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试问过去的十多年,什么贬值最快?大学文凭很可能会成为选项。如果是十多年前,手握一张大学文凭,找工作不会是困扰大学生们的问题,而选择一份好的工作才是他们所关心的。可以说,那时候的大学生是名副其实的“天之骄子”。然而,仅仅十几年之后,找工作却让许多大学生犯难,招聘会上人人手举大学文凭,万头攒动的那一幕幕,无情地说明大学文凭在就业中的权重已然下降了许多。
那么,大学文凭贬值,“贬”掉的都是些什么?
首先,贬掉的就是大学文凭本身的“含金量”。供求关系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人力资源无疑也受供求关系的支配。很显然,十多年前,大学生数量少,属于“稀缺品”,而且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上大学由国家负担很大一部分费用,大学生们只需掏很少一部分腰包,毕业后国家包分配,工作无忧,因此,十多年前的大学文凭意味着较低的投入、有保障的工作、较高的社会地位。而十多年后,连年的扩招使得大学生早已不再是“精英”,而是普通劳动者中的一员。教育“产业化”的政策决策,使得大学生要为自己的高等教育买单,就业机制也已经市场化,国家不再包分配,能否找到一份好工作需要大学生及其家长使尽浑身解数,一旦遭遇经济不景气,大学生当保姆、干家政等“新闻”一再冲击人们的心理和眼球,已经成为正常现象。因此,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学文凭意味着较高的投入、残酷的就业竞争,普通的社会地位。
其次,贬掉的是大学生独特的社会价值。我们常说:“知识就是力量”“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通过系统的学习,大学生掌握了一般社会成员所不具备的知识与技能,具备了这一“核心竞争力”,大学生理应获得社会的认可,并创造独特的社会价值。但现在许多大学生一旦走向社会,却要为谋得一份工作而奔波,甚至还要和农民工争抢一份工作,大学生的智力优势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其所具备的知识与技能也并没有得到社会充分的认可。从这个层面看,大学文凭所代表的大学生的独特社会价值“贬值”了。此外,从社会需求看,一方面大学生身处就业困境,而另一方面,许多招聘单位召不到需要的人才,大学培养的人才所具备的素养与社会需求出现了明显的错位,而庞大的毕业生数量彻底改变了人力资源供求平衡,更加剧了这种“贬值”。学无所用,学不能用,不能够转化为生存技能,不能够为社会创造财富,大学文凭谈何价值?
再次,贬掉的是大学的精神与品格。大学作为独特的社会存在,以其独一无二的知识与创造力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与文化的传承,而大学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与社会如此的紧密相连。但是,随着大学教学质量的下滑、毕业生就业难题的凸显以及学术腐败等问题不断走向公众视野,大学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不再那么神圣,以往大学代表着知识的价值、文化的积淀和社会的良知的形象,也在人们心目中打了折扣。大学是有精神的,而这种精神是通过大学师生来体现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学文凭的“贬值”,无疑也包括这一张张文凭后所代表的大学的文化、精神的贬值。而这恰恰是最令人担忧的。
那么,大学文凭贬值,“贬”掉的都是些什么?
首先,贬掉的就是大学文凭本身的“含金量”。供求关系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人力资源无疑也受供求关系的支配。很显然,十多年前,大学生数量少,属于“稀缺品”,而且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上大学由国家负担很大一部分费用,大学生们只需掏很少一部分腰包,毕业后国家包分配,工作无忧,因此,十多年前的大学文凭意味着较低的投入、有保障的工作、较高的社会地位。而十多年后,连年的扩招使得大学生早已不再是“精英”,而是普通劳动者中的一员。教育“产业化”的政策决策,使得大学生要为自己的高等教育买单,就业机制也已经市场化,国家不再包分配,能否找到一份好工作需要大学生及其家长使尽浑身解数,一旦遭遇经济不景气,大学生当保姆、干家政等“新闻”一再冲击人们的心理和眼球,已经成为正常现象。因此,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学文凭意味着较高的投入、残酷的就业竞争,普通的社会地位。
其次,贬掉的是大学生独特的社会价值。我们常说:“知识就是力量”“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通过系统的学习,大学生掌握了一般社会成员所不具备的知识与技能,具备了这一“核心竞争力”,大学生理应获得社会的认可,并创造独特的社会价值。但现在许多大学生一旦走向社会,却要为谋得一份工作而奔波,甚至还要和农民工争抢一份工作,大学生的智力优势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其所具备的知识与技能也并没有得到社会充分的认可。从这个层面看,大学文凭所代表的大学生的独特社会价值“贬值”了。此外,从社会需求看,一方面大学生身处就业困境,而另一方面,许多招聘单位召不到需要的人才,大学培养的人才所具备的素养与社会需求出现了明显的错位,而庞大的毕业生数量彻底改变了人力资源供求平衡,更加剧了这种“贬值”。学无所用,学不能用,不能够转化为生存技能,不能够为社会创造财富,大学文凭谈何价值?
再次,贬掉的是大学的精神与品格。大学作为独特的社会存在,以其独一无二的知识与创造力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与文化的传承,而大学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与社会如此的紧密相连。但是,随着大学教学质量的下滑、毕业生就业难题的凸显以及学术腐败等问题不断走向公众视野,大学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不再那么神圣,以往大学代表着知识的价值、文化的积淀和社会的良知的形象,也在人们心目中打了折扣。大学是有精神的,而这种精神是通过大学师生来体现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学文凭的“贬值”,无疑也包括这一张张文凭后所代表的大学的文化、精神的贬值。而这恰恰是最令人担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