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文言文试题剖析及2017年备考策略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odlys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言文试题,不管高考题型如何变化,多年来一直牢牢占据着高考的主战场,严格遵循《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关于“浅易”的要求,还同时考查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程度,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注重让考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价值。高考文言文试题,通过精心选择素材,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考生对依法治国的认识,重视对创新能力的培养,突出立德树人的导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深层次的认知与思考。由此可见,高考文言文测试是“言”“文”并重的。“言”即文言知识,“文”主要指对文意的理解。文言文测试着重考查文言知识的迁移能力,对文意的理解、分析与概括能力。这种测试是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随着我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分量只会增加不会削弱,重点仍然是考查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与水平。
  一、2016年高考语文卷文言文试题剖析
  2016年全国9套高考语文试题,选料丰富多彩,题目难易适中,分别测试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等多种能力,在难点、重点上寻求创新与突破。
  下面我们通过表格来具体分析:
  从全国范围来看,今年的9套试题相比较于去年的17套试题,数量已经大幅减少。但从材料出处来看,我们还是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9套试题中,选自正统的“二十四史”的有《晋书》《宋史》《明史》等。在体裁选择方面,人物传记仍然是主流,达6篇之多,全国卷近三年来均选取人物传记,足见人物传记在高考试题中的分量。这其实很好理解,人物传记故事情节相对简单,人物关系不是太复杂,是传统文化的代表,更主要的是人物传记符合《考试大纲》中“浅易”的要求。身份为人在前面,典型事件跟后边,经历官位会多变,品格教化文中见,这是人物传记常有的特点。
  下面我们以2016年全国卷Ⅰ为例,来具体分析文言文人物传记所具有的四个特点。
  身份为人在前面。意思是人物介绍一般放在文章的开头部分,“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
  典型事件跟后边。作者在介绍了“曾公亮”这一人物之后,着重写了七个典型事件:第一件,设置斗门,将湖水排到曹娥江,解决了老百姓担心的镜湖泛滥的问题;第二件,管理辖区治安良好,没有盗贼出没,以至于百姓晚上不需要关闭大门;第三件,熟悉法律条文,经常与首相韩琦商议国家大事;第四件,有人偷取密州盛产的银子,大理寺把他们当作强盗,曾公亮却不同意,最终盗取银子的人没有判死刑;第五件,消除了边境契丹的祸害;第六件,在皇帝生病时,代为接见辽国使者;第七件,推荐并提携王安石。
  经历官位会多变。文章主人公曾公亮经历了多个职位的变化。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明年,起判永兴军;还京师,旋以太傅致仕。
  品格教化文中见。在经过了前面一系列环节后,一篇人物传记的重点往往侧重于品格教化,注重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重在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来感染新时期的高中生。曾公亮端庄、忠厚、深沉,遵守规矩,办事细致周密,平时谨守礼仪,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消除了边境的祸害,谋划国家大事,善于提携后人。
  除了人物传记以外,还有论说文、杂记文等文题,同样不可忽视。这一点,在后面的备考策略中还要具体来谈。教师在指导学生备考时,不可局限于某一时期、某一个人、某一类体裁的文章,既要“普遍撒网”,还要“集中火力”,寻求各个突破。
  9套试题文言文平均字数为700字,其中上海卷、天津卷、北京卷字数较多,分别是958字、825字和774字。其实上海卷字数最多不难理解,该试卷由两部分构成,其中阅读80分,作文70分,因此文言文字数就比较多。字数最少的是全国卷Ⅲ,583字,使用该试卷的省份有广西、四川、云南、贵州。不过作为教师,我们还是应当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量,以营造氛围,增强语感。
  从题量的设计来看,介于4到6个之间,最多的是上海卷11个题。上海卷文言文由两篇文章构成,字数最多,题目个数最多,同样也是分数最多。其他题目的文言文分值,基本与往年保持稳定和连续,19分居多,最少的是江苏卷,18分。
