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国民选的传统和参政的意识,系统的理论指导和家长教育的专业引领,学校对家长评议的重视,使家长委员会在美国学校系统的运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家长委员会促进家长参与的途径和方法主要包括辅导家长、多向交流、家长自愿者、家庭学习、参与决策及社区合作等六种方式。专业的眼光、积极的参与和学校的重视,是充分有效地发挥家长委员会在儿童教育中作用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美国 家长委员会 家校合作
2012年2月,《教育部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颁布,进一步明确了建立和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的重要性。家长委员会(以下简称家委会)在我国的学校体系中,已经不算是一个新事物。虽然在部分学校,家委会已经发挥了很多积极的作用,也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但毋庸置疑,总体而言,目前的家委会在很大程度上还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在不少学校,家委会还只是一种摆设,某些学校要么只有在试图向家长额外收费时才想起发挥家委会的作用,要么把家委会理解为与校方对立的组织。显然,在我国现代化学校制度建设的过程中,亟须探讨如何有效发挥家委会的积极作用,以进一步促进家校合作。
本文试图结合美国一些学区有效组织家委会的经验及有关家长参与的理论模式,为进一步提升我国学校体系中家委会的效能提出一些参考建议。
一、美国学校家长委员会的作用与组成
长期以来,美国学校系统十分重视发挥家长的作用。大量的研究表明,家长教育、家长参与及家长与教师的关系对学生的学业等方面都具有显著的影响(Davis-Kean,P.,2005;Hughes,j.&K work,O.,2007;Chang,M.,Park,B.et al.,2009)。早在1897年2月,美国就在芝加哥成立了全国性的家长教师协会(National Parent Teacher Association,简称PTA)。该机构得到政府资助和指导,所有认同该机构理念的个人都可以申请加入。目前,全美PTA成员超过500万人。除了PTA这一略带官方色彩的机构之外,还有民间的家长教师组织(ParentTeacherOrganization,简称PTO)。总体而言,PTA更为关注宏观的家校合作政策,PTO更为关注微观的家校合作方式。虽然两者的具体运作方式有所不同,但其宗旨都在于通过促进家长参与(parent involve-ment),增进家庭与学校的伙伴关系(family-schoolpartnerships),以达到维护学生权益的最终目的。这两大全国性的机构通过年度会议等途径,为全美各学区和学校家长委员会(Parent Committee或Parent Couneil)的运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专业指导和支持,使得家委会从组建到运作的整个过程,都能系统并有效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进而达成学校为学习者提供高质量教育服务的宗旨。
顾名思义,家长委员会是由在校学生的家长代表所组成的民间自治机构,家委会的成员是由家长从愿意担任委员会成员的自愿者中选举产生。家委会的组成在考虑家长自愿的前提下,也会充分考虑不同家庭背景家长的代表性。在一些规模比较大的学校,家委会既有班级层面的,也有学校层面的。班级层面的家委会通常由3-5名家长组成,主要职责是协助和配合班级的日常教学活动,促进家长与班级教师的沟通。学校层面的家委会通常由来自每个班级的1-2位家长组成。学校一级的家委会通常设有主任、副主任和财务等无薪职位。为了保证家委会工作的持续性和代表性,家委会成员任期一般为一学年。
学校层面的家委会根据与学校沟通的需要,通常会成立不同的职能部门,例如教学部、餐饮部、安全部、活动部等,分别负责与学校相应工作的对接。例如,教学部的成员主要负责教学质量的监督,包括教材选用、教学过程监督、听课、教师教学质量评议等;活动部的工作则主要包括与学校共同组织亲子活动、家长教育活动和郊游(fieldtrips)等各种校外活动。家委会的职能包括两方面:一是通过组织活动,让其他家长有参与学校活动的机会,并通过各种活动增进家长之间的相互了解,促进家庭教育经验的分享,同时也为遇到教育问题的家长提供社会支持;二是建立和密切与学校的伙伴关系。伙伴关系是指双方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以学生权益最大化为共同出发点的平等协商。家委会对于学校的各项工作不仅具有监督、建议的权力,同时,学校董事会的成员中也必须有家委会的代表。家委会享有参与学校决策的权力。
学校在发挥家委会的作用中起主导作用。学校一般会设立联络员(coordinator),具体负责与家委会成员的日常沟通和活动的组织、安排。学校在每学期开学初,会将本学期学校的主要活动计划知会家委会,一方面请家委会提出意见,另一方面,也会向家委会提出参与相关活动的建议。与此同时,学校会在每学期初请家长填写一份家长自愿者申请表,记录家长的特长和可能参加学校活动的时间安排,以便教师在制订活动计划的过程中,将家长资源有机地纳入到学校教育教学活动计划之中。
