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大力推进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师职业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巨大冲击,一些与教师形象不相符的事件也经常被曝出,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教师的形象。文章从注重仪容仪表、改善言谈举止、提升文化素养和培养宽容心态四个方面,论述了提高教师自我修养,维护教师职业良好形象的途径。
关键词:仪容仪表;言谈举止;文化素养;宽容心态
“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些溢美之辞都是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评价,教师被认为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是人类心灵塑造的最佳工程师。教师,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个光荣的称号,是我们这个社会的标杆,更多地承担了一种职业之外的责任。但是,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大力推进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师职业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巨大冲击,一些与教师形象不相符的事件也经常被曝出,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教师的形象。為此,如何提高教师自我修养,维护教师职业良好形象,成为了当前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1 注重仪容仪表,引领学生树立“美”的观念
仪容仪表是一个人文化修养、审美情趣的外在体现,决定了别人对你的第一印象。作为一名教师,日常工作大部分时间是与学生打交道,此时的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逐渐建立的一个阶段,在从老师身上学习知识的同时,也会不自觉地模仿老师的外在形象,可以说,教师的仪容仪表,对学生有着无言的感染力,其潜移默化作用不可小视。同时,教师的仪容仪表,也可以展现出教师的职业威信,一个外表邋遢、着装不整,不修边幅或者奇装异服、浓妆艳抹的老师,都不会在学生中留下好的印象,不仅仅会影响个人形象,还会降低教师职业的威信,一个没有威信的教师是不可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的,同样也没有学生愿意跟你学习。因此,学校在规范学生的穿着打扮的同时,更应该注重教师在学校的仪容仪表。教师在学生面前,应该像一本吸引人的书,既有丰富厚实的内容,又有精美别致的装帧,因此,仪容仪表必须既跟得上时代步伐,又符合职业特点,做到发型自然大方、整洁干净,妆容淡雅清爽、洁净自然,着装简洁端庄、美观得体,整体上既给人以美的享受,让学生产生亲近感、认同感,从而爱屋及乌,对教师所教的课程产生兴趣,但又不能喧宾夺主,影响甚至干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关注。总之,教师要处处让学生感到教师就是“美”的化身,给学生留下美好深刻的第一印象,从而以良好的外在形象潜移默化影响学生,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2 改善言谈举止,引领学生更加注意“文明”
目前,教师完成职业任务的主要途径仍然是言传身教,教师通过课堂上的语言和动作来传递思想和科学知识,学生通过理解教师的语言和动作来获得知识,可以说,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叩击着学生的心灵,感染着学生的精神面貌。一个在课堂上随意对学生说粗话、脏话,打骂、体罚甚至侮辱学生的老师,不仅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相反会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还会导致学生身心受到伤害,而一个言谈举止优雅的老师却能够吸引学生更多的“关注”,引领学生更加“文明”。语言表达作为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最主要的方式,要最大限度地传递教师的思想和感情,首先必须要做到表达准确,要严格遵循学科的要求,掌握专有名词和专业提法,不能随意通俗化乃至庸俗化,要紧扣教学中心,严密、直接;其次,语言要精练,要紧紧围绕授课重点,少说废话和多余的话,给人干净利索的感觉;然后,语音语调要准确,根据授课内容不同,或抑扬顿挫,或慷慨激昂,或忧郁低沉,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参与其中;最后,音量要适当,确保学生听得清、跟得上,但又不能给学生声嘶力竭之感。肢体动作作为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的辅助方式,也体现了教师特定的情感和思想,因此,教师的每一个动作,从站姿、坐姿到眼神、手势、板书,都应该体现出成熟的思想、朝气蓬勃的精神和积极向上的态度,必须做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目光柔和、手势自然、板书清楚,通过恰到好处的肢体动作让学生有真实可感的模仿对象,收到比单纯语言表达更好的效果。
3 提升文化素养,引领学生迈向知识殿堂
老师们常说“要给学生一瓶水,自己就要成为一条常流常新的小溪。”教师要想对自己的工作驾轻就熟,要高质量地完成好教书育人这项本职工作,要赢得学生的欢迎,离不开自身全面的文化素养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特别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教师的教学工作面临知识量剧增、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学生求知欲越来越强等问题,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教师要从满足教好自身课程的局限中走出来,逐渐向文化科学知识的深度、广度靠拢,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具有广博科学文化基础知识、精深专业知识、相关学科领域知识的文化功底厚实的人。为此,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全程学习观念,不断吸收新知识、钻研新业务、扩展新视野。在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方面,其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既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又有哲学思想、文化艺术等等,应当在自身能力范围内尽可能地去涉猎和接触各个科学文化领域的知识,尽量多地吸收科学文化知识的营养,拓宽视野,开阔眼界,提高自身观察敏锐力,自身记忆持久力,思维拓展力。在专业知识方面,首先要对专业学科有高屋建瓴的清晰把握,对专业知识来龙去脉要烂熟于心,要对其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要全面了解和掌握,其次,要对所从事的专业前沿、最新的学术动态、研究热点认真分析研究,不断地探索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努力将自身的研究推向专业研究的最前端,积极推动本专业学术的进步。在相关学科领域知识方面,也要博众家所长,拿来为我所用,做到信手拈来,开合自如。
