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正孩子的行为有技巧

来源 :祝你幸福·最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fa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事论事,给孩子有效的帮助和培训
  在一次成长夏令营中,有一个叫飞飞的11岁小男孩,自理能力很差,遇事抱怨,经常闹情绪、出状况,让工作人员都很头疼。有一次,在我的房间里,飞飞满脸不高兴,噘着嘴抱怨:“看我妈妈给我带的这个小包,东西拿出来就放不进去!”
  其实,您听这话就知道问题不在别人,就在飞飞自己身上,放不进去是你自己不会放。但是,如果我们直接说效果肯定不好。我觉得,无论是纠正孩子抱怨的习惯,还是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都要一时一事具体引导。重要的是,让孩子知道自己怎么解决麻烦,相信自己,依靠自己。
  于是,我就和飞飞说:东西既然能拿出来,一定就可以装进去。来,我装给你看。然后一件一件把他拿出来的东西叠好、摆好放进去。然后,摸着他的头说:谁说装不进去呀,动点脑筋不就装进去了吗?他不好意思地“嗯”着笑着,背着包出去参加活动了。
  事后,我有点后悔,因为刚才只是示范给他看了,估计他学不会,应该再把东西拿出来,让他自己装一下。
  事实上,飞飞很快就给了我“机会”。第二天,我们吃完午饭去广场集合,路上飞飞一边走一边又开始抱怨,都快哭了:“这该死的裤子!都怨我妈妈!”原来,他裤子的松紧带松了,裤子总往下掉,眼看露出半个小屁股,拖拖拉拉地走不了路。旁边有人对我说:一上午了,不够他抱怨的,也不知道羞,这孩子真没办法!
  我没接话走过去对飞飞说:“松紧带松了,我们可以想其它的办法呀。”说着,把他的裤子提起来,并用他上衣的两支袖子拴了扣把裤子固定住。完了以后,飞飞不抱怨了,转身要走。我把他拉住,说:我这是教给你,不是帮你,你应该自己学会照顾自己。说完,就把他的衣袖的扣子解开,把裤子拉下来。他毫无怨言地把裤子拉起来,按照我刚才的办法处理好。此后,再也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状况。
  反观这个过程,如果我们不耐烦地训教他飞飞:“你怎么一有事就抱怨别人,你自己有没有责任”,“你怎么这么笨!你怎么什么都不会”,“你怎么这么多事,你怎么这么麻烦”。很可能会把孩子砸晕,可问题本身没有解决,还会压抑孩子的自尊、打击孩子的自信。孩子那些不好的方面也是日积月累形成的,也需要一点点地修复,只有毫无怨怼、厌烦地帮助孩子增长实际的能力,让其感触和接纳新的解决问题的态度和方式,才能让孩子停止抱怨。
  申明规则,让孩子承担自然后果
  前不久,我去上海的一个朋友家做客,朋友家有两个孩子,都是男孩,再加上朋友崇尚宽松式教育,两个孩子经常制造一些“麻烦”。我去的那天,上洗手间的时候,发现盥洗台的镜子上被两个淘小子画满了各种各样的图案,已经找不到可以映出整张脸的镜面,而且是用牙膏画的。我的朋友看到后,没有任何批评,而是对孩子们说:嗯,画得不错!不过镜子是用来洗脸时看的,我只允许你们展览一天,明天你们放学后必须清理干净,而且你们还要用你们的零花钱来买牙膏。
  第二天晚上,我离开后打电话问朋友孩子们怎样了,朋友说:牙膏还没有买,但镜子已经弄干净了,孩子在清理镜子的时候感叹,‘以后再也不在镜子上画了,因为太难清理了’!
