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h04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构建适合社会和企业需求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总体现状,并提出了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措施。
  [关键词] 人才培养 改革 计算机专业 现状
  
  近年来,随着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不断增大,高校相继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目前,从一流大学到规模很小的一些院校,都有计算机类专业。纵观我国各高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大多数高校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都近似,显然是不合理的。根据学校的特点,构建适合社会和企业需求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是计算机专业所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
  一、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纵观当前计算机专业的建设和教学,笔者认为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主要还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是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由于课程体系不合理,计算机教学滞后于实际应用的矛盾相当突出,理论知识多,实用内容少,实验教学多为简单、验证性的实验,缺乏自主性、创建性的实验,造成学生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薄弱,毕业生参与工作后普遍感觉不适应,急需充电。
  二是人才培养手段过于单一,人才培养质量难以保证。整齐划一的培养设计,忽视了学生的个体价值,教学基本采用教师讲授为主的方法,尽管多媒体、信息化、网络化教育已相当普及,但如何真正发挥它们的作用仍存在许多问题。另外,随着高校扩招,学生数量骤增且成绩参差不齐,学生的学习效果很难保证。因此,如何保证学生的质量成为人才培养规格实现的又一问题。
  三是缺乏职业素质培养。大多数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而作为一个应用型人,不仅要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还有具有一定职业素质,而现有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中对职业道德、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等的培养仅仅是一带而过,使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后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逐渐融人企业,适应企业的需要。
  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改革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培养真正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要、具有高技能、高素质的计算机技术应用性人才,笔者认为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深化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第一,进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是课程体系改革。现有的以学科体系为主的计算机课程体系已经不适应社会的需要了,更不适合当前高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应该从计算机专业岗位群对能力和技能的需求来构建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首先,根据对企业中计算机专业岗位的分析,提取出各个岗位对专业知识、实践技能、职业能力的需求,然后对这些能力和知识进行分类汇总,将整个人才的培养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培养各个岗位都需要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如汉字录人、办公软件使用、数据库应用、程序设计理论等。在这阶段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采用量化考核、强化训练等手段使学生熟练掌握这些技能。而对涉及计算机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要在分析其后续课程的实际应用情况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取舍和简化,重点介绍这些理论的应用。第二个阶段根据不同岗位对技能和能力的需求,分模块设置课程,每一个模块对应一个岗位,如软件设计模块开设软件工程、Java、面向对象程序分析与设计、c++、.NET程序设计等;网络应用模块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操作系统、组建和维护企业网、企业网站建设、网络安全技术等。多媒体应用模块开设多媒体技术、动画设计与制作、音视频编辑、平面图形设计,三维图形设计等。而且要根据企业对这些岗位需求的变化不断调整模块的课程和模块本身。在这个阶段的教学中,应以企业需求为主要依据,决定知识和技能训练的内容和程度,在知识的传授和操作技能的训练中密切结合企业实际,以真实的项目和任务为驱动实施教学。这样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更符合企业的需要,同时也具备进一步提升的能力和素质。
  第二,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只有理论的教学,对于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没有任何意义。加强实践环节可以从以下三各方面开展:(1)强调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以及课程设计的重要性。对于有实验的课程应该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也应该开设课程设计,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完成教学任务。以任务驱动方式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翻阅资料、小组讨论,最终寻找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同时,教师应该加强学生考核力度,使学生能够严肃认真地完成相关的实验,以提高实践能力。(2)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由于目前形势的发展,对高校学生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无论是毕业后直接走上工作岗位还是选择继续深造。都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实践能力,其中重要方法之一是及早地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中去,这样可以让学生拓宽思维,各项能力得到更好的锻炼。(3)加强校企合作。一些公司在接纳计算机专业的高校毕业生时,由于不想对刚工作的学生投入太多的培养成本,从而希望学生有相应的工作经历,事实上很多高校毕业生都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因此,可以较早地与有意向的企业建立一种长期合作机制,让上企业培养学生的时间提前到毕业前,使得学生在在校期间能够得到真实的技能训练,为以后就业打好基础。
