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学

来源 :现代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母亲斗大的字不识一个,是典型的农村妇女,但在我的心目中,却是一个崇学有文化的人。
  也许是因为自己不识字,母亲对读书有一种膜拜的情结。有时刚想叫我们姐妹做点家务活,看到我们几个在看书,不管是正书还是“野书”(小说),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于是,忙碌的母亲默默地打理着一切,再也不惊动我们。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直到今天,有两个举动仍让我很有些愧意。年少的我有时为了偷懒,会拿着一本书装样子,母亲不知不觉中计了,于是,逃过了不少不愿干的家务活。直到后来我真正体会到母亲那份良苦用心后,渐渐地养成了早晚睡前醒后都看点书的习惯。还有一个举动也很“恶作”,不识字的母亲有她特殊的督学方式——每天早晨,她边做饭边要我练算盘,而我为了让母亲听起来感觉悦耳熟练,就从1打到20,然后重来,反反复复,还自以为很聪明。现在想来,这种掩耳盗铃式的把戏既辜负了母亲,又枉待了自己。假如是背诵乘法口诀想糊弄母亲,那就大错特错了。很奇怪,母亲不仅能娴熟地背诵乘法口诀,而且心算还算得很快,对此我们几个子女一直很费解。
  母亲对读书的那种膜拜,还表现在把我们6个子女拉扯大的过程中,硬是一个接一个地把我们送进学校。父亲去得早,作为一个小脚妇女,把我们扯大已经很不容易,何况读书呢!在那个年代,农家女孩上学简直是一种奢侈!所幸的是,我的母亲对子女的读书决不含糊。我们5个女儿学历最低的是高中。这在当时的农村是极为罕见的。
  我出生那年,正是二姐考上师范、哥读中学的时候。为了筹足学费,母亲两毛三毛东拼西凑到处借钱。对于母亲千方百计衬(培养)子女读书,乡里乡亲有敬仰的,也有不屑的。在一次偶然的对话里,母亲道出了她的心声:“美,你一定要好好读书。你知道吗?你叔(方言:对父亲的称谓)以前常说,在外面工作,字识得少,文化不高是要受欺侮的!”原来正是父亲这样一句朴素的话,支撑着一个小脚妇女的“大梦想”!当年高考我还算顺利,幸运地走进了法律学校,这让母亲格外高兴,对我们子女说:“我们家有当老师的,有当医生的,这个老末(排行最小的)还真争气——将来可以当个法官!”“你呀,当法官就要像包公那样!”喜悦之情洋溢在她那满是皱纹的脸上。参加工作后,尽管我没有当上法官,但一直谨记母亲的教诲,公道办好每一件事。
  母亲的崇学不仅反映在对子女的教育上,更渗透在她那待人做事的示范中。母亲是本“无字天书”,她一直烙印在我的脑海里,流淌在我们子女的血脉中。
  身教重于言教,母亲用她那“挖心”待人的方式教育我们真心待人,善待他人。二姐和哥是父亲走后家里的顶梁柱,那时他们都已工作。每次过年,他们会分到4两花生,带回家后,那花生一定是待贵客的果子,只有剩到没几颗,母亲才会开口让我们解解馋。这也应了母亲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少吃多知味”。除了过年以外,家里偶尔炒肉烧鱼煮蛋滚豆腐,要么是家里来了客人,要么是“宗老师”(小学老师轮流在学生家派饭),还有就是用“匠人”(农村的木工、砖工、裁缝等手艺人)。村里有几个在外工作的邻居回家了,总要到我家走走,母亲每次都要请他们吃个饭,而且像待贵客一样,先煮上5个鸡蛋,手头不凑巧时借都要借3个来,然后再炒几个像样的菜或者就是包菜粿给他们吃。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母亲绝对属于那种“打肿脸充胖子”的奢华版。受母亲这种掏心掏肺待人的影响,我给女儿的定位是做一个善良大气的人。
  母亲不单单是用自己的言行来诠释做人的道理,而且用追求几近完美的做事风范来引导我们成长。无论是家庭主妇那些烧饭做菜、纳鞋补衣的份内活,还是养家糊口挣工分的田地活,母亲永远属于令人“羡慕忌妒恨”的那款。她包的菜粿回头客很多,她做的鞋远近有名,她种的蔬菜瓜果特别绿油肥硕……以至于她的这种对美好事物的执著追求也反映在我们这些子女的身上。我曾经跟我的同事们说过,凡事要善始善终,善作善成。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得最好,至少是自己能力的极致发挥。如果有10件事,若做不好,宁可放弃1件不做,也要把其余9件事做好。
  一个人静下来的时候,反思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总觉得母亲那双慈祥的眼睛一直注视着自己的一举一动。于是,就不敢放任,不敢懈怠,血液里就会重新焕发出那种活态传承。
  (摘自北京大学出版社《亲享》 主编:王学武 )
其他文献
在毛泽东去世之后,在粉碎“四人帮”之前,围绕着一句“毛主席指示”,曾有过一场激烈的斗争。  这句“毛主席指示”,就是所谓的“按既定方针办”。  首先公开披露这句“毛主席指示”的,是1976年9月16日的“两报一刊”(即《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和《红旗》杂志)社论《毛主席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毛主席与世长辞了。毛泽东思想永放光芒,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深入人心,毛主席开创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后继有人。毛
