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集不应只是短暂的舞台剧。大集经济更应在新的城市、新的市场扎根,生长,四季常青……这是主办方、参展商以及消费者的共同意愿。
“大集的东西好是好,但大集过后,我们如何不出北京市就能买到各地的产品?”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很多消费者提出类似的问题,这背后涉及的是如何把红红火火大集的短期效益转化成长期的经济增长点。
其实,面对如此火热的场面,很多商家看到了走出家门以外的广阔市场。他们在开阔眼界、品尝收获狂喜之余更进一步思考着大集过后如何继续产品的热销状况。于是乎,有的商家积极和卖场洽谈、和超市协商,寻找进入新城市的一席之地;有的商家积极与该省市的驻京办联系,计划在北京自开店面。据北京市商务委的相关资料显示,前9期大集,共有165个品牌以不同的形式进入了北京市场。那么,大集过后这些商家如何闯市场,从而巩固大集的成果呢?几位商家的实践或许可以给出很好的答案。
庐山恋:
大集是我们产品走向全国的起点
“没想到北京的消费者对我们的产品这么认可。所以也想在北京继续把我们的产品经营下去。”在江西大集上参展的“庐山恋竹纤维”现在在北京终于有了自己的店面。白兼翠绿的店面装修清新淡雅。
应该说参加大集是“庐山恋”产品走向全国的起点。庐山恋竹纤维销售经理罗杭军介绍,参加大集之前,他们在江西九江以外就武汉设立了一个店,但效果不太好。“而在大集上我们再次确认了我们的用户群体、看到了北京市场的购买力,感到我们的产品做中高端还是很有市场的,‘城市包围农村’的营销策略还是对的。我们计划以北京为总部,把产品做向全国。”
“我们进北京的决心很大,几个小伙子受到大集业绩的鼓舞,都十分活跃地跑市场。一些产品已经进了北京的会所,我可以肯定的是我们家的产品会有回头客。”店里的李小姐也向记者表示着目前状态。
罗杭军对竹纤维行业十分看好,他指出,目前竹纤维行业里没有龙头老大,且产品参差不齐,属于“战国时代”,所以机会有很多。
在北京闯市场的日子是艰辛而又充实的。目前罗杭军店里的人流量较少,但可以在北京找到一个合适的销售店,这在他看来也是值得欣慰的。“至少是我们在北京首设的地点,从这个点辐射出来,还是很合适的。”罗杭军和他的伙伴们做着各种尝试,“7月初,我们在清华家属区开车摆摊,刚开摊二十多分钟,就销售了两百来块钱,之后城管就来了,我们就撤摊,但好多人还向我们要联系方式。”之后罗杭军反省了此种方式:有市场,但短时间内没有很好地体现价值。
当然,在北京开店一个月来,除了跑市场的艰辛外,也会有甜蜜的小收获,“那天清华大学的总裁班来了12个人,到我们店里消费了5000多元,基本上货物一抢而空”。这样的境遇也恰似一针强心剂,鼓舞着罗杭军继续向前。
目前罗杭军和他的伙伴们仍在作着积极的努力,正和翠微、望京新世界、当代商城、爱家家居等洽谈着进场的事宜。“前两个进场已经没有问题,目前只是进店的方式还需最后敲定。天津、福建、湖南都在和我们谈要做地方总代理。湖南的某批发市场、甘肃兰州的商品城、福建某商城也表示要引进我们的产品。”对于目前闯市场的战果,罗杭军还是十分欣慰的。对于未来发展的方式,他也十分明确:长线做渠道,短线做团购。
回故里
带着乡情上路
“二十几块钱的百合粉,润肺;三十几块钱的葛粉、六元的葛根饮料,醒酒、清热解毒……”店主如数家珍般地介绍着自己的产品。
一边是光洁柔软的蚕丝,一边是宽敞的加工床,在这里,宛如到了蚕丝被的制作车间。“顾客要购买的话,我们现场制作,二十分钟即可做好,所以绝对货真价实。”店里的营业员热心地介绍。
记者漫步在回故里江西土特产品大集的卖场中,一个个带有江西特色的产品遍布其间,恍如数月前江西大集的重现。所不同的是,这里多了些分类与规划,更多了些商家的从容与气定神闲。
谈及“回故里”建立的过程,回故里江西土特产品大集董事长彭军香感慨万千。
在北京事业上小有成就的彭军香,当看到江西老家很多绿色环保的产品走不出去时,就想在北京开江西土特产大集。可一旦筹备起来,难度超出了她的想象,“我们最初到江西去,一家一家地谈,但是江西很大,很多厂家走出家门的意识不强,企业综合条件参差不齐,几千里地间的沟通确实遇到了很多的困难”。
