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来自芝加哥的叛逆少女
帕蒂·史密斯是二十世纪美国流行文化的一个地标性人物。
作为上个世纪70年代的朋克先锋,她是众多后起艺术家的启蒙导师。音速青春、R.E.M.、U2……这些摇滚史上最重要的乐队,都说帕蒂是他们年轻时最大的启发力量。R.E.M.乐队成员迈克尔·斯普洛说,“帕蒂的专辑《马》给我带来无比的震撼,从那时起,我准备组建一支乐队。”那一年他才15岁。没有人比帕蒂更承受得起“朋克教母”这个称号。
但帕蒂从来都不接受这样的荣誉,甚至反感“教母”这个词,有一次,U2主唱博诺·沃克斯恭维她是“一个姐妹、爱人和母亲”,当她听到“母亲”(有“教母”之意)二字时非常恼火,当即发飙:“我不是你妈。你给我滚一边去!”
不过谁也想不到,这个彪悍的“摇滚女斗士”当年也曾是那样无知迷惘,她几乎是美国上世纪60年代“垮掉的一代”的典型少女。
帕蒂1946年出生于美国芝加哥,在新泽西长大,有个温馨的家庭。对帕蒂来说,唯一的烦恼,也许只能是爵士歌手妈妈从未间断过的基督教育。帕蒂对《圣经》耳熟能详了十几年,实在感觉宗教是个“禁锢人的东西”,毅然放弃了这个信仰,并厌恶了平静的小镇生活。
所以,帕蒂19岁那年怀孕,其实也是意料之中的。她因此被迫退学,也放弃了做母亲的权利,把孩子送给别人抚养,“像只乡下老鼠”一样离开了新泽西,到芝加哥一家工厂流水线上做工人,她计划攒够了钱就去纽约,很多和她一样落魄潦倒的年轻人都选择去纽约寻找机会。
1967年,帕蒂终于攒足了旅费,但当她来到纽约时,发现那群不靠谱的朋友早已人去楼空,不过,她在他们住过的这栋公寓里,第一次偶遇了罗伯特·梅勒普索普,她没想到,后来她会与这个被自己轻蔑地称作“吸血鬼的女儿”的年轻男人开始纽约最著名的恋爱。
两个野心勃勃的异乡人
命运将他们联系在了一起,这对漂泊在异乡,热爱艺术的年轻人来说,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在纽约这座正经历着一场又一场艺术暴动的城市,他们无比贪婪地吸收这个城市的各种养分,终日用艺术把自己灌醉。两人想去博物馆,但只买得起一张门票,于是,一个人等在外面,另一个去看展览,回头再将展览描述给对方。五年,帕蒂和罗伯特都住在一起,在生病时互相照顾,两人都找不到工作,帕蒂东碰西撞地终于在一家书店找到了一份文书工作,她开始创作一些规规矩矩的诗歌,同时担当了养家糊口的角色,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资助着瘦弱、眼中没有面包只有艺术的罗伯特。
他们激励对方在表达艺术探索上做出新的尝试:帕蒂通过诗歌、视觉艺术和歌词写作,罗伯特则拍摄精致的花卉形状和裸露的男性身体。他们合作的野心和理想在罗伯特为帕蒂制作的1975年首张专辑封面达到了高潮。
帕蒂在纽约地下诗歌界徘徊着,她没有成为一名诗人,但是,当她拿起吉他,站在麦克风前之后,成名之路便变得顺利起来。1975年,帕蒂终于正式登上舞台,发行了被认为是史上第一张朋克音乐专辑的《马》,有人说从她的身上看到危险的诱惑、性的张力,以及一个女战士的反叛形象。
《马》让帕蒂一炮而红,罗伯特在摄影界同样开始出名,《马》的封面照片就是他为帕蒂拍摄的,蓬乱头发、白衬衫,散着黑领带的中性而颓废的封面照片后来成为摇滚史上的经典形象之一。这也是他对散落在纽约的青春的纪念,多年后,他的作品变得充满了痛苦、血腥和性暗示并总是触犯禁忌。帕蒂对他的作品持有保留态度,“我敬仰他的创作,但其中的残忍我没法理解。”她写道。
就像她无法理解他的爱情一样。
