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评价是激发孩子的内部动力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rymatti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课堂评价往往只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而忽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这样的评价形式单一,内容狭窄,方法简单,使很多学生无法体验学习的成功,无法发现自己的潜能,无法激励自己,从而使学生失去了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内部动力,这种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素质教育的需要。新课程提出要建立促进学生,教师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过程动态化,评价主体互动化,既要关注过程评价,又要关注结果评价,并以此来实现评价的最大效益。因而,教师利用课堂中有效评价来激发孩子学习的内部动力显得非常重要。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设计评价教学程序?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一、评价的内容——要让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
  上学期,笔者刚接手了一个新班,班内有个男孩子,别看长得可爱,可是他非常好动,特别“烦人”,在讲课的前五分钟里,他只认真听了5秒钟,笔者没有批评他。在他又一次认真听讲时,笔者认真的表扬了他。当时看到他脸红红的,把小手使劲放在后面。以后就每隔5分钟、7分钟、10分钟不等的去关注他(间隔时间逐渐拉长),有时给他赞许的目光,有事时口头表扬,他居然坚持认真地听了一节课。课下,有学生告诉笔者说:“老师,他只有上你的数学课上得好。”笔者抚摸着小男孩的头说:“你既然数学课能上得好,老师相信你别的课也一定能上好。”他听后使劲地点了点头。果然,他的数学成绩有很大提高,其他科也越来越好。是呀,不是孩子没有闪光点,而是缺少了善于发现的眼睛。让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不仅是每位家长的愿望,也是每位教师的愿望,对于有差异的学生个体,教师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评价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发展,也就是让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的机会,达到让每个学生都能闪光的目的。
  另外,课堂教学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重视学生活动中合作交流的能力,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巧用评价,不仅能对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价,还能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合作能力,学习习惯及创新精神等方面进行评价,并运用体态表扬,如:竖起大拇指,微笑点头等给予肯定。总之,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恰如其分的评价,才能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才能萌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标。那么,怎样实现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呢?
  1、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能力评价
  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推理能力等。教师在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和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适时的对他们做出恰当的评价。作为教师,评价的目的并不是流于形式,而是要具体化,不笼统地用“捧”来应付学生,而是要把立足点放在提高学生的能力上。
  2、善于捕捉学习过程的闪光点——学习过程评价
  课堂上要关注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课堂教学是知识理解,开拓思维和情感交流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个性化,灵活化,多样化的评价语言,是激发学生个体潜能的重要因素。教师及时把握和利用课堂动态生成因素,对待学生的不同意见,在采取宽容态度的前提下,可以从学生身上捕捉其闪光点,或者延迟评价,或者适当的进行分析评判,或者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错误、改正错误……充满爱心,智慧的牵引和评价,有助于营造愉快、宽松的学习气氛,给学生创造出一个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的良好空间,激发其内在的发展动力,让其看到自己努力的方向。
  3、善于发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闪光点——心理因素评价
  心理因素评价是指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对学习的兴趣、情感、意志、习惯等因素的评价。心理的动态状况,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师要对学生的闪光点及时地给予恰当的评价,以调动学生的认知积极性,并激活思维的积极性和灵活性。
  二、孩子不可缺少激励性评价——评价方式
  孩子不可缺少的是激励性评价。有人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作为教师,要深感责任之重大。那么,怎样才能做得更好呢?
  要对表现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评价。对优秀生,教师的评价要突出对学生强项的肯定与期待。对于学困生错误的回答,教师不要以结论是否正确去评价,而是以对待学习的态度方面的转变给予表扬激励,体现了评价的多元性。同时,教师还要再给他时间思考,给他机会再次发表见解,直到找到正确答案,从而让他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正确评价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只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就会发现学生不一般的优点;只要用赞赏的口吻评价学生,就会在学生的心中荡起一股股激流。莎士比亚说:“赞赏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内心都渴望得到阳光。”不管哪个学生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后,总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赞扬与肯定。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尽可能多一些赏识与鼓励,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有被认可的满足感与成就感。那么作为教师该如何使用激励性评价这把“尺”呢?
  1、适时性
  课堂教学中的即时评价,是教师对学生在课堂的学习态度、方法、过程、效果等方面进行即兴点评的过程,起着调控,导向和激励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即时而富有激励性的评价,会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激起波澜,萌发顿悟,产生共鸣,促进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知难不退的心理,即时恰当的评价能起到持久的激励效应。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在困难时得到激励,迷茫时得到引导,成功后享受快乐。同学的掌声,老师的赞扬,都是学生走向成功的力量源泉。一个小小的激励性的评价,都可能会是学生走向成功的关键的一步!
