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教育应立足于促进学生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习作教学作为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掌握知识、陶冶情操、发展个性、认识世界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封闭型”习作教学模式已不能有效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将作文课堂引向课外,引向社会,引向大自然。笔者在近几年的习作教学中体会到,用课外练笔架起学生生活和作文间的桥梁,用课外练笔唤醒学生习作意识和情感需要间的联系,不失为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以下是我的几点感悟,和大家切磋:
一、教材文本,提供了习作的练兵场
翻开学生手中的语文课本,很多都是文质兼美的范文,这些文章或是结构清晰,或是语言优美,或是构思独特,对学生的习作都有极大的指导作用。因此,我们可在广泛摄取素材的基础上,以这些范文为对象,结合课文阅读教学对学生进行写作基础训练,奠定学生良好的习作基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展开想象,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這就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借助于文本,让学生想象的翅膀飞起来。
只要有心 ,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可成为我们习作训练的载体。低年级的学生可从几句话开始,掌握基础的写作方法;到了中段,我们就可以结合实际进行段的训练,可以是一个场景描写,也可以是一个故事的叙述;到了五、六年级,学生可以写一些读后感,用自己的话来表述特定的思想感情。这几年来,我一直坚持在阅读教学中渗透着习作训练,学生也很喜欢这种即时性的训练方式,当堂作文,当堂讲评,学生积极性明显提高,对习作,也不那么惧怕了。
二、生活体验,拓展了习作空间
很多小学生认为作文难,难在哪里,笔者曾在学校做过一个调查,发现有近一半的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体验是让学生通过自身经历和实践获得真实感受,形成知识和能力的一种内在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摆脱了“作文难、难作文”的窘境,给学生作文插上腾飞的翅膀,进入一个“想写,会写,写好”的全新境界。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体验是积淀生活叠加成文的手段。指导学生写好作文,首要的一点是要想方设法拓展学生生活空间,丰富学生生活。
1、多阅读。教育心理学家指出,阅读活动也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是一种复杂的神经生理过程,是一个由多种心理因素参与的认知活动。而阅读水平的高低,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习作能力,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蜜蜂之所以能酿出蜜来,是因为它采过许多花。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学了课文《丑小鸭》,我们可向学生推荐《安徒生童话》,学了课文《草船借箭》,我们可让学生看看《三国演义》;名著是经典文化的积淀,既陶冶情操,又能间接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高年级的学生,还可写写读后感,谈谈感悟。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还应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例如,读文学作品,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丰富学生的想象;读科技类作品,可使学生思维严谨,可以激发学生探索发现的热情;读历史读物,可以使学生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以古鉴今。
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能急于求成,而应细水长流、水到渠成。我们可以利用晨会、午休等时间对学生进行引导,同伴间可进行交流阅读,还可利用班队课开展一些读书活动、读书竞赛,提高阅读兴趣。
2、多观察。小学生有意注意还处在萌芽状态,往往缺乏主动观察与发现,生活中的精彩就会稍纵即逝。
让学生有一双慧眼,教师首先要做到学会发现生活之美,生活之乐,生活之味。刚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时,我让学生试着写了《我心中的好老师》,既了解了学生对好老师的标准,又定下了自己努力的方向。春天到了,学校植物园变漂亮了,我带学生去观赏,回来后,让学生当堂作文《美丽的植物园》。学生方凯在日记里讲述了自己过生日时的情景,我让全体学生写写《我的生日》,还进行了比赛 ,看看谁的生日过得最有意义。
让学生有一颗慧心,教师要做捕捉素材的能手。隔壁班的小东同学因为不遵守交通规则而出了车祸,很多学生亲眼所见,我在班级进行安全教育的同时,让学生试写《小东,我想对你说》,谈谈自己的想法,学生没有压力,文章也在自然中生成;非典时期,我和学生一起读报,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让学生黯然流泪,我让学生动笔向文中的主人公写信 ,捎去我们的关心和祝福。让学生先“心动”,再“笔动”,学生才有内容可写,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并通过日记随时把观察所得记录下来,是我在习作训练中的重点。通过日积月累,学生的题材库加厚了,加深了。
