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农民增收的新路径

来源 :理论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l_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农民增收; 长效机制; 二元结构; 土地经营权流转
   [中图分类号] F32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8)04-0039-01
  
  农民持续稳定增收问题,是关系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问题。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七大是我国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胡锦涛总书记在大会上所做的报告,不仅鲜明地指出了中国未来的发展道路,也鲜明地指出了中国农民如何富裕的道路,鲜明地指出了农民如何持续稳定增收的道路。
  我们知道,十七大报告在肯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综合改革逐步深化,农业税、牧业税、特产税全部取消的成绩下,仍然看到了我国农业面临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的问题,看到了城乡收入差距的趋势没有根本改变的问题。为此,十七大报告从民生的角度,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角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角度,用很重的分量讲了农民如何增收的问题。胡锦涛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胡锦涛总书记还从增加农业投入、农民就业、金融改革、土地经营流转权、新型农民等指出了农民增收的方向。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的长效机制和新格局是解决农民增收的根本举措,对解决城乡收入差距,构建社会和谐具有战略的意义。
  农民增收是一个老问题。长期以来,尽管政府在解决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方面曾采取了很多措施,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民持续稳定增收问题。这是因为农民增收困难的主要原因是由农村的产业结构自身决定的。传统的农业使农民的收入途径非常单一,收入一般来源于种植业。如果要提高农民收入只有两种办法:一是提高单位产量;二是提高初级农产品的价格。事实上这两种方法的效用都很有限。中国农民拥有的土地很少,即使新的技术提高产量,对农民增收也是有限的。反过来。如果过度提高农产品的价格则会引起市场中其他商品价格的上涨,农业部门产品价格的上涨必然会影响到工业部门,农业生产所必需的生产资料的价格也会上涨,如果涨幅大于农产品价格调整的幅度,再剔除通货膨胀的因素,农民的实际收入还是下降的。显然这条增收途径也是有局限的。十七大报告针对我国的国情和农民增收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这是在吸收世界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的历史经验基础上,从农民增收长效机制提出的大思路。
  在农民贫穷和增收问题方面,世界农业现代化的经验证明:一个国家做出有利于农民富裕的制度设计和安排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农民来讲,他们的主要财产是土地和自身的劳动力。一个国家要想让农民不贫穷,就要使国家的制度设计和安排必须有利于保护农民的财产和尊重农民的身份。那么,如何实现对农民土地权的有效保护和流转,如何平等地对待农民的身份,需要国家从二元结构向一元结构的制度变革。农民的贫穷和一个国家在特定时期确立的二元制度有直接关系。从国家现代化发展历史进程讲,有一个农业对工业化的资本积累问题,也有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加快建立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机制问题。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城乡形成了不同的财政支付转移、教育和户籍等制度,农民与城镇享受的待遇是不同的,甚至是在国家工业化上升时期,国家依靠剥夺农民来完成工业化的原始资本积累。要改变二元结构机制问题,首先要在制度的设计方面保护农民的土地经营权,把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给农民享有相应的平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利,从社会发展的大系统的角度来解决农民增收问题。
  我国物权法的公布,为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制度,实现农民土地经营权的流转,保护农民承包的土地不受侵犯提供了法律和制度基础。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的关键是进行制度变迁。一是把保护农田的权利和责任赋予农民,让农民的生产有一个稳定的环境,农业才能可持续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加才能有保障。二是要实现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就要提高农业部门的边际报酬,同时通过工业化、城市化的进一步推进来吸纳农村剩余的劳动力。
  十七大报告围绕农民增收提出了建立富农的长效机制,提出了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新思路。一是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和布局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前提。我国的城市和农村发展的规划,很多地方各搞各的,结果是城市发展较快,农村发展滞后,城乡差距越来越大。二是大力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要把城乡基础建设进行统一考虑,增加对农村道路、水、电、通讯和垃圾处理等建设的投入。三是大力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缩小城乡之间公共服务的差距是扭转城乡发展差距扩大趋势的基础。这里包括农民的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等,应逐步享受国家公民的同等待遇。四是大力推进城乡劳动力就业一体化。农民在非农产业和城镇就业是农民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逐步实现城乡就业和劳动力一体化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
