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思政课作为教书育人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主流阵地,在培养青少年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渠道上一直深受国家重视。但长期以来,高校思政课“到课率”“抬头率”低,德育功能不断弱化,榜样示范法的作用和价值逐渐边缘化,不得不引发我们深度思考和研讨。
关键词:榜样示范法;思政课;问题;对策
“榜样示范法是教育者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影响学生,促使其形成优良品德的方法。”高校思政课面向的是大学生,他们正处在价值观形成和重塑的阶段,有了生动具体的形象作为榜样,他们会将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入脑”、“入心”,且外化于行。
1 榜样示范法的功能和作用
榜样是无声的语言,潜移默化中把抽象的思想政治原理和道德规范以人格化、具体化、生动具体的典型形象渗透到受教育者心理,增强了教育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
2 榜样示范法存在的问题
2.1 教师自身的问题
教师肩负着培养大学生的重任,其言行举止对学生起着示范作用,学生又具有向师性的特点,很自然地将自己的老师作为效法的楷模。但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师在这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当前很多高校思政课教师沉迷于学术研究,把心思过多放在对学术的研讨上,而忽略了对自身授课方式的创新和授课内容的改进;其次,思政課教师课堂讲授“不接地气”,思政课亲和力和针对性大打折扣,教师的自身修养和人格魅力不足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再者,部分教师“高枕无忧”,对自身要求过低,不能起到“师者,人之模范也”的榜样作用。
2.2 教学设计缺乏创新
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和设计过于循规蹈矩,长期以来,还遵循传统的教师传达授业,学生被动接受这样一种主客体关系,教师“对牛弹琴”,学生变身“低头族”。课堂互动较少,教学设计死板,思政课教师成为“马克思老太太”,在学生心中一种刻板印象,很多学生对高校思政课仅停留在考试“不挂科”就好。思政课内容相比其他课程更加晦涩,不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这与教师在实际教学环节中缺乏创新有很大的关系。
2.3 理论和实践脱节
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应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紧贴时政热点,紧扣现实生活,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同步。但目前部分高校思政课课程设计还止步于单纯的理论说教和灌输,实践活动缺乏,与现实生活产生脱节。高校思政课教育者限于三尺讲台,不肯“走出去”。理论联系实际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背离了这个原则,就会弱化其德育功能。
3 对策研究
为了有效发挥高校思政课育人的优势,将理想信念教育深入人心,培养有能力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青年,不断开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我们必须对高校思政课在榜样示范法功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对策分析。
3.1 教学内容要丰富多彩
首先,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在课程中增加伟人事迹。历史伟人、民族英雄等各方面杰出的人物是民族的代表、人类的精英。他们传奇的一生、崇高的品德和光辉的形象对学生有极大的吸引力。其次,要将网络现在技术和思政课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线下教学,线上反馈和交流,在教学环节中,增加微视频课程,或利用课间时间了解学生对授课模式的看法,使学生参与进来。最后,教师在备案的过程中,要把最新时政热点和国家大事加进课程,使学生能及时掌握国家发展动态,并进行小组讨论表达自己的看法,实现师生互动,通过讨论和评价,才能帮助学生把握理解国家政策的社会意义和价值,从中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作用。
3.2 教学模式要新颖独特
高校思政课不能局限于传统的思政课程,需进行大胆的创新。在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和教书育人规律的基础上,把握学生思想特征和发展需求,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载体。加强思政课和网络教育结合,推行网络思政教育,传播主流价值观。不仅局限于课程教书育人,还要进行科研实践育人、心理育人、服务育人。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教学活动,定期开展心里咨询教育,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合理诉求,在关心学生、服务学生中打到教育的效果。通过多种育人体系辅助高校思政课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 教师自身要不断学习
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群体有针对性的备课,因为高校思政课多为公共课,面向的学生是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他们许多学生对这门课程几乎没有任何的概念,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采取不同的讲述方式和难易不同的教案。这也对教师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教师需不断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并要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存量,提高知识素养,在面对不同的授课群体时才能举一反三。
参考文献:
