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国土面积辽阔、气候环境复杂以及农村人口基数庞大等因素,突显了农业生产对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性。而种子质量的优劣关系到我国发展的根基,不合格的种子会严重影响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因此种子管理是其中重要一环。对种子检验样品的处置与管理进行了分析,供大家研究、思考、探索和借鉴。
关键词:检验样品;样品处置;种子管理
1 种子检验样品的处置与管理的目的
通过对种子检验样品进行管理,确保受检样品的安全性、真实性,保证试验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
2 种子检验样品的处置与管理的适用范围
适用于机构检测业务中受检种子试样的保管、接收和加工管理。
3 做好种子检验样品处置的流程
3.1 种子样品验收
样品送至检验室后,首先进行验收,内容包括检查样品的包装、封条是否齐全、重量是否符合流程规定的不同检验项目送检样品的最小重量,验收后进行登记。检测室接收样品时,应检查样品状态是否良好。如发现样品状态不符合要求,应及时向营业室报告,以便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受检样品应在样品袋上标明“受检”字样。在试验过程中,样品应无非检验损伤,并严格防止丢失。如有损坏或丢失,应立即解释样品、追查责任,必要时联系顾客。试验结束后,试验室主任应在样品的“检验”标记上标记“V”,以表明样品已被检验[1]。
3.2 种子样品储存
收到样品后应尽快进行检验。因为当样品在试验室储存时,种子的含水量在储存过程中可能会随着室内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样品保存包括检验前后的保存差异,样品库应安全、无腐蚀、无虫害、清洁、干燥、低温。样品库应有专人管理,定期监测并记录样品库的温度和相对湿度。检验机构在收到样品后,应及时将样品保存在样品库中,防止因检验类别、编号或不同作物分类等原因造成样品无法及时保存,便于查找[2]。
样品储存室应保证样品在储存过程中满足两个要求:一是尽可能减少质量劣化,保持原始发芽率;二是避免虫害。国际种子检验协会规定了样品保存条件:尽量减少样品室的开口数量(包括门窗),并用纱布覆盖,防止昆虫进入,同时,样品应保存在低温、种子干燥条件下,不得有虫害。最高温度不应超过-18 ℃(此温度根据种子、昆虫、细菌等的特性决定)。
3.3 种子样品鉴定
样品标识包括不同产品之间的标识和样品不同检验状态的标识,可通过标签、印章或直接写在样品包装上的方式进行标识。样品接收者应根据样品类型和接收顺序,对样品进行唯一标识(样品名称、样品编号、样品状态等),编号相同。每个类别的样本都是连续编号的。同一样品在检验前后的不同阶段,样品袋上应标明“待检”或“已检”状态,以保证样品在任何时候都不混淆[3]。
4 种子检验样品的管理
4.1 種子检验样品的分类
所有样品应按质量分类存放,尽量减少质量变化。种子样品应分类存放在通风干燥的环境中,定期检验干燥度,确保储存期间无病虫害和霉变。在样品试验后,应在报告发出后保存至少90 d。品种纯度试验样品至少保存到作物下一个种植季节。
4.2 完善种子检验样品的管理制度
种子检验样品应配备专用的样品柜,由样品管理员负责。贮存环境应保持干燥、整洁,并做好安全防范措施,已检样品和“待检”样品应分区存放,标识清楚。为了保持样品编号的唯一性,便于追溯,在样品检验、接收、流通和保存过程中采用统一编号。样品包装记录、样品切割单或授权申请、检验任务、原始检验记录、检验报告等均采用编号。样品不同检验状态(如未检验、已检验等)的标识一般由检验员在样品袋上标明。经济价值高的特殊样品,委托检验项目结束后,抽样人应填写《种子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企业拒检认定表》,并由当地质量监督部门和抽样人共同确认,保存期满后,经检验机构负责人批准,由样品管理员进行处理[4]。
4.3 提高检验人员的素质
应重视提高检验人员的素质,推动种子检验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种子检验机构对检验人员要定期进行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要求,如人员培训与考核、环境条件要求等。在对相关检验数据展开分析的基础上,各种子样品检验单位应成立控制种子质量通病专项活动领导小组,由检验主管领导,检验总工任副组长,由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组成。
4.4 样品的事故处理
若因工作人员疏忽大意、失职、故意破坏,造成样品丢失、变形、缺损,由责任人负责赔偿经济损失。若因样品本身质量问题或不可抗力,造成样品损毁的,检测机构不负任何责任。
总之,我国的种子检验样品发展速度虽然一直处于快速发展的状态,但种子质量的问题依旧是阻碍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至今都未彻底解决。因此,要积极开展种子检验工作,加强日常管理,实现全面小康的宏伟目标,就必须要从根本上解决种子发展问题。
参考文献:
[ 1 ] 自丽萍.做好种子检验工作,确保农业增产增效[J].农家参谋,2018(24):44-45.
[ 2 ] 毕亚双.种子检验及种子检验室的建设与管理[J].种子世界,2018(7):77-78.
[ 3 ] 江西.参加全国种子检验技术与质量控制培训班[J].种子世界,2016(12):99-101.
