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恃才傲物惹怒曹操
孔融4岁时,就知道把大个的梨子让给哥哥,客人笑称他为神童。这就是著名典故“孔融让梨”。
孔融确实有才,但又有些恃才傲物,常常写文章批评时政。实际上,孔融还是个义士。他16岁的时候,为了挽救被宦官迫害的张俭,与哥哥孔褒争相牺牲生命。这一事件,使孔融天下闻名。
公元195年,刘备举荐42岁的孔融为青州刺史。次年,袁绍之子袁谭攻打青州,孔融逃出青州。后来,孔融辗转到曹操手下。
曹操这人比较复杂,既爱才又妒才,既君子又小人,是个矛盾综合体。他知道孔融有才,于是让孔融到许昌做了将作大臣(相当于现在的部长级,主管工程、建设)。
孔部长上任以来,干得不错,常常在朝廷的御前会议中,表达自己的真知灼见。曹操一直都很重视他。可是,公元197年发生的一件事,让孔融给自己埋下了祸根。
这一年天下不太平,袁术大言不惭地在寿春称帝,曹操很生气,想灭袁术,一时又灭不了,一腔怒火无处发泄,便迁怒于太尉杨彪——杨彪曾经和袁术联姻。曹操诬陷杨彪,说他企图废黜天子,上奏疏请求将其收捕下狱,判杨彪大逆不道之罪。
孔融听说这事,就跑到曹操跟前讲道理,他说:“杨公有四代的清明大德,全国人民都钦佩。《周书》上说,父子兄弟,有罪都不能连及,怎么能把袁术的罪归于杨公呢?”
孔融的话合情合理,可曹操还是不肯放过杨彪,便让许昌令满宠去审理杨彪的案子。后来,在孔融和满宠的暗中帮助下,杨彪逃出了曹操的魔掌。孔融阻止了曹操加害杨彪,反而有点得意忘形,常常以讽刺、挖苦的方式和曹操唱反调。
譬如,曹操颁布了一条禁酒令,说酒会亡国,必须严禁。其实,曹操的本意是为了节约粮食。要说这也是利国利民之策。可孔融不干了,跳出来高谈阔论,说自古以来,亡国的还有女人,怎么不把女人一起禁了?曹操无言以对,但从此对孔融记恨在心。
两项罪证计除孔融
公元208年,秋7月,曹操要发兵南攻荆州刘备。他知道孔融和刘备的关系一向亲密。这家伙平时就一贯唱反调,关键时难保不会背叛自己。于是,曹操决定干掉孔融。
但孔融是一个名士,不能说杀就杀,最妥当的方式是谋杀。谋杀的要领在于周密、严谨的部署和策划。于是,曹操精细盘算,认为必须给孔融罗织多项罪名。
曹操的谋杀行动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这年8月24日,曹操派山阳人郗虑出任御史大夫。为什么要让郗虑做御史大夫呢?因为曹操清楚此人素与孔融不合。
第二步:郗虑一上任,曹操就马上指使他搜罗孔融的过错。很快,郗虑就搜罗到给孔融定罪的证据——孔融曾经扬言“有天下者,何必卯金刀”。卯金刀就是繁体的“刘”字。这就是谋反的论调。而且,从前孔融在北海的时候,曾毁谤朝廷。
要说这罪名够大了。可曹操认为,仅此一项罪名还不够猛,便命郗虑继续秘密调查搜罗。于是,郗虑又收集到了孔融两大不孝的言论。
一个是不尊重先哲。孔融曾和东汉另一位名士祢衡互相吹嘘,祢衡赞孔融,说你是“仲尼不死”(仲尼即孔子);孔融则回赞祢衡,说你是“颜回复生”(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
另一个是不尊孝道。闹饥荒的时候,孔融曾对别人说,“如果父亲不好,宁肯把东西让给别人吃,让父亲饿死”;对于母亲,孔融认为,母亲和儿子没有什么爱,就像一件东西暂时寄放在瓦罐里,倒出来后双方就毫无关系了。
曹操的高明之处
实际上,一条谋反言论就足以干掉孔融了。为什么曹操偏偏要罗织两项罪名呢?这就是曹操的高明之处。
汉朝是主张以孝道治理天下的。曹操的精明和奸诈就在于,以不孝为罪名强加于孔融,不仅杀了心头之患,而且表明自己遵循孝道,维护汉室,可谓一箭双雕。
另外,将“不孝罪”放在“谋反罪”前面,作为“主罪”,也可以显示自己的大度,你孔融通敌刘备,可以不杀你,但你不孝,就必须处死。
曹操以言论治罪杀孔融,也给恃才傲物或者沽名钓誉者们一个警示,属于杀鸡吓猴。因此,曹操在布告上写道:“融违反天道,败伦乱礼,虽肆市朝,犹恨其晚。”就这样,此时已是太中大夫的孔融被处以死刑,其妻儿一道被诛杀。