3、多活动
有目的的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开阔视野,增强内心体验,也是解决学生作文难的有效途径。
《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在校内,我和同学们共同制定了班级活动计划。正如叶圣陶先生在《作文论》中所说:“有了源头,才会不息的倾注出真实的水来……这源头,才会密迩,很广大,不用外求,操持由己。”
4、多感悟
学生在体验过程中获得的感受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还仅仅局限于“小我”,以自己为中心,或以自己周围的几个人或物为中心。也有的只是停留在表面的情绪反映上,或喜或优,或豪情满怀或抑郁伤感等。教师要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帮助他们拓宽眼界,逐步摆脱“小我”的局限,把笔触伸向更广泛的层面,去体验大环境、反映大题材、写出大气势。教师还要顺应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帮助他们将表面的情绪体验逐层深化,纳入到健康发展的轨道上来,使其经历一个“情绪-情感-情操”的演变过程,形成精神动力,从而将自己与祖国、人民的自身利益联系起来,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热爱集体、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事业。有了崇高的思想境界才能倾吐铿锵的语言,也才能提升作品的品位。
三、改革评语,催化了学生的习作欲望
学生辛辛苦苦完成一篇作文,都有一种急于想知道教师如何评价自己作文的心理欲望,因此教师的评语则显得尤其重要,什么样的评介既能不挫伤孩子的习作积极性,又能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呢?小学生作文不但是小学生作文能力的体现,也是其在生活实践中的亲身体验。所以,教师的作文评语不但要在写作方法上进行指导,更重要的是要在学生的学习心理、道德品质、为人处世等诸多方面进行引导,让其身心都能得到发展。
笔者在近几年的实验中发现,以下几种评语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强化了学生的习作意识:
1、善用赏识性评语。在一句精彩的话下面划条波浪线,旁边再加个红五星;在文章的末尾写个大大的“好”;也可给构思独特的文章画一个大大的拇指。学生的写作兴趣被激发起来了。而学生一旦对作文产生兴趣,作文就成了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学生的作文反映了学生的童心、童趣、童真。学生每次作文都是他们创造性的劳动,他们都期待得到老师肯定和表扬,所以在作文评语中要多写赏识性、肯定性的评语。
2、巧用激励性评语。学生在习作的过程中,有时不免贪快、从简、匆匆而成,有时甚至说假话、空话、套话。我们可不能一下子否定了学生,只要学生作文中有一点新内容,有一点新思想,有一点新见解,教师都予以充分的肯定,并且让其最大化。
总之,让课外练笔成为课内教学的延伸,让课内教学在课外练笔中得到深化,不失为课堂之外训练学生习作能力的一种好方法,使得课外练笔成为学生思想自由驰骋的天空,习作渐成习惯。
一、教材文本,提供了习作的练兵场
翻开学生手中的语文课本,很多都是文质兼美的范文,这些文章或是结构清晰,或是语言优美,或是构思独特,对学生的习作都有极大的指导作用。因此,我们可在广泛摄取素材的基础上,以这些范文为对象,结合课文阅读教学对学生进行写作基础训练,奠定学生良好的习作基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展开想象,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這就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借助于文本,让学生想象的翅膀飞起来。
只要有心 ,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可成为我们习作训练的载体。低年级的学生可从几句话开始,掌握基础的写作方法;到了中段,我们就可以结合实际进行段的训练,可以是一个场景描写,也可以是一个故事的叙述;到了五、六年级,学生可以写一些读后感,用自己的话来表述特定的思想感情。这几年来,我一直坚持在阅读教学中渗透着习作训练,学生也很喜欢这种即时性的训练方式,当堂作文,当堂讲评,学生积极性明显提高,对习作,也不那么惧怕了。
二、生活体验,拓展了习作空间
很多小学生认为作文难,难在哪里,笔者曾在学校做过一个调查,发现有近一半的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体验是让学生通过自身经历和实践获得真实感受,形成知识和能力的一种内在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摆脱了“作文难、难作文”的窘境,给学生作文插上腾飞的翅膀,进入一个“想写,会写,写好”的全新境界。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体验是积淀生活叠加成文的手段。指导学生写好作文,首要的一点是要想方设法拓展学生生活空间,丰富学生生活。
