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武术文化视野中的道家思想

来源 :中州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deyangl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着重探讨现代武术文化与古代道家思想在某些层面的异同点,以及古代道家思想对现代武术文化的影响。一方面是古代道家思想中许多关于修身养性、延年益寿等内容对现代武术文化产生了重要、积极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古代道家文化天生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了也对现代武术文化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弱化了现代武术文化的发展。
  【关键词】道家思想;现代武术文化;积极影响;局限性
  
  Taoist Idea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dern Wushu Culture
  PAN Xiao-bo1, Huang Qiang2
  (1. Department of PE, The Second Institute of Education of Hubei, Wuhan 430205, Hubei; 2.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Hubei University, Wuhan 430062, Hubei)
  【Abstract】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modern martial art culture and ancient Taoist thoughts, as well as the influence of ancient Taoist thoughts on modern martial art culture. On the one hand, many elements of the ancient Taoist thoughts concerning self-cultivation, longevity, etc. have great and positive effect on modern martial art culture. On the other hand, the inherent limitations in ancient Taoist culture exerted negative effects on modern Martial Arts and weakened certain aspects of modern martial arts.
  【Keywords】 Taoism thought, Modern martial art culture,Positive influence, Limitations
  
  在中國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和左右,道家已经成为中国历史文化中极其重要的学派。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博大精深,其崇尚自然、无为而治、返朴归真的哲学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乃至东方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都产生过重要影响,在武术文化领域亦是如此,道家思想以其独有的文化底蕴对我国武术的发展做出过积极贡献,在今天的现代武术文化中仍发挥着积极作用,人们试图利用道家思想中的积极因素来不断发展和完善今天的现代武术文化体系,这也是历史赋予这一宝贵的中国文化遗产的光荣使命。我们应该正视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利用我国特有的道家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使我国现代武术文化更加积极、健康地发展。
  1道家思想的“尊道而贵德”与现代武术文化的“武德”
  “尊道而贵德”中的“道”指的是道家思想的教义、教理。任何一门自成体系的理论和学说都有其一系列的对信奉它的人所制订的章程和守则。在《道德经·德篇》中,老子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天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中国古代的道家思想是成人成圣的朴素哲学。道家将“德”立于“道”之上、之前,说明道家的创始人老子已经充分认识到“德”在道家育人方面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
  中华武术深受这种朴素哲学思想的洗涤和影响,涌现出很多具有高尚“武德”品质的豪杰、侠客。自古到今在武林中流传着“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和“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等武林名谚。而且很多拳种和文人侠士都着重阐述了“艺”与“德”之间的关系。苌家拳的《切学条目》中就明确规定:“学拳宜以德行为先,方是正人君,学拳宜以涵养为本,举动间要平行静和,善气迎人”,并且将其定为苌家拳的门规和戒律。鲁国大夫孙叔豹曰:“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为三不朽。”强调人的行为必须遵循一定的规范和准则。在修业、学道和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等方面强调了“德”的重要作用〔1〕。