期刊
只要稍有点文学作品阅读量的人,都可以发现,“身体写作”成了当下颇为时尚的一种文学书写方式。翻开各种文学期刊,婚外情、一夜情、通奸、网恋,甚至是畸恋等等,成了小说创作的基本主题,似乎不来点“第三者”、“偷情者”和“二奶”就不是小说,作家好像不来点荤的就无法叙述似的。在许多作家面前,“身体”——这个过去被有意或无意遮蔽和蔑视的东西,突然前所未有地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并成为被津津乐道的文学话题。的确,在旧
期刊
早几年,《小草》这首歌很流行,我也很喜欢唱。“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  前几天到小区去锻炼,我见到了那棵无人知道的小草。春风吹绿了它,阳光照耀了它,但河流、山川没有哺育它,大地母亲也没有把它紧紧拥抱。因为它生长在一根离地一尺多高作为路桩的白铁管子里,扎根在管子内一小撮泥土之中。  不知道这棵小草的种子是如何飞到这根白铁管里去的。是风吹进去的?还是小鸟叼进去的?草籽,风吹便
期刊
有一个人死后去见上帝,上帝问他:“你一生中错过的最好的东西是什么?答对了,就留在天堂。”  那个人沮丧地回答:“我错过了一个好的工作机会。”上帝摇头。  他想了想又说:“我年轻的时候错过了一个漂亮的姑娘。”上帝还是摇头。  那个人又想了想说:“我错过了退休的好时机。”上帝还是摇头,并且告诉他,只有最后一次机会了。  那个人想了很久,忽然泪流满面地说:“我错过了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  上帝微笑了,
期刊
2013年1月12日,北师大女附中(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前身)“老三届”的20多名学生与30多名老师、家属举行见面会,他们中的一些人向“文革”中受到伤害的校领导、师生道歉。  在道歉的学生中,66届的刘进和宋彬彬最被人熟知。前者是女附中“文革”工作组时期“师生代表会”主席。后者则是开国上将宋任穷之女,曾因登天安门城楼给毛主席献红袖章,被人称作“宋要武”。  不到10点,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一间狭
期刊
“巴扎”,是维吾尔语,意为集市、农贸市场,它遍布新疆城乡。我们到喀什时,正好赶上当地最大的“巴扎”。  牛羊市场是喀什每周日的集市,从路口开始就挤满了人,到处都是牛羊,随处可见买卖双方谈判及握手成交时脸上的喜悦。  赶集日是孩子们的节日,孩子们天生喜欢动物。一个维吾尔族男孩赶来刚买的羊,脸上都笑开了花。而卖羊人家的小姑娘站在羊群边上摸着一只老山羊,虽然嘴角挂着笑意,但是眼神有些忧郁,看样子是舍不得
期刊
春天的午后,无风,他们也沉默地走在笔直的大路上,不时地对望一眼,一句话在喉边转动,又随着眼神逃开。  路旁的木棉花红透了,一种夕阳将要落下的颜色。他们走到路口等红灯时,两朵硕大的木棉花突然掉落,“啪嗒”一声同时落地,各往两边滚开,然后静止了。他看那两朵鲜红似昔的木棉花,本来长在同一株树上,一起向春天开放,落下时却背对着背;他知道落下的木棉花再美,很快就会枯萎了。  过马路的时候,他小心牵起她的手,
期刊
1996年,我读高三。  临近高考,为放松,班里组织了一场毕业晚会。  我们聚集在学校附近的一个舞厅,彩色球形灯在头顶亮起,同学们一个个走上台表演节目。  一个男生说,我不会唱歌也不会跳舞,就给大家念首诗吧。  “十几年前,一个人对我笑了一笑……我也许不会再见着那笑的人,但是我很感谢,他笑得真好。”  显然,男生有备而来,朗诵完《一笑》,他向控制音乐的同学使了个眼色,瞬间,“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
期刊
日本某出版社引进了一本韩国热销的小说,认为也可以在日本大卖。井狩春男只看了下书名《刺鱼》,就直觉认为“这本书在日本很难卖”。  “刺鱼”有很奇妙的特征:雌鱼在产卵后就不知去终,雄鱼负责照顾卵孵化,以及保护幼鱼。幼鱼长大后,也离雄鱼而去。这时雄鱼便撞石而死。但问题是,刺鱼在韩国是一种家喻户晓的鱼,在日本却少有人知。  井狩春男认为,引译图书直接照搬原书名,往往很难成功。因为文化背景不同,很容易水土不
期刊
“我们想发展,想做更多的事情。但今年却没通过年检。”福建省厦门市绿十字环保志愿者中心负责人马天南一脸黯然。这个曾经吸引了5000多名环保志愿者参与的民间志愿者组织,如今却因资金瓶颈而无力为继。  以“简政放权”为核心取向的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志愿服务组织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各地采访发现,2008年至今,志愿者组织有了阶段性发展,但受立法缺失、体制机制不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