧杯中的二氧化碳倾倒入该小烧杯中,轻轻振荡,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只有对化学实验进行不断创新,化学实验才会充满活力并具有浓浓的趣味性。
二、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增添化学教学的趣味性
联系生活实际学化学,能让学生看到自己所学知识的用途,亲身体验到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乐趣。
生活中本身就有化学问题和化学现象。如加氟牙膏为什么有防龋齿的作用?加碘食盐加的是哪一种含碘的化合物?煤气中毒应该怎么样救治?假酒有什么危害?玻璃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的颜色等?生活本身就是一部化学大辞典,学习化学离不开生活。
因此,对化学知识的学习本来应该与对生活现象的观察和思考结合起来。例如,《硬水的软化》一课就可以要求学生亲身去测量自己家里所用的自来水的硬度,并且自主去运用所学知识软化硬水。又如人教版十一单元课题2“化肥的简易鉴别”这个探究实验,就可以把它布置成家庭作业让学生自己回家完成。因为,农村中学每个学生家里都有化肥。在学生家长的指导下,学生在使用化肥的过程中达到满意的实验效果。
三、引导形象思维,让化学教学充满趣味性
我们知道,化学原理甚至是那些元素符号,看上去十分的抽象,教师教学时如果只是一味地就原理讲原理,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但是,当我们把它变成形象的东西,那就变得十分有趣了,并有利于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
如在初中化学习题中经常出现下列一类型的习题:
例1:有一可能含杂质的硝酸铵样品,经分析知道其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0%。那么该样品中含有的杂质可能是(括号内的数据为相应物质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A.(NH4)2SO4(21%)
B.NH4HCO3(18%)
C.CO(NH2)2(47%)
D.NH4Cl(26%)
例2:含有杂质的Fe的混合物共28g,为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1.1g,则其中含有的杂质可能是
A.Cu B.Zn C.Mg D.Ag
例1中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5%(大于20%),而该样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0%,那样品中的杂质的氮元素质量分数必须小于20%,故选答案B。例2中 28g纯净的Fe与足量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1g(小于1.1g),而该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1.1g,因此该杂质28g与足量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必须大于1.1g,故选答案C。
在分析这类习题的时候,我们可举一个例子让其形象化:两个大小不一样的苹果平均半斤重,其中一个苹果重量大于半斤,那另一个苹果重量一定小于半斤。我把上述这类型的习题取了一个名字:一大一小问题。学生觉得这个名字取得非常形象又很有趣。当遇到这种类型习题的时候,学生都能兴趣盎然地动手完成。
当然,我们还可以运用形象的化学用语、化学概念的类比等方法去引导学生的化学形象思维。
总之,努力创新化学实验教学,联系生活实际,强化形象思维,增强化学教学的趣味性,必定能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提高。
(作者单位:湖南省衡阳县樟树乡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