  农民增收的问题,不仅要强调制度变迁和环境问题,还要强调农民的主体和自身创业问题。农民真正要摆脱贫穷,实现持续稳定的增收,关键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起作用。十七大报告着重指出,要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农村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通过农民的勤劳和牺牲精神,通过农民对农村改革的首创精神,通过农民对乡镇企业的创业精神,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收入不断增加,农民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化。这使我们看到广大农民蕴藏着无限的创造力,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力发展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因此,农民的增收,要依靠农民,要发挥亿万农民的主体作用,只有把农民变成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把亿万农民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出来,才能真正实现农民的富裕。农民增收的关键在于农民要接受现代文明和文化的教育,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敢于创业。
  (本文作者:中共中央党校科社部教授)
  责任编辑许冬梅
其他文献
[编者按]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今年3月1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五次全体会议表决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根据这一方案,这次改革涉及调整变动的机构有15个,正部级机构减少了4个。“大部制”改革初见端倪。近日,记者就有关“大部制”改革的一些问题,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毛寿龙教授。  [关键词]
期刊
正确、全面解读《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是当前学习和贯彻全国“两会”精神的首要任务。各级领导干部在学习《报告》时,应树立五种意识,多角度多层面领悟《报告》精神。  一是全局意识。《报告》涉及面广,内涵丰富,包含了城市、农村两大版块,东、中、西部三大区域,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大领域等。通篇贯穿了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处处凸显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的坚实步伐。领导干
期刊
山东人民出版社最近出版的《电子政务与决策咨询创新》一书,是由中共山东省委党校研究馆员吴怡青同志撰写。全书共分十一章、二十一万字。作者从国情的实际出发,用社会发展的战略眼光提出领导决策咨询体系建设是当前电子政务建设应该优先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作者认为,电子政务发展必须与政府体制与机制改革互动配合,其社会效益和作用才能得以体现。而借助电子政务的手段率先进行决策咨询体系建设,有助于尽快提升领导决策科学化
期刊
[摘要] 社区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水平、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以人为本”应贯穿社区发展的始终,并且是社区发展的关键。本文从社区发展的价值追求、重要资源、根本路径三个方面阐述这一主题。  [关键词] 社区发展; 以人为本; 社会资本; 社区参与  [中图分类号] D66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7)22-0042-02    社区发展是“二战”后联合国倡导
期刊
[关键词] 执法如山; 执法如水; 司法理念; 转变  [中图分类号] D9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8)06-0034-05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如何树立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相适应的司法理念与司法方式,是承载着纠纷解决功能的人民法院当前面临的一个迫切问题。《理论前沿》今年第1期刊登了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黄勇民同志的文章《“执法如水”
期刊
[摘要] 党的历史方位变化决定了思想政治工作地位。党的思想方针路线影响着思想政治工作的功效。我们必须在推进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 历史方位; 思想政治工作; 地位和作用  [中图分类号] D2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7)22-0044-02    党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证明:切实做好思想政治
期刊
服务型政府是指“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下,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为公民服务为宗旨并承担着服务责任的政府”(刘熙瑞:《中国行政管理》2002.7)。其内含“以人为本的治理理念、依法行政的行为准则、公众需求导向的服务模式及回应民意的政府责任”(姜晓萍:《社会科学研究》2007.4)。大约从2001年开始,我国各地陆续开展了有关“服务型政府”的理论探讨和
期刊
[摘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价值目标,对社会的价值体系、政治结构、治理生态等都提出了具体要求。对和谐社会的价值与实践逻辑的析解,有助于完善社会治理,推进社会建设。  [关键词]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建构; 逻辑  [中图分类号] D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7)22-0033-02    社会有序发展的动力是人们价值和利益认同基础上的团结奋
期刊
[摘要] 培育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必须首先解决其目标定位问题、重点行业选择问题、增加投入问题、有效引导问题,这不仅是企业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需要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以及完善相关的法律和法规,为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  [关键词] 企业核心竞争力; 培育; 目标;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8)04-0021
期刊
[摘要]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确立集约发展、均衡发展、可持续发展和一切为民发展的理念,坚持科学和谐为民发展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 赣州市; 科学发展; 和谐发展; 为民发展  [中图分类号] D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8)04-0042-02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全党同志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