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全日制中学化学教学大纲》指出,使学生清楚地、准确的理解基本概念,对学好化学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如何在教学中将抽象、琐碎的概念弄清楚就越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初中化学概念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初中化学 概念 教学
初中化学是学生第一次全面接触和了解化学的开始,也是奠定良好的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阶段。《全日制中学化学教学大纲》指出,使学生清楚地、准确的理解基本概念,对学好化学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如何在教学中将抽象、琐碎的概念弄清楚就越显得尤为重要。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基本概念几乎每节都有,而化学概念是学习化学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准确地理解概念对于学好化学是十分重要的.经过多年的初中化学教学,分析初中化学中的基本概念以及要求掌握的层次,探索适合初中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一、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强直观教学.
学生刚刚学习化学这门课,好多概念及规象都比较生琉、抽象,难于理解.在学习这些概念时,应提供丰富感性材料、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观察、思考,初步形成概念.丰富的感性材料有许多,如图片、幻灯、电影、演示实减等.其中应用最多的是演示实验。书中提供的实验现象比较明显,易于观察应尽量给学生演示,必要时可增加一些实验以利于学生更好地观察.比较抽象的概念,应使用图片、幻灯等手段进行讲授(如原子等概念).这里要注意的是要求学生有目的地、重点观察.如镁带燃烧实验,应重点观察反应前后物质的变化不要光看有耀眼的白光而忽视新物质的生成.
例如在学习"催化剂"和"催化作用"概念时,做好氯酸钾加热分解的几个对比实验是很关键的.做这个实验有一定的难度,只观察一次也难以说明问题,如果反复做又费时费材料.如果做一次之后运用多媒体反复播放,可以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学生观察到加热氯酸钾时放出氧气速度较慢;加热二氧化锰时不放出氧气;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时,放出氧气的速度很快.这时如把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剩余物进行分离,把分离得到的黑色粉末再和氯酸钾一起加热,放出氧气的速度仍很快,这时学生不仅建立了催化剂的概念,即"一改变""二不变",而且掌握了获得概念的方法,使认识发生了飞跃
二、加深新旧概念的联系,深化旧概念的理解
旧知识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如加强两者的联系并注意本质的区别,就会使已有的知识得到自然的延伸.教师作为两者之间的桥梁,可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向知识的纵深方向发展.如在讲"氧化反应"时,课堂上通过木炭、磷、铁丝、蜡烛分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提问:"这些反应有什么共同点?"①有新的物质产生(注意一些学生会把发光、发热看成是化学反应的本质);②都是跟氧气的反应.但由于上述反应中均有氧气参加,部分学生会说成物质跟氧气的反应叫氧化反应,所以在教学时,要强调"氧"这个字.在讲到氧化还原反应时,可深化这一概念使新旧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三、注意概念的内涵及外延,防止概念绝对化
有的教师把概念准确无误地讲了,学生也能背得滚瓜烂熟,可一到做题和考试时就不能得心应手地运用了.这关键在于对概念理解不够,没有把握概念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内涵是概念的实质,是本质属性而外延是概念的概括范围,在讲授时应很好把握,如电解质的概念.它的内涵和外延又是什么?例如在讲授质量守衡定律时,本人就采取这种方法;质量守衡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参加化学反应"、"反应前各物质质量总和"、"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相等"是这一概念的内涵,体现了质量守衡定律的本质属性,而化学反应界定了质量守衡定律的范围,是概念的外延。能把握住这一点学生也就不难掌握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不变,对于解题有很大的帮助。
四、巧妙利用举反例方法,强化概念理解
一般说来,课本上都是从正面阐述概念,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我在教学中让学生在正面认识概念的基础上,有意引导学生从反面或侧面去分析,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每一个概念。例如,针对电解质和酸的概念,我先后提出这样的问题,A.金属能导电,是不是电解质?B.碳酸氢钠溶于水时有H 生成,它是一种酸吗?由于学生对概念理解不全面,课堂上学生答错率较高。这时,对照概念逐步分析:A.金属能导电,但它是单质,不是化合物,所以,不是电解质。B.虽有H 生成,但生成的阳离子不全部是H ,所以不是一种酸。通过举反例,使学生懂得概念中的关键词的重要,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概念。
五、通过适度的讲解和实际应用相结合,使概念具体化
有些概念要通过教师的讲解后,要让学生应用于实践中。避免掌握概念停留在只是对概念的理解和下定义的层面上,通过边讲边演示,学生边实践,边讲解边应用,举事例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的化学现象,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解释一些实际问题,是强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环节。学生就体会到概念间的关联,从而加深了对概念的应用,使概念得到具体化、系统化,因而掌握的知识也就越牢固。例如,化学基本操作、有关化学式的计算、溶质质量分数、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都可以采取这种教学方法,效果较好。
总之,基本概念的教学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一环,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指导学生怎样观察,观察什么?怎样从现象入手,通过抽象思维概括出概念和结论.使学生不仅有善于接受书本知识的能力,而且还有探索知识的能力。要想更好教好基本概念,还应努力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掌握概念在教材中的地位.也要研究学生,概括学生掌握的知识,恰当的进行教学,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程超.如何进行初中化学概念的有效教学[J].考试周刊.2009(36)
[2]张广君.对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初探[J].新课程学习(综合).2010(08)
[3]张振生.初中化学教学探讨[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1(05)
关键词:初中化学 概念 教学
初中化学是学生第一次全面接触和了解化学的开始,也是奠定良好的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阶段。《全日制中学化学教学大纲》指出,使学生清楚地、准确的理解基本概念,对学好化学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如何在教学中将抽象、琐碎的概念弄清楚就越显得尤为重要。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基本概念几乎每节都有,而化学概念是学习化学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准确地理解概念对于学好化学是十分重要的.经过多年的初中化学教学,分析初中化学中的基本概念以及要求掌握的层次,探索适合初中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一、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强直观教学.
