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应分析和研究学生的各种不良课堂学习心理,设计合理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关键词:新课改 心理健康 教学策略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的深入,新课程已经走进课堂教学。它要求改变教师的角色,凸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生活化,建立师生之间民主平等、合作交流、温馨和谐的课堂氛围,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新课程为契机,分析和研究学生的各种不良课堂学习心理,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是每位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中学生不良学习心理分析
受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方式和学生自身发展的影响,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不良学习心理主要有以下几种:
1、厌学心理
学生的学习动机依赖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来激发。但在应试教育的教学观念下,望子成龙的家长、殷切期望的老师、注重声望的学校的三重高压下;教学内容呆板、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手段单调,使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啃书本中度过,如笼中之鸟,很少有属于自己支配的时间,整天被苦闷、焦虑、抑郁和不满的情绪困扰着。对情绪心理的研究表明,长期的消极情绪积累,容易使人產生厌恶反应,压抑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因此,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产生厌学心理实属不怪。
2、依赖心理
传统的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授受,把学生当做接受知识的容器。这种无“人”教育,严重地扼杀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剥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权,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我讲你听,我教你学,教师的主导已演变为主宰,学生就像张着嘴巴待哺的小鸟。学生的这种缺乏自主性与独立性、忽视自我的依赖心理,在课堂学习中最主要表现就是“坐、等、靠、要”,这严重地制约着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
3、速成心理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学生的求知不再只重结论不重过程。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形式与内容、学习与思考、接受与发现、掌握与感悟、学会与会学、知识与智力、继承与创新等关系应有机地结合起来。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关心的只是几个“标准答案”,对其来龙去脉关注甚少。学生的这种轻视过程的速成心理,在课堂上主要表现为:在对问题的结果,即“是什么”有了肤浅的认识后,对“为什么’,不求甚解;在考虑问题时,往往把事物的现象当成本质,只会依葫芦画瓢,而不能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这种“欲速不达”的速成心理,也是造成当前学生“消化不良”、学习负担较重的一个重要原因。
4、自卑心理
心理学表明:中学生正处在学生热情、奔放、思维活跃的关键时期,他们敢想、敢说,无所顾忌。但传统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在对学生评价时,批评多于鼓励、结果重于过程,长期的打击和挫折,使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自卑心理较强,不敢正视自己的学习能力,缺乏信心,并因此害怕老师,害怕提问。他们担心“言过必失”,将自己放在课堂旁观者的位置上,表现得比较“世故”。这严重阻碍了师生间的相互沟通和了解,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促进学生学习心理建康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
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策略,消除学生不良学习心理,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提高课堂学习的认知、情感与行为技能,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和发展。
1、激发学习兴趣,营造乐教乐学的心理氛围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创设乐学的环境氛围。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策略很多,如教师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吸引学生,用良好的教学艺术感染学生,用现实的生活实践引导学生,用先进的教学媒体启发学生,用学科实验体验学生,用学科的发展前景激发学生等等。为此,在课堂教学我们常用以下几种策略:①设疑引趣:通过设疑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造成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来培养兴趣。②媒体引趣:教师充分利用挂图、投影和录相、电脑等现代教学设备,便于促进学生听觉与视觉的有机结合,集中注意力。③活动引趣:根据新课程的理念,积极挖掘教材中的活动材料,开展课堂活动教学。在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协调能力,更大意义上地促进学生的感知和求知心理。
2、调控课堂教学,营造紧张、活泼的的心理氛围
教师的课堂调控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心理气氛,课堂教学心理气氛是在学过程中形成的,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师课堂中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都会影响课堂教学心理气氛。为营造智力紧张、情绪轻松的学习氛围,我们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教师的情绪影响着学生的情感体验,制约着课堂的心理气氛。其次,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良好的教育机智。教师要注意讲授内容,根据学生反应及时调整讲授的节奏、特色,密切注意整个班级的课堂气氛及个别学生的反映,处理好个体与整体的关系。第三,教师要发挥肢体语言的魅力:面带微笑走向课堂能带动学生快乐的情绪,一个眼神可以改变学生的行为、有效的帮助分心或有不良行为的学生拉回注意力;善于倾听,是一种容纳、理解、认同和欣赏。
3、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温馨的心理氛围
课堂教学的信息交流往往是在情感氛围中进行的,知识的传授常常以师生间心理状态的相互影响为背景。研究表明,在课堂教学中,民主型的教师易形成和谐愉快、积极向上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专制型的教师易导致情绪抑、气氛紧张;放任型教师则易使课堂教学心理气氛自由散漫、我行我素、互不合作。因此,教师要努力创设一种温馨、和谐的民主学习氛围。
总之,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教师应运用各种教学艺术,调控学生课堂学习心理,给学生营造一个和谐、自然、轻松、愉悦又富于探究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乐学,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余文森.试析传统课堂教学的特征及弊端[J].教育研究