  第三,建设一支新型的教师队伍。实现理论和实践教学的目标,关键要有一支既拥有IT教育的丰富经验,又具有从事软件项目研发、管理的产业背景、并掌握关键技术的教师队伍。这一点目前在高校还很难做到.我们的想法是:(1)将软件生产企业中具有教学能力的科技人员请到课堂来,承担诸如软件工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与分析、计算机控制技术、网络工程设计等课程的教学任务,学生毕业设计的选题大多来自生产一线,或由来自现场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并聘请企业软件工程技术人员和校内教师共同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2)抽调现有的教师到软件企业去挂职锻炼,增进软件开发、生产的实际经验.我们将把这些想法付诸实施,必将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四,改革考试方式和评价体系。计算机专业应抛弃单一的理论课考试方式,应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评价标准,根据课程性质的不同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考核方法.笔者曾对“Visual C++”这门课的教学和考试改革进行了尝试,学期初即声明该门课程将以能力考核为主,笔试和课程设计练习各占50分,笔试的内容也是分析和设计一个具体的应用系统以及Windows程序设计和MFC中的基本概念与原理,不涉及API函数的参数含义和宏定义等语言细节,无需刻意背诵。学习的过程专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教学中,指导学生理解用SDK编写的Windows程序的运行机制,并逐步掌握MFC程序的框架、设计技术和基础类库,以此为基础,通过对一个实际课题的设计进一步掌握涉及到的细节.这种教学模式得到了学生的支持和响应,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五,引导学生考取“双证”。社会发展要求高校学生要具有“双证”,既具有标志学历的毕业证书,又具有代表掌握一定技能的职业技能证书。高校要把“双证”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实施。首先要确定考证项目。究竟什么样的证书具有权威性。用人单位才能认可。学生茫然,学校也存在一定的困惑。因此。要经过广泛的市场调查,慎重选择考证项目。其次是考证工作的实施。第一类是学生自选项目,自学、自行参加考试,但实际效果不佳。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二类是由学校经过市场调查。筛选出一些项目推荐给学生进行选择,并将考证内容与教学内容适度挂钩,在教学中渗透与考证有关的内容。这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通过率,也有利于规范教学,方便评价教学质量。使学生通过考证扎实掌握一门技能。
  参 考 文 献
  [1]刘建伟,王盟.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大众科技. 2006.2,(88):162.
  [2]李莉莉,石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福建电脑,2007,(1):65-59.
  [3]段利华,顾应龙,左国超.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现状分析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7,(2):82—84■
其他文献
近年来,冬小麦单产量一直徘徊在500公斤左右,在继续促进小麦平衡增产的同时,如何提高高产麦田的单产,达到亩产600公斤以上超高产水平,是当前小麦生产上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川
设Mn是复数域上n×n矩阵代数,Φ是Mn上的非零线性映射,则Φ保持自Jordan积,即A∈Mn,都有Φ(A*A)=Φ(A)*Φ(A)当且仅当存在Mn中的酉矩阵U,使得Φ(X)=UXU*,X∈Mn,或者Φ(X)=UXT
农村文化是我国文化事业的基础,是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确立农村文化与城市文化的互动关系,将优秀传统文化与新农村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同时把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体
研究非齐次线性模型M估计的强相舍性.通过分析模型的统计性质,在比相关文献更弱的条件下,证明了非齐次线性模型M估计强相合的充分条件是δn=max1≤i≤n(x1-x^-n)’T^-1n(x1-x^-n)=O(n
我国农业生产与农业发展离不开农业技术的推广,农业技术是连接农业科技研究与农业生产的桥梁,也是农业科学技术由潜在生产力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必要手段.随着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
日前,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做出新部署。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这“三权
给出了一个含有参数入的五次多项式基函数,是四次Said-Ball曲线基础函数的扩展;分析了此基函数的性质,基于该组基函数定义了带有形状参数的多项式曲线.曲线不仅具有四次Said—Bal
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锻是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不可缺少的途径,但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学生在体育课之外的课外体育锻炼明显减少,导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
永安镇鑫诺瓜菜合作社万亩露地蔬菜科技园区该科技园区位于北林区永安镇厢黄三村。核心面积2000亩,辐射面积10000亩。由永安镇鑫诺瓜菜农民专业合作社统一建设、经营和管理。
从育苗床建设、良种选用、种薯排列、苗床管理等方面,介绍晋南地区小拱棚腹地膜红薯育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