恰在此时,北京在3月江西大集的举行如久旱之甘霖。彭军香亲自带队去参观、学习,来回五六次。最终,“回故里”共在江西大集上签订了100多个品种。6月19日,“回故里”得以开业,回报家乡的夙愿终可实现。
为了更好地推介卖场里的产品,“回故里”还定制了身长6米的大篷车,计划进社区做成流动的大集。“大篷车里可以坐两排人,包括营业员、导购员以及收银员等。”从“回故里”负责人肖百光的介绍中可以看出,此项计划已近成熟。
此外,经过不懈地努力,目前“回故里”已经在世博会国际信息网馆定下260平米展示江西大集产品。耗资260万元做这个事情值不值?对此,彭军香的态度是坚定的,“我就是要把江西的特产在百年难遇的世博会里得以展示”。
在开业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有些江西老乡特意从北京郊区县慕名赶来。“目前已经有云南、辽宁、山东等8个驻京办的工作人员到我们这里考察过了,他们对‘回故里’的模式都非常认可。”肖百光自豪地表示。
“回故里”用民间资本率先做成了很多驻京办想做还没有做成的事情,值得关注。
“我们还有其他的实业,已经对北京的消费群体有了基本的认识。目前‘回故里’刚刚开业,即使暂时要用其他公司赚的钱来贴补这里,也一定要把这个大集办下去。我也希望各个省市的大集都能够留在北京。”彭军香表示。
广盛园
演绎不落幕的大集
“打造永不落幕的大集”,在各地商品大集产生火热效应后,这句口号使得位于北京西北四环外的北京广盛园华夏特产城格外引人侧目。在广盛园里,吉林馆、山东馆、广西馆、安徽馆……每一个省市分馆而立,里边会聚了当地的特产。在广盛园的办公区里,每一个馆都有一个专用的办公室。从此架势上看出,如果说“回故里”是力求把江西特产表现得淋漓尽致的话,那么广盛园就要会聚全国的特产。
“我们十分看好特产市场。目前的特产市场都是散兵游勇,也不是很规范。广盛园就是想做有影响力的、能够聚合全国各地的大型特产商场。”广盛园招商运营部部长周艳林对记者表示。
据悉,广盛园于今年1月第1期开业,随着5月1日江西馆的落户,全国已有25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在此设馆开业。
江西馆副总经理谢非对记者表示,“北京容纳了全国各地的人,大集满足的是他们对各自家乡的回顾与思念,我觉得有必要在北京长期建立一个这样的展台,来更好地满足他们。江西馆的企业和产品90%以上源于江西商品大集的参展企业和产品,效果很不错”。
其实,广盛园是各地大集系列的最大受益者。
对于在广盛园原来就设有展馆的,大集使馆内的商品更加丰富。对于在卖场内暂时没有的省市展馆,广盛园也已通过大集的实地考察,把参展的企业名录、产品特点、受欢迎商品等信息进行了很详细的资料储备,为以后相应场馆的建立与经营作准备。
当然,在记者实地的考察中发现,远离闹市区的广盛园目前的客流量较小。广盛园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为了弥补硬件上的不足,也在积极地筹划并实施一些紧锣密鼓的营销措施,如利用旅游旺季在香山设免费接送的班车、组织专门的团队去高档社区做地毯式的宣传、派发个性礼品以及宣传彩页。以期让广大的消费者更加了解广盛园。
记者观察
在整个采访的过程中,记者深刻地感受到了这些走出家门、勇于在北京闯市场的商家的活力。他们有闯市场的魄力,他们有既定的目标,他们更有详细的营销计划并正逐步实施。不可否认,目前,客流的稀少仍旧是他们发展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希望他们可以继续走下去,因为他们的先行实践对后来者有着积极的借鉴和示范作用,更有利于把商品大集的商品魅力及文化特色持续延伸到全国、提高市场商品的丰富度。
“小荷才露尖尖角。”刚刚起步的他们也许此时的脚步有些稚嫩,但他们步伐坚定,且大步向前。随着各地大集的继续举办,相信有更多的商家落户北京、辐射全国,巩固大集成果。从而真正达到促内需的目的,使大集遍地开花,永不落幕。
