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湖南怀化市试题
文言文阅读。(17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1)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乙】宋公①及楚人战于泓②。宋人既③成列,楚人未既济④。司马⑤曰:“(2)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⑦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⑧,不禽⑨二毛⑩。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⑾也。寡人虽亡国之余⑿,不鼓不成列。”
(选自《子鱼论战》,有改动)
【注】①宋公:宋襄公。②泓:泓水,河流。③既:尽,全部。④济:这里指渡过泓水。⑤司马:统率军队的高级长官,此指子鱼。⑥陈:同“阵”,此处意为摆好阵势。⑦门官:国君的卫士。⑧重(chóng)伤:这里指不对受伤的敌人再次攻击。⑨禽:同“擒”。⑩二毛:头发花白的人。⑾阻隘:这里指险要的地势。⑿亡国之余:亡國者的后代。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1)牺牲玉帛______ (2)肉食者鄙______
(3)门官歼焉______ (4)公伤股______
2.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标出朗读停顿。(只标一处)(2分)
宋 公 及 楚 人 战 于 泓。
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理解文段内容,然后用原句回答。(3分)
(1)【甲】文中“曹刿请见”的原因是___________,他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
(2)【乙】文中子鱼认为发动进攻的有利时机是__________。
5.你觉得造成两场战争不同结局的原因分别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见第53页)
黑龙江绥化市试题
阅读文言文选段。回答第1~4题。
十年春……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选文略,见前文)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2分)
(1)肉食者鄙______ (2)神弗福也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加点词语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D.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4.俗话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而曹刿并非“肉食者”,却要参与。你对此有何评价?(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有校改,参考答案见第53页)
安徽省试题
文言文阅读。(15分)
【甲】十年春……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选文略,见前文)
【乙】长勺之役,曹刿问所以战于庄公。公日:“余听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断之。”对曰:“是则可矣。知夫苟中心图民①,智虽弗及,必将至焉。”
(选自《国语》)
[注】①中心图民:内心为百姓考虑。
1.解释下列加点词。(5分)
(1)又何间焉____ (2)小惠未徧____ (3)必以信____
(4)必以情断之____
(5)智虽弗及____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则可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文刻画人物主要运用了____描写,【甲】文在写作手法上还使用了____。(2分)
4.长勺之战最终鲁国大胜,请结合选段简要分析取胜的原因。(4分)
(参考答案见第53页)
推荐理由
以上三个地方的试题,前几题都是关于字词解释、句子翻译或断句等基础知识的,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中关键字词和句子的理解,这符合课标中对文言文学习的基本要求。湖南怀化市试题考查了断句,从断句情况能看出学生对文意的理解情况。黑龙江绥化市试题的第3题考查字词的古今含义,一道题包含4个字词,覆盖面广。
三个地方的试题,最后一题都是主观题,紧扣理解文本内容的关键点切入,有效考查出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情况、从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的能力。
(李湘菊/荐评)
文言文阅读。(17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1)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乙】宋公①及楚人战于泓②。宋人既③成列,楚人未既济④。司马⑤曰:“(2)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⑦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⑧,不禽⑨二毛⑩。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⑾也。寡人虽亡国之余⑿,不鼓不成列。”
(选自《子鱼论战》,有改动)
【注】①宋公:宋襄公。②泓:泓水,河流。③既:尽,全部。④济:这里指渡过泓水。⑤司马:统率军队的高级长官,此指子鱼。⑥陈:同“阵”,此处意为摆好阵势。⑦门官:国君的卫士。⑧重(chóng)伤:这里指不对受伤的敌人再次攻击。⑨禽:同“擒”。⑩二毛:头发花白的人。⑾阻隘:这里指险要的地势。⑿亡国之余:亡國者的后代。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1)牺牲玉帛______ (2)肉食者鄙______
(3)门官歼焉______ (4)公伤股______
2.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标出朗读停顿。(只标一处)(2分)
宋 公 及 楚 人 战 于 泓。
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理解文段内容,然后用原句回答。(3分)
(1)【甲】文中“曹刿请见”的原因是___________,他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
(2)【乙】文中子鱼认为发动进攻的有利时机是__________。
5.你觉得造成两场战争不同结局的原因分别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见第53页)
黑龙江绥化市试题
阅读文言文选段。回答第1~4题。
十年春……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选文略,见前文)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2分)
(1)肉食者鄙______ (2)神弗福也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加点词语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D.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4.俗话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而曹刿并非“肉食者”,却要参与。你对此有何评价?(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有校改,参考答案见第53页)
安徽省试题
文言文阅读。(15分)
【甲】十年春……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选文略,见前文)
【乙】长勺之役,曹刿问所以战于庄公。公日:“余听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断之。”对曰:“是则可矣。知夫苟中心图民①,智虽弗及,必将至焉。”
(选自《国语》)
[注】①中心图民:内心为百姓考虑。
1.解释下列加点词。(5分)
(1)又何间焉____ (2)小惠未徧____ (3)必以信____
(4)必以情断之____
(5)智虽弗及____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则可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文刻画人物主要运用了____描写,【甲】文在写作手法上还使用了____。(2分)
4.长勺之战最终鲁国大胜,请结合选段简要分析取胜的原因。(4分)
(参考答案见第53页)
推荐理由
以上三个地方的试题,前几题都是关于字词解释、句子翻译或断句等基础知识的,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中关键字词和句子的理解,这符合课标中对文言文学习的基本要求。湖南怀化市试题考查了断句,从断句情况能看出学生对文意的理解情况。黑龙江绥化市试题的第3题考查字词的古今含义,一道题包含4个字词,覆盖面广。
三个地方的试题,最后一题都是主观题,紧扣理解文本内容的关键点切入,有效考查出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情况、从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的能力。
(李湘菊/荐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