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共同命运,就没有共同语言

来源 :伊犁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fb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7月,我从北京飞往乌鲁木齐,开始近十年的新疆生活。我会在每年选择几个地方,依托当地边防团前往边防连队采风。进入当地自然和人文环境,近距离观察戍边军人和边民的生活细节,积累创作素材。
  这些年,有几个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第一位是2009年8月,在石河子市屯墾主题游览园遇见的一位外地务工的阿姨。那天到游览园参观,看见烈阳下一位约摸五十岁的女人头戴草帽,蹲在一个新挖好的地窝子跟前夯木桩子。我走过去跟她搭讪,问她老家在哪?为什么到新疆来?身体怎么样?每个问题,她都三五个字作答,期间一直没停手中的活计,不曾抬起一下眼皮。我稍事停顿,准备继续向她提几个问题。话刚出口,她放下手里的锤子,偏过头来看着我说,姑娘,你打从进来我就看到了,你老想跟我说话,可有什么好说的?咱俩没有共同命运,就没有共同语言。阿姨说完又扭过头去接着敲木桩了。
  没有共同命运,就没有共同语言。这句话给我的震撼一直到今日都未曾减弱,是那一日的交谈教会我,如果我想写一个有由来和根据的人物,面对面的交谈必不可少。
  从那往后的每一次采访和交谈,我都会尽可能完整、准确地记录下来,以此塑造人物个性,而不敢凭空设想。阿姨在酷烈的阳光下仰起头,一字一句说出那句话,叫人想起俄国作家爱伦堡在《人·岁月·生活》中写到“这样坚定、自信和内心力量似乎令人羡慕。然而有什么可羡慕的呢?列米佐夫只不过领略了人类的一切不幸罢了”。是的,不可以小看任何一位外表平平无奇、沉默寡言的人,因为不到他们开口说话,无法了解他们是否已有领教命运多次出手而有幸见招拆招的丰富经验,也难以得知他们在与岁月的较量中,那些或胜利或失败,堪称死里逃生的可贵经历。
  在一次夏天的博乐之行中,我在卡昝河连队与军医一同到连队护边员谢尔扎提家出诊,谢尔扎提大哥带我们出门帮他找羊。狂风中,他驾驶摩托车上了山路,我在后座,军医骑马。不多时,风裹着细颗粒的冰雹和冰雨浇落。隔着棉衣,寒气刺骨。大风和冻雨中,一对年轻的哈萨克青年男女牵着手,缓步走在雪线附近的山地上。他们头顶,一侧是墨蓝色的雨雾,一侧是天光渐明的奶白色天际。这时,谢尔扎提大哥扭过头问我,小妹妹,你结婚了吗?我说没有,他就很遗憾地说,妹妹,要找一个,等你死的时候就有人问你,你狠狠地爱了没有?老天爷跟前这个话说不说得出来?你咋说呢?我爱了嘛,我就去天堂了。
  歌德说,真理和神性一样,是永不肯让我们直接认识的。我们只能在反光、譬喻、象征里面观照它。那样一个冰雨淋浇的哈萨克青年男女牵着手逆狂风散步的情景,展示出这个星球其乐融融、不可参透的神秘。而谢尔扎提的提问,包含着人类想要回答一切、拥抱神性的坚定愿望。地球是圆的是平的,下冰雹或者狂风骤起,说真的,并不会影响他们对幸福或者痛苦的体认。我将他在生活中与事与物的自洽,写进《旱獭》中,尽量保留他那种微醺、松弛的灵魂节奏,一股越出堤岸的水流的形态。他们从游牧生活中习得了一种特殊的智慧,一种天真。那并不是幼稚或者平庸,而是一种对万物的直感,一种内心的纯洁。
  有人说,作家的职业就是这样,只要动手创作,就要竭力从门缝里窥探别人的生活。职业的便利使我不必从身边的门缝向内窥视,不少人很愿意向路过此地,短暂停留的我吐露心声。他们毫无保留地倾诉烦恼,像念追悼词,像对着树洞说话。听他们说话,随便说任何话,我都会笑或在心里掉下眼泪。
  《和尚与哲学家——佛教与西方思想的对话》一书中,马蒂厄谈到外部世界的改造有其极限,而这些外部改造对于我们的内部幸福所起的作用也有其极限。外部条件、物质条件的好转或损坏,固然大大地影响我们的幸福,但是最终,我们不是机器,幸福或者不幸的是精神。对于当下的边防连队来说,居住和饮食等硬件条件较往常有了很大改善,但他们的精神生活仍然难以平静和满足。远离亲友、挚爱的生活,让他们的生活看起来总像是不加色彩的素描草稿,一种“未完成”。