  我很赞同这个方式,就是这样,如果孩子损坏了别人或者家里的物品,与其斥责孩子,不如让孩子拿出自己的零花钱来赔偿。如果孩子每次向我们借东西都不记得还,有时候还乱丢,那么我们应该明确地告诉孩子:你要么及时归还,要么就再也不要借。如果让孩子再次违犯,那么我就拒绝再借。如果要孩子在超市里不要乱跑,可孩子总也不听。那么,下次我们再去超市的时候,就拒绝带他去,至少在一定时期内拒绝。
  有时候,当我们的规则足够明确的时候,孩子不用品尝“自然后果”就会适应我们的规则。
  在一次亲子夏令营中,有一个叫款款的孩子,遇到困难和不如意就会哭。她一哭,妈妈就过来哄她并帮她把事情搞定,等遇到事情,款款就再哭,依次循环。晚上,在父母沙龙上,我把这一点提出来,款款妈妈说不知道怎么办。我说不妨就从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开始。
  第二天,在活动的间隙,大家在一片空地上,做一个叫做“猎人和松鼠”的游戏,大家都玩得高高兴兴,可是款款只要被抓住或者找不到同伴搭建森林,就会“哇——”地大哭。有过两次以后,我就走过去对款款说:被抓住和找不到同伴都没关系,每个人都难免这样,但是你哭起来,就会影响大家游戏。如果你能遵守游戏规则,那就继续和大家玩,如果你不能遵守规则,那请你站到一边去。说完,我们大家就继续玩游戏。款款看别人都兴致勃勃地玩起来,自己愣了几秒,也融入到游戏中去了,而且,再也没有哭过。
  我知道款款哭就是从前“被安慰、被帮助”的习惯养成的,如果我们再去安慰她,就是对这种消极习惯的巩固。最好的方式,就是讲清规则,让孩子自己选择并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
  一定要提醒的是,在孩子承担行为的自然后果的过程中,父母的态度一定是平静而充满爱意的。既不要愤怒、生气,也不要“幸灾乐祸”,觉得我又对了!和孩子共情,但最好不要去安慰,应该让孩子感觉到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是一件人人如此的事,没什么大惊小怪的。
  表达愤怒以“我”开头,明确地说出自己的期望
  情境:
  孩子洗完澡后,把湿湿的浴巾扔到你的床上就去玩了。你看到浴巾已经把床弄湿了。这时候,你会对孩子怎么做呢?
  做法A 生气地:怎么搞的你!床被你弄得这么湿,你想让我睡到地上去吗?
  做法B 努力平静地:我的床被弄湿了,这让我很生气!
  孩子的行为的确给大人带来了麻烦,我想很多父母朋友都会采取生气的A来表达自己的愤怒,这样做虽然没什么不对,但是效果却不如做法B好。两者都表达了愤怒,但是前者带有指责性和攻击性,后者只是如实地表达了自己的感受。要知道:太强的指责色彩,即便孩子做错了,也很容易激起他的自我保护和辩白,比如他可能会说:我又不是故意的,干嘛发那么大的火。事实证明,不带攻击性的表达愤怒是最容易被孩子接受并获得积极回应的。当然,对于这件事情,我们除了让孩子了解这件事情做得不妥外,还应该要求他们用自己的行为来弥补,让孩子除了把浴巾拿开外,还要把床上弄湿的东西换掉,如果孩子太小自己不能独立完成,我们可以帮忙,但一定要孩子参与,因为这是他的责任,他要承担。   有一个经验就是怎么对孩子说,当我们用“你”开头的时候难免就会陷入指责,而用“我”开头的时候,则更容易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感受。采用不同的人称表达出的含义大有不同,比如当你在和客人说一件重要的事情的时候,孩子突然过来喊你,你可以说“别打扰我,妈妈正在说事情!”,也可以说“我不喜欢别人打断我”或者“说话被打断,会让我很生气”。前者虽然没有出现“你”字,但实际上还是用第二人称,明显带有指责色彩。后者同样表达了自己感受,却没有指责色彩。这是一个简单而神奇的经验,我们不妨试一试。
  说出自己的期望,有时候是对孩子的提醒,比如我们对孩子说“我希望别人进我的房间前征得我的同意”,实际上是提示了孩子要敲门;再比如我们对孩子说“我希望我想看我的书的时候能在原来的地方找到”,实际上是提醒孩子看完书后把书放回原处。
  这样做有一个好处就是,更多的避免了冲突和对立。有些孩子对家长的反对意见非常敏感。他们可能承受不了,诸如“我生气了”,或者“那样做,我不高兴”的表达。他们可能会反过来回答你:“那好,我也生你的气。”这时候,明确地说出自己的期望是一种最可取的做法,比如:“我希望你能善待小动物”显然比“你揪猫尾巴,让我很生气”更容易被孩子接受。
  最后的提醒:第一次不成功不意味着又回到老路上去
  有一位妈妈说:我承认自己以前对女儿说了很多不该说的话。现在我想改变。可是女儿却不吃这一套。我该怎么办?