  相对于实词而言,高考文言文虚词难度更大。根据近年来高考文言文考查情况,在这里对18个常见文言虚词考查的频率由高到低进行分类,每类均为6个。第一梯队,以、而、之、其、于、为;第二梯队,乃、且、所、因、者、与;第三梯队,若、也、何、乎、焉、则。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对文言虚词的备考过程中,一定要全面掌握,有所侧重。
  “断句”这一题型,看似简单实则有难度,也是新颖的题型,2016年有全国卷Ⅰ、全國卷Ⅱ、全国卷Ⅲ、天津卷、山东卷、浙江卷等6套试题采用。
  “文化常识”是最近两年兴起的题型,虽只有三套试题,但是我们必须明白,这是代表着考查方向的全国卷Ⅰ、全国卷Ⅱ和全国卷Ⅲ。全国卷在高考试题中的“霸主”地位,无须多言,对此我们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分析概括”和“翻译”9套试题全部涉及,足以看出命题人员对这两类题型的重视。
  由统计分析可知,2016年高考语文卷文言文试题选料考究,选文精美,体现传统文化的延续,试题命制坚持“高、大、上”,追求“真、善、美”,注重考查学生的价值取向,因而博得社会的一致好评。
  二、2017年高考文言文试题备考策略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到:“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我国古代诗文,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1]高考文言文试题与《课程标准》相契合,集中反映着新课程标准理念,赢得了阵阵喝彩声。从备考2017年高考文言文的角度出发,以下三点需要我们特别注意。   (一)选文上,关注人物传记,适当拓宽其他文体
  从近两年高考文言文试题来看,人物传记仍然是高考的主角。人物传记以写人、记事为主,人物性格典型,没有过多的抒情与议论,考生容易把握。这些都符合《课程标准》“浅易”的特点,而且还有着古代文化知识特有的育人功能。
  2016年人物传记所选的人物,性格各异,突出了人物品行的端正和美好的品格,寄寓了高考命题人员的理想,突出对考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化功能。所选人物大多为官员,而且是清正廉洁的清官形象。前面我们已经谈到了全国卷Ⅰ“曾公亮”的形象,下面我们再看另外几人的形象。
  全国卷Ⅱ“陈登云”刚正严厉,为人正直,秉公处理立太子一事,而且上书罢免了应天巡抚李涞、顺天巡抚王致祥,又弹劾礼部侍郎韩世能、尚书罗万化、南京太仆卿徐用检。全国卷Ⅲ“傅珪”敢于直言,毅然坚持,极力奏陈当时社会弊端,斥责受宠的权贵。
  江苏卷“张汝霖”幼年就爱好古学,博览群书,不以家境优越而飞扬跋扈,不以纨绔子弟面目示人,最终靠自己的真本事考取《易经》科第一名。天津卷“李台州”,生下来母亲就不在身边,成年以后到处寻找母亲,但是却找不到,但却从不懈怠,走遍半个天下,历经千辛万苦,到老了才找到自己的母亲。上海卷“羊祜”,以为官清廉品德高尚而闻名,德高望重,在任时,开办学校,安抚教化远近的百姓,深得百姓爱戴。为人清廉俭朴,得到的俸禄,全都资助了族人,赏赐了军士,家中没有多余的财产。去世时,皇帝悲伤地穿素服为他哭泣。
  除了传记文以外,我们还要注意杂记文、论说文等文体。
  杂记文,泛指记山水、建筑、书画、人事、风俗、杂物等文字,一般包括四类:一是山水游记,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二是书画杂物记,如白居易的《荔枝图序》;三是名胜游记,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四是人事杂记,如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杂记文题目中多含有书、志、题、记等,其文体写作方式比较灵活,比如2016年高考浙江卷所选取张岱的《琅嬛福地记》和上海卷所选取朱舜水的《勿斋记》。
  对于叙事类的杂记,我们一定要理清时间、地点、人物与事件,尤其要注意时间的变化,地点的转移,人物的多少与人物之间的关系,事件的前因后果等。对于说明类的杂记,则要注意说明的对象、说明的内容,说明的方法等,尤其是作者的评述性文字、议论的话语等。对议论性文字要字斟句酌,分析这些议论形成的根据。如袁中道《游荷叶山记》中的“其词俚,其音乱,然与旱既太甚之诗,不同文而同声,不同声而同气。真诗其果在民间乎”等,都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论说文,说明事理、阐发见解、宣示主张的文章。阅读一篇论说文,首要的任务是把握作者在某人、某事上的观点与态度。要把握文章的关键句,联系写作的背景、写作目的,还要理清思路,把握文章结构。
  (二)内容上,把握客观试题,多重视主观性试题
  应当说,高考试题就是由客观题与主观题构成,文言文阅读考点也不例外。
  2016年每套试题的客观题数量大多在3到4个,分值在9分到12分之间。
  我们应当注意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对学生各种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培养和传授,帮助学生减轻学习的负担。综合各种题型以及考察点的分析和研究,解决客观题,可以考虑以下三种解题思路。
  第一种,带入法。就是将选项中的各个答案的意思带入到题目中去,进行通顺解释。