4 培养宽容心态,引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严师出高徒”这一传统观念在中国深入人心,特别是在当前应试教育蔓延、升学竞争白热化、就业压力巨大的情况下,教师逐步沦为满分主义者或完美主义者,“严师”越来越多,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也越来越苛求、严厉、高标准、超负荷,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激励少了,批评多了,理解少了,误解多了,师生关系也变紧张了。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更多地给学生以宽容、耐心和理解,特别是对待那些淘气、调皮的学生,更应该用宽容的眼光看待他们,因为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时期,有缺点和错误是难免的,犯不着总是那样的嫉恶如仇,穷追猛打。为此,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严与宽之间的关系,教师对学生的严应该是严格而不是严厉,对学生的宽容也不是对学生缺点和错误的一味纵容,不是对学生的软弱无能,更是一种对学生的不足、缺点甚至错误合理看待、包容、理解和原谅,要积极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改正错误、提高学业成绩,培养学生自信,对学生的发展充满期待性。
教师只要根据学生实际把握好了严与宽的度,这种宽容就会成为学生自信心的保护伞,成为学生发展的一种动力,可以为学生的成长留足自主反思的空间。在教师的宽容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精神、个性爱好必将得以提升和张扬,身心、学业也将随之取得进步、得以健康发展。
作为一名教师,要做到上述的几方面,达到合格甚至优秀,最重要的就是一个“爱”字,只有做到爱学生、爱职业、爱岗位,才有动力去提高自我修养,才能赢得学生、社会的尊重,才能在社会把教师标杆作用立起来。
参考文献:
[1] 刘列雅.论教师自身修养[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4期.
[2] 王建新.谈教师职业道德素养[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3年3期.
[3] 潘美元.言谈举止应有度——小议教师的修养[J].湖北教育,2004年4期.
[4] 于海洪.教师科学文化素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0年2月.
[5] 李长红.倾听 激励 耐心 宽容[J].中国教师,2005年1期.
关键词:仪容仪表;言谈举止;文化素养;宽容心态
“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些溢美之辞都是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评价,教师被认为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是人类心灵塑造的最佳工程师。教师,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个光荣的称号,是我们这个社会的标杆,更多地承担了一种职业之外的责任。但是,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大力推进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师职业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巨大冲击,一些与教师形象不相符的事件也经常被曝出,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教师的形象。為此,如何提高教师自我修养,维护教师职业良好形象,成为了当前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1 注重仪容仪表,引领学生树立“美”的观念
仪容仪表是一个人文化修养、审美情趣的外在体现,决定了别人对你的第一印象。作为一名教师,日常工作大部分时间是与学生打交道,此时的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逐渐建立的一个阶段,在从老师身上学习知识的同时,也会不自觉地模仿老师的外在形象,可以说,教师的仪容仪表,对学生有着无言的感染力,其潜移默化作用不可小视。同时,教师的仪容仪表,也可以展现出教师的职业威信,一个外表邋遢、着装不整,不修边幅或者奇装异服、浓妆艳抹的老师,都不会在学生中留下好的印象,不仅仅会影响个人形象,还会降低教师职业的威信,一个没有威信的教师是不可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的,同样也没有学生愿意跟你学习。因此,学校在规范学生的穿着打扮的同时,更应该注重教师在学校的仪容仪表。教师在学生面前,应该像一本吸引人的书,既有丰富厚实的内容,又有精美别致的装帧,因此,仪容仪表必须既跟得上时代步伐,又符合职业特点,做到发型自然大方、整洁干净,妆容淡雅清爽、洁净自然,着装简洁端庄、美观得体,整体上既给人以美的享受,让学生产生亲近感、认同感,从而爱屋及乌,对教师所教的课程产生兴趣,但又不能喧宾夺主,影响甚至干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关注。总之,教师要处处让学生感到教师就是“美”的化身,给学生留下美好深刻的第一印象,从而以良好的外在形象潜移默化影响学生,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2 改善言谈举止,引领学生更加注意“文明”