在美国,学校家委会之所以能有效地发挥作用,主要有三个因素:其一,美国有民选的传统和参政的意识。美国家长普遍意识到,政府的教育投入来自税收,因此,纳税人有权监督和参与教育管理。家委会是由家长自己民选的一个机构,家委会的活动由家长自行组织。但家委会成立的目的并非与校方对立,而是本着为孩子提供高质量教育服务的目标,与学校建立起伙伴合作关系,他们既监督、督促学校的工作,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学校的工作。而且,家长的参与并不局限在学校的层面。家委会还可能通过游说(lobby)和诉讼等多种途径,促成和改进学区乃至州政府的教育政策;其二,美国学校的家长参与以有系统的理论指导和家长教育的专业引领作为基础。有效的家长参与,除了热情之外,还需要专业的见识。美国的许多州立大学除了教学与研究之外,还承担社会服务的职能。服务社会的一种方式就是大学教授为社区提供拓展服务(extension service)。通过提供家长教育(parent education),帮助家长了解有关的社会与教育政策、学校系统的运作及子女教育方法,是大学拓展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PTA和PTO等机构,也会对家委会的工作提供专业的指导。美国全国性的家长教师协会(PTA)结合有关的研究,提出了包括有效交流、权力分享等建立家庭与学校伙伴关系的六条标准,并制定了具体的实施计划。专业机构及专业人士的指导确保了家委会沿着正确的方向与学校沟通、合作,在发挥家委会积极效能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家长素质的不断提高,家长的参与意识和参与水平也会相应地得到提升。这种良性的循环,确保了家委会能有效地融入到学校系统的运作中,家委会就不再是学校系统运作的“旁观者”或“门外汉”,而是学校系统运作的直接参与者和有效的合作伙伴;其三,美国学校的教育拨款,受纳税人评议的影响很大。美国的公立学校运作,主要依靠各州纳税人的税款维系。纳税人可以通过听证会(public hearing)等渠道,在学校申请下一年度拨款(grant renewal)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诉求。因此,公立学校的办学不能完全自行其是,而必须充分考虑纳税人的评议。所以,在美国的学校系统中,家长对学校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11年11月8日参加宾夕法尼亚州亚丁(Yeadon)发展开端教育(Head Start)研讨会时发言指出,未能为幼儿发展提供入学准备的开端教育机构,在每五年一次的拨款审议时,可能会失去获得教育拨款的资格。在开端教育机构办学质量的关键指标中,家长参与(parent involvement)被列为学校“综合服务”这一关键指标的四个项目之一。 二、美国学校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的途径和方法
学校家长委员会归根到底是通过促进家长参与,建立起家庭、学校和社区之间密切的合作伙伴关系,由此达成维护学生权益的目的。这一目的,需要借助具体的途径和方法才能实现。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学校、家庭与社区研究中心”主任乔伊斯·爱泼斯坦博士(Joyce Epstein)提出了促进家长参与的六种方式,即辅导家长、多向交流、家长自愿者、家庭学习、参与决策及社区合作。通过这六种不同的方式促进家长参与,借以充分发挥家委会的职能。
(一)辅导家长(parenting)
辅导家长的工作是指帮助家长认识不同年龄阶段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掌握亲子沟通等教育技巧,营造一个适合孩子成长的家庭环境。辅导家长的工作通常可以通过家庭教育讲座、宣传手册、家访、发放影像材料等方式进行。通过家长辅导工作,可以增进家长教育子女的信心,了解自己和其他家长遇到的教育问题,并感受到来自其他家长及学校和其他机构的支持。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家庭的文化和背景。为了使家长辅导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家委会可以每年发放一次家庭情况问卷,了解家长对子女的期望与评价及存在的问题,而后通过适当的方式,有针对性地为家长提供相应的辅导。
(二)多向交流(communicating)
多向交流是指家委会通过组织不同的活动,促进学校与家长、家长与学校及家长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沟通是通过信息交换而减少不确定性的过程。及时、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是促进学校和家长之间建立相互信任关系的基石。大多数家长与学校沟通的主要目的是想要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为促进家长和学校的有效沟通,家委会一方面要确保通过多种途径,使公共信息向所有家长公开,而不是只有家委会的成员或到学校参加家长会的家长才能得到有关的信息。为此,家委会和学校可以通过网站等平台,为所有家长提供获取相关信息的渠道。另一方面,家委会和学校合作,使家校沟通常态化。例如: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家长会;为每个学生设立成长档案袋(porffolio),客观记录学生的表现,每月让家长有机会了解学生成长档案袋的内容等。此外,美国学校的家委会也会通过筹款(fundraising)等途径,组织各种家长和学校的联谊活动,促进家校的沟通。有些学校设计了在家长中巡回的“亲子漂流册”,家长既可以将自己在育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写在册子上,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感受,回答其他家长在册子中提出的问题,这样,就达到了家长之间互相交流的目的。
(三)家长自愿者(volunteering)
家长志愿者是指学校和家委会合作,根据家长的特长和时间安排,邀请家长以自愿者的身份,主动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家长群体中“藏龙卧虎”,许多家长各有特长,是学校不可小觑的人力资源库。如果学校能有效组织家长自愿者工作,那么,它不仅能让家长体会教育工作的特点和方法,增进家长对教育工作的认同感,还有助于家长提高教育技巧,密切亲子关系。为此,很多学校每一年度都会进行一次家长自愿者调查,了解家长的兴趣、特长和可以安排到学校从事自愿者工作的时间,之后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和实际需要,对有兴趣参与自愿者工作的家长进行培训,而后安排家长参与学校相应的教育教学工作,并将家长自愿者风采及其工作的成效充分展示出来,激发家长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家庭学习(1earning at home)