“大集的东西好是好,但大集过后,我们如何不出北京市就能买到各地的产品?”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很多消费者提出类似的问题,这背后涉及的是如何把红红火火大集的短期效益转化成长期的经济增长点。
其实,面对如此火热的场面,很多商家看到了走出家门以外的广阔市场。他们在开阔眼界、品尝收获狂喜之余更进一步思考着大集过后如何继续产品的热销状况。于是乎,有的商家积极和卖场洽谈、和超市协商,寻找进入新城市的一席之地;有的商家积极与该省市的驻京办联系,计划在北京自开店面。据北京市商务委的相关资料显示,前9期大集,共有165个品牌以不同的形式进入了北京市场。那么,大集过后这些商家如何闯市场,从而巩固大集的成果呢?几位商家的实践或许可以给出很好的答案。
庐山恋:
大集是我们产品走向全国的起点
“没想到北京的消费者对我们的产品这么认可。所以也想在北京继续把我们的产品经营下去。”在江西大集上参展的“庐山恋竹纤维”现在在北京终于有了自己的店面。白兼翠绿的店面装修清新淡雅。
应该说参加大集是“庐山恋”产品走向全国的起点。庐山恋竹纤维销售经理罗杭军介绍,参加大集之前,他们在江西九江以外就武汉设立了一个店,但效果不太好。“而在大集上我们再次确认了我们的用户群体、看到了北京市场的购买力,感到我们的产品做中高端还是很有市场的,‘城市包围农村’的营销策略还是对的。我们计划以北京为总部,把产品做向全国。”
“我们进北京的决心很大,几个小伙子受到大集业绩的鼓舞,都十分活跃地跑市场。一些产品已经进了北京的会所,我可以肯定的是我们家的产品会有回头客。”店里的李小姐也向记者表示着目前状态。
罗杭军对竹纤维行业十分看好,他指出,目前竹纤维行业里没有龙头老大,且产品参差不齐,属于“战国时代”,所以机会有很多。
在北京闯市场的日子是艰辛而又充实的。目前罗杭军店里的人流量较少,但可以在北京找到一个合适的销售店,这在他看来也是值得欣慰的。“至少是我们在北京首设的地点,从这个点辐射出来,还是很合适的。”罗杭军和他的伙伴们做着各种尝试,“7月初,我们在清华家属区开车摆摊,刚开摊二十多分钟,就销售了两百来块钱,之后城管就来了,我们就撤摊,但好多人还向我们要联系方式。”之后罗杭军反省了此种方式:有市场,但短时间内没有很好地体现价值。
当然,在北京开店一个月来,除了跑市场的艰辛外,也会有甜蜜的小收获,“那天清华大学的总裁班来了12个人,到我们店里消费了5000多元,基本上货物一抢而空”。这样的境遇也恰似一针强心剂,鼓舞着罗杭军继续向前。
目前罗杭军和他的伙伴们仍在作着积极的努力,正和翠微、望京新世界、当代商城、爱家家居等洽谈着进场的事宜。“前两个进场已经没有问题,目前只是进店的方式还需最后敲定。天津、福建、湖南都在和我们谈要做地方总代理。湖南的某批发市场、甘肃兰州的商品城、福建某商城也表示要引进我们的产品。”对于目前闯市场的战果,罗杭军还是十分欣慰的。对于未来发展的方式,他也十分明确:长线做渠道,短线做团购。
回故里
带着乡情上路
“二十几块钱的百合粉,润肺;三十几块钱的葛粉、六元的葛根饮料,醒酒、清热解毒……”店主如数家珍般地介绍着自己的产品。
一边是光洁柔软的蚕丝,一边是宽敞的加工床,在这里,宛如到了蚕丝被的制作车间。“顾客要购买的话,我们现场制作,二十分钟即可做好,所以绝对货真价实。”店里的营业员热心地介绍。
记者漫步在回故里江西土特产品大集的卖场中,一个个带有江西特色的产品遍布其间,恍如数月前江西大集的重现。所不同的是,这里多了些分类与规划,更多了些商家的从容与气定神闲。
谈及“回故里”建立的过程,回故里江西土特产品大集董事长彭军香感慨万千。
在北京事业上小有成就的彭军香,当看到江西老家很多绿色环保的产品走不出去时,就想在北京开江西土特产大集。可一旦筹备起来,难度超出了她的想象,“我们最初到江西去,一家一家地谈,但是江西很大,很多厂家走出家门的意识不强,企业综合条件参差不齐,几千里地间的沟通确实遇到了很多的困难”。