  中华武术继承和发扬中国古代道家的思想,将“武德”和“武礼”融为一体。在武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由于受中国道家思想的影响,武德内容也有其历史的局限性。比如:耍英雄、逞好汉、为朋友两肋插刀的“江湖义气”,带有“三纲五常”思想的“唯师命是从”的行为等。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现代武术中的“武德”也被赋予了新的涵义,“武德”已不再局限于武术之中,而是扩展到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之中,有的还被赋予了更为广阔的涵义。如国际武术联合会规定的抱拳礼就是中国传统的一种武术礼节。本着当代武术为和平与友谊服务的宗旨,抱拳礼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右手握拳寓意尚武;左手掩拳,寓意崇德,以武会友;左掌四指并拢,寓意四海武林团结奋进;屈左拇指,寓意虚心求教,永不自大;两臂屈圆,寓意天下武林是一家〔2〕。今日的习武者要对我国古代的道家思想进行分析,继承道家思想中合理的成分,批判过时的、不符合现代社会的道家思想,树立新的武德观;继承道家思想中关于“尊道而贵德”的精华,也要把习武同发扬祖国灿烂文化、热爱祖国联系起来,培养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2道家思想的“养生学说”与现代武术文化的“健身”
  养生学说是道家思想的核心内容。道家的生命学说和养生方法对我国武术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都曾产生过重要影响,特别是它的吐纳行气术与保健治疗功更始以其独特的养生价值奠定了道家学说在中国武术文化中的特殊地位。在养生学说的思想指导下,经历了近三千年的发展演化,道家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保健养生锻炼方法,取得了十分显著的保健强身的效果。道家的锻炼方法中,按运动特点,可分为四大类:以肢体运动配合呼吸的导引术;以调整呼吸为主的行气术;以沉思冥想意识锻炼为主的存思术;以及高级修炼功法的内丹术。这些功法内容详实,功效显著,早在先秦时期就深受人们的喜爱。
  道家的“养生学说”在形成的过程中,也有与其他学派不同的地方,它认为生活在世界上是一件快乐的事,死亡才是痛苦的。因此,道家思想里的“乐生、重生”,鼓励人们至少要竟其天年,其最高理想是“长生成仙”。《太平经》说:“人最善者,莫若常欲乐生,汲汲若渴,后可也”〔3〕。正是由于道家的“乐生、重生”思想,使得人们不断的完善养生学说,同时又促使人们去追求寻找长生成仙的方法。在道家思想看来,寿命并不是天决定的,而是决定于自己,只要通过自身持之以恒地修炼,就能达到长寿成仙的境界。正是由于道家思想的存在,才使得部分人群过分追求长生之术,过分依赖于道家的炼丹术,导致了人们对自身疾病没有得到正确认识,也使得古代道家信奉者对自身健康形成了错误认识。
  依据有关科学调查测算,人的自然寿限可达到130-150岁,要提高人类的自然寿命没有什么仙丹妙药,关键在于加强自我保健。现代医学健康的标准不再是身体没有疾病的状态,我国古代道家思想中的养生学说强调身心合修,注重精神和体魄的平衡发展,宜于塑造心理、生理都健康的人〔4〕。现代武术也正是运用了古代道家思想中的养生学说,在练习的过程中,注重精神与肉体的相互性,使两者能够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在人们在练习武术的过程中不但可以获得健康的体魄,可以养成健全的心理。长期练习武术的人心情开朗、情绪稳定、富于同情心、乐于助人、不怕挫折。
  现代武术文化在注重健身功效的同时,对我国古代道家思想的“养生学说”也要注意去伪存真。中国古代道家思想的养生术有很多财富,但也有一些故弄玄虚的东西,比如:有的人强调“炼丹”,有的人把五行和八卦与人体简单、生硬地对照等。我们在将现代武术的健身功效与道家的养生学说联系的同时,一定要相信科学技术,相信现代医学,争取能够做到养生、健身与科技同行。
  3 道家思想的“神形兼修”与现代武术文化的“整体和谐观”
  道家对“神形”的认识已经上升到哲学的范畴,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精神和物质关系的一种特殊现象。《太平经·四行本末诀》说:“今是委气神人者,乃与元气合行并力,与四时五行共生。凡事人神者,皆受之于天气,天气者受之于元气。神者乘气而行,故人有气则有神,有神则有气,神亡则气绝,气亡则神去。故无神亦死,无气亦死。”因此,神与气是相合的而不是相离的,神气绝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存在了。道家修炼的基本主张是“形神具俱妙,与道合真”〔5〕。道家的主张和追求与中华武术相关致密的有内丹、导引等。内丹术是源于古代气功的静功,主要以人生具有的精、气、神“三宝”为内练的要素,即形神兼修;而导引则更多地通过躯干、四肢的运动来增强体质。这些都是道家思想中形神兼修的最好体现。