家庭学习是指家委会和学校为家长在家庭中辅导子女的学习提供相应的信息和指导,尤其是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协助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儿童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帮助家长了解各年级学生在不同科目方面需要掌握的技能,并提高家长对子女进行功课辅导的能力。例如,许多家长在家中与幼儿进行绘本亲子阅读时都感到“几分钟就读完了,不知道如何延伸”。针对这一问题,威斯康辛州瑟曼小学(Sherman Elementary School)附属幼儿园(Kindergarten)的家长委员会每学年和学校一起组织三次“午餐与学习活动”(Lunch andLearn)。幼儿园老师、家长和孩子们共用午餐后,孩子们去休息,幼儿园老师和早期阅读的专家(read-ing specialist)、家长一起探讨如何和五岁幼儿阅读绘本。当孩子休息回来后,家长就与孩子一起练习所学早期阅读技能。如此,有效的教育方法从幼儿园延伸到家庭,不仅使得家园在幼儿发展上形成了合力,也彰显了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
除了帮助家长掌握辅导子女家庭学习的技能,在家庭学习辅导方面,还要提醒家长,在家庭中对子女的学习辅导要适度。尤其是对于小学和中学生而言,过多的辅导容易导致子女形成学习上的依赖性。
(五)参与决策(decision-making)
参与决策是更为深层的家校合作方式。参与决策是指家长在涉及儿童发展有关的各个方面,例如环境安全、饮食卫生、课程选择、教师聘用等,为学校提出合理化建议。参与决策主要是通过家委会集中反映家长的主张。决策的过程不是权力争斗的过程,而是家长和学校为了促进学生的成功和改善学校办学条件而进行的协商。美国的许多教育方案,如美国国会在1965年制定的《中小学教育方案》(ESEA)和2001年颁布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NCLB)法案,都要求所有接受政府资助的学校必须加强家长参与的工作,以此促进学生学业水平的提高。
(六)社区合作(collaborating with the conlnlu-nity)
社区合作是家校合作的拓展。教育资源的建设是教育质量赖以提高的物质基础。除了家长资源之外,社区和自然资源也是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社区合作,要求学校要善于开发和利用社区与自然教育资源,包括博物馆、图书馆、公园、部队、企业等。在女权主义者和著名政治活动家Gloria Steinem的倡导下,从1993年开始,美国发起了“带女儿上班”运动(Take Our Daughters toWork program)。到2003年,该活动拓展成为“带子女上班”运动(rrake Our Daughters and Sons To Workprogram)。该运动号召父母们在每年四月份的第四个星期四带子女到工作场所上班。美国的很多企业、机构和学校都参与和支持这项活动。这项活动,为学生了解职业世界、了解社会生活及父母的工作提供了条件,同时,也将许多的社会资源成功地转化为教育资源。 三、美国经验对我们的启示
在家长参与方面,美国学校有较为悠久的历史,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尤其是有关发挥家委会作用的经验特别值得我们借鉴。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委会要有效发挥作用,离不开专业指导
虽然家长和学校的共同出发点都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功,但是,双方对“成功”的具体内涵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因此,对学校的运作也会提出不同的看法。此外,家长和教师对同一个学生的评价也可能会出现分歧。出现这些分歧的原因有很多方面,除了利益关系的原因之外,根本原因还在于家校双方对教育所需遵循的规律存在不同的认识。如果其中一方对教育规律的认识存在偏颇,则会增加家校双方沟通的难度,甚至最终会导致牺牲学生的利益。例如,对于小学生课外作业的问题,有些家长希望学校多布置一些作业,让学生多做练习。而学校教师则认为学生应该全面发展,不能将所有时间都用于完成课外作业。Rettew等人的研究发现,家长对学生期望和评价之所以和教师有所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家长育儿焦虑的影响(Rettew,D.,Oort,F.et al.,2011)。因此,家委会在与学校合作的过程中,要坚持客观、理性的原则,成为广大家长与学校沟通的桥梁。
在家校合作过程中,除了学校本身的教育教学活动安排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之外,鉴于绝大多数的家委会成员并非教育专业人员,因此,家委会尤其需要专业的引导。在这一方面,借鉴美国已有的成功经验,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各地可以借助当地高等院校、妇联、教育行政管理机构或心理咨询等专业机构的力量,结合不同年龄段儿童教育的特点或某一时期的教育热点问题,为家委会成员或所有家长提供相关的教育讲座或咨询活动;(2)随着家委会工作的逐渐展开,可以在条件成熟的地区成立类似于PTA或PTO等跨学校甚至是跨区域的家长教师委员会组织。目前,我国学校中的家长委员会依然处于“各自为政”的局面,没有形成组织网络。建构跨区域乃至全国性的家长教师委员会,不仅有助于促进各地家委会工作经验的交流,完善对各个区域学校家委会工作的指导、咨询和培训,使家长和教师更为系统、及时地了解教育政策、法规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各地的家委会可以形成合力,更好地传达儿童的心声,表达家长的诉求,并发挥独特的专业影响力。只有这样,家委会的工作才能逐渐迈入专业化的发展轨道,家委会参与儿童教育的水平才能得到有效提升。