孔融4岁时,就知道把大个的梨子让给哥哥,客人笑称他为神童。这就是著名典故“孔融让梨”。
孔融确实有才,但又有些恃才傲物,常常写文章批评时政。实际上,孔融还是个义士。他16岁的时候,为了挽救被宦官迫害的张俭,与哥哥孔褒争相牺牲生命。这一事件,使孔融天下闻名。
公元195年,刘备举荐42岁的孔融为青州刺史。次年,袁绍之子袁谭攻打青州,孔融逃出青州。后来,孔融辗转到曹操手下。
曹操这人比较复杂,既爱才又妒才,既君子又小人,是个矛盾综合体。他知道孔融有才,于是让孔融到许昌做了将作大臣(相当于现在的部长级,主管工程、建设)。
孔部长上任以来,干得不错,常常在朝廷的御前会议中,表达自己的真知灼见。曹操一直都很重视他。可是,公元197年发生的一件事,让孔融给自己埋下了祸根。
这一年天下不太平,袁术大言不惭地在寿春称帝,曹操很生气,想灭袁术,一时又灭不了,一腔怒火无处发泄,便迁怒于太尉杨彪——杨彪曾经和袁术联姻。曹操诬陷杨彪,说他企图废黜天子,上奏疏请求将其收捕下狱,判杨彪大逆不道之罪。
孔融听说这事,就跑到曹操跟前讲道理,他说:“杨公有四代的清明大德,全国人民都钦佩。《周书》上说,父子兄弟,有罪都不能连及,怎么能把袁术的罪归于杨公呢?”
孔融的话合情合理,可曹操还是不肯放过杨彪,便让许昌令满宠去审理杨彪的案子。后来,在孔融和满宠的暗中帮助下,杨彪逃出了曹操的魔掌。孔融阻止了曹操加害杨彪,反而有点得意忘形,常常以讽刺、挖苦的方式和曹操唱反调。
譬如,曹操颁布了一条禁酒令,说酒会亡国,必须严禁。其实,曹操的本意是为了节约粮食。要说这也是利国利民之策。可孔融不干了,跳出来高谈阔论,说自古以来,亡国的还有女人,怎么不把女人一起禁了?曹操无言以对,但从此对孔融记恨在心。
两项罪证计除孔融
公元208年,秋7月,曹操要发兵南攻荆州刘备。他知道孔融和刘备的关系一向亲密。这家伙平时就一贯唱反调,关键时难保不会背叛自己。于是,曹操决定干掉孔融。
但孔融是一个名士,不能说杀就杀,最妥当的方式是谋杀。谋杀的要领在于周密、严谨的部署和策划。于是,曹操精细盘算,认为必须给孔融罗织多项罪名。
曹操的谋杀行动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这年8月24日,曹操派山阳人郗虑出任御史大夫。为什么要让郗虑做御史大夫呢?因为曹操清楚此人素与孔融不合。
第二步:郗虑一上任,曹操就马上指使他搜罗孔融的过错。很快,郗虑就搜罗到给孔融定罪的证据——孔融曾经扬言“有天下者,何必卯金刀”。卯金刀就是繁体的“刘”字。这就是谋反的论调。而且,从前孔融在北海的时候,曾毁谤朝廷。
要说这罪名够大了。可曹操认为,仅此一项罪名还不够猛,便命郗虑继续秘密调查搜罗。于是,郗虑又收集到了孔融两大不孝的言论。
一个是不尊重先哲。孔融曾和东汉另一位名士祢衡互相吹嘘,祢衡赞孔融,说你是“仲尼不死”(仲尼即孔子);孔融则回赞祢衡,说你是“颜回复生”(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
另一个是不尊孝道。闹饥荒的时候,孔融曾对别人说,“如果父亲不好,宁肯把东西让给别人吃,让父亲饿死”;对于母亲,孔融认为,母亲和儿子没有什么爱,就像一件东西暂时寄放在瓦罐里,倒出来后双方就毫无关系了。
曹操的高明之处
实际上,一条谋反言论就足以干掉孔融了。为什么曹操偏偏要罗织两项罪名呢?这就是曹操的高明之处。
汉朝是主张以孝道治理天下的。曹操的精明和奸诈就在于,以不孝为罪名强加于孔融,不仅杀了心头之患,而且表明自己遵循孝道,维护汉室,可谓一箭双雕。
另外,将“不孝罪”放在“谋反罪”前面,作为“主罪”,也可以显示自己的大度,你孔融通敌刘备,可以不杀你,但你不孝,就必须处死。
曹操以言论治罪杀孔融,也给恃才傲物或者沽名钓誉者们一个警示,属于杀鸡吓猴。因此,曹操在布告上写道:“融违反天道,败伦乱礼,虽肆市朝,犹恨其晚。”就这样,此时已是太中大夫的孔融被处以死刑,其妻儿一道被诛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