[ 4 ] 肖长文.黑龙江省种子检验工作现状与建议[J].种子世界,2017(2):22-25.
(收稿日期:2019-10-28)
关键词:检验样品;样品处置;种子管理
1 种子检验样品的处置与管理的目的
通过对种子检验样品进行管理,确保受检样品的安全性、真实性,保证试验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
2 种子检验样品的处置与管理的适用范围
适用于机构检测业务中受检种子试样的保管、接收和加工管理。
3 做好种子检验样品处置的流程
3.1 种子样品验收
样品送至检验室后,首先进行验收,内容包括检查样品的包装、封条是否齐全、重量是否符合流程规定的不同检验项目送检样品的最小重量,验收后进行登记。检测室接收样品时,应检查样品状态是否良好。如发现样品状态不符合要求,应及时向营业室报告,以便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受检样品应在样品袋上标明“受检”字样。在试验过程中,样品应无非检验损伤,并严格防止丢失。如有损坏或丢失,应立即解释样品、追查责任,必要时联系顾客。试验结束后,试验室主任应在样品的“检验”标记上标记“V”,以表明样品已被检验[1]。
3.2 种子样品储存
收到样品后应尽快进行检验。因为当样品在试验室储存时,种子的含水量在储存过程中可能会随着室内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样品保存包括检验前后的保存差异,样品库应安全、无腐蚀、无虫害、清洁、干燥、低温。样品库应有专人管理,定期监测并记录样品库的温度和相对湿度。检验机构在收到样品后,应及时将样品保存在样品库中,防止因检验类别、编号或不同作物分类等原因造成样品无法及时保存,便于查找[2]。
样品储存室应保证样品在储存过程中满足两个要求:一是尽可能减少质量劣化,保持原始发芽率;二是避免虫害。国际种子检验协会规定了样品保存条件:尽量减少样品室的开口数量(包括门窗),并用纱布覆盖,防止昆虫进入,同时,样品应保存在低温、种子干燥条件下,不得有虫害。最高温度不应超过-18 ℃(此温度根据种子、昆虫、细菌等的特性决定)。
3.3 种子样品鉴定
样品标识包括不同产品之间的标识和样品不同检验状态的标识,可通过标签、印章或直接写在样品包装上的方式进行标识。样品接收者应根据样品类型和接收顺序,对样品进行唯一标识(样品名称、样品编号、样品状态等),编号相同。每个类别的样本都是连续编号的。同一样品在检验前后的不同阶段,样品袋上应标明“待检”或“已检”状态,以保证样品在任何时候都不混淆[3]。
4 种子检验样品的管理
4.1 種子检验样品的分类
所有样品应按质量分类存放,尽量减少质量变化。种子样品应分类存放在通风干燥的环境中,定期检验干燥度,确保储存期间无病虫害和霉变。在样品试验后,应在报告发出后保存至少90 d。品种纯度试验样品至少保存到作物下一个种植季节。
4.2 完善种子检验样品的管理制度
种子检验样品应配备专用的样品柜,由样品管理员负责。贮存环境应保持干燥、整洁,并做好安全防范措施,已检样品和“待检”样品应分区存放,标识清楚。为了保持样品编号的唯一性,便于追溯,在样品检验、接收、流通和保存过程中采用统一编号。样品包装记录、样品切割单或授权申请、检验任务、原始检验记录、检验报告等均采用编号。样品不同检验状态(如未检验、已检验等)的标识一般由检验员在样品袋上标明。经济价值高的特殊样品,委托检验项目结束后,抽样人应填写《种子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企业拒检认定表》,并由当地质量监督部门和抽样人共同确认,保存期满后,经检验机构负责人批准,由样品管理员进行处理[4]。
4.3 提高检验人员的素质
应重视提高检验人员的素质,推动种子检验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种子检验机构对检验人员要定期进行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要求,如人员培训与考核、环境条件要求等。在对相关检验数据展开分析的基础上,各种子样品检验单位应成立控制种子质量通病专项活动领导小组,由检验主管领导,检验总工任副组长,由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组成。
4.4 样品的事故处理
若因工作人员疏忽大意、失职、故意破坏,造成样品丢失、变形、缺损,由责任人负责赔偿经济损失。若因样品本身质量问题或不可抗力,造成样品损毁的,检测机构不负任何责任。
总之,我国的种子检验样品发展速度虽然一直处于快速发展的状态,但种子质量的问题依旧是阻碍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至今都未彻底解决。因此,要积极开展种子检验工作,加强日常管理,实现全面小康的宏伟目标,就必须要从根本上解决种子发展问题。
参考文献:
[ 1 ] 自丽萍.做好种子检验工作,确保农业增产增效[J].农家参谋,2018(24):44-45.
[ 2 ] 毕亚双.种子检验及种子检验室的建设与管理[J].种子世界,2018(7):77-78.
[ 3 ] 江西.参加全国种子检验技术与质量控制培训班[J].种子世界,2016(12):99-101.
[ 4 ] 肖长文.黑龙江省种子检验工作现状与建议[J].种子世界,2017(2):22-25.
(收稿日期:2019-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