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以来,报考美术院校的学生越来越多。作为一个普通高中的美术教师,如何通过美术教学,让美术特长生学好专业知识技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我在多年从事美术特长生的教学工作中进行了一些探究,现谈几点肤浅认识。
一、正确认识,摆正心态
很多准备学美术的学生都有一些思想上的误区,比如,很多学生错误认为:学习专业美术很容易,文化成绩差,就来学美术,不用太努力就能过关,是考大学的捷径,还有认为学习美术很好玩等。实际上,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要想学好都离不开三点: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的方法,以及天分(在美术学习中,天分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在高中学段尤其明显)。不经过努力是很难成功的,专业美术的学习,不同一般兴趣活动,他不一定是很好玩的,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他甚至是很枯燥的。学美术要能坐得住,会思考,就是心灵活跃身体冷静。如果不能摆正心态,在学习美术不久,很快就会越学越难,产生挫折感、畏难心理、不自信心理。于是,学生往往就在美术学习前期就中断了学习。
二、培养良好习惯,掌握正确方法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学生绘画学的好不好,能否养成良好习惯非常重要。甚至重于技巧方法的教授。很多学生由于学画开始没养成好习惯,结果很难改正,而影响绘画水平提高。比如绘画的课前准备,画具的准备,作画的坐姿、握笔的方法、拿画板的角度等等,一些看起来不重要的小细节,开始半个月没做好,一旦习惯成自然,以后就很难改过来。还有观察画面、实物的距离角度,多长时间退后看一下画面,手上用笔的力量、速度等习惯,在一段时间后会形成学生一种本能的习惯,前期没有走正,后期要花几倍的时间才能纠正过来。
按照正确的方法步骤来进行绘画能够事半功倍。高中阶段的美术教学以基础为主,形体结构的准确又是基础中的基础。要想画得准,首先要看得准。一个人的观察能力先天有差异,但是通过正确的方法练习,也可以得到提高。正确的观察方法,首先应该是整体的观察、比较的观察。初学者最易犯的毛病是从局部入手,很容易造成物体间比例失调,结构线弯曲而不自知。孤立的看一个局部的形体的大小,方向,是很难看准的。把它放在整幅画面中进行比较,和周围的其他物体进行相互比较大小、长短、倾斜方向、上下左右位置,就能相对容易观察出准确结构。色调的观察同样也要遵循这个原理,颜色的深浅,冷暖,纯灰,是相对的。一块灰色放在白底上,它是深色,放到黑底上它就是浅色,有比较才有差异。其次,正确的观察方法,也是理解的观察。表现物体的结构,如果忽略了对物体本质结构的理解,单纯照抄光线在物体上所形成的光影,很容易造成画面物体结构不能得到表现。画面花成一团。
任何一个立体的物体,其本质上都是没有边线的。不同结构凹凸起伏的地方,不同的观察角度,形成了不同的光影的边沿转折变化。只有彻底的认识物体的内在结构组成,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正确充分的去塑造物体的立体感。对于色彩的观察也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更准确到位。现实中的色彩,大部分物体颜色都不是特别明确具体的,色彩关系很微妙。
对于初学者来说,想准确观察出来难度较大。但是理解了色彩的基本色彩关系,对于色彩的纯度、明度、光源色、环境色,远近、虚实对色彩的影响规律等有一定理解后。那么在观察色彩的时候,对一些较灰的不明确的颜色,心里就会有一个比较具体的概念,能够主观得出一个颜色的倾向,眼睛在有一个大体的方向后就能够相对准确地捕捉出物体具体色彩成分。
单纯的技巧、作画步骤之类的是相对比较好教授的,学生也比较好理解。而良好的习惯和方法对学生水平的提升非常重要,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往往对绘画习惯和方法重视不够,需要教师花比较多的时间帮助学生规范它。
三、尊重个性发展,因材施教
绘画是一门来源于生活又不同于生活的艺术。它不是单纯的复制现实中的物体。他要求对客观事物进行艺术的再创造。要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要求学生能够主观的表现客观的事物。在平时的美术教学中,在教师的示范下,学生或多或少的学习教师的作画风格,这易造成全班学生的画一个样。甚至有的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有些纯粹为了短期过关的套路性的画法,直接扼杀了许多学生的艺术灵气。齐白石老人曾告诫弟子“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个中意味,不言而喻。
教师应更多的重视学生自我价值的表现。注意培养学生个性化的表达思维方式,因材施教。在掌握基本的造型规律后,根据学生的喜好引导其自由发展。要注意的是,学生的作画个性是不能强制产生的。是其内在成长起来的,是其自我的必然反映。我们在教学中应融会贯通,灵活教学,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在一块肥沃的土壤中,生长出不同的花木,使艺术界更加绚丽多彩。
高中美術基础教学任务艰巨,既要根据实际情况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也要提高其扎实的造型能力和对现实的表现力,同时还要提高教师自身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并融入到平时的教学中,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