(二)家委会要有效发挥作用,必须积极参与学校的决策
我国目前大多数学校的家委会所发挥的主要作用,还停留在协助完成学校布置的活动任务这一操作层面,实际参与学校决策的还很少。家委会在专业指导和专业发展的基础上,要充分有效地发挥其对儿童教育的促进作用,就必须了解并直接参与到学校运行的决策过程之中。然而,鼓励家委会参与学校管理,不纯粹是家委会自身的事,更是涉及到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的大事。目前,我国大多数学校实行的是校长负责制,在民主管理方面,主要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教代会)得以体现。而家长作为教育消费者的代表,在现有的学校管理体制中的作用并未得到体现。
2012年2月颁布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家长委员要在学校的指导下,履行“参与学校管理”的职责。《意见》中将家委会“参与学校管理”具体定义为三个方面的内容:(1)“对学校工作计划和重要决策,特别是事关学生和家长切身利益的事项提出意见和建议”;(2)“对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予以支持,积极配合”;(3)“对学校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监督,帮助学校改进工作”。相对于以往家长缺乏参与学校管理的渠道而言,无疑这是在学校管理方面的一个进步。然而,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基本上还是将家委会置于“配角”的地位。换言之,家委会只有“审议建议权”和“评议监督权”,但依然缺乏“审议通过权”和“审议决定权”。随着民主管理体制的逐渐完善和健全,在诸如对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的评议、课程的选择、教师任职资格的审定、学校环境及学校财务的监督等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还有必要深入探讨如何逐步提高家委会的议政、参政的渠道和权力。如果管理者将管理理解为“科学决策”,而非“权力分配”的过程,就更为容易接纳家委会参与到决策的过程中。
家委会参与学校管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的第一个步骤是实施“校园开放”和“信息公开”的措施。“校园开放”是指在保证校园安全的前提下,允许家委会成员随时到学校听课或监督各项活动,让家委会有机会了解学校管理的真实状况;“信息公开”是指将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信息向家委会公开,自觉接受家委会的监督和所有家长的查询。在此基础上,学校应提供条件并鼓励家长参与涉及到学生和家长利益的有关政策的决策过程。在我国,许多学校的管理存在“一刀切”的弊端,具体表现为“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现象。例如,类似“兴趣班”的问题,没有家长参与决策和监督的“兴趣班”很容易沦为学校创收的工具,乃至成为乱收费和教育腐败的温床;而如果简单化地取消所有兴趣班,则无法满足部分家长的需求。因此,我们建议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提供政策指导,但具体实施由各学校充分咨询家长委员会的意见,由家长委员会和学校共同制定实施细则,并将所有相关信息向所有家长公示。这样,一方面能较好地规范学校管理,另一方面,也能较好地满足家长的教育需求。
(三)家长委员会要有效发挥作用,必须有相应的制度保障
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的研究都发现,大多数家长起初并不会主动参与到学校教育的过程中,但普遍乐于支持学校的工作(王帅,2012;Rosenblatt,Z,&Peled,D.,2002)。因此,学校在发挥家委会的作用方面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国外有关研究也发现,学校的态度对家长参与的积极性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Gteen,C.L.&Walker,J.M.et al.,2007)。
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在建立家委会参与儿童教育的制度保障方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将家长教育(parent education)纳入各级各类学校的工作计划,使家长学校发挥应有的作用。无论美国在1975年颁布的关于特殊儿童教育法案(又称为“IDEA”法案),还是从1965年开始实施的开端教育项目(Head Start Project),都明确规定了有关家长参与的经费、内容和方法。这些法律法规为学校制定具体的家长教育规章提供了保障;(2)加强制度建设,不断总结经验,使家委会的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家委会的选举和换届要公开,让真正有热情、有能力、能代言家长和学生心声的家长代表参与家委会工作。家委会应该有相应的章程和制度,明确家委会成员的职责、权利和义务。有条件的学校和地区,可以逐步建立家委会工作交流、培训的平台,一方面,让家委会的工作得到社会的认可,激发家委会成员的成就感和荣誉感,另一方面,也让家委会有不断学习和提升的机会。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专业的引领、积极的参与和制度的保障,是美国在家长委员会工作方面给予我们的启示。虽然我国的家委会工作起步较晚,但在实践中,也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并与我国各地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必将有助于我们探索更为有效地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的途径和方法。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美国 家长委员会 家校合作