1、多阅读。教育心理学家指出,阅读活动也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是一种复杂的神经生理过程,是一个由多种心理因素参与的认知活动。而阅读水平的高低,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习作能力,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蜜蜂之所以能酿出蜜来,是因为它采过许多花。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学了课文《丑小鸭》,我们可向学生推荐《安徒生童话》,学了课文《草船借箭》,我们可让学生看看《三国演义》;名著是经典文化的积淀,既陶冶情操,又能间接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高年级的学生,还可写写读后感,谈谈感悟。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还应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例如,读文学作品,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丰富学生的想象;读科技类作品,可使学生思维严谨,可以激发学生探索发现的热情;读历史读物,可以使学生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以古鉴今。
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能急于求成,而应细水长流、水到渠成。我们可以利用晨会、午休等时间对学生进行引导,同伴间可进行交流阅读,还可利用班队课开展一些读书活动、读书竞赛,提高阅读兴趣。
2、多观察。小学生有意注意还处在萌芽状态,往往缺乏主动观察与发现,生活中的精彩就会稍纵即逝。
让学生有一双慧眼,教师首先要做到学会发现生活之美,生活之乐,生活之味。刚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时,我让学生试着写了《我心中的好老师》,既了解了学生对好老师的标准,又定下了自己努力的方向。春天到了,学校植物园变漂亮了,我带学生去观赏,回来后,让学生当堂作文《美丽的植物园》。学生方凯在日记里讲述了自己过生日时的情景,我让全体学生写写《我的生日》,还进行了比赛 ,看看谁的生日过得最有意义。
让学生有一颗慧心,教师要做捕捉素材的能手。隔壁班的小东同学因为不遵守交通规则而出了车祸,很多学生亲眼所见,我在班级进行安全教育的同时,让学生试写《小东,我想对你说》,谈谈自己的想法,学生没有压力,文章也在自然中生成;非典时期,我和学生一起读报,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让学生黯然流泪,我让学生动笔向文中的主人公写信 ,捎去我们的关心和祝福。让学生先“心动”,再“笔动”,学生才有内容可写,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并通过日记随时把观察所得记录下来,是我在习作训练中的重点。通过日积月累,学生的题材库加厚了,加深了。
3、多活动
有目的的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开阔视野,增强内心体验,也是解决学生作文难的有效途径。
《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在校内,我和同学们共同制定了班级活动计划。正如叶圣陶先生在《作文论》中所说:“有了源头,才会不息的倾注出真实的水来……这源头,才会密迩,很广大,不用外求,操持由己。”
4、多感悟
学生在体验过程中获得的感受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还仅仅局限于“小我”,以自己为中心,或以自己周围的几个人或物为中心。也有的只是停留在表面的情绪反映上,或喜或优,或豪情满怀或抑郁伤感等。教师要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帮助他们拓宽眼界,逐步摆脱“小我”的局限,把笔触伸向更广泛的层面,去体验大环境、反映大题材、写出大气势。教师还要顺应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帮助他们将表面的情绪体验逐层深化,纳入到健康发展的轨道上来,使其经历一个“情绪-情感-情操”的演变过程,形成精神动力,从而将自己与祖国、人民的自身利益联系起来,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热爱集体、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事业。有了崇高的思想境界才能倾吐铿锵的语言,也才能提升作品的品位。
三、改革评语,催化了学生的习作欲望
学生辛辛苦苦完成一篇作文,都有一种急于想知道教师如何评价自己作文的心理欲望,因此教师的评语则显得尤其重要,什么样的评介既能不挫伤孩子的习作积极性,又能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呢?小学生作文不但是小学生作文能力的体现,也是其在生活实践中的亲身体验。所以,教师的作文评语不但要在写作方法上进行指导,更重要的是要在学生的学习心理、道德品质、为人处世等诸多方面进行引导,让其身心都能得到发展。
笔者在近几年的实验中发现,以下几种评语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强化了学生的习作意识:
1、善用赏识性评语。在一句精彩的话下面划条波浪线,旁边再加个红五星;在文章的末尾写个大大的“好”;也可给构思独特的文章画一个大大的拇指。学生的写作兴趣被激发起来了。而学生一旦对作文产生兴趣,作文就成了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学生的作文反映了学生的童心、童趣、童真。学生每次作文都是他们创造性的劳动,他们都期待得到老师肯定和表扬,所以在作文评语中要多写赏识性、肯定性的评语。
2、巧用激励性评语。学生在习作的过程中,有时不免贪快、从简、匆匆而成,有时甚至说假话、空话、套话。我们可不能一下子否定了学生,只要学生作文中有一点新内容,有一点新思想,有一点新见解,教师都予以充分的肯定,并且让其最大化。
总之,让课外练笔成为课内教学的延伸,让课内教学在课外练笔中得到深化,不失为课堂之外训练学生习作能力的一种好方法,使得课外练笔成为学生思想自由驰骋的天空,习作渐成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