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函数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刚接触时不易理解,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如果一开始就产生畏惧心理,这对学习显然是不利的;如果一开始就产生兴趣,以后的学习就循序渐进,近年来,我采取多种方法,改进教学,对函数课的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一、思想重视
对学生来说,学习函数如同学习数到字母的飞跃一样,容易产生一些糊涂的观念,学生认为,学习函数还是要进行数和式的计算,而对函数关系的本质即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却难以理解,因此在讲述函数的第一节课,我就向学生讲清楚,初中的函数知识和高中的知识紧密相连,正确理解和掌握这部分知识,不仅可以直接服务于工农业生产,还是今后继续深造的重要保证,这样就引起了学生思想上的高度重视。
二、循序渐进,及早渗透
函数的概念是建立在两个集合间元素对应的基础上的,在初一初二的数学内容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的例子是很多的,如:根据下面所给的x值,求代数式-2x+5的值①x=4,②x=-5,③=-11讲完后引导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1、代表式的值是由哪个字母的值确定的?
2、当x的值发生变化时,代数式的值是否也发生变化?
3、当x每取一个确定值时,代表式的值是不是唯一确定的?
经过这样的酝酿和准备,不断渗入“对应”的观点,学生在接触函数关系时,就不会感到生疏了
三、讲清定义是关键
函数的定义是函数知识的基础,学生刚刚接触变量,以后出现的概念又多,所以讲清函数的定义是关键的一步,我的做法如下:
1、适当放慢教学进度,求得学生透彻理解,另外,我还故设“障碍”布置了以下思考题:
(1)常量和变量是不是绝对的?试举例说明
(2)函数的定义中,“对于x在某一范围内的每一个确定的值”“某一范围”做如何解释?
(3)式子y2=x中y是x的函数吗?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函数的定义教学中,由于学生的读和议,他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有的学生提出:实际问题中的变量,有的有三个甚至三个以上,那么其中的一个变量是不是其他几个变量的函数?y=3x+2中,y是x的函数,反过来x是y的函数吗?我在课堂上表扬了学生的积极探索精神,并在课外引导学生阅读有关的参考书,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
3、瞻前顾后,不断加深对定义的理解,我在讲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等后续教材时,多次让学生回答函数,自变量,对应关系,函数值的意义分别是什么,这种做法,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
四、用具体的例子阐述抽象的概念
学生对于抽象的概念,常感觉枯燥无味,但对实例的讲解却津津乐道,因此,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是教师应当注意的问题,例如:用俗话“一个萝卜对一个窝”来刻画自变量的值和函数值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学生易于接受,用麦子换面粉的表,说明函数关系的一种表示法即列表法的应用,在工农业生产中,制造一些产品的省工省力的最佳方案,说明求二次函数的极值应用。
五、几点注意的问题
1、利用几何直观,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讲正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时,在k>0时,我和学生做出了若干条直线,在k<0时,又做出了若干条直线,我引导学生观察后总结出正比例函数y=kx,当k>0和k<0时的图像特征,同样地,利用图像,引导学生归纳了抛物线y=a(x+h)2+k与y=ax2的位置关系,通过几何直观,学生对知识易于理解、记忆。
2、防止学生学习中出现的认识偶见。如有的学生认为,两个变量中,若一个量随另一个量的增大而增大(或减小),则这两个量成正比例(或反比例)函数关系,直线y=kx+b在y轴上的截距就是直线和y轴的交点到原点的距离,二次函数y=ax2+bx+c,当a>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函数有最大值,上述糊涂认识必须纠正。
3、讲解二次函数和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二次三项式的关系时,要突出二次函数在初中代数中的重要性。
数学中各部分知识都是互相联系的,初中阶段“四个二次”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另一方面,“四个二次”之间的问题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在复习课上,我引导学生对题目“对于x的任意取值,代数式mx2-mx+1的值均为正,求m的取值范围”进行了分析,学生讨论热烈,有的学生还能将此题改变成其他题目。
4、不要超越教材,随便补充新概念。初中阶段的函数知识是函数中的基础部分,因此,定义域、值域和函数符号f(x)等,不应该过早提出来,另外,尽管求函数极值的问题经常遇到,但对于二次函数来说,极值就是最大值或最小值,不能因为某些实际问题不能用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来解决,而随意补充求极值的其他方法,实际上,学生对函数知识的负荷已经很大了,如果不顾实际,靠“加大剂量”,以多取胜,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
一、思想重视
对学生来说,学习函数如同学习数到字母的飞跃一样,容易产生一些糊涂的观念,学生认为,学习函数还是要进行数和式的计算,而对函数关系的本质即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却难以理解,因此在讲述函数的第一节课,我就向学生讲清楚,初中的函数知识和高中的知识紧密相连,正确理解和掌握这部分知识,不仅可以直接服务于工农业生产,还是今后继续深造的重要保证,这样就引起了学生思想上的高度重视。
二、循序渐进,及早渗透
函数的概念是建立在两个集合间元素对应的基础上的,在初一初二的数学内容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的例子是很多的,如:根据下面所给的x值,求代数式-2x+5的值①x=4,②x=-5,③=-11讲完后引导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1、代表式的值是由哪个字母的值确定的?