2012年2月,《教育部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颁布,进一步明确了建立和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的重要性。家长委员会(以下简称家委会)在我国的学校体系中,已经不算是一个新事物。虽然在部分学校,家委会已经发挥了很多积极的作用,也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但毋庸置疑,总体而言,目前的家委会在很大程度上还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在不少学校,家委会还只是一种摆设,某些学校要么只有在试图向家长额外收费时才想起发挥家委会的作用,要么把家委会理解为与校方对立的组织。显然,在我国现代化学校制度建设的过程中,亟须探讨如何有效发挥家委会的积极作用,以进一步促进家校合作。
本文试图结合美国一些学区有效组织家委会的经验及有关家长参与的理论模式,为进一步提升我国学校体系中家委会的效能提出一些参考建议。
一、美国学校家长委员会的作用与组成
长期以来,美国学校系统十分重视发挥家长的作用。大量的研究表明,家长教育、家长参与及家长与教师的关系对学生的学业等方面都具有显著的影响(Davis-Kean,P.,2005;Hughes,j.&K work,O.,2007;Chang,M.,Park,B.et al.,2009)。早在1897年2月,美国就在芝加哥成立了全国性的家长教师协会(National Parent Teacher Association,简称PTA)。该机构得到政府资助和指导,所有认同该机构理念的个人都可以申请加入。目前,全美PTA成员超过500万人。除了PTA这一略带官方色彩的机构之外,还有民间的家长教师组织(ParentTeacherOrganization,简称PTO)。总体而言,PTA更为关注宏观的家校合作政策,PTO更为关注微观的家校合作方式。虽然两者的具体运作方式有所不同,但其宗旨都在于通过促进家长参与(parent involve-ment),增进家庭与学校的伙伴关系(family-schoolpartnerships),以达到维护学生权益的最终目的。这两大全国性的机构通过年度会议等途径,为全美各学区和学校家长委员会(Parent Committee或Parent Couneil)的运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专业指导和支持,使得家委会从组建到运作的整个过程,都能系统并有效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进而达成学校为学习者提供高质量教育服务的宗旨。
顾名思义,家长委员会是由在校学生的家长代表所组成的民间自治机构,家委会的成员是由家长从愿意担任委员会成员的自愿者中选举产生。家委会的组成在考虑家长自愿的前提下,也会充分考虑不同家庭背景家长的代表性。在一些规模比较大的学校,家委会既有班级层面的,也有学校层面的。班级层面的家委会通常由3-5名家长组成,主要职责是协助和配合班级的日常教学活动,促进家长与班级教师的沟通。学校层面的家委会通常由来自每个班级的1-2位家长组成。学校一级的家委会通常设有主任、副主任和财务等无薪职位。为了保证家委会工作的持续性和代表性,家委会成员任期一般为一学年。
学校层面的家委会根据与学校沟通的需要,通常会成立不同的职能部门,例如教学部、餐饮部、安全部、活动部等,分别负责与学校相应工作的对接。例如,教学部的成员主要负责教学质量的监督,包括教材选用、教学过程监督、听课、教师教学质量评议等;活动部的工作则主要包括与学校共同组织亲子活动、家长教育活动和郊游(fieldtrips)等各种校外活动。家委会的职能包括两方面:一是通过组织活动,让其他家长有参与学校活动的机会,并通过各种活动增进家长之间的相互了解,促进家庭教育经验的分享,同时也为遇到教育问题的家长提供社会支持;二是建立和密切与学校的伙伴关系。伙伴关系是指双方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以学生权益最大化为共同出发点的平等协商。家委会对于学校的各项工作不仅具有监督、建议的权力,同时,学校董事会的成员中也必须有家委会的代表。家委会享有参与学校决策的权力。
学校在发挥家委会的作用中起主导作用。学校一般会设立联络员(coordinator),具体负责与家委会成员的日常沟通和活动的组织、安排。学校在每学期开学初,会将本学期学校的主要活动计划知会家委会,一方面请家委会提出意见,另一方面,也会向家委会提出参与相关活动的建议。与此同时,学校会在每学期初请家长填写一份家长自愿者申请表,记录家长的特长和可能参加学校活动的时间安排,以便教师在制订活动计划的过程中,将家长资源有机地纳入到学校教育教学活动计划之中。
在美国,学校家委会之所以能有效地发挥作用,主要有三个因素:其一,美国有民选的传统和参政的意识。美国家长普遍意识到,政府的教育投入来自税收,因此,纳税人有权监督和参与教育管理。家委会是由家长自己民选的一个机构,家委会的活动由家长自行组织。但家委会成立的目的并非与校方对立,而是本着为孩子提供高质量教育服务的目标,与学校建立起伙伴合作关系,他们既监督、督促学校的工作,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学校的工作。而且,家长的参与并不局限在学校的层面。家委会还可能通过游说(lobby)和诉讼等多种途径,促成和改进学区乃至州政府的教育政策;其二,美国学校的家长参与以有系统的理论指导和家长教育的专业引领作为基础。有效的家长参与,除了热情之外,还需要专业的见识。美国的许多州立大学除了教学与研究之外,还承担社会服务的职能。服务社会的一种方式就是大学教授为社区提供拓展服务(extension service)。通过提供家长教育(parent education),帮助家长了解有关的社会与教育政策、学校系统的运作及子女教育方法,是大学拓展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PTA和PTO等机构,也会对家委会的工作提供专业的指导。