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湿科医生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策略调查

来源 :中华内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dy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旨在了解我国风湿科医生对类风湿关节炎(RA)治疗策略的认识情况。于2016年9月26—29日亚太风湿病学学会联盟上海会议上发放纸质调查问卷,调查参会医师治疗RA时一线和二线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的选择、生物制剂的选择、甲氨蝶呤与糖皮质激素应用及疾病活动度评估与监测频率。结果显示,治疗RA时,85.1%的医生首选甲氨蝶呤;存在甲氨蝶呤禁忌证时,71.0%的医生选择来氟米特或柳氮磺吡啶。当甲氨蝶呤治疗失败时,62.0%的医生选择换为或加用其他传统合成DMARDs,若选择应用生物制剂,65.2%的医生选择依那西普。97.3%的医生以甲氨蝶呤7.5~15 mg/周剂量起始;73.8%的医生使用最大甲氨蝶呤剂量为10~15 mg/周。初始治疗时,49.3%的医生选择口服糖皮质激素。42.6%的医生在日常工作中从不或不太经常评估RA疾病活动。患者病情达到缓解后,74.2%的医生会选择每1~3个月随访。提示,被调查医生治疗RA时,在一线和二线治疗方案的选择上与国内外RA管理指南推荐一致,但甲氨蝶呤的最大给药剂量、初始治疗是否应用糖皮质激素、疾病活动度的评估及疾病缓解后的监测频率与国内外RA管理指南不一致。

其他文献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以骶髂关节和脊柱附着点慢性进行性炎症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是炎性腰背痛和关节活动受限。运动康复疗法因在AS治疗中能改善患者疼痛、关节活动等而受到广泛关注。国际脊柱关节炎评价协会和欧洲抗风湿病联盟联合制定的治疗指南中亦强调了运动康复疗法是AS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各种运动康复疗法的干预形式和内容在AS临床应用效果方面有待深入探讨。本文就运动康复疗法的干预形式、
幽门螺杆菌(Hp)感染被认为是非贲门胃癌的最重要的可控危险因素。我国属于Hp感染及胃癌高发区,现就临床工作中常见的Hp感染处理、Hp感染状态的内镜下诊断、Hp与胃癌关系、不同胃癌风险等级的慢性胃炎患者胃镜筛查间隔、早期胃癌内镜表现、除菌后胃癌等问题进行阐述。
期刊
目的评估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CRPA)对血液病患者病死率的影响,寻找引起感染的预测因素和分析预后的风险因素,为预防和治疗CRPA提供依据。方法本项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血液系统疾病治疗期间住院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成人患者。比较CRPA和碳青霉烯类敏感铜绿假单胞菌(CSPA)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预后因素和病死率。主要观察终点是30 d全因
卒中相关性肺炎(SAP)是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并发症,与患者的病死率和医疗费用增加密切相关。发生SAP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可能与误吸及卒中诱导的免疫抑制有关,后者是在卒中发生后通过复杂的循环性和神经性通路包括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交感/副交感神经系统而诱发。
目的探索葡萄糖激酶(GCK)基因突变导致的青少年起病的成人型糖尿病(MODY)家系的临床特点。方法对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诊断的1例GCK基因突变导致的MODY(GCK-MODY)患者及其家系进行临床特点分析,采用全外显子测序及Sanger测序验证对先证者及相关家系成员行GCK基因的检测,对先证者及其父亲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并对GCK-MODY治疗随访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和复习。结果先证者及其父亲均检测
患者以间断四肢乏力起病,发现低钾血症,首诊考虑Graves病(Graves disease,GD),经抗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及补钾治疗后,甲状腺功能基本恢复正常,但仍有反复低血钾。进一步检查发现同时合并低血镁、低血氯、高尿钾、低尿钙及肾素水平升高,SLC12A3基因检测发现复合杂合突变,诊断为Gitelman综合征(Gitelman syndrome,GS)合并Graves病。本病例提示甲亢合并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早期外周血白细胞分类特点。对2020年1月22日—2月17日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及其金山分院收治的10例COVID-19患者及同期收治的30例其他病毒导致的病毒性肺炎(非COVID-19)患者血白细胞分类进行分析。10例COVID-19患者白细胞计数为4.95(3.90,6.03)×109/L,白细胞减少2例(2/10);淋巴细胞绝对值为1.20(0.98
自2017年版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出版后的3年里,除了多种新药获批外,医保政策的改变及国产仿制药品的出现都为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带来了春天,与此同时,不断出现的新药以及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疗法带来了新的问题,规范化诊疗仍然有待夯实,需要我们静心深耕。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克隆浆细胞异常增殖的恶性疾病,在很多国家是血液系统第2位常见恶性肿瘤,多发于老年,目前仍无法治愈。随着新药不断问世及检测手段的提高,MM的诊断和治疗得以不断改进和完善。本次指南修订中增加了达雷妥尤单抗联合治疗部分及相关注意事项,在难治复发性MM部分增加了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强调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对于适合移植患者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