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学生走出教室,学好科学课程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gq8612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文学家卡尔说过“每个孩子在他们幼年的时候都是科学家,因为每个孩子都和科学家一样,对自然界的奇观满怀好奇和敬畏。”其实,孩子们天生就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只要引导得法,我们会发现科学无处不在,许多科学发现就是源于生活的。瓦特在烧水时受启发,发明了蒸汽机;牛顿在苹果树下,受苹果落地启发,发现了万有引力;阿基米德在洗澡时,受到启发,发现了浮力定律……可见,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这种开放性表现为课程在学习内容、活动组织、作业与练习、评价等方面给教师、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和创造的空间,使课程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经验背景学生学习科学的需要。”“这种开放性还表现为,要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将学生的科学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并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作为科学课程的教师,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太小的空间里,不要把学生拘泥于仅仅是以文字或语言形式呈现出的现成的知识,应引导学生走出教室,教室外才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
  一、充分利用学校资源。
  学校资源包括学生的教材,教材为学生提供了较为系统、全面的科学知识体系,提供了最基础的科学知识,提供了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科学课程教师用好教材是不可忽视的,除了在教室上课外,还可以:
  1、开放实验室,允许学生自行实验。
  要使学生的科学探究真正落到实处,就必须象科学家那样为其准备一个能自行实验研究的“实验室”,而学校里的实验室则是学生自行实验的最好场所。因此,开放实验室,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设想自行实验,可由值班教师提供所需的器材和相应的指导,学生在没有压力的环境里,轻松自在,设想出许多奇思妙想的实验设计,通过互相合作,自主实验,他们可以发现许多有价值的科学现象,领悟书上学不到的科学知识,锻炼了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还了却了他们做完实验的心愿。
  2、发挥网络、图书室优势,扩大信息收集范围。
  在学生学习探究中,经常会碰到这样那样的疑问,说实在的,许多疑问老师都难以解释清楚的,而学生恰对这些问题最感兴趣,比如上《太阳太阳系》一课时,许多学生提出了“有没有外星人?木星、水星上有哪些东西?”等问题,象这些问题单凭课本是没有办法解决的,但可以让学生从图书室借来有关这方面的书刊来查阅,同时还可以开放网络教室,让学生带着对宇宙的神秘向往自主收搜信息,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再如学习《生物进化》时,许多学生提出“恐龙是怎样灭绝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许多书上有不同的说法,究竟怎样回答才能让学生满意呢?还不如开放图书室、网络教室,让学生自己去找答案,学生最后得到的肯定要多于“恐龙灭绝问题”的本身。
  二、在大自然中拓展。
  大自然不仅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环境,而且还是我们人类永远都学不完的“大教材”,孕集着许许多多的知识和奥秘,里面活生生的虫、鱼、鸟、兽;千姿百态的花草树木;瞬息万变的电闪雷鸣和客观存在的岩石、土壤等都是学生感兴趣的探究对象,如果我们局限在教室里,单凭标本、教具、课件是远远不够的,这样既会束缚学生的思维空间,又会削弱学生对科学探究的乐趣。因此,要带学生走出教室,走向大自然,如在教学新课标教材三年级《科学》中的《蚂蚁的观察》《蜗牛的观察》等课文时,学生对蚂蚁、蜗牛都很熟悉,很多同学都玩过蚂蚁、蜗牛,如果上课时把学生束缚在教室中,把课本与大自然隔离开,很有可能把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白白浪费,而让学生形成“书中的蚂蚁”和“大自然中的蚂蚁”隔断,这样难免使学生把书中学到的知识与大自然相脱离。要是这样,本文开头例子出现的“萝卜用根繁殖”“孢子当毛毛虫卵”也就不奇怪了。
  三、在社区和家庭生活中延续。
  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家中度过,对家庭生活也是最熟悉的。课本是教材,大自然是教材,生活更是一部最现实的大教材,学生可以在生活中学到许多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把学到的知识在生活中应用,体会知识力量的强大。