[1] 向宜.大学生先进典型的榜样示范作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
[2] 郭明真.榜样示范法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
关键词:榜样示范法;思政课;问题;对策
“榜样示范法是教育者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影响学生,促使其形成优良品德的方法。”高校思政课面向的是大学生,他们正处在价值观形成和重塑的阶段,有了生动具体的形象作为榜样,他们会将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入脑”、“入心”,且外化于行。
1 榜样示范法的功能和作用
榜样是无声的语言,潜移默化中把抽象的思想政治原理和道德规范以人格化、具体化、生动具体的典型形象渗透到受教育者心理,增强了教育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
2 榜样示范法存在的问题
2.1 教师自身的问题
教师肩负着培养大学生的重任,其言行举止对学生起着示范作用,学生又具有向师性的特点,很自然地将自己的老师作为效法的楷模。但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师在这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当前很多高校思政课教师沉迷于学术研究,把心思过多放在对学术的研讨上,而忽略了对自身授课方式的创新和授课内容的改进;其次,思政課教师课堂讲授“不接地气”,思政课亲和力和针对性大打折扣,教师的自身修养和人格魅力不足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再者,部分教师“高枕无忧”,对自身要求过低,不能起到“师者,人之模范也”的榜样作用。
2.2 教学设计缺乏创新
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和设计过于循规蹈矩,长期以来,还遵循传统的教师传达授业,学生被动接受这样一种主客体关系,教师“对牛弹琴”,学生变身“低头族”。课堂互动较少,教学设计死板,思政课教师成为“马克思老太太”,在学生心中一种刻板印象,很多学生对高校思政课仅停留在考试“不挂科”就好。思政课内容相比其他课程更加晦涩,不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这与教师在实际教学环节中缺乏创新有很大的关系。
2.3 理论和实践脱节
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应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紧贴时政热点,紧扣现实生活,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同步。但目前部分高校思政课课程设计还止步于单纯的理论说教和灌输,实践活动缺乏,与现实生活产生脱节。高校思政课教育者限于三尺讲台,不肯“走出去”。理论联系实际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背离了这个原则,就会弱化其德育功能。
3 对策研究
为了有效发挥高校思政课育人的优势,将理想信念教育深入人心,培养有能力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青年,不断开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我们必须对高校思政课在榜样示范法功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对策分析。
3.1 教学内容要丰富多彩
首先,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在课程中增加伟人事迹。历史伟人、民族英雄等各方面杰出的人物是民族的代表、人类的精英。他们传奇的一生、崇高的品德和光辉的形象对学生有极大的吸引力。其次,要将网络现在技术和思政课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线下教学,线上反馈和交流,在教学环节中,增加微视频课程,或利用课间时间了解学生对授课模式的看法,使学生参与进来。最后,教师在备案的过程中,要把最新时政热点和国家大事加进课程,使学生能及时掌握国家发展动态,并进行小组讨论表达自己的看法,实现师生互动,通过讨论和评价,才能帮助学生把握理解国家政策的社会意义和价值,从中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作用。
3.2 教学模式要新颖独特
高校思政课不能局限于传统的思政课程,需进行大胆的创新。在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和教书育人规律的基础上,把握学生思想特征和发展需求,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载体。加强思政课和网络教育结合,推行网络思政教育,传播主流价值观。不仅局限于课程教书育人,还要进行科研实践育人、心理育人、服务育人。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教学活动,定期开展心里咨询教育,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合理诉求,在关心学生、服务学生中打到教育的效果。通过多种育人体系辅助高校思政课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 教师自身要不断学习
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群体有针对性的备课,因为高校思政课多为公共课,面向的学生是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他们许多学生对这门课程几乎没有任何的概念,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采取不同的讲述方式和难易不同的教案。这也对教师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教师需不断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并要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存量,提高知识素养,在面对不同的授课群体时才能举一反三。
参考文献:
[1] 向宜.大学生先进典型的榜样示范作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
[2] 郭明真.榜样示范法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