美国全国性的家长教师协会(PTA)结合有关的研究,提出了包括有效交流、权力分享等建立家庭与学校伙伴关系的六条标准,并制定了具体的实施计划。专业机构及专业人士的指导确保了家委会沿着正确的方向与学校沟通、合作,在发挥家委会积极效能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家长素质的不断提高,家长的参与意识和参与水平也会相应地得到提升。这种良性的循环,确保了家委会能有效地融入到学校系统的运作中,家委会就不再是学校系统运作的“旁观者”或“门外汉”,而是学校系统运作的直接参与者和有效的合作伙伴;其三,美国学校的教育拨款,受纳税人评议的影响很大。美国的公立学校运作,主要依靠各州纳税人的税款维系。纳税人可以通过听证会(public hearing)等渠道,在学校申请下一年度拨款(grant renewal)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诉求。因此,公立学校的办学不能完全自行其是,而必须充分考虑纳税人的评议。所以,在美国的学校系统中,家长对学校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11年11月8日参加宾夕法尼亚州亚丁(Yeadon)发展开端教育(Head Start)研讨会时发言指出,未能为幼儿发展提供入学准备的开端教育机构,在每五年一次的拨款审议时,可能会失去获得教育拨款的资格。在开端教育机构办学质量的关键指标中,家长参与(parent involvement)被列为学校“综合服务”这一关键指标的四个项目之一。 二、美国学校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的途径和方法
学校家长委员会归根到底是通过促进家长参与,建立起家庭、学校和社区之间密切的合作伙伴关系,由此达成维护学生权益的目的。这一目的,需要借助具体的途径和方法才能实现。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学校、家庭与社区研究中心”主任乔伊斯·爱泼斯坦博士(Joyce Epstein)提出了促进家长参与的六种方式,即辅导家长、多向交流、家长自愿者、家庭学习、参与决策及社区合作。通过这六种不同的方式促进家长参与,借以充分发挥家委会的职能。
(一)辅导家长(parenting)
辅导家长的工作是指帮助家长认识不同年龄阶段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掌握亲子沟通等教育技巧,营造一个适合孩子成长的家庭环境。辅导家长的工作通常可以通过家庭教育讲座、宣传手册、家访、发放影像材料等方式进行。通过家长辅导工作,可以增进家长教育子女的信心,了解自己和其他家长遇到的教育问题,并感受到来自其他家长及学校和其他机构的支持。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家庭的文化和背景。为了使家长辅导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家委会可以每年发放一次家庭情况问卷,了解家长对子女的期望与评价及存在的问题,而后通过适当的方式,有针对性地为家长提供相应的辅导。
(二)多向交流(communicating)
多向交流是指家委会通过组织不同的活动,促进学校与家长、家长与学校及家长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沟通是通过信息交换而减少不确定性的过程。及时、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是促进学校和家长之间建立相互信任关系的基石。大多数家长与学校沟通的主要目的是想要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为促进家长和学校的有效沟通,家委会一方面要确保通过多种途径,使公共信息向所有家长公开,而不是只有家委会的成员或到学校参加家长会的家长才能得到有关的信息。为此,家委会和学校可以通过网站等平台,为所有家长提供获取相关信息的渠道。另一方面,家委会和学校合作,使家校沟通常态化。例如: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家长会;为每个学生设立成长档案袋(porffolio),客观记录学生的表现,每月让家长有机会了解学生成长档案袋的内容等。此外,美国学校的家委会也会通过筹款(fundraising)等途径,组织各种家长和学校的联谊活动,促进家校的沟通。有些学校设计了在家长中巡回的“亲子漂流册”,家长既可以将自己在育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写在册子上,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感受,回答其他家长在册子中提出的问题,这样,就达到了家长之间互相交流的目的。
(三)家长自愿者(volunteering)
家长志愿者是指学校和家委会合作,根据家长的特长和时间安排,邀请家长以自愿者的身份,主动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家长群体中“藏龙卧虎”,许多家长各有特长,是学校不可小觑的人力资源库。如果学校能有效组织家长自愿者工作,那么,它不仅能让家长体会教育工作的特点和方法,增进家长对教育工作的认同感,还有助于家长提高教育技巧,密切亲子关系。为此,很多学校每一年度都会进行一次家长自愿者调查,了解家长的兴趣、特长和可以安排到学校从事自愿者工作的时间,之后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和实际需要,对有兴趣参与自愿者工作的家长进行培训,而后安排家长参与学校相应的教育教学工作,并将家长自愿者风采及其工作的成效充分展示出来,激发家长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家庭学习(1earning at home)
