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中的亚非文学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en_1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分为四个部分:分别论述了近代亚非文学的基本特点、交代亚非文学的发展、具体举出具有代表性的日本著名作家夏目漱石和印度作家泰戈尔,将论述具体到点上、最后进行了简单总结。近代亚非文学在亚非各民族为争取民族独立,积极进行反封建反殖民主义的基础上兴起。
  关键词:亚非文学;民族觉醒;现实主义;浪漫主义
  作者简介:陈鑫(1995-),女,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6-0-02
  一、亚非文学基本特点
  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下半叶,是亚洲和非洲两大陆的各国文学,被称为亚非文学。19世纪中叶大多亚非国家都受到了殖民侵略,人民急需要思想启蒙、救亡图存。文学作为人们的精神力量,也呈现蒸蒸日上的局面。期间亚非文学不断发展和更新,突破困难、克服缺点。其一是受到了旧文学的冲击;其二在转型过程中,不断学习欧美近代文化;其三是与欧美文化差距较大。
  近代亚非文学处于新旧交替的特殊时期。随着资本主义的传播和发展,19世纪亚非各国启蒙运动兴起。反对封建,推崇自由民主,唤醒了人们的意识,推动了文学的发展,培育优秀了作家。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入侵,掀起了民族主义文学的潮流。这一文学潮流里的内容主要是揭露资本主义暴行和讴歌民族英雄。文学作为精神力量也推动了民族运动的发展。但这一时期的文学也存在着缺乏个性的弊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流派也随之产生,标志亚非文学走向成熟。
  亚非浪漫主义继承和发展了启蒙主义文学。具有张扬个性、崇尚自由、反对压迫的精神特征。但仍然缺乏欧美文学的激情。印度的泰戈尔、日本的北村透谷等,都是浪漫主义作家。但在20至40年代欧美现代文学思潮传入后,出现了能克服亚非文学缺点的作家,体现了亚非文学发展的潜力。
  同时期另一文学形式也开始蓬勃发展起来。伴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社会主义文学开始出现。成立报刊,开展了一系列文学运动。如“朝鲜的‘卡普’和新倾向派、日本无产阶级的《播种人》、印尼无产阶级反帝文学、印度的进步主义文学”等。
  近代亚非社会背景相似,文学呈现着统一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使命。一方面文学作为精神力量主动参与到民族与阶级斗争当中。另一方面是文学家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用文学写作,以思想熏陶来推动社会的发展。其二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社会地位决定的。亚非处于水深火热的民族危机当中,是不可能像启蒙时期的欧美文学具有浪漫主义色彩,这时期的亚非重心是如何救社会于危难之中,文学普遍具有现实性。其三是文学的民族性和世界性该如何抉择?随着殖民主义的入侵,西方文化随之传入,许多作家开始学习欧美文化。但自身文化也需要传承和发展。有的作家能做到合二为一,实现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
  二、近代亚非文学的发展
  发展不平衡是近代亚非文化的一个特点。成就比较高的有日本和印度文学。这一时期日本文学主要表现为以下特点:有揭露明治时期社会黑暗的《扶云》、有控诉社会对人摧残的《青梅竹马》、有抨击封建制度的《破戒》,同时也有描写爱情的浪漫主义文学《舞姬》、歌颂工人阶级的《为党生活的人》。印度的文学有对人民压迫的不满,反抗侵略者的。孟加拉语作家萨拉特·钱德拉·查特吉的《斯里甘特》反映的妇女的遭遇,表现了这一时期女性权利开始得到关注,社会开始重视女性,女性地位的提高。日本和印度的文学的共同特征是表现了对社会的不满,人民生活的困苦。
  朝鲜文学是随着反抗民族压迫和无产阶级革命而发展起来的;东南亚地区文学素材主要来自于抗法、抗美的民族斗争;缅甸文学50年代兴起的“新文学”运动,强烈谴责了日本的法西斯暴行;泰国由于众多留学生,受欧美文化的影响较深;阿拉伯地区的近代文学的开端是政论散文、翻译小说和复兴派诗歌。西亚地区的土耳其,由于立宪运动的影响,出现了反帝反封、呼唤人格的文学;非洲因为殖民入侵、传统文化遭到破坏,使近代非洲文学始终具有宣扬民族独立的色彩。通过对众多亚非文学的阐释又一次体现了近代亚非文学的共同特点反对殖民压迫、呼吁民族独立。
  三、日本 ——夏目漱石、印度——泰戈尔
  夏目漱石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代表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夏目漱石出生于明治维新时期,家族衰落,他被寄养于养父家,后因养父与生父对他的争夺,他体会到自己是一件物品。在他的学习生涯中,虽然经历由汉学到西学的转变,但他始终未放弃过对汉文汉诗的写作。他始终坚持做到不盲目崇拜西学,而是理性的学习西方文化中先进的部分。在英国留学期间,深受英国文学影响。夏目漱石早期的文学创作主要揭露明治时期社会的黑暗,具有强烈的批判意味,主要的作品有《我是猫》、《哥儿》等。中期表现了對理想美的追求、肯定了理性和道义。他的“三部曲”呈现了社会批判的思想倾向。后期作品再一次表现了明治政府的黑暗,同时由于幼子的夭折,使他对这个社会有了更为深刻的体会。在《明暗》的创作过程中他与世长辞。
  《我是猫》是夏目漱石小说的第一部作品,这部小说以猫的视角批判了明治时期国家的黑暗。《我是猫》主要的手法是讽刺和批判,同时带有幽默感。用夸张的手法来突出表现人物相貌,讽刺意味浓厚。如讽刺金田夫人时,写到“眼睛的倾斜很像劈山路的峭壁,直线上吊,左右对称”。这部小说表现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小说中的代表人物金田老爷,昧着良心赚钱,还有奉行唯利是图的小人铃木藤十郎,体现了当时社会里人们对金钱的追逐已经到了近乎疯狂的地步,人性泯灭。小说的讽刺性和批判性,使《我是猫》这部作品成为了日本近代讽刺文学的典型。