  这个问题是很多力求改变沟通方式的父母都会碰到的,因为孩子的习惯已经养成了。经常挨批评的孩子会比较敏感。即使你温和地说“该吃午饭了”,对他来说,也像是指责他“天生健忘”。比如,当运用表达自己的感受的技巧说:你这样做,我很生气。他们可能会说:“那又怎么样?我还生气呢。”
  所有这些都代表着家庭内部缺乏某种基础,前者缺乏的是建设性的沟通基础,后者缺乏的是大家在意彼此感受的基础。只有当孩子的感受受到尊重后,他们才会尊重别人的感受。
  不见效、被泼了冷水后,千万别回到老路上去,我们应该接受“沟通模式的改变是一个过程”这一事实。不要让孩子的负面态度阻碍我们,通过持续的努力,孩子们会发现我们的变化,我们的改变必然带来孩子的改变,但是,这不能急。就像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好习惯也不是几天养成的。但是,如果好习惯养成了,你会发现:太好啦!
其他文献
处罚,尤其是体罚,对孩子总是有害的。不能以友善式进行的教育就是错误的教育。非常不幸的是,在家庭中惩罚孩子的责任常常落在父亲的头上。  我们说它不幸,有几个原因——  第一,它使母亲有一个信念,以为女性不能真正教育她们的子女,以为她们是需要强有力的臂膀来帮忙的软弱者。如果母亲告诉她的孩子:“等你爸爸回来教训你!”她等于暗示孩子,把父亲看作是最后的权威以及生活中的实权人物。  第二,它破坏了父子之间的
期刊
女儿在外胆小,在家却爱发脾气,而且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老师说孩子在幼儿园处处让着别人。有一次老师要找班上最听话、表现最好的小朋友做什么事,小朋友一致推选我女儿。虽然看起来她在外边什么都听别人的,但心里又很不甘。因为害怕玩伴儿不跟她玩,他们让她做什么她就做什么,有时即使是不想、不敢做的,她也做。一回家她就会抱怨,发脾气,有时可能是借着别的事发脾气,说着说着就能说到在幼儿园里这些不开心的事。看起来孩子
期刊
明天就考试了,孩子要求今天放松放松,可劲儿地玩一天。这要求,家长能满足吗?  考试就是“战斗”,你能想像在战斗之前,官兵开嘉年华的场面么?必输无疑。  有个孩子,从小学到高中,每次考试都是前三名。他每次的备考状态都是“一如平常”,以前在干什么,那两天还在干什么,不做大的变化。这样不会让自己情绪起伏过大,能够很从容地参加考试。  其实,他的从容,正是源于自信。因为他平时就学得很好,考试对他来说都是手
期刊
在美国的公立学校,不管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多么好,有很多原则还得遵守,因为那是校规。比如,即使老师和学生是邻居也不能送他/她回家。  还有,尽量避免与学生有身体接触。“拥抱”是美国人常见的打招呼方式,但在老师和学生间不能有。如果非要有,一定要侧身的拥抱,就是把手放在学生的肩膀上,从一侧拥抱一下。另外,老师直接给学生发短信、打电话之类的也是不可以的,必须通过家长。  在私立学校,也有一条不可逾越的校规,
