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专页
“吉林又处在历史与未来新的交汇点”、“吉林已经到了没有改革创新就难以加快发展的攻坚阶段,不进则退”,1月26日代省长巴音朝鲁在他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用振聋发聩的语句向全省人民宣告吉林已经到了改革创新谋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时间“改革创新”成为代表们之间讨论的热词,代表们分别围绕“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挥科技创新引领驱动作用”、“基本建成创新型吉林”等报告中事关创新发展的内容展开热议,为吉林改革创新献计献策。
“完全赞同朝鲁同志代表省政府所作的工作报告。”王儒林代表在参加长春市代表团政府工作报告审议时表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关键是要做好科技创新这篇文章,要下决心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同时要优化科技创新环境。王儒林代表对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深刻认识在长春代表团代表中引起了广泛共鸣,姜治莹代表说,在未来长春将全力以赴抓科技创新、抓成果转化,力争培育出几个新的高端大产业。近期,要集中力量研究推进小卫星、PLED、油母页岩、激光加工系列产品,支持玉米秸秆利用、二氧化碳聚合物等一批重大成果转化,帮助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确保成果能够在长春市本地转化。来自一汽的徐建一代表同样表达了科技创新在促进企业发展中无可替代的关键作用的看法,他表示在未来,一汽将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为主线,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经营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从而使一汽成为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创新离不开人才,人才储备需要教育,巴音朝鲁代表在参加吉林市代表团审议时表示,高等院校要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大力培养各方面的人才,尤其是城镇化、现代服务业等方面人才,同时让人才在好的机制体制下发挥作用。车秀兰代表也表达了她对人才培养在科技创新中重要作用的思考,“要更加注重教育总体布局和统筹协调,积极推动人才培养类型结构转型,发挥好教育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杨小天、郑秋林、薛传校等代表则建议在加快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改革,一是对内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能力和水平,对外则要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用政策、环境和条件吸纳人才、留住人才,为吉林加快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吉林是教育大省,拥有数量十分可观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这是吉林改革创新过程中不竭的动力。如何做好高校科研这篇文章,可以说事关吉林创新发展的成败,袁玉清代表在看待这一问题时就表示,吉林省应当依托高校等科研院所的优势,推动经济发展转型打造支柱性产业。来自延边的朴永浩、韩友明等代表建议要重视发挥大学和中省直科研院所的作用,开展科研资源配置,克服大学内在惰性,将我省丰富的科研资源用好、用活、用足,将大学、科研院所与政府和企业整合起来,真正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科研和文化产业基地,同时政府要围绕“将吉林高等教育资源用好、用活、用足”这个专题,构建符合吉林特色产学研一体的模式,政府、企业和学校共办平台,把吉林建成创新型省份。来自吉林大学的李元元代表则表示,创新型吉林的建设,政府是主导,企业是主体,高校和科研院所是主力军。为此,要打造一个科技创新的“特区”。要建成创新的政策特区、创新的人才特区、创新的企业特区。就吉林大学而言,学校将加大创新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快学科调整优化,完善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社会的紧密结合,实现高校与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建共赢。
唯有改革才能发展,唯有创新才有出路,在吉林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的关键时期,在吉林处在新的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上之际,科技创新无疑会为吉林不断前行发展提供雄厚的智力与技术支撑,助力吉林人民生活的更加幸福美好。
“吉林又处在历史与未来新的交汇点”、“吉林已经到了没有改革创新就难以加快发展的攻坚阶段,不进则退”,1月26日代省长巴音朝鲁在他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用振聋发聩的语句向全省人民宣告吉林已经到了改革创新谋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时间“改革创新”成为代表们之间讨论的热词,代表们分别围绕“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挥科技创新引领驱动作用”、“基本建成创新型吉林”等报告中事关创新发展的内容展开热议,为吉林改革创新献计献策。
“完全赞同朝鲁同志代表省政府所作的工作报告。”王儒林代表在参加长春市代表团政府工作报告审议时表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关键是要做好科技创新这篇文章,要下决心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同时要优化科技创新环境。王儒林代表对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深刻认识在长春代表团代表中引起了广泛共鸣,姜治莹代表说,在未来长春将全力以赴抓科技创新、抓成果转化,力争培育出几个新的高端大产业。近期,要集中力量研究推进小卫星、PLED、油母页岩、激光加工系列产品,支持玉米秸秆利用、二氧化碳聚合物等一批重大成果转化,帮助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确保成果能够在长春市本地转化。来自一汽的徐建一代表同样表达了科技创新在促进企业发展中无可替代的关键作用的看法,他表示在未来,一汽将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为主线,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经营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从而使一汽成为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创新离不开人才,人才储备需要教育,巴音朝鲁代表在参加吉林市代表团审议时表示,高等院校要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大力培养各方面的人才,尤其是城镇化、现代服务业等方面人才,同时让人才在好的机制体制下发挥作用。车秀兰代表也表达了她对人才培养在科技创新中重要作用的思考,“要更加注重教育总体布局和统筹协调,积极推动人才培养类型结构转型,发挥好教育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杨小天、郑秋林、薛传校等代表则建议在加快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改革,一是对内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能力和水平,对外则要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用政策、环境和条件吸纳人才、留住人才,为吉林加快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吉林是教育大省,拥有数量十分可观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这是吉林改革创新过程中不竭的动力。如何做好高校科研这篇文章,可以说事关吉林创新发展的成败,袁玉清代表在看待这一问题时就表示,吉林省应当依托高校等科研院所的优势,推动经济发展转型打造支柱性产业。来自延边的朴永浩、韩友明等代表建议要重视发挥大学和中省直科研院所的作用,开展科研资源配置,克服大学内在惰性,将我省丰富的科研资源用好、用活、用足,将大学、科研院所与政府和企业整合起来,真正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科研和文化产业基地,同时政府要围绕“将吉林高等教育资源用好、用活、用足”这个专题,构建符合吉林特色产学研一体的模式,政府、企业和学校共办平台,把吉林建成创新型省份。来自吉林大学的李元元代表则表示,创新型吉林的建设,政府是主导,企业是主体,高校和科研院所是主力军。为此,要打造一个科技创新的“特区”。要建成创新的政策特区、创新的人才特区、创新的企业特区。就吉林大学而言,学校将加大创新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快学科调整优化,完善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社会的紧密结合,实现高校与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建共赢。
唯有改革才能发展,唯有创新才有出路,在吉林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的关键时期,在吉林处在新的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上之际,科技创新无疑会为吉林不断前行发展提供雄厚的智力与技术支撑,助力吉林人民生活的更加幸福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