  泰戈尔是印度近代文学中及其重要的作家。泰戈尔出生于地主家,父亲是知识界的名人,在家庭的熏陶下,小时候他就开始了一系列的创作。与夏目漱石相近,他的创作也可以分为三个时期。早期,在父亲的庄园里,他深入的接触了农村,见证了印度农民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他对农民的遭遇十分同情,他的文学素材大多取自于民间。这一时期他的作品揭露封建种姓制度、批判封建包办婚姻、歌颂了英雄。主要表现了反封反殖的主题。中期是泰戈尔一生创作的巅峰时期,他离开乡村,积极参与印度民族解放运动。运动失败后,他开始了半隐居生活。期间他创作了众多政治抒情诗,表现了他强烈的爱国情怀。后期由于十月革命的影响,再一次激发了泰戈尔的爱国情怀,使他再一次投身于民族解放运动当中。这一时期,作品带有浪漫情怀和象征主义色彩。
  四、亚非近代文学
  近代亚非文学是在封建主义和殖民主义压迫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对西方文学的学习中,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中,逐渐表现出它的个性。近代亚非文学体现了近代亚非人民的觉醒,民族意识的增强,反对压迫的决心。在历史的潮流中近代亚非文学表现出蓬勃的发展力和顽强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外国文学史》(第三版)下 郑克鲁 蒋承勇 高等教育出版社.
  [2]《我是猫》 夏目漱石 译林出版社;第1版 (2010年11月1日).
  [3]刘宏多. 夏日漱石早期创作中的思想矛盾──试析《我是猫》与《旅宿》[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3):71-74..
  [4]李健. 泰国近代文学的起因与发展[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5(1):109-113.
  [5]侯传文. 近百年东方文学反思[J].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1996(3):59-65.
其他文献
摘 要:陆游、辛弃疾生活在内忧外患严重的南宋,但是壮志难酬,这是他们选择闲居的主要原因。二人在闲居期间的诗词,体现出他们闲适的心境和深刻的爱国之情。他们闲居时的作品始终蕴含着忧国忧民的情感,具有浓厚的悲剧色彩。  关键词:陆游;辛弃疾;农村画卷;悲剧色彩  作者简介:徐培培(1994-),女,河南商丘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摘 要:人类对于狐从最早的图腾崇拜,到汉代之后的福瑞之兽,再到六朝时期狐演变为人类形态,这些均体现了狐神的演变历程,也表现出了人们对狐神从崇拜逐渐的转向畏惧。面对着亦神亦妖的狐,人们无法将狐奉为神明,用来祈福或者祛祸,所以,才出现了“无狐魅,不成村”的说法。本文从对性的关注、对性别认知的痛恨、思维认知的影响等方面分析了古代文学中狐神形象演变的动因,从中体会性别对于历史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图腾崇
摘 要:《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这本创作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浪漫主义神话小说,尽管没有女性主角,但是并不缺乏对女性的描写。本文从吴承恩在《西游记》中塑造的女性形象出发,探讨该书中蕴含的女权主义思想。  关键词:《西游记》;女性角色;女权主义思想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6-0-01  两千多年的封建时代不仅书写了灿
摘 要:苏轼的散文才智驰骋,文理自然,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苏轼在被贬黄州期间写下的前、后《赤壁赋》,都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千古名篇。这两篇赋采用“以文为赋”的体裁形式,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赤壁山水及文人墨客载酒中流、扣舷而歌的情形,围绕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进行抒情和议论,在情、景、理交融中,淋漓表达了作者身处低谷时挣扎、反思和超越思想情感和对生命里程的自我观照。  关键词:苏轼;《赤壁赋》;艺术特色  
摘 要:诗词是古代文人情感抒发的主要渠道之一,在阅读和理解诗词的时候,掌握基本的情感表达,可以更好地理解诗词深层的含义。在古诗词的研究和分析中,发现诗词当中有一类诗词,其借春花凋零和秋景萧瑟表现美好事物逝去的情感,这类诗词可以将其称之为“伤春悲秋”诗词。伤春悲秋诗词的产生有其特定的环境,具体的情感表达也与作者的心绪存在着明显的关系,所以对古诗词当中的“伤春悲秋”情感进行分析可以更加准确的理解和掌握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2017年院级科研立项项目,项目编号为:KY2017008。  摘 要:法国20世纪最具神秘色彩的作家朱利安·格拉克凭借其飘忽不定、难以捉摸的文风,一直是法国文坛津津乐道的话题人物。本文借助主题学批评和微观批评法,以“水”意象为切入点,对《阴郁的美男子》做空间以及人物的符号学解读,并分析朱利安·格拉克的写作特点,以探析作者的诗意空间,展现格拉克“二元
摘 要:“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师说》对教师功能的最好诠释,也是我们对教师的传统认识。在多年应试教育的束缚下,“重知识轻能力”、“分数至上”、“师生关系异化”等教育问题异常突出,并引起了广泛关注。笔者认为若要解决上述问题,妥善处理师生关系至关重要。而在我国古代大教育家韓愈的《师说》中就散发着后现代主义师生观的光芒,为我们当今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教学目标的重新定位、教学理念及方式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