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师生关系中的禁忌

来源 :祝你幸福·最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ce81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美国的公立学校,不管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多么好,有很多原则还得遵守,因为那是校规。比如,即使老师和学生是邻居也不能送他/她回家。
  还有,尽量避免与学生有身体接触。“拥抱”是美国人常见的打招呼方式,但在老师和学生间不能有。如果非要有,一定要侧身的拥抱,就是把手放在学生的肩膀上,从一侧拥抱一下。另外,老师直接给学生发短信、打电话之类的也是不可以的,必须通过家长。
  在私立学校,也有一条不可逾越的校规,那就是:老师不能和学生在任何社交网络上成为朋友。因为这些网页上会有很多私人信息,而师生之间没有必要到那个层面交流。
  小编唠叨:
  据说,在美国还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办公室的们永远是敞开的。谁要关门办公,是被视为不礼貌的。没人知道关着的门里面会发生什么,尤其在老师与学生这种身份不对等的场合。
其他文献
我出生在上世纪50年代末,整个童年都处在极左政治带来的物质匮乏、精神单调偏颇的社会中,幼弱的心灵充满了成长的困苦、不解、孤独与渴望。  好在我是一个生命力顽强的孩子,能够在简陋的生存中也找到乐趣,母亲当时管理着学校的图书室,我就在那一排排的书架前寻找适合阅读的书籍,每翻开一本,就像打开了一扇门,引我走进一个奇异的世界。  我发现了一个蕴藏丰富的宝库,每天一放学,我就溜进图书室,坐到水泥地上读书,那
期刊
赵晓楠的儿子戴维两岁多了,好像就是忽如一夜春风的事儿,儿子不听话啦。妈妈只要说这个游戏咱不玩了,戴维立马说真好玩啊,太好玩了。爸爸如果说外面天儿太热不出去了,戴维肯定说真凉快呀。去喝饮料,戴维非要站在椅子上,妈妈说你看看满屋子的人都坐着吃饭,哪有站着的?戴维指着正在点餐的人说,那里有站着的!汗啊。  细心的赵晓楠知道戴维已经到了他人生的“第一反抗期”了,因为早就有所准备,所以既欣喜又淡定。她认为这
期刊
诺诺快3岁时,一家人便开始给她选幼儿园。  小区有家幼儿园,刚开不久,听说老板是台湾人,我倾向这个幼儿园。可爷爷奶奶认为,这幼儿园太小,冬天难得见到阳光,不好。邻近小区有家私立幼儿园,院子倒是大,设备全,可妈妈觉得收费太高。最后我们选了离我工作单位较近的一家公立幼儿园。它历史悠久,校舍也大,价格跟小区幼儿园差不多,接送也方便。  诺诺入园前,我们就很注意培养孩子对幼儿园的亲近和向往:每当路过幼儿园
期刊
儿童教育是博弈(游戏),而游戏规则是核心价值观的体现。  有的游戏规则很坏,例如,父亲要求孩子不要得罪老师,母亲要求孩子敢于反抗老师,不仅如此,父亲和母亲为此争吵,当着孩子的面。这是最糟糕的规则或“无规则”,它的后果如何,取决于孩子自己的经验和判断力——在家里谁说话最管用?孩子们都明白,用他们的语言表达,就是“谁怕谁”、“谁不怕谁”和“谁最怕谁”的问题。  西方的中产阶级家庭,典型地,夫妻相敬如宾
期刊
老婆自打生了孩子之后懂事多了,说要省下买新衣的钱给娃淘点进口奶粉,于是把打入冷宫的衣服都扒拉了出来。挑来减去,相中一件旗袍,颜色嘛,她说是紫罗兰,其实就是一茄子色(shai),这旗袍她只穿过一次,因为穿着当天被经理在电梯口皱着眉头批评“颜色不搭你”!这旗袍就下岗了。  雪藏三年终见天日,巧了,还是在电梯口,经理笑得满脸深坑:“哎呀,小周你这件旗袍真是蛮好的来!好就好在这颜色上……”同样一件衣服,上
期刊
母亲用身教给了我两条至今受用不尽的忠告:女人靠自己,闺蜜很重要。  我七岁时的一天早上,母亲叫我放下割草的镰刀,坐在她新修的高大瓦房里,亲手用红缎子第一次给我扎了羊角辫子。我上学了,走在男孩子的队伍中,格外鲜艳,但我报名回来母亲就收起了红缎子和镜子。同学送我一把花纸扇,我爱不释手,母亲却给没收了,还狠狠地打了我一顿。说什么喜欢花花绿绿的东西,女子心花了,做什么事情也没好下场。  母亲把我家的青砖瓦
期刊
孩子是社会宝贵的财富!当社会普遍尊重“人”,那么对儿童的重视和保护就是重中之重。  几年前,一次开车时听收音机,投诉性质的节目,听到一个女人说申请了安装电话,可是要两个星期才能通。主持人接通了电话公司的电话,电话公司的人强调必经的程序必经的等待等,那个女人说“我有一个生病的孩子,我随时需要电话。”电话那头顿了一下,说“那我现在就安排!明天一定解决。”  在很多情况下,只要是提到孩子,事情马上就不一
期刊
处罚,尤其是体罚,对孩子总是有害的。不能以友善式进行的教育就是错误的教育。非常不幸的是,在家庭中惩罚孩子的责任常常落在父亲的头上。  我们说它不幸,有几个原因——  第一,它使母亲有一个信念,以为女性不能真正教育她们的子女,以为她们是需要强有力的臂膀来帮忙的软弱者。如果母亲告诉她的孩子:“等你爸爸回来教训你!”她等于暗示孩子,把父亲看作是最后的权威以及生活中的实权人物。  第二,它破坏了父子之间的
期刊
女儿在外胆小,在家却爱发脾气,而且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老师说孩子在幼儿园处处让着别人。有一次老师要找班上最听话、表现最好的小朋友做什么事,小朋友一致推选我女儿。虽然看起来她在外边什么都听别人的,但心里又很不甘。因为害怕玩伴儿不跟她玩,他们让她做什么她就做什么,有时即使是不想、不敢做的,她也做。一回家她就会抱怨,发脾气,有时可能是借着别的事发脾气,说着说着就能说到在幼儿园里这些不开心的事。看起来孩子
期刊
明天就考试了,孩子要求今天放松放松,可劲儿地玩一天。这要求,家长能满足吗?  考试就是“战斗”,你能想像在战斗之前,官兵开嘉年华的场面么?必输无疑。  有个孩子,从小学到高中,每次考试都是前三名。他每次的备考状态都是“一如平常”,以前在干什么,那两天还在干什么,不做大的变化。这样不会让自己情绪起伏过大,能够很从容地参加考试。  其实,他的从容,正是源于自信。因为他平时就学得很好,考试对他来说都是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