  (北京卷)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令左司马伯公将白徒而铸钱于庄山
  将:率领
  B.什至而金千斤也
  什:十倍
  C.楚不赋于民而财用足也
  赋:给予
  D.衡山之民释其本
  本:农耕
  将选项中的解释带入到原句中去进行解释,解释不通顺的就是正确的选项。此题中的第三个选项,将“赋”解释为“给予”的意思,带入原句中明显解释不通,这里的“赋”应该解释为“征收赋税”。这句话的意思是“这样楚国不向百姓征收赋税,财富也富足了”。
  第二种,推广法。这一方法,主要用来解决虚词题目。《考试大纲》中明确规定了对文言文虚词的考查总共有18个,而每个选肢的两个句子中,其中有一个是教材中的。由已知文章中的虚词的含义来推导未知句子中虚词的意义,这个是文言文阅读中常见的题型。在这里,先要弄清楚此虚词在题目给出的教材中的用法及意义,然后将其带入到所给的选項中,解释通顺的就是正确的选项,说明两个虚词的意义是相同的,否则用法或者意义就不相同。
  (浙江卷)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茂先坐与论说 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
  B.若二十年外书 若望仆不相师
  C.多所未闻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D.望石再拜而去 毕礼而归之
  B项中的后一个句子“若望仆不相师”出自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学生一般都比较熟悉,能够很熟练的答出此词语的词性以及意义,“好像是抱怨我没有照你说的那样去做”。因此,此处“若”为动词“好像”的意思。但是如果将此类意义带入到前一个句子中,则明显解释不通。第一个句子中的“若”,前后连在一起就是“我未曾读的书,都是近二十年内的书,至于二十年前的书,我张华本已读完了”。所以,这里的“若”就是连词“至于”。言下之意是,后一个的意思无法推广到前一个中去。推广失败,因而只能选B。
  第三种,排除法。这个方法其实是最为常见的一个方法。它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解题思路,并不是一个确定的一个解题方法。排除法也称“信息筛选法”。就是将自己有把握的选项逐步排除,留下没有把握的,或者难以判断的选项。
  (全国卷Ⅰ)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作答此题,就完全可以用排除法。“盗悉窜他境”是一个完整的主谓宾结构,“至夜户不闭”是曾公亮“为政有能声”的表现,C、D两项均为“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显然不合适;“(使客)移书诘盗”是省略主语的连动结构,A项断为“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显然语意和结构都不通。据此可得出答案。
  在把握客观试题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多重视主观性试题。2016年主观题数量差别比较大,少的就1个,比如全国卷Ⅰ、全国卷Ⅱ、全国卷Ⅲ,山东卷、天津卷。另外浙江卷2个,10分;江苏卷2个,12分;北京卷3个,15分;上海卷6个,20分。
  实事求是说,主观题难度要大于客观题。虽然多套试题主观题就一个,但是分值普遍有10分。对于主观性试题,从目前来看,主要表现在文言文翻译上,对此,我们也要对症下药,寻求各个突破。
  除了平时提到的“信、达、雅”以外,对于文言文翻译,我们要指导学生把握好这样四个步骤:一是通读。通过读,明确要翻译的内容在文中的位置,以及与上下文的联系,初步了解大意;二是立审。在翻译之前,首先要立刻审好文言文句中重要的语法现象,将这些语法现象圈注出来;三是勾连。按照现代汉语语法习惯将逐一解释出来的词义勾连起来,连缀成句;四是誊清。在逐一查对文言文句中的语法现象全部到位以后,将草稿纸上连缀好的译句誊写到答卷上。在誊写的过程中,要提醒学生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写潦草字,不写不规范的字,不写错别字。[2]
  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我们须灵活掌握以下技巧,简称“七针对”:
  针对古代汉语中很多词语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恰好是一个双音节词的情况,这就需要拆分开。针对古代汉语用词大多为单音节词的情况,就应当加上语素使之构成双音节词或短语。针对古代汉语经常用到的词,现代汉语已不大用的情况,找到与之匹配的词加以置换。针对一般发语词、音节助词,或者某些连词、语气词的情况,应予以删除。针对倒装句的情况,应调整词序。针对古代汉语喜欢用典的情况,在翻译时,不必将典故照抄出来,只须点明典故在此的含义即可。当然,针对保留原文某些不必翻译的词语,比如地名、时间、国号、年号、官职等专有名词,只须保留即可。
  (三)备考上,改变传统模式,创新培优教学方法
  教读,解词,串讲,翻译,这样的教学方法,把馍嚼细再喂给学生,学生只是张嘴来吞咽,估计为数不少的老师会当作至宝。
  教师从“字”入手,理清每个字词的意思,为学生理解句子先扫清障碍,然后到篇章结构。教师在讲解后,常要求学生机械地记忆字词的意思,然后反复练习,学生基础知识可能掌握了,但对文本内涵的挖掘可能就难以深入下去了。