期刊
当年看冯小刚的电影《大腕》,北影厂的演员拿着某品牌的钙片小药瓶对着大明星泰勒痛哭流涕:“就差一步,就差一步啊,泰勒,中国演员都集体补过钙了……”笑得我前仰后合。  说起补钙这事儿,我爸妈对我从小采取“药补不如食补”的态度,所以对于补钙和吃钙片我一直是嗤之以鼻。  可惜,某天当我成为娘,闺女三个月的时候带着去某医院做体检,被告知,抬头不好,腿软,骨密度显示缺钙!  真是晴天霹雳啊!孩子吃得好睡得好精
期刊
好心女孩搀扶孕妇回家反遭不测,孩子问家长:还能助人为乐吗?  好事还是要做的,但前提是一定要保证自己的安全。  如果你看过美剧《犯罪心理》,就可以知道:如果有任何人(包括孕妇、小孩、老人、病人)向你求助,让你带他去某个地方,唯一的办法是:马上掏出电话给警察,让警察帮助他们——既做了好事,也避免了危险。  这些,你应该告诉孩子,下面这些案例,你也必须告诉孩子。  关键词:陌生人要求带路  @森森女巫
期刊
家长肯定要保护自己的孩子,但开始之前,你准备好了吗?心态非常重要。如果你过于乐观,跟孩子说世界上每个人都是友善的,你就很可能对孩子不管不顾,置孩子于危险境地,大部分的性侵犯者都会以友谊或关爱来诱导孩子。如果你过于悲观,跟孩子说这个世界危险重重,布满杀机,那你的孩子将丧失安全感,你也将愿意拼了老命,做棵大树罩着孩子,使他成为一棵随时可能倒伏的豆芽菜。好的心态是,既认为世界上值得信任的人还是大多数,对
期刊
7月,北京,一个叫韩磊的成年人,与一名推婴儿车的母亲发生争执,摔死了熟睡中的婴儿。所有人都在唾骂他,但却不知道这个暴徒的成长史。“杀手也有小学同学”,韩磊之所以能摔死无辜的孩子,与他父母离谱的教养息息相关——不得不说,他也是个可怜人,可怜的孩子。  此时,让我们回头去看看这个“暴戾之徒”的成长道路,竟也是“残酷人生”。  苍白的童年,他学会了用拳头解决问题  韩磊的父亲常年在离北京十万八千里的四川
期刊
儿子爱说脏话,还经常说黄色笑话  坐在我对面的是位女士,三十多岁,穿着朴素。她来咨询是为了儿子,十岁,正上四年级,最近老说脏话,都被老师告到家里来了。这位妈妈最初没发现这个问题,老师跟她反映后,留心观察了一下,发现孩子确实偶尔会蹦出几句脏话来。经过教育后,在家里没再说了,但没过几个月,老师又反映说孩子在学校继续说脏话,还在课间跟同学反复说黄色笑话。这该怎么办呢?  孩子爱说脏话的原因  这个年龄段
期刊
孩子不愿上学,说学校有鬼  咨询中心刚开门,在两个白发苍苍老人的带领下进来了完完整整的一家人。我吓了一跳,问他们有没有预约,其中一个老人家很着急地说没有。我赶忙把这一家人带进大咨询室,孩子和爷爷奶奶坐在了一起,而爸爸妈妈却是门口一个,最里面沙发上坐了一个。  孩子是个漂亮的九岁女孩,梳着一个朝天马尾,大眼睛忽闪忽闪的,显得特机灵。  听爷爷介绍孩子情况,把我弄得一头雾水。孩子上小学三年级,考试基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