  2、适度性
  数学课堂上,教师恰如其分地使用激励性语言有效评价学生能鼓舞和推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你真行”、“这个见解很独特”、“你的作業全对了,如果再写工整些就好了……”这些尊重期盼的语言,不仅是对学生情感的激发,还营造了一种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当教师遇到学生口语表达不清的情况时,一定要讲究准确性,否则不仅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易使学生思维受阻。如果不分内容一概评为“好”就会失去评价的价值,而适度的评价,能让学生“瞬间顿悟”,树立自信。
  3、生动多样性
  在课堂教学中,口头评价生动多样,富有激励性,能形成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健全学生的人格,融洽师生的关系,激发学生敢于超越他人,超越自我的自信心。因此,教师采取多种方法如:把“智慧星”奖励给那些积极思考,认真发言的学生;“金话筒”奖励给回答问题声音洪亮的学生;“小红旗”奖励给最先完成学习任务的小组等,以激励课堂上表现好的学生,促进整体学生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让他们在竞争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并获得成功。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学知识本身是抽象的,但它又是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观察、猜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体会出学习数学的无穷乐趣。  关键词:数学生活情境       数学教学要贴近生活,要应用于生活,是我们数学新课程应予突出的一个重要方面,《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以体
期刊
小学生现行作业具有布置数量过多、划一性、无趣味性,教师批改作业缺乏人文关怀的弊端。因此,小学生作业的改革势在必行。为了让学生主动、愉快、积极地去完成作业,提高作业效果,本人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的。  一、作業形式的改革  作业的布置要变换花样,贴近学生的生活,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 :“苟重出而悉如前样 ,或将使学生生厌 ,则无妨同其旨趣而异其方式焉。”因此,设计作业应由“重现式”向“发展式”转变
期刊
在传统教育尤其是讲授法过程中过分强调知识的确定性,强调问题答案的惟一性和标准化,过分强调程式化的解题思路和逻辑步骤,造成了聚合思维在创造性思维中的优势,反而不利于创造性发挥。在创造性思维活动中,聚合思维和发散性思维是相辅相成的,不可缺少的两个侧面。聚合思维与发散性思维的不平衡使学生常常过分依赖于知识的经验性和规律性,在头脑中形成了太多的心理定势,用单一的固有的,常规的心理准备去应付各种问题,从而缺
期刊
教育作为一门艺术,它首先是一门科学。科学意味着尊重规律,只有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教育才可能进行艺术化的创造,才能走向成功。学校教育是以落实课程教学为主线进行的,而内化课程的主体是学生。因此,在美麗的教育世界里,学科学习规律与个体学习规律就成为成功之巅的两朵奇葩,引人探索和采撷。  首先要遵守学科学习规律。课程是达到教育目的的一种手段。课程作为主体发展的一种中介,是以主体内化课程知识,形成学科知识技
期刊
小学科学课教学是以探究学习为主,教师应该按照怎样的原则进行教学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呢?我认为,在教学科学探究性学习时,应当遵循科学发展的规律,按照“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科学认识程序,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動,在探究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如何改变学生学习现状,让学生学会思维,善于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在此我想谈谈我的粗浅看法。
期刊
小学学生进入初中,由于学习科目的增多,教学内容的加深,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计算能力和想象能力的要求也逐步提高。这样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批学困生,严重地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探索学困生的转化途径,是大面积提高數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面对学困生我们不能放弃,只能转化。学困生并不都是天生弱智,而大多数是因为后天因素造成的。所以,只要经过教师耐心细致教育转化,是完全可以转变为好学生的。  下面就本人在多
期刊
摘要: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具有独有的优势,本文从形象创设、内涵领略、个性化解读等方面,对培养学生的想像力进行一点探讨。  关键词:思维;语文阅读;想像力       “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教育的最终目标。”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语文教学“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培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已被提到了空前的高度
期刊
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 能力,还要把心理素质的培养贯穿在其中。  语言文字是文章思想内容的存在形式,也是作者表达认识与感受的媒介和手段。因此,英语心理素质要从文章的语言文字入手,结合教师的 范读和学生的 阅读训练,注重观点、思想、感情的潜移默化,以情动人。以Martin Luther King 的《I Have a Dream》一文为例,这篇演讲辞激昂慷慨,爱憎分明,充分表
期刊
摘要:对于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科学认识,我国教育家早有预见,已经提出过这种主张。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在课堂上教语文,最终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 “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我则语之以读书亦为
期刊
摘要: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让爱浸透每一个学生的心田,这是教育的基本规则。学生是未来的的建设者,是祖国明天的希望,要让他们成材,把他们带到理想的境地,就必须关心爱护他们,做他们的知心人。  关键词:关怀爱护体贴尊重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 我谨记着这句话,把它运用于我的教学中去。  一、学生如同自己孩子,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