家庭学习是指家委会和学校为家长在家庭中辅导子女的学习提供相应的信息和指导,尤其是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协助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儿童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帮助家长了解各年级学生在不同科目方面需要掌握的技能,并提高家长对子女进行功课辅导的能力。例如,许多家长在家中与幼儿进行绘本亲子阅读时都感到“几分钟就读完了,不知道如何延伸”。针对这一问题,威斯康辛州瑟曼小学(Sherman Elementary School)附属幼儿园(Kindergarten)的家长委员会每学年和学校一起组织三次“午餐与学习活动”(Lunch andLearn)。幼儿园老师、家长和孩子们共用午餐后,孩子们去休息,幼儿园老师和早期阅读的专家(read-ing specialist)、家长一起探讨如何和五岁幼儿阅读绘本。当孩子休息回来后,家长就与孩子一起练习所学早期阅读技能。如此,有效的教育方法从幼儿园延伸到家庭,不仅使得家园在幼儿发展上形成了合力,也彰显了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
除了帮助家长掌握辅导子女家庭学习的技能,在家庭学习辅导方面,还要提醒家长,在家庭中对子女的学习辅导要适度。尤其是对于小学和中学生而言,过多的辅导容易导致子女形成学习上的依赖性。
(五)参与决策(decision-making)
参与决策是更为深层的家校合作方式。参与决策是指家长在涉及儿童发展有关的各个方面,例如环境安全、饮食卫生、课程选择、教师聘用等,为学校提出合理化建议。参与决策主要是通过家委会集中反映家长的主张。决策的过程不是权力争斗的过程,而是家长和学校为了促进学生的成功和改善学校办学条件而进行的协商。美国的许多教育方案,如美国国会在1965年制定的《中小学教育方案》(ESEA)和2001年颁布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NCLB)法案,都要求所有接受政府资助的学校必须加强家长参与的工作,以此促进学生学业水平的提高。
(六)社区合作(collaborating with the conlnlu-nity)
社区合作是家校合作的拓展。教育资源的建设是教育质量赖以提高的物质基础。除了家长资源之外,社区和自然资源也是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社区合作,要求学校要善于开发和利用社区与自然教育资源,包括博物馆、图书馆、公园、部队、企业等。在女权主义者和著名政治活动家Gloria Steinem的倡导下,从1993年开始,美国发起了“带女儿上班”运动(Take Our Daughters toWork program)。到2003年,该活动拓展成为“带子女上班”运动(rrake Our Daughters and Sons To Workprogram)。该运动号召父母们在每年四月份的第四个星期四带子女到工作场所上班。美国的很多企业、机构和学校都参与和支持这项活动。这项活动,为学生了解职业世界、了解社会生活及父母的工作提供了条件,同时,也将许多的社会资源成功地转化为教育资源。 三、美国经验对我们的启示
在家长参与方面,美国学校有较为悠久的历史,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尤其是有关发挥家委会作用的经验特别值得我们借鉴。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委会要有效发挥作用,离不开专业指导
虽然家长和学校的共同出发点都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功,但是,双方对“成功”的具体内涵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因此,对学校的运作也会提出不同的看法。此外,家长和教师对同一个学生的评价也可能会出现分歧。出现这些分歧的原因有很多方面,除了利益关系的原因之外,根本原因还在于家校双方对教育所需遵循的规律存在不同的认识。如果其中一方对教育规律的认识存在偏颇,则会增加家校双方沟通的难度,甚至最终会导致牺牲学生的利益。例如,对于小学生课外作业的问题,有些家长希望学校多布置一些作业,让学生多做练习。而学校教师则认为学生应该全面发展,不能将所有时间都用于完成课外作业。Rettew等人的研究发现,家长对学生期望和评价之所以和教师有所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家长育儿焦虑的影响(Rettew,D.,Oort,F.et al.,2011)。因此,家委会在与学校合作的过程中,要坚持客观、理性的原则,成为广大家长与学校沟通的桥梁。
在家校合作过程中,除了学校本身的教育教学活动安排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之外,鉴于绝大多数的家委会成员并非教育专业人员,因此,家委会尤其需要专业的引导。在这一方面,借鉴美国已有的成功经验,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各地可以借助当地高等院校、妇联、教育行政管理机构或心理咨询等专业机构的力量,结合不同年龄段儿童教育的特点或某一时期的教育热点问题,为家委会成员或所有家长提供相关的教育讲座或咨询活动;(2)随着家委会工作的逐渐展开,可以在条件成熟的地区成立类似于PTA或PTO等跨学校甚至是跨区域的家长教师委员会组织。目前,我国学校中的家长委员会依然处于“各自为政”的局面,没有形成组织网络。建构跨区域乃至全国性的家长教师委员会,不仅有助于促进各地家委会工作经验的交流,完善对各个区域学校家委会工作的指导、咨询和培训,使家长和教师更为系统、及时地了解教育政策、法规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各地的家委会可以形成合力,更好地传达儿童的心声,表达家长的诉求,并发挥独特的专业影响力。只有这样,家委会的工作才能逐渐迈入专业化的发展轨道,家委会参与儿童教育的水平才能得到有效提升。
(二)家委会要有效发挥作用,必须积极参与学校的决策
