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課程标准要求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强调要特别注重学生学习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合作、探究、自主的学习。但如何使学生这个主体动起来,如何提高他们探究问题的兴趣和整体的感知、认识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这是每个有责任心的老师都特别关注的问题。我们学校正在研究的市级科研课题《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实践与研究》更促使我积极投入教学实践,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新途径。
一、课前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第一步。
如果课前预习得好,课上同学们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就会有一种想学、想问的良好心理,课上老师所讲的重点难点就比较容易的被同学们所领悟,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学生课堂上的发言也会主动些,自信些。
我要求学生预习时做到“读”“做”“想”“查”四点。
(一)读是预习的第一步,课本是学习的依据,读课本的过程就是一个感知新知识的过程。读的时候要逐字逐词逐句地认真阅读。
(二)动手做一做课本上的小实验或者例题,把不太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三)想想预习部分的重要知识点,想想生活中类似的物理现象。
(四)利用电脑查找自己想了解的相关资料。
为了督促学生养成习惯,我坚持课前检查学生课本是否有标记,询问学生预习收获,或者进行预习小测。
二、备课要预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维运动起来。
教师要善于依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特点及认知规律适时提出引导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引导学生质疑,引导学生总结,引导学生应用,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
下面结合具体例子谈如何在备课时进行问题设计。
(一)、根据具体情境提出问题
可以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实验现象和各种资料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1)从现实生活中提出问题
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自然生活中各个方面与物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课堂教学中可根据生活事实或生活经验,提出问题让学生去分析、去解决。
例如,学习密度时,我可以问,人们都认为棉花比铁轻,你同意吗?这句话怎么说才更准确?
(2)根据物理实验提出问题
物理实验是科学探的重要环节,因而在实验设计、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中可提出各种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分析、去总结。
例学生在 看完磁化现象后,我提出,如果在N极有两个大头针同时被磁化,它们会呈现怎样的形状呢?平行,八字形,还是V字形?在学生的猜想争论中,对磁现象有了更深的理解。
(二)、根据不同物理现象的比较提出问题
(1)在比较两种物理现象、概念或实验器材的异同点时提出问题
学生在观察蒸发和沸腾的现象时,提出问题:蒸发和沸腾有何异同点?
学生在做“测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时,可提出问题:这个实验电路还可以做什么?
(2)在寻找相同物理量之间的联系时提出问题例:学生在研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关系时,可提出问题: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电流与各支路中电流之间有什么关系?串联电路中,电路中的电流有什么关系?
(三)、根据具体物理内容提出问题
学习物理的过程主要包括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形成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规律和物理应用等方面,在以上各环节可巧妙设计,适时提问达到预期效果。
(1)对物理现象的提问
例:学生在探索光的反射时,可提出如下问题:