  他们在广袤荒凉的西部边陲工作短则几年,长则几十年。通过接触会发现,以有些人的年纪和能力,在内地城市过世俗意义的“好日子”很容易。然而,他们重视荣誉,看重这身军装,想过理想至上的生活。而当他们面对家庭,却发现很多事是需要金钱和社会关系来解决的。有人笑称说丈夫丈夫,一丈之内才是夫,这些戍边军人离家又何止三丈五丈?遇到家中有事,能做的也就是找个没人的山头坐着发呆。也有的家属,不辞辛苦带着孩子来到丈夫驻地,可丈夫天天在山上驻守或忙于机关工作,这期间家庭的运转还是只能由妻子一个人扛着,要是碰上孩子处于叛逆期,学坏了,身为父亲也会深感愧疚与自责。现在有人认为边防一线有新营房,有暖气、电视和手机信号,戍边的生活不那么苦了。但其实戍边最大的痛苦在于这种内心的矛盾。追求荣誉和理想没有错,家人和爱人想要美好安逸的生活也没有错。精力投入家庭太多,觉得对不起组织;全心扎在工作上,又觉得愧对家人。南疆某边防连队的机要参谋,李参谋。就在一个下午的聊天中,给予我讲述《科恰里特山下》这篇故事的灵感。
  狮子的欢乐,麻雀的悲哀,谁能说得清哪个更值得一说呢?在李参谋篇幅不长的人生故事和其讲述的口吻中,没有怨气也没有对所谓幸福的执念,只有平静和从容。他的回忆像一盏车灯,在缓缓行驶中,一会儿照亮路边曾经住过的房屋,一会儿掠过妻儿欢笑时的面容,偶尔投向晦暗无明的夜的深处,也只是短暂的一瞥。谈话间,他谈的一切似乎都表明,他也不知该怎么圆上生活既有的缺角,但他平淡无奇的嗓音清醒而有力,这种力量透露出他生命是如此罕见的坚忍。在荒滩戈壁,路边最常见的植物是红柳和骆驼刺,两种长相野蛮、不讲章法的植物。它们就像我在边境上接触到的有些人,看起来灵魂有刺、精神荒芜,双脚却牢牢地扒住土地,以一种幼稚、执拗到可笑的姿势,坚持原地生活,抵御岁月的进攻。那些人的心理世界常常在某一个下午或者凌晨时刻向我洞开,之后迅速紧闭,留下的只是仿佛接受草在长,水在流这样一件事情的平和心态,只是光秃、单调的长久静默。而这些人生命中的高光时刻又是如此炫目:他们在生活粗鄙、不讲究的套路下,摸索和坚持了教养的高贵、自尊的体面。
  2018年底,曾在某旅里和一位宣传科长聊天,他说,小董我问你,你听过这么多人身上的事,不觉得沉重、不会有感觉心里背不动的时候吗?我回答他,是的,会沉重,也有感觉背不动的时候。那你怎么办?他又问。我说,我在心里有一个柜子,像中药房里抓药的墙柜,每个人都有一个专门的抽屉,有时敞开,有时关上。当很难从情绪中抽离时,就闭上抽屉,在柜子前坐一小会。而说到底,只有当我以自己想当然的方式完成他们的纸上人生,这份牵挂和负疚感才会得以减轻,自己的内心才能得到所谓的安慰和宽和。
  在中国古代,记录天象的人形容太阳黑子“如枣如卵如飞鹊”。那如今该如何形容我心目中的文学呢?以前我以为作家是处理词语的木匠,现在我以为,卡夫卡提到的是作家应该努力做到的:“我想,我们应该只读那些咬伤我们、刺痛我们的书。所谓书,必须是我们内心冰封的大海的斧头”。也许,再过一百年,不同命运的人也不会有共同语言,但他们却会如过去几千年中人们所经历的,在某本书的字里行间,迎面撞上出乎预料的一段雄心、梦想或是病痛和死亡,抬起手背拭去不为自己而哭的眼泪。
其他文献
心被姐姐的目光盯得很疼  启程回家时,我把亲情留在姐姐的心里。不然,姐姐的思念会越拉越长,越来越重。  我一步步往前走着,心却被姐姐的目光盯得很疼。其实更疼的,是姐姐无法出口的挽留。她知道,我早晚都是要走的,就像路程总会把我们的距离再次拉远。  客车启动时,我瞟了一眼窗外的姐姐,她的泪光闪过来把我眼角的泪光击得粉碎。我极力捂着眼睛,却怎么也捂不住心里飞出的牵挂……  望着七十七岁的姐姐,我不知道她
期刊
我猜,森林里光线一定很整齐,排列已久的寂寞也整齐,一种清澈的天命,专心致志受着风的牵引。风扫过草原之后开始写诗。为了接近真相,风在草原上随意变换自己,时而是朝霞,时而是夕照,时而跑在雪地,时而躺在湖底。  那时还没有塔吾萨尼的命名,风迈步,从四面八方,无边的景色就从四方返回,充实蓝色的心脏,那拉提最初的诗歌。但是,诗没有确切意义上的血亲,风没有父亲,它的苦恼,打算完成一种固定的姿势,在空荡的胸膛留