理解了他对男人的爱
当时,许多人都觉得他们是一对成功实现美国梦的艺术家情侣,而在戴着罗伯特家祖传结婚戒指的帕蒂看来,他们已算是夫妻了,差的只不过是一个仪式而已。
然而,罗伯特最后确认并承认自己是同性恋,这对帕蒂是一个巨大的打击。罗伯特遇到了一个英俊、有钱的艺术收藏者,借助他的力量,罗伯特真正开始了自己的艺术生涯,走进一个权贵、上层的圈子。罗伯特的逆变令帕蒂没法接受,“他要出卖灵魂,我却想拯救他。”
但帕蒂最终还是谅解了罗伯特,也理解了他对男人的爱,这段感情不太寻常,尽管最后并不圆满,但他们的灵魂交流从未停止过,他们成为终生朋友,罗伯特一辈子都为她拍摄肖像和唱片封面。
1989年罗伯特患上艾滋病,去世前,他沮丧地对帕蒂说:“我们从没有孩子。”当时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的帕蒂回答,“我们的作品就是我们的孩子。”帕蒂向他许诺会写下他们的故事。于是就有了今天这本《只是孩子》,书中有他们关于艺术、身份认同、探索和爱情的故事。
他们都实现了各自的愿望
罗伯特的离去,让帕蒂失去了最好的朋友和艺术伴侣,命运的作弄接踵而来,1994年,帕蒂失去了生命中两个最重要的男人,她的丈夫和她的哥哥在1个月内相继去世。
帕蒂和丈夫的幸福婚姻对动荡的艺术圈来说是个奇迹。上世纪80年代初,她与底特律著名的摇滚乐队MC5的前吉他手弗雷德·索尼克·史密斯相识,弗雷德与她一样喜爱诗歌。当时盛传的玩笑是她嫁给弗雷德就不需要改变她的姓。整个80年代,帕蒂在音乐上都处于退休状态,她忙着和弗雷德生儿育女,朋克教母一转身成了标准的主妇。
有人以为弗雷德和她哥哥的相继病逝会让帕蒂一蹶不振,但这个48岁的女人比人们想象中更加坚强,1996年,她重组了帕蒂·史密斯乐队,又开始登台演出,并两次获格莱美最佳摇滚女歌手提名。让人不得不赞叹:这个坚强的女人,不服老的女人!帕蒂证明了摇滚不仅与年龄无关,而且与性别无关!
1997年,帕蒂和前网球名将麦肯罗走进了第二次婚姻,看衰这场婚姻的人并不在少数。麦肯罗的第一任妻子,是10岁就摘下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的天才演员塔图姆·奥尼尔——那个曾经让流行天王迈克尔·杰克逊迷恋却求之不得的女子。但在奥尼尔生完3个孩子希望重返影坛时,观念保守的麦肯罗却不愿让她抛头露面,郁闷的奥尼尔便开始重新接触毒品,生活陷入混乱,两人1994年离婚之后,奥尼尔一谈到麦肯罗就颇多怨言。
出人意料的是,帕蒂与麦肯罗结婚后,事业并未受到丈夫的干预,倒是丈夫在她的影响下,也成为一位摇滚乐“发烧友”,与她堪称志同道合。如今,他们的大家庭总共有6个孩子,这对老夫老妻仍然经常在公众面前大秀恩爱。很多年前帕蒂曾说,“我是一个想变好的坏女孩,罗伯特是一个想变坏的好男孩。”某种意义上,他们都实现了各自的愿望。这位不愿意被人叫做“朋克教母”的女人,也许更愿意被称作贤妻良母。
帕蒂·史密斯是二十世纪美国流行文化的一个地标性人物。
作为上个世纪70年代的朋克先锋,她是众多后起艺术家的启蒙导师。音速青春、R.E.M.、U2……这些摇滚史上最重要的乐队,都说帕蒂是他们年轻时最大的启发力量。R.E.M.乐队成员迈克尔·斯普洛说,“帕蒂的专辑《马》给我带来无比的震撼,从那时起,我准备组建一支乐队。”那一年他才15岁。没有人比帕蒂更承受得起“朋克教母”这个称号。
但帕蒂从来都不接受这样的荣誉,甚至反感“教母”这个词,有一次,U2主唱博诺·沃克斯恭维她是“一个姐妹、爱人和母亲”,当她听到“母亲”(有“教母”之意)二字时非常恼火,当即发飙:“我不是你妈。你给我滚一边去!”