2、当x的值发生变化时,代数式的值是否也发生变化?
3、当x每取一个确定值时,代表式的值是不是唯一确定的?
经过这样的酝酿和准备,不断渗入“对应”的观点,学生在接触函数关系时,就不会感到生疏了
三、讲清定义是关键
函数的定义是函数知识的基础,学生刚刚接触变量,以后出现的概念又多,所以讲清函数的定义是关键的一步,我的做法如下:
1、适当放慢教学进度,求得学生透彻理解,另外,我还故设“障碍”布置了以下思考题:
(1)常量和变量是不是绝对的?试举例说明
(2)函数的定义中,“对于x在某一范围内的每一个确定的值”“某一范围”做如何解释?
(3)式子y2=x中y是x的函数吗?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函数的定义教学中,由于学生的读和议,他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有的学生提出:实际问题中的变量,有的有三个甚至三个以上,那么其中的一个变量是不是其他几个变量的函数?y=3x+2中,y是x的函数,反过来x是y的函数吗?我在课堂上表扬了学生的积极探索精神,并在课外引导学生阅读有关的参考书,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
3、瞻前顾后,不断加深对定义的理解,我在讲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等后续教材时,多次让学生回答函数,自变量,对应关系,函数值的意义分别是什么,这种做法,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
四、用具体的例子阐述抽象的概念
学生对于抽象的概念,常感觉枯燥无味,但对实例的讲解却津津乐道,因此,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是教师应当注意的问题,例如:用俗话“一个萝卜对一个窝”来刻画自变量的值和函数值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学生易于接受,用麦子换面粉的表,说明函数关系的一种表示法即列表法的应用,在工农业生产中,制造一些产品的省工省力的最佳方案,说明求二次函数的极值应用。
五、几点注意的问题
1、利用几何直观,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讲正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时,在k>0时,我和学生做出了若干条直线,在k<0时,又做出了若干条直线,我引导学生观察后总结出正比例函数y=kx,当k>0和k<0时的图像特征,同样地,利用图像,引导学生归纳了抛物线y=a(x+h)2+k与y=ax2的位置关系,通过几何直观,学生对知识易于理解、记忆。
2、防止学生学习中出现的认识偶见。如有的学生认为,两个变量中,若一个量随另一个量的增大而增大(或减小),则这两个量成正比例(或反比例)函数关系,直线y=kx+b在y轴上的截距就是直线和y轴的交点到原点的距离,二次函数y=ax2+bx+c,当a>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函数有最大值,上述糊涂认识必须纠正。
3、讲解二次函数和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二次三项式的关系时,要突出二次函数在初中代数中的重要性。
数学中各部分知识都是互相联系的,初中阶段“四个二次”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另一方面,“四个二次”之间的问题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在复习课上,我引导学生对题目“对于x的任意取值,代数式mx2-mx+1的值均为正,求m的取值范围”进行了分析,学生讨论热烈,有的学生还能将此题改变成其他题目。
4、不要超越教材,随便补充新概念。初中阶段的函数知识是函数中的基础部分,因此,定义域、值域和函数符号f(x)等,不应该过早提出来,另外,尽管求函数极值的问题经常遇到,但对于二次函数来说,极值就是最大值或最小值,不能因为某些实际问题不能用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来解决,而随意补充求极值的其他方法,实际上,学生对函数知识的负荷已经很大了,如果不顾实际,靠“加大剂量”,以多取胜,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