期刊
暗黑的夜,没有一丝月光,苏力木看不清任何东西,也不想睁开眼睛,闭上眼睛,还能真真切切地看到郝甫再的笑脸,可是睁开眼,一切会回到绝望的现实里。偌大的院落里,就剩下他一个人了,孩子们都另立门户了,圈里的牛羊一个也没剩下,如今,库房里的粮食也已经卖的空空如也,就这样,还是没能换回来郝甫再的人。都怪他老了去什么口里,看那些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  “唔……唔……”郝甫再,你走了,我咋办呢?唔……唔……”暗黑
期刊
稻 垛  直立行走,有时甚至是倒立的稻垛。恰是我故乡行走于天地之间的兄弟姐妹。这些被黄金的稻草拥住命运的人,他们与我一样,同样具有天才诗人的梦想。  在瞌睡的时候常常梦见自己周身捆绑的稻草,一下子变成了黄金,他们个个都腰缠万贯,富甲一方。  其实,这些稻草只是具有黄金的外表和颜色,稻垛所表现的也只是对命运的不屈。我常常驻足田地之间,与稻垛对话,看一个一个稻草人从我身边幸福地溜走。  一根一根的稻草
期刊
眼前多么真实  往事一幕幕拉開:打猪草,采桑果,爬树,游泳,往地里散猪粪……  多少人生路上美丽的风景,多少生活的光泽,多少人世的甜蜜与酸涩……  梦幻一般。  而眼前多么真实!我坐在台灯下,望着窗外的夜色,心中一片繁复。  风舔门。接着是爱人和孩子的梦呓。  我在心中抚摸着人间沧桑,把对生活平凡的愿望,又一次举过明天的头顶。  北 风  整个白天,北风都在吹。  北风像个性急的人,吹过光秃秃的树
期刊
面对伊犁河,面对察布查尔大渠,我心潮起伏,激情澎湃,我与一个锡伯族的诗人偶然相逢,他与我年龄相仿,我们一见如故地成为挚友,成为我去伊犁的一个地标性人物。在伊犁,如果我没有见到他,那显然是一件遗憾的事。他写诗,他也唱歌,他的歌,带有草原民族萨满的味道。他的诗歌,像低重音,沉郁、苍凉而又强劲。他,就是阿苏。  阿苏是新疆作家群里很活跃的一个诗人,他面带笑容,满脸的忠勇,是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的风雨,五十
期刊
百灵鸟  出了布尔津县城不远,就到了一个叫冲乎尔的地方,那里有一个草场,叫冲乎尔草场。有一年我们去冲乎尔草场玩,碰到一只鸟儿奄奄一息,发出乞求般的鸣叫。大家一番检查,发现它身上被骆驼刺划伤了,于是便给它包扎,又给它喂水喂食,第二天它便叫声欢快,且扇动翅膀做出随时要飞走的样子。是鸟就得让它飞,于是大家将它送到冲乎尔草场上,对它轻抚一下说飞吧小鸟,它便扇起翅膀飞了起来。但是它飞起后却让大家吃惊不小,它
期刊
有时候,我们在无意中抵达某一个地方时,却总能遇到一些与我们生活轨迹中隐隐暗合或关联的人和物,在那里等着我们。虽然只是匆匆的过客,但我们仿佛为彼此的相迎已做了漫长的准备。  周末,几个朋友要去科古尔琴山中的夏季牧场消暑,正好车上还剩一个空位,我便不假思索地跟着去了。此前,科古尔琴山我没去过,但对这个地名并不陌生。它虽远在天边,但在所有晴朗的日子里,我的视力都能触及它的雪峰。在庞大的天山山系中,科古尔
期刊
“哎,眼镜给你打电话了吗?”城市的霓虹灯透过车窗,照在大个的脸上,影影幢幢,虚浮着一层中产人士于疲惫中掺杂满足的神情。  “打了,我能去,也难得,毕业十年了,大家都没好好聚过一回。”醋溜在电话那头打着哈欠。  “喜子和小六呢?他们去不去?”大个继续问。他并不太喜欢参加这种同学聚会,觉着大家四面八方赶来,就为了凑一起缅怀一下往事,胡吹乱侃一通,费时劳力,得不偿失。  “好像也来。眼镜说,这次能凑个全
期刊
父亲,母亲  天空中密布的雨脚滴破了午夜  蛙在林中产卵  这一切被闪电撕破  照见那个青绿花背在雨中逃窜  雨声太大,父亲的裤脚  沾满了各色黏土、草枝  在一声闷雷中显影的父亲  草帽已经湿透  天明,去林中找一些合适的树、苇叶  去修补给母亲带来恐慌的天窗  它在树影中剧烈晃动的声音  像囚禁了一只永远无法脱身的黑色蝙蝠  这样带着弧度的影子闹了一夜  母亲也倦了,抱着荒原的孩子在梦中哺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