  现代武术既究形体规范,又求精神传意。内外合一的整体和谐观是中华武术的一大特色。现代武术视人体身心和谐为真,人际和谐为善,天人和谐为美。个体的身心和谐是武术最根本的特征。武术视人体生命为一大系统,心与身是统一的,“心者身之主”而心不离身,“心者身之不躯”而身不离心,将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和锻炼〔6〕。现代武术的整体和谐,实即人心身内外的统一,心身内外的和谐。所谓内,指心、神、意等心志活动和气息运行;外,即手、眼、身、步等形体活动。现代武术的整体和谐观主要是通过武术功法和技法来体现。“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是各家各派练功的准则。如太极拳主张身心合修,要求“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形意拳讲究“内三合、外三合”,少林拳也要求精、力、气、骨、神内外兼修。此外武术套路在技术上也要求把内在精气神与外部形体动作紧密结合,完整一气,做到“心动形随”,“形断意连”,“势断气连”。以“手眼身步法,精神气力功”八法的变化来锻炼心身。
  以和谐为价值取向的思想,渗透于现代武术文化体系之中,主要表现于武术的“身心和谐”、“天人和谐”、“人际和谐”,并贯穿于武术技法形态中的动静、刚柔、虚实、开合等一系列范畴及体现于武术竞技意识上的超越与礼让,形与神统一等等。这些都充分反映了中华武术作为一种文化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与道家思想的依附关系,同時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具风格的练功方法和运动形式。
  4 道家思想的“限制论”与现代武术文化的“竞争论”
  道家的思想体系虽然是以“道”为核心,但其最基本的精神却在“自然”两字。道家哲学是一种以自然哲学为架构的、以“自然之道”贯穿始终的思想体系,它的本体论、人生观、政治哲学等都无不主张“道法自然”,体现了鲜明的自然主义色彩。道家思想有着返朴归真、释放人性的特点,却丝毫没有反理性的冲动。从一定社会效果来看,道家思想在限制纵欲主义的同时,也限制了必要的感性冲动,这种拒绝冒险、回避竞争的态度从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人的竞争意识〔7〕。
  当今世界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竞争机制能给人一种危机感,竞争意识能促进人们不断上进。作为现代武术,更应顺应时代的潮流,力争在各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武术竞赛要求公平竞争,从竞赛规则到赛场的判罚以至最后成绩的认定,都体现了法规的公平性。在公平性面前,就需要武术练习者不断地参与竞争,只有不断的竞争,才能将对手击败,才能在武术比赛中鹤立鸡群,才能将现代武术文化更加发扬光大。
  5 道家思想的“封闭性”与现代武术文化的“开放性”
  道家思想的封闭性特点主要体现在人们的思想往往局限于固定的框架之中,道德规范、教育模式等灌输给人们的都是要循规蹈矩,不可异想天开。而这种封闭性思维方式对于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播、发展、推陈出新、借鉴外来先进经验等,都产生了相当大的阻碍作用。我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传统体育项目不胜枚举,仅武术一项就有一千多种小项目(包括拳、械),而现在流失的已有一半以上。许多民族传统体育品种虽然流传下来,但多数是通过口传身授,使得传播的范围受到极大的制约。这就反映了我们长期缺乏对经验的总结、提炼,使之上升到理论高度方面的不足。
  作为中国宝贵文化遗产的武术,在由古代武术发展至现代武术的过程,也是武术向广大人民群众甚至海内外人士逐渐开放的过程。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七八十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武术运动,出现了一股“武术热”、“功夫热”,从而推动了一些国家体育运动的开展。中国武术在东南亚各国和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很流行。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国至今仍保留着精武体育会。在每年举行的东南亚武术邀请赛上表演的拳术,除流行的五祖拳外,还有泰拳、缅甸拳、本扎(印尼拳)等,都是吸收了中国武术技法而发展起来的一些拳种〔8〕。
  随着许多国家和地方出现的“武术热”,世界上武术团体如雨后春笋纷纷成立,1985年,在一些国家武术组织的共同倡议下,先后成立了亚洲武术联合会、国际武术联盟和南美洲武术联合会,这些都是现代武术开放性的结果。在武术蓬勃发展的今天,我们要打破古代道家思想的封闭观念,要敢于对世界开放,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也必将推动现代武术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6 道家思想的“消极等待”与现代武术文化的“创新拼搏”
  东方文化总是置身于“宁静以致远”,以“不变应万变”的古老民族文化中,长期以来,道家思想受到中国知识分子的推崇和赞赏。但是,道家思想在一定程度上特别是对民族传统体育事业而言,是一种弱者的思想,其一向思索的“以弱胜强”、“以柔克刚”的思想潜伏着巨大的危机。道家思想追求的是一种消极等待、顺随自然、“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然而这种寄托是道家思想的一大优点,也是道家思想的最大缺点,长此以往,必将造成创新拼搏意识的缺失。