恰在此时,北京在3月江西大集的举行如久旱之甘霖。彭军香亲自带队去参观、学习,来回五六次。最终,“回故里”共在江西大集上签订了100多个品种。6月19日,“回故里”得以开业,回报家乡的夙愿终可实现。
为了更好地推介卖场里的产品,“回故里”还定制了身长6米的大篷车,计划进社区做成流动的大集。“大篷车里可以坐两排人,包括营业员、导购员以及收银员等。”从“回故里”负责人肖百光的介绍中可以看出,此项计划已近成熟。
此外,经过不懈地努力,目前“回故里”已经在世博会国际信息网馆定下260平米展示江西大集产品。耗资260万元做这个事情值不值?对此,彭军香的态度是坚定的,“我就是要把江西的特产在百年难遇的世博会里得以展示”。
在开业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有些江西老乡特意从北京郊区县慕名赶来。“目前已经有云南、辽宁、山东等8个驻京办的工作人员到我们这里考察过了,他们对‘回故里’的模式都非常认可。”肖百光自豪地表示。
“回故里”用民间资本率先做成了很多驻京办想做还没有做成的事情,值得关注。
“我们还有其他的实业,已经对北京的消费群体有了基本的认识。目前‘回故里’刚刚开业,即使暂时要用其他公司赚的钱来贴补这里,也一定要把这个大集办下去。我也希望各个省市的大集都能够留在北京。”彭军香表示。
广盛园
演绎不落幕的大集
“打造永不落幕的大集”,在各地商品大集产生火热效应后,这句口号使得位于北京西北四环外的北京广盛园华夏特产城格外引人侧目。在广盛园里,吉林馆、山东馆、广西馆、安徽馆……每一个省市分馆而立,里边会聚了当地的特产。在广盛园的办公区里,每一个馆都有一个专用的办公室。从此架势上看出,如果说“回故里”是力求把江西特产表现得淋漓尽致的话,那么广盛园就要会聚全国的特产。
“我们十分看好特产市场。目前的特产市场都是散兵游勇,也不是很规范。广盛园就是想做有影响力的、能够聚合全国各地的大型特产商场。”广盛园招商运营部部长周艳林对记者表示。
据悉,广盛园于今年1月第1期开业,随着5月1日江西馆的落户,全国已有25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在此设馆开业。
江西馆副总经理谢非对记者表示,“北京容纳了全国各地的人,大集满足的是他们对各自家乡的回顾与思念,我觉得有必要在北京长期建立一个这样的展台,来更好地满足他们。江西馆的企业和产品90%以上源于江西商品大集的参展企业和产品,效果很不错”。
其实,广盛园是各地大集系列的最大受益者。
对于在广盛园原来就设有展馆的,大集使馆内的商品更加丰富。对于在卖场内暂时没有的省市展馆,广盛园也已通过大集的实地考察,把参展的企业名录、产品特点、受欢迎商品等信息进行了很详细的资料储备,为以后相应场馆的建立与经营作准备。
当然,在记者实地的考察中发现,远离闹市区的广盛园目前的客流量较小。广盛园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为了弥补硬件上的不足,也在积极地筹划并实施一些紧锣密鼓的营销措施,如利用旅游旺季在香山设免费接送的班车、组织专门的团队去高档社区做地毯式的宣传、派发个性礼品以及宣传彩页。以期让广大的消费者更加了解广盛园。
记者观察
在整个采访的过程中,记者深刻地感受到了这些走出家门、勇于在北京闯市场的商家的活力。他们有闯市场的魄力,他们有既定的目标,他们更有详细的营销计划并正逐步实施。不可否认,目前,客流的稀少仍旧是他们发展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希望他们可以继续走下去,因为他们的先行实践对后来者有着积极的借鉴和示范作用,更有利于把商品大集的商品魅力及文化特色持续延伸到全国、提高市场商品的丰富度。
“小荷才露尖尖角。”刚刚起步的他们也许此时的脚步有些稚嫩,但他们步伐坚定,且大步向前。随着各地大集的继续举办,相信有更多的商家落户北京、辐射全国,巩固大集成果。从而真正达到促内需的目的,使大集遍地开花,永不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