一、正确认识,摆正心态
很多准备学美术的学生都有一些思想上的误区,比如,很多学生错误认为:学习专业美术很容易,文化成绩差,就来学美术,不用太努力就能过关,是考大学的捷径,还有认为学习美术很好玩等。实际上,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要想学好都离不开三点: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的方法,以及天分(在美术学习中,天分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在高中学段尤其明显)。不经过努力是很难成功的,专业美术的学习,不同一般兴趣活动,他不一定是很好玩的,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他甚至是很枯燥的。学美术要能坐得住,会思考,就是心灵活跃身体冷静。如果不能摆正心态,在学习美术不久,很快就会越学越难,产生挫折感、畏难心理、不自信心理。于是,学生往往就在美术学习前期就中断了学习。
二、培养良好习惯,掌握正确方法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学生绘画学的好不好,能否养成良好习惯非常重要。甚至重于技巧方法的教授。很多学生由于学画开始没养成好习惯,结果很难改正,而影响绘画水平提高。比如绘画的课前准备,画具的准备,作画的坐姿、握笔的方法、拿画板的角度等等,一些看起来不重要的小细节,开始半个月没做好,一旦习惯成自然,以后就很难改过来。还有观察画面、实物的距离角度,多长时间退后看一下画面,手上用笔的力量、速度等习惯,在一段时间后会形成学生一种本能的习惯,前期没有走正,后期要花几倍的时间才能纠正过来。
按照正确的方法步骤来进行绘画能够事半功倍。高中阶段的美术教学以基础为主,形体结构的准确又是基础中的基础。要想画得准,首先要看得准。一个人的观察能力先天有差异,但是通过正确的方法练习,也可以得到提高。正确的观察方法,首先应该是整体的观察、比较的观察。初学者最易犯的毛病是从局部入手,很容易造成物体间比例失调,结构线弯曲而不自知。孤立的看一个局部的形体的大小,方向,是很难看准的。把它放在整幅画面中进行比较,和周围的其他物体进行相互比较大小、长短、倾斜方向、上下左右位置,就能相对容易观察出准确结构。色调的观察同样也要遵循这个原理,颜色的深浅,冷暖,纯灰,是相对的。一块灰色放在白底上,它是深色,放到黑底上它就是浅色,有比较才有差异。其次,正确的观察方法,也是理解的观察。表现物体的结构,如果忽略了对物体本质结构的理解,单纯照抄光线在物体上所形成的光影,很容易造成画面物体结构不能得到表现。画面花成一团。
任何一个立体的物体,其本质上都是没有边线的。不同结构凹凸起伏的地方,不同的观察角度,形成了不同的光影的边沿转折变化。只有彻底的认识物体的内在结构组成,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正确充分的去塑造物体的立体感。对于色彩的观察也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更准确到位。现实中的色彩,大部分物体颜色都不是特别明确具体的,色彩关系很微妙。
对于初学者来说,想准确观察出来难度较大。但是理解了色彩的基本色彩关系,对于色彩的纯度、明度、光源色、环境色,远近、虚实对色彩的影响规律等有一定理解后。那么在观察色彩的时候,对一些较灰的不明确的颜色,心里就会有一个比较具体的概念,能够主观得出一个颜色的倾向,眼睛在有一个大体的方向后就能够相对准确地捕捉出物体具体色彩成分。
单纯的技巧、作画步骤之类的是相对比较好教授的,学生也比较好理解。而良好的习惯和方法对学生水平的提升非常重要,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往往对绘画习惯和方法重视不够,需要教师花比较多的时间帮助学生规范它。
三、尊重个性发展,因材施教
绘画是一门来源于生活又不同于生活的艺术。它不是单纯的复制现实中的物体。他要求对客观事物进行艺术的再创造。要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要求学生能够主观的表现客观的事物。在平时的美术教学中,在教师的示范下,学生或多或少的学习教师的作画风格,这易造成全班学生的画一个样。甚至有的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有些纯粹为了短期过关的套路性的画法,直接扼杀了许多学生的艺术灵气。齐白石老人曾告诫弟子“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个中意味,不言而喻。
教师应更多的重视学生自我价值的表现。注意培养学生个性化的表达思维方式,因材施教。在掌握基本的造型规律后,根据学生的喜好引导其自由发展。要注意的是,学生的作画个性是不能强制产生的。是其内在成长起来的,是其自我的必然反映。我们在教学中应融会贯通,灵活教学,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在一块肥沃的土壤中,生长出不同的花木,使艺术界更加绚丽多彩。
高中美術基础教学任务艰巨,既要根据实际情况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也要提高其扎实的造型能力和对现实的表现力,同时还要提高教师自身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并融入到平时的教学中,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