目前,教师完成职业任务的主要途径仍然是言传身教,教师通过课堂上的语言和动作来传递思想和科学知识,学生通过理解教师的语言和动作来获得知识,可以说,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叩击着学生的心灵,感染着学生的精神面貌。一个在课堂上随意对学生说粗话、脏话,打骂、体罚甚至侮辱学生的老师,不仅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相反会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还会导致学生身心受到伤害,而一个言谈举止优雅的老师却能够吸引学生更多的“关注”,引领学生更加“文明”。语言表达作为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最主要的方式,要最大限度地传递教师的思想和感情,首先必须要做到表达准确,要严格遵循学科的要求,掌握专有名词和专业提法,不能随意通俗化乃至庸俗化,要紧扣教学中心,严密、直接;其次,语言要精练,要紧紧围绕授课重点,少说废话和多余的话,给人干净利索的感觉;然后,语音语调要准确,根据授课内容不同,或抑扬顿挫,或慷慨激昂,或忧郁低沉,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参与其中;最后,音量要适当,确保学生听得清、跟得上,但又不能给学生声嘶力竭之感。肢体动作作为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的辅助方式,也体现了教师特定的情感和思想,因此,教师的每一个动作,从站姿、坐姿到眼神、手势、板书,都应该体现出成熟的思想、朝气蓬勃的精神和积极向上的态度,必须做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目光柔和、手势自然、板书清楚,通过恰到好处的肢体动作让学生有真实可感的模仿对象,收到比单纯语言表达更好的效果。
3 提升文化素养,引领学生迈向知识殿堂
老师们常说“要给学生一瓶水,自己就要成为一条常流常新的小溪。”教师要想对自己的工作驾轻就熟,要高质量地完成好教书育人这项本职工作,要赢得学生的欢迎,离不开自身全面的文化素养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特别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教师的教学工作面临知识量剧增、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学生求知欲越来越强等问题,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教师要从满足教好自身课程的局限中走出来,逐渐向文化科学知识的深度、广度靠拢,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具有广博科学文化基础知识、精深专业知识、相关学科领域知识的文化功底厚实的人。为此,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全程学习观念,不断吸收新知识、钻研新业务、扩展新视野。在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方面,其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既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又有哲学思想、文化艺术等等,应当在自身能力范围内尽可能地去涉猎和接触各个科学文化领域的知识,尽量多地吸收科学文化知识的营养,拓宽视野,开阔眼界,提高自身观察敏锐力,自身记忆持久力,思维拓展力。在专业知识方面,首先要对专业学科有高屋建瓴的清晰把握,对专业知识来龙去脉要烂熟于心,要对其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要全面了解和掌握,其次,要对所从事的专业前沿、最新的学术动态、研究热点认真分析研究,不断地探索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努力将自身的研究推向专业研究的最前端,积极推动本专业学术的进步。在相关学科领域知识方面,也要博众家所长,拿来为我所用,做到信手拈来,开合自如。
4 培养宽容心态,引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严师出高徒”这一传统观念在中国深入人心,特别是在当前应试教育蔓延、升学竞争白热化、就业压力巨大的情况下,教师逐步沦为满分主义者或完美主义者,“严师”越来越多,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也越来越苛求、严厉、高标准、超负荷,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激励少了,批评多了,理解少了,误解多了,师生关系也变紧张了。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更多地给学生以宽容、耐心和理解,特别是对待那些淘气、调皮的学生,更应该用宽容的眼光看待他们,因为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时期,有缺点和错误是难免的,犯不着总是那样的嫉恶如仇,穷追猛打。为此,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严与宽之间的关系,教师对学生的严应该是严格而不是严厉,对学生的宽容也不是对学生缺点和错误的一味纵容,不是对学生的软弱无能,更是一种对学生的不足、缺点甚至错误合理看待、包容、理解和原谅,要积极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改正错误、提高学业成绩,培养学生自信,对学生的发展充满期待性。
教师只要根据学生实际把握好了严与宽的度,这种宽容就会成为学生自信心的保护伞,成为学生发展的一种动力,可以为学生的成长留足自主反思的空间。在教师的宽容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精神、个性爱好必将得以提升和张扬,身心、学业也将随之取得进步、得以健康发展。
作为一名教师,要做到上述的几方面,达到合格甚至优秀,最重要的就是一个“爱”字,只有做到爱学生、爱职业、爱岗位,才有动力去提高自我修养,才能赢得学生、社会的尊重,才能在社会把教师标杆作用立起来。
参考文献:
[1] 刘列雅.论教师自身修养[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4期.
[2] 王建新.谈教师职业道德素养[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3年3期.
[3] 潘美元.言谈举止应有度——小议教师的修养[J].湖北教育,2004年4期.
[4] 于海洪.教师科学文化素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0年2月.
[5] 李长红.倾听 激励 耐心 宽容[J].中国教师,2005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