我国目前大多数学校的家委会所发挥的主要作用,还停留在协助完成学校布置的活动任务这一操作层面,实际参与学校决策的还很少。家委会在专业指导和专业发展的基础上,要充分有效地发挥其对儿童教育的促进作用,就必须了解并直接参与到学校运行的决策过程之中。然而,鼓励家委会参与学校管理,不纯粹是家委会自身的事,更是涉及到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的大事。目前,我国大多数学校实行的是校长负责制,在民主管理方面,主要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教代会)得以体现。而家长作为教育消费者的代表,在现有的学校管理体制中的作用并未得到体现。
2012年2月颁布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家长委员要在学校的指导下,履行“参与学校管理”的职责。《意见》中将家委会“参与学校管理”具体定义为三个方面的内容:(1)“对学校工作计划和重要决策,特别是事关学生和家长切身利益的事项提出意见和建议”;(2)“对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予以支持,积极配合”;(3)“对学校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监督,帮助学校改进工作”。相对于以往家长缺乏参与学校管理的渠道而言,无疑这是在学校管理方面的一个进步。然而,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基本上还是将家委会置于“配角”的地位。换言之,家委会只有“审议建议权”和“评议监督权”,但依然缺乏“审议通过权”和“审议决定权”。随着民主管理体制的逐渐完善和健全,在诸如对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的评议、课程的选择、教师任职资格的审定、学校环境及学校财务的监督等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还有必要深入探讨如何逐步提高家委会的议政、参政的渠道和权力。如果管理者将管理理解为“科学决策”,而非“权力分配”的过程,就更为容易接纳家委会参与到决策的过程中。
家委会参与学校管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的第一个步骤是实施“校园开放”和“信息公开”的措施。“校园开放”是指在保证校园安全的前提下,允许家委会成员随时到学校听课或监督各项活动,让家委会有机会了解学校管理的真实状况;“信息公开”是指将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信息向家委会公开,自觉接受家委会的监督和所有家长的查询。在此基础上,学校应提供条件并鼓励家长参与涉及到学生和家长利益的有关政策的决策过程。在我国,许多学校的管理存在“一刀切”的弊端,具体表现为“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现象。例如,类似“兴趣班”的问题,没有家长参与决策和监督的“兴趣班”很容易沦为学校创收的工具,乃至成为乱收费和教育腐败的温床;而如果简单化地取消所有兴趣班,则无法满足部分家长的需求。因此,我们建议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提供政策指导,但具体实施由各学校充分咨询家长委员会的意见,由家长委员会和学校共同制定实施细则,并将所有相关信息向所有家长公示。这样,一方面能较好地规范学校管理,另一方面,也能较好地满足家长的教育需求。
(三)家长委员会要有效发挥作用,必须有相应的制度保障
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的研究都发现,大多数家长起初并不会主动参与到学校教育的过程中,但普遍乐于支持学校的工作(王帅,2012;Rosenblatt,Z,&Peled,D.,2002)。因此,学校在发挥家委会的作用方面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国外有关研究也发现,学校的态度对家长参与的积极性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Gteen,C.L.&Walker,J.M.et al.,2007)。
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在建立家委会参与儿童教育的制度保障方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将家长教育(parent education)纳入各级各类学校的工作计划,使家长学校发挥应有的作用。无论美国在1975年颁布的关于特殊儿童教育法案(又称为“IDEA”法案),还是从1965年开始实施的开端教育项目(Head Start Project),都明确规定了有关家长参与的经费、内容和方法。这些法律法规为学校制定具体的家长教育规章提供了保障;(2)加强制度建设,不断总结经验,使家委会的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家委会的选举和换届要公开,让真正有热情、有能力、能代言家长和学生心声的家长代表参与家委会工作。家委会应该有相应的章程和制度,明确家委会成员的职责、权利和义务。有条件的学校和地区,可以逐步建立家委会工作交流、培训的平台,一方面,让家委会的工作得到社会的认可,激发家委会成员的成就感和荣誉感,另一方面,也让家委会有不断学习和提升的机会。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专业的引领、积极的参与和制度的保障,是美国在家长委员会工作方面给予我们的启示。虽然我国的家委会工作起步较晚,但在实践中,也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并与我国各地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必将有助于我们探索更为有效地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的途径和方法。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