学生刚刚学习化学这门课,好多概念及规象都比较生琉、抽象,难于理解.在学习这些概念时,应提供丰富感性材料、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观察、思考,初步形成概念.丰富的感性材料有许多,如图片、幻灯、电影、演示实减等.其中应用最多的是演示实验。书中提供的实验现象比较明显,易于观察应尽量给学生演示,必要时可增加一些实验以利于学生更好地观察.比较抽象的概念,应使用图片、幻灯等手段进行讲授(如原子等概念).这里要注意的是要求学生有目的地、重点观察.如镁带燃烧实验,应重点观察反应前后物质的变化不要光看有耀眼的白光而忽视新物质的生成.
例如在学习"催化剂"和"催化作用"概念时,做好氯酸钾加热分解的几个对比实验是很关键的.做这个实验有一定的难度,只观察一次也难以说明问题,如果反复做又费时费材料.如果做一次之后运用多媒体反复播放,可以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学生观察到加热氯酸钾时放出氧气速度较慢;加热二氧化锰时不放出氧气;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时,放出氧气的速度很快.这时如把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剩余物进行分离,把分离得到的黑色粉末再和氯酸钾一起加热,放出氧气的速度仍很快,这时学生不仅建立了催化剂的概念,即"一改变""二不变",而且掌握了获得概念的方法,使认识发生了飞跃
二、加深新旧概念的联系,深化旧概念的理解
旧知识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如加强两者的联系并注意本质的区别,就会使已有的知识得到自然的延伸.教师作为两者之间的桥梁,可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向知识的纵深方向发展.如在讲"氧化反应"时,课堂上通过木炭、磷、铁丝、蜡烛分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提问:"这些反应有什么共同点?"①有新的物质产生(注意一些学生会把发光、发热看成是化学反应的本质);②都是跟氧气的反应.但由于上述反应中均有氧气参加,部分学生会说成物质跟氧气的反应叫氧化反应,所以在教学时,要强调"氧"这个字.在讲到氧化还原反应时,可深化这一概念使新旧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三、注意概念的内涵及外延,防止概念绝对化
有的教师把概念准确无误地讲了,学生也能背得滚瓜烂熟,可一到做题和考试时就不能得心应手地运用了.这关键在于对概念理解不够,没有把握概念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内涵是概念的实质,是本质属性而外延是概念的概括范围,在讲授时应很好把握,如电解质的概念.它的内涵和外延又是什么?例如在讲授质量守衡定律时,本人就采取这种方法;质量守衡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参加化学反应"、"反应前各物质质量总和"、"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相等"是这一概念的内涵,体现了质量守衡定律的本质属性,而化学反应界定了质量守衡定律的范围,是概念的外延。能把握住这一点学生也就不难掌握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不变,对于解题有很大的帮助。
四、巧妙利用举反例方法,强化概念理解
一般说来,课本上都是从正面阐述概念,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我在教学中让学生在正面认识概念的基础上,有意引导学生从反面或侧面去分析,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每一个概念。例如,针对电解质和酸的概念,我先后提出这样的问题,A.金属能导电,是不是电解质?B.碳酸氢钠溶于水时有H 生成,它是一种酸吗?由于学生对概念理解不全面,课堂上学生答错率较高。这时,对照概念逐步分析:A.金属能导电,但它是单质,不是化合物,所以,不是电解质。B.虽有H 生成,但生成的阳离子不全部是H ,所以不是一种酸。通过举反例,使学生懂得概念中的关键词的重要,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概念。
五、通过适度的讲解和实际应用相结合,使概念具体化
有些概念要通过教师的讲解后,要让学生应用于实践中。避免掌握概念停留在只是对概念的理解和下定义的层面上,通过边讲边演示,学生边实践,边讲解边应用,举事例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的化学现象,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解释一些实际问题,是强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环节。学生就体会到概念间的关联,从而加深了对概念的应用,使概念得到具体化、系统化,因而掌握的知识也就越牢固。例如,化学基本操作、有关化学式的计算、溶质质量分数、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都可以采取这种教学方法,效果较好。
总之,基本概念的教学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一环,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指导学生怎样观察,观察什么?怎样从现象入手,通过抽象思维概括出概念和结论.使学生不仅有善于接受书本知识的能力,而且还有探索知识的能力。要想更好教好基本概念,还应努力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掌握概念在教材中的地位.也要研究学生,概括学生掌握的知识,恰当的进行教学,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程超.如何进行初中化学概念的有效教学[J].考试周刊.2009(36)
[2]张广君.对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初探[J].新课程学习(综合).2010(08)
[3]张振生.初中化学教学探讨[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