不过谁也想不到,这个彪悍的“摇滚女斗士”当年也曾是那样无知迷惘,她几乎是美国上世纪60年代“垮掉的一代”的典型少女。
帕蒂1946年出生于美国芝加哥,在新泽西长大,有个温馨的家庭。对帕蒂来说,唯一的烦恼,也许只能是爵士歌手妈妈从未间断过的基督教育。帕蒂对《圣经》耳熟能详了十几年,实在感觉宗教是个“禁锢人的东西”,毅然放弃了这个信仰,并厌恶了平静的小镇生活。
所以,帕蒂19岁那年怀孕,其实也是意料之中的。她因此被迫退学,也放弃了做母亲的权利,把孩子送给别人抚养,“像只乡下老鼠”一样离开了新泽西,到芝加哥一家工厂流水线上做工人,她计划攒够了钱就去纽约,很多和她一样落魄潦倒的年轻人都选择去纽约寻找机会。
1967年,帕蒂终于攒足了旅费,但当她来到纽约时,发现那群不靠谱的朋友早已人去楼空,不过,她在他们住过的这栋公寓里,第一次偶遇了罗伯特·梅勒普索普,她没想到,后来她会与这个被自己轻蔑地称作“吸血鬼的女儿”的年轻男人开始纽约最著名的恋爱。
两个野心勃勃的异乡人
命运将他们联系在了一起,这对漂泊在异乡,热爱艺术的年轻人来说,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在纽约这座正经历着一场又一场艺术暴动的城市,他们无比贪婪地吸收这个城市的各种养分,终日用艺术把自己灌醉。两人想去博物馆,但只买得起一张门票,于是,一个人等在外面,另一个去看展览,回头再将展览描述给对方。五年,帕蒂和罗伯特都住在一起,在生病时互相照顾,两人都找不到工作,帕蒂东碰西撞地终于在一家书店找到了一份文书工作,她开始创作一些规规矩矩的诗歌,同时担当了养家糊口的角色,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资助着瘦弱、眼中没有面包只有艺术的罗伯特。
他们激励对方在表达艺术探索上做出新的尝试:帕蒂通过诗歌、视觉艺术和歌词写作,罗伯特则拍摄精致的花卉形状和裸露的男性身体。他们合作的野心和理想在罗伯特为帕蒂制作的1975年首张专辑封面达到了高潮。
帕蒂在纽约地下诗歌界徘徊着,她没有成为一名诗人,但是,当她拿起吉他,站在麦克风前之后,成名之路便变得顺利起来。1975年,帕蒂终于正式登上舞台,发行了被认为是史上第一张朋克音乐专辑的《马》,有人说从她的身上看到危险的诱惑、性的张力,以及一个女战士的反叛形象。
《马》让帕蒂一炮而红,罗伯特在摄影界同样开始出名,《马》的封面照片就是他为帕蒂拍摄的,蓬乱头发、白衬衫,散着黑领带的中性而颓废的封面照片后来成为摇滚史上的经典形象之一。这也是他对散落在纽约的青春的纪念,多年后,他的作品变得充满了痛苦、血腥和性暗示并总是触犯禁忌。帕蒂对他的作品持有保留态度,“我敬仰他的创作,但其中的残忍我没法理解。”她写道。
就像她无法理解他的爱情一样。
理解了他对男人的爱
当时,许多人都觉得他们是一对成功实现美国梦的艺术家情侣,而在戴着罗伯特家祖传结婚戒指的帕蒂看来,他们已算是夫妻了,差的只不过是一个仪式而已。