  中国武术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武术的每一次发展都是一种创新,创新一直是推动武术向前发展的无限动力。武术的产生可以追溯到人类茹毛饮血的年代,原始的狩猎生活使得人们为了有限的食物而时常展开生存斗争,人们由此便与武术结下了不解之缘。现代武术中各种拳种、流派林立,不同风格的拳术、器械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并伴随着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接轨的过程,现代武术也逐渐走向国际化的进程,这些都是现代武术文化中创新拼搏的结果〔9〕。没有创新拼搏,就没有现代武术文化的今天,在现代武术文化国际化的进程中,我们要敢于批判古代道家思想的“消极等待”意识,要不断创新、不断拼搏,只有这样才能将现代武术文化发扬光大。
  7 结论与建议
  道家思想及其人生哲学是一个思维开阔、意境广阔的理论体系,它追求的是一种“乘物以游心”的理想人生境界,用淡泊名利、平安乐道的人生态度保持自己的人格独立,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倡导和平和自由的心理状态来对待世间万物,在和自然平等对话、交流中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这对现代武术文化有着积极深远的影响。但道家思想对于现代武术文化的消极影响也不容忽视,特别是对民族心理的影响更是如此。在现代武术文化蓬勃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积极发挥道家思想在现代武术文化中的积极影响,使其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将现代武术文化逐渐推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参考文献
  〔1〕华博.中国世界武术文化〔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7,2.
  〔2〕赵国庆.中华武术文化解读〔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6.
  〔3〕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武术理论基础〔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7.
  〔4〕王宁.道家思想对中国武术文化发展的影响与借鉴〔J〕.搏击.2006,3(7):17-19.
  〔5〕王斌.道教文化与中国传统体育〔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1):33-34.
  〔6〕冯胜兰.道家思想对体育文化的双重价值影响〔J〕.搏击,2008.5(8):75-77.
  〔7〕吴俊清.浅析道教文化与中华武术渊源〔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2):95-06.
  〔8〕蒋桂磊,王志银.道家思想之精髓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J〕.科技信息.2009,(19):123.
  〔9〕黄强.竞技武术自选套路的创编与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1997,(2):30-32.
  (责任编辑:阎 彬)
其他文献
2007年7月22-24日,由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啤酒分会和甘肃省啤酒原料协会主办、永昌县人民政府承办的“2007年甘肃啤酒原料观摩及产业发展研讨会”在甘肃省永昌县召开,参会代表共15
如何还学生一个“自由空间”,打开心灵窗户,自由表达,让学生习作展示其个性和创造,是作文教学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因此,加强写法指导和培养“自能作文”能力是作文教学改革的切入
工程中结构参数的随机性会导致结构固有频率不确定,而固有频率是影响结构振动和噪声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研究结构固有频率不确定度尤为重要。提出一种基于响应面代理模型的固
研究了水合氧化铁(HFO)改性竹炭对水中磺胺甲噁唑的去除效果,考察了磺胺甲噁唑初始浓度与初始p H对去除效果的影响,并对去除过程中磺胺甲噁唑及其产物的发光细菌的急性毒性进
【总诀】  此手精奇,不用猛力,文人弱士,皆可学习。  总究其理,十八字势,按上中下,左右进取。  上中宜紧,下部屈膝,举身立脚,切勿用力。  直由子午,后曲前直,为十八字,各随所宜。  残推援夺,牵捺逼吸,抛托撩撒,随手顺意。  逼捺随转,借彼势力,手到其胸,急推莫迟。  撺不与斗,贴跌更奇,彼来凶勇,圈插敌之。  以柔克刚,以疾克迟,以静待动,以曲取直。  任彼千变,我心则一,身正貌柔,意捷气
针对因推焦过程中不同操作人员采取的推焦速度不同,某型号焦炉推焦装置会发生不同剧烈程度的振动,从而造成炉体破坏,焦炭成品率降低等问题,采用虚拟样机动力学仿真分析的方法
研究螺栓连接特性 (如螺栓个数和预紧力大小) 对航空发动机高压转子连接结构弯曲刚度的影响.首先建立螺栓结合面精细化有限元模型, 利用ANSYS软件对不同螺栓个数和不同预紧力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