[3]肖谷清等.化学教学中学生课堂心理的调控[J].中学化学教与学
关键词:新课改 心理健康 教学策略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的深入,新课程已经走进课堂教学。它要求改变教师的角色,凸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生活化,建立师生之间民主平等、合作交流、温馨和谐的课堂氛围,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新课程为契机,分析和研究学生的各种不良课堂学习心理,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是每位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中学生不良学习心理分析
受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方式和学生自身发展的影响,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不良学习心理主要有以下几种:
1、厌学心理
学生的学习动机依赖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来激发。但在应试教育的教学观念下,望子成龙的家长、殷切期望的老师、注重声望的学校的三重高压下;教学内容呆板、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手段单调,使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啃书本中度过,如笼中之鸟,很少有属于自己支配的时间,整天被苦闷、焦虑、抑郁和不满的情绪困扰着。对情绪心理的研究表明,长期的消极情绪积累,容易使人產生厌恶反应,压抑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因此,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产生厌学心理实属不怪。
2、依赖心理
传统的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授受,把学生当做接受知识的容器。这种无“人”教育,严重地扼杀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剥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权,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我讲你听,我教你学,教师的主导已演变为主宰,学生就像张着嘴巴待哺的小鸟。学生的这种缺乏自主性与独立性、忽视自我的依赖心理,在课堂学习中最主要表现就是“坐、等、靠、要”,这严重地制约着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
3、速成心理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学生的求知不再只重结论不重过程。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形式与内容、学习与思考、接受与发现、掌握与感悟、学会与会学、知识与智力、继承与创新等关系应有机地结合起来。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关心的只是几个“标准答案”,对其来龙去脉关注甚少。学生的这种轻视过程的速成心理,在课堂上主要表现为:在对问题的结果,即“是什么”有了肤浅的认识后,对“为什么’,不求甚解;在考虑问题时,往往把事物的现象当成本质,只会依葫芦画瓢,而不能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这种“欲速不达”的速成心理,也是造成当前学生“消化不良”、学习负担较重的一个重要原因。
4、自卑心理
心理学表明:中学生正处在学生热情、奔放、思维活跃的关键时期,他们敢想、敢说,无所顾忌。但传统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在对学生评价时,批评多于鼓励、结果重于过程,长期的打击和挫折,使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自卑心理较强,不敢正视自己的学习能力,缺乏信心,并因此害怕老师,害怕提问。他们担心“言过必失”,将自己放在课堂旁观者的位置上,表现得比较“世故”。这严重阻碍了师生间的相互沟通和了解,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促进学生学习心理建康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
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策略,消除学生不良学习心理,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提高课堂学习的认知、情感与行为技能,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和发展。
1、激发学习兴趣,营造乐教乐学的心理氛围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创设乐学的环境氛围。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策略很多,如教师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吸引学生,用良好的教学艺术感染学生,用现实的生活实践引导学生,用先进的教学媒体启发学生,用学科实验体验学生,用学科的发展前景激发学生等等。为此,在课堂教学我们常用以下几种策略:①设疑引趣:通过设疑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造成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来培养兴趣。②媒体引趣:教师充分利用挂图、投影和录相、电脑等现代教学设备,便于促进学生听觉与视觉的有机结合,集中注意力。③活动引趣:根据新课程的理念,积极挖掘教材中的活动材料,开展课堂活动教学。在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协调能力,更大意义上地促进学生的感知和求知心理。
2、调控课堂教学,营造紧张、活泼的的心理氛围
教师的课堂调控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心理气氛,课堂教学心理气氛是在学过程中形成的,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师课堂中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都会影响课堂教学心理气氛。为营造智力紧张、情绪轻松的学习氛围,我们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教师的情绪影响着学生的情感体验,制约着课堂的心理气氛。其次,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良好的教育机智。教师要注意讲授内容,根据学生反应及时调整讲授的节奏、特色,密切注意整个班级的课堂气氛及个别学生的反映,处理好个体与整体的关系。第三,教师要发挥肢体语言的魅力:面带微笑走向课堂能带动学生快乐的情绪,一个眼神可以改变学生的行为、有效的帮助分心或有不良行为的学生拉回注意力;善于倾听,是一种容纳、理解、认同和欣赏。
3、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温馨的心理氛围
课堂教学的信息交流往往是在情感氛围中进行的,知识的传授常常以师生间心理状态的相互影响为背景。研究表明,在课堂教学中,民主型的教师易形成和谐愉快、积极向上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专制型的教师易导致情绪抑、气氛紧张;放任型教师则易使课堂教学心理气氛自由散漫、我行我素、互不合作。因此,教师要努力创设一种温馨、和谐的民主学习氛围。
总之,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教师应运用各种教学艺术,调控学生课堂学习心理,给学生营造一个和谐、自然、轻松、愉悦又富于探究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乐学,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余文森.试析传统课堂教学的特征及弊端[J].教育研究
[3]肖谷清等.化学教学中学生课堂心理的调控[J].中学化学教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