然而,罗伯特最后确认并承认自己是同性恋,这对帕蒂是一个巨大的打击。罗伯特遇到了一个英俊、有钱的艺术收藏者,借助他的力量,罗伯特真正开始了自己的艺术生涯,走进一个权贵、上层的圈子。罗伯特的逆变令帕蒂没法接受,“他要出卖灵魂,我却想拯救他。”
但帕蒂最终还是谅解了罗伯特,也理解了他对男人的爱,这段感情不太寻常,尽管最后并不圆满,但他们的灵魂交流从未停止过,他们成为终生朋友,罗伯特一辈子都为她拍摄肖像和唱片封面。
1989年罗伯特患上艾滋病,去世前,他沮丧地对帕蒂说:“我们从没有孩子。”当时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的帕蒂回答,“我们的作品就是我们的孩子。”帕蒂向他许诺会写下他们的故事。于是就有了今天这本《只是孩子》,书中有他们关于艺术、身份认同、探索和爱情的故事。
他们都实现了各自的愿望
罗伯特的离去,让帕蒂失去了最好的朋友和艺术伴侣,命运的作弄接踵而来,1994年,帕蒂失去了生命中两个最重要的男人,她的丈夫和她的哥哥在1个月内相继去世。
帕蒂和丈夫的幸福婚姻对动荡的艺术圈来说是个奇迹。上世纪80年代初,她与底特律著名的摇滚乐队MC5的前吉他手弗雷德·索尼克·史密斯相识,弗雷德与她一样喜爱诗歌。当时盛传的玩笑是她嫁给弗雷德就不需要改变她的姓。整个80年代,帕蒂在音乐上都处于退休状态,她忙着和弗雷德生儿育女,朋克教母一转身成了标准的主妇。
有人以为弗雷德和她哥哥的相继病逝会让帕蒂一蹶不振,但这个48岁的女人比人们想象中更加坚强,1996年,她重组了帕蒂·史密斯乐队,又开始登台演出,并两次获格莱美最佳摇滚女歌手提名。让人不得不赞叹:这个坚强的女人,不服老的女人!帕蒂证明了摇滚不仅与年龄无关,而且与性别无关!
1997年,帕蒂和前网球名将麦肯罗走进了第二次婚姻,看衰这场婚姻的人并不在少数。麦肯罗的第一任妻子,是10岁就摘下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的天才演员塔图姆·奥尼尔——那个曾经让流行天王迈克尔·杰克逊迷恋却求之不得的女子。但在奥尼尔生完3个孩子希望重返影坛时,观念保守的麦肯罗却不愿让她抛头露面,郁闷的奥尼尔便开始重新接触毒品,生活陷入混乱,两人1994年离婚之后,奥尼尔一谈到麦肯罗就颇多怨言。
出人意料的是,帕蒂与麦肯罗结婚后,事业并未受到丈夫的干预,倒是丈夫在她的影响下,也成为一位摇滚乐“发烧友”,与她堪称志同道合。如今,他们的大家庭总共有6个孩子,这对老夫老妻仍然经常在公众面前大秀恩爱。很多年前帕蒂曾说,“我是一个想变好的坏女孩,罗伯特是一个想变坏的好男孩。”某种意义上,他们都实现了各自的愿望。这位不愿意被人叫做“朋克教母”的女人,也许更愿意被称作贤妻良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