  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疑问,进行探究,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学生在家中做家务经常会有问题,烧水时水溢出水壶;烧鸡蛋时鸡蛋烧爆了;冷天里,倒开水后塞上热水瓶塞,瓶塞会蹦出来等。当他们提出这些问题时,我们正好可以引导他们学习热胀冷缩知识,学生带着问题去学,并且已有经验,水到渠成,肯定成功。
  知识只有运用起来才是活的,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最好地方就是社区和家庭生活了。比如学了《食物的营养》之后,让学生回家给自己和家人合理地搭配食物,合理地补充营养;学了《植物和环境》《动物和环境》之后,他们懂得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在社区里宣传买菜不用塑料袋,塑料袋会造成白色污染;废旧电池不能乱扔,会污染水和土壤的等等。有一次,笔者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了上海一位小学生发现家里的抽水马桶很费水,经过一段时间琢磨,他发明了抽水马桶的节水装置。学生听后跃跃一试,许多同学回家摆弄起了家里的自行车、缝纫机等,向教师提的问题也多起来了。虽说到目前为止,没有什么发明,但是本人相信在将来,他们当中会走出发明家。
  四、在其他媒体中补充。
  有线电视几乎进入了每个家庭,许多家长都为怎样能让孩子不看电视而发愁,其实,只要通过正确的引导,在电视中还可以学到许多最新的科学知识。笔者就鼓励学生看中央电视台第10套“教育科技”节目,其中“探索发现”“走近科学”“斗转星移”等栏目,其内容、图文、解说对学生产生的教育效果,都是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很难达到的。
  录像技术对学生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可以自己拍摄,也可以向电视上录制一些可以为学生学习提供帮助的内容。比如,三年级《科学》中有一课是《大树的观察》,由于季节等条件的限制,学生不能观察到大树四季的变化,这样的观察当然不够全面的,如果用录像提供大树各个季节的变化,那就更好了。还有许多自然现象是很难见到的,如火山、地震等。这些都可以借助录像资料来弥补。
  让我们带学生走出教室,走进自然、走进社区和家庭、走进网络、走向更广阔的空间。让我们为孩子们提供自由成长的乐土,因为富有创造性的一代就是他们。
其他文献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目
期刊
人教版初级中学英语课本的语言比旧版课本的语言难度要大一些,有些句子翻译起来踌躇再三。如So a pet can help a person feel less lonely.(L57BIII) 教材提供的译文是:因此宠物可以使人减少孤独感。这句英文因为不能逐字对译,所以不能回译成原文。如果将原文译成:因此有了宠物作伴,人就不至于感到太孤单了。虽然字面上离原文更远,却把原文的内涵译出来了,更忠实于原
期刊
如何让教学高效?精当的作业设计是达成高效的关键。“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余音”,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也是反馈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更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合理的作业设计是学生学习习惯养成,学生思维发展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从这个角度而言,作业应是一种生活,是一种活动,而非单一的、千篇一律的重复。它是学生学习过程的体现,是学生知识掌握
期刊
梨品种满天红和美人酥在甘肃省河西走廊中段均表现果实个大、外观美、风味好、耐贮运;高接树树势健壮,萌芽率高,成枝力较强,坐果率高,生理落果较轻,连续结果能力强;结果早,早
摘要:高中数学教学中通过优化小组合作,不仅能使学生获得一些必要的数学知识,提高课堂实效。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集体观念和创新能力,促进非智力品质的发展。  关键词:小组合作 高中数学 课堂实效  “群体动力理论”认为,在一个合作性的集体中,具有不同智慧水平、不同知识结构、不同思维方式的成员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交流的撞击中,产生新的认识,上升到创新的水平,用集体的力量共同完成学习
公诉案件的庭审举证是指公诉人在出庭支持公诉过程中,通过向法庭出示、宣读和播放诉讼证据,以查清案件事实并最终解决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活动。公诉人通过讯问被告人、询问证人和被害人、宣读有关言词证据、宣读鉴定结论、勘查笔录、出示物证书证、播放视听资料等举证方式,揭露被告人犯罪的动机、目的、手段、过程和危害结果,证明起诉书指控的犯罪事实和公诉主张。庭审举证不仅是公诉人履行证明责任的要求,而且是指控揭示犯罪的前
期刊
人是有感情的,没有“人的感情”,就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事业的成功。心理学把强烈、稳定、持久的感情称为热情。有了这种感情,才会百折不挠、毫不松懈地去努力,从而达到既定目标。班主任老师要想做好班级工作,就必须对全班同学加大感情投入,浓化师生感情,用尊重、关心、理解、信任的态度激发每位学生的内在动力,调动其工作学习的积极性,为创建优秀班集体而共同努力。  “尊重”是加深师生感情的前提。一位好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