  其实这就是典型的“满堂灌”“注入式”“填鸭式”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完全漠视了学生的主体性的地位,造成学生普遍对文言文产生畏惧感。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方法,既不利于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学生分析综合能力、鉴赏评价能力的提升。[3]
  这样一来,其直接导致的局面是,“读”不到位,“背”的功利性太强,教师架空分析过多,学生思考交流太少或者说压根没有。
  我们应该选取一些新的角度,创新地采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目前老师普遍不重视语法的情况下,如果能够着重在语法上下些功夫,将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我们应当看到,在语法上,古今语法变化不是很大。学生首先要掌握好现代汉语语法,这是学好文言文的基础,教师要对涉及文言文语法的现象进行分类,然后讲授给学生,并在文章中加以巩固。
  由于词汇的意义众多,学生需要在具体的语境下理解它们的意义。教师要将语境理念引入到文言文教学中去,引导学生在具体的句子和文本情景里,理解词汇的意思,避免学生机械地记忆。
  教师要善于引导,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唤起他们的想象、联想,带领学生走近课文中所提供的艺术形象或具體画面,实现师生情感上的共鸣。还可指导学生编演课本剧,让学生对课文中景、物、人有切身的体验,深入的理解,逐步提高审美能力。
  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去了解文章及作者生活的大语境背景,并“身临其境”的感受与认知。这样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涵,挖掘文化内涵,提升自己的感悟。
  在备考的过程中,以下重点篇目需要提醒学生注意:《六国论》《阿房宫赋》《屈原列传》《陈情表》《寡人之于国也》《兰亭集序》《游褒禅山记》《劝学》《谏太宗十思疏》《归去来兮辞》《石钟山记》《縢王阁序》《师说》《赤壁赋》《项脊轩志》等。
  总之,文言文教学与整个语文教学的要求是一致的。不管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切不可唱“独角戏”,我们一定要记住,教学的终极目标还是那句老话——教是为了不教。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
  [2]张志先.2015年高考语文卷文言文试题分析及2016年备考启示[J].湖北招生考试(理论研究),2016(2).
  [3]班文冲.2014年全国18套高考语文卷文言文阅读试题特点及教学启示[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5(3)
  张志先,语文教研员,现居安徽岳西。
其他文献
农村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近70%的教育人口,地位重要,影响广泛。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人,农村教育有了一定的发展。国家大力推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力求实行城
为了解甘氨酸甲酯重氮化反应的热危险性,利用全自动反应量热仪(RC1)研究甘氨酸甲酯重氮化过程的热效应,利用加速量热仪研究反应产物重氮乙酸甲酯的分解过程。利用实验结果计
<正>如今,随着现代科技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数学的应用已经在所有的领域逐渐显现出重要作用,它成为现代经济技术的关键部分.微积分作为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在经济学、管
多元文化社会中教育的多样性赋予成人教师新的课程观、学生观、教学观与多重角色。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创设者与引导者、学生发展的合作者与促进者及教学过程的反思者。
为了解决塔河油田某高含H2S伴生气管线重大安全隐患的问题,在开展管线现状评估、识别安全隐患、论证治理必要性的基础上,通过对比优选管道修复技术、管道泄漏监测预警技术,制
当前,随着教师培训制度的逐步完善,教师培训由量的需求上升到了质的提高。如何保证培训质量,成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密切关注的重点与焦点、县域教师培训质量关系着全县教师的专
语文课堂的变革一直在路上。自从2003年课改启动以来,语文课堂从来就没有停止过革新。毋庸置疑,有些革新的语文课的确提高了语文学习的效率,同时也提高了语文学习的品位。但是,变革的课堂教学也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更有一些课缘木求鱼,脱离了语文教学的根本。  笔者曾听过一青年教师执教的课改意识较强的公开课——《夸父逐日》。这节课颠覆了传统课堂的某些套路,大胆地实行课堂翻转。课前的预习,让学生通过视频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