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评价联合应用B族维生素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 Hhcy)脑梗死症状与非症状复发的二级预防作用。方法采取前瞻、开放、平行对照研究方法,将1000例Hhcy脑梗死患者分为B族维生素干预组500例(每日口服叶酸2.5 mg、维生素B12 500 μg、维生素B6 25 mg)和对照组500例,随访2年观察B族维生素联合应用对脑梗死症状性复发与影像学再发的二级
【机 构】
:
300170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神经内科,300170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神经内科,300170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神经内科,300170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神经内科,300170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联合应用B族维生素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 Hhcy)脑梗死症状与非症状复发的二级预防作用。
方法采取前瞻、开放、平行对照研究方法,将1000例Hhcy脑梗死患者分为B族维生素干预组500例(每日口服叶酸2.5 mg、维生素B12 500 μg、维生素B6 25 mg)和对照组500例,随访2年观察B族维生素联合应用对脑梗死症状性复发与影像学再发的二级预防作用,记录试验期间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total homocysteine, tHcy)水平。
结果B族维生素干预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浆tHcy水平,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tHcy较基线下降14.7%,随访2年时下降19.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4.39, P<0.05)。症状性脑梗死复发率干预组13.6%(68/500)、对照组14.0%(70/500, RR=0.99, 95% CI 0.68~1.42);无症状性影像学脑梗死复发率干预组与对照组均为4.8%(24/500, RR=1.11, 95% CI 0.62~2.02);总计脑梗死复发干预组18.4% (92/500)、对照组18.8% (94/500, RR=0.96,95% CI 0.73~1.26),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本研究结果未能证实B族维生素干预Hhcy对脑梗死症状性与非症状性复发二级预防有益。
其他文献
作为典型的运动障碍性疾病,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主要以经典的四大运动症状(震颤、肌强直、动作迟缓及姿势平衡障碍)为主要表现。然而不可忽视的是,除运动症状之外,绝大多数患者在病程中会出现感觉症状、睡眠障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神经精神症状及行为障碍等在内的症候群(表1),即非运动症状(non-motor symptoms)[1]。回顾历史,早在200年前,英国医师詹姆
患者男性,49岁,因“头部昏重感1个月余”于2010年12月14日入院。患者2个月前因“白癜风”服用左旋咪唑(每次50 mg,每日3次;每周连服2 d,停5 d),2周后自觉头部昏重,时冷时热,伴有恶心、纳差,自行停服左旋咪唑,在诊所按“感冒”给予静脉滴注抗生素及抗病毒药物(具体不详)5 d,头昏无好转,并出现双下肢乏力、走路时头重脚轻等症状,因此来我院就诊。
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神经科承办的第19届世界帕金森病及相关疾病学术会议于2011年12月11—14日在中国上海成功召开,来自世界各国2400多名专家学者、医师及研究者们参加了会议,我国近1000名神经内外科医师、研究者及研究生参加了会议,陈生弟教授受邀作了题为“东方帕金森病的历史、现状与未来”的主题报告。本次会议中交流了当今在该领域中最前沿的临床及基础研究进展,使与会者有较多收获和体会
Wilson病(Wilson’s disease,W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铜代谢障碍疾病,因英国神经病学家Samuel Alexander Kinnier Wilson于1912年首次对其进行详细描述而得名[1]。WD为目前少数几种可以治疗的神经遗传病之一,患者如果能在发病早期或症状前期即被确诊并得到及时治疗,若其依存性好,大多预后良好,反之则治疗较困难,甚至病情逐渐加重,乃至危及生命[2-
患者,男,54岁。于2011年9月3日因四肢不自主运动入院。患者10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肢体不自主运动,以右上肢为主,静止时明显,活动及睡眠时消失。体检:血压131/78 mm Hg (1 mm Hg=0.133 kPa),意识清楚、语言流利,理解力、定向力、记忆力及计算力均正常。脑神经检查无异常,四肢肌力Ⅴ级,肌张力、腱反射正常,深浅感觉正常,双侧病理征未引出。心、肺、腹体检无异常。既往高血
脊髓梗死是较为少见的脊髓疾病。主动脉疾病(包括血栓形成、夹层、动脉瘤、破裂和手术修补等)是其特殊的一类原因[1-4]。其中,主动脉血栓形成导致脊髓梗死鲜有报道[5-8]。本文报道1例主动脉血栓形成导致的脊髓梗死,并分析其磁共振成像特征。
目的分析以隐源性卒中为首发表现的肺动静脉畸形(pulmonary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 PAVM)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探讨发病机制,总结诊断流程。方法对2例隐源性卒中患者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TCD)微泡试验、普通或增强经胸或经食道超声心动图、胸部增强CT、肺血管造影,对PAVM行介入栓塞治疗和术后随访。结果2例患者经T
铜蓝蛋白(ceruloplasmin)是一种天蓝色α2糖蛋白唾液酸酶,存在于所有脊椎动物血清中,主要在肝脏中合成,能结合体内95%以上的铜,1948年由Holmberg等发现。目前,铜蓝蛋白基因的cDNA已被成功克隆,人类铜蓝蛋白基因也已被定位于3q23-q24。人类铜蓝蛋白基因由20个外显子组成,长约65 kb。肝细胞内可以找到它的两个转录本,分别长为3.7 kb和4.2 kb,但是翻译出来的单
患者男性,36岁,因“反复结节性皮炎9年,右侧肢体乏力3年,再发伴吞咽困难4个月”于2011年5月3日收住我科。患者9年前出现全身皮疹,以四肢、背部为主,为红色斑丘疹,伴明显瘙痒,反复发作,曾出现左侧上臂皮下包块,后自行消退。当时查血常规发现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百分比0.34, 绝对值2.9×109/L),曾在我院皮肤科拟“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予激素治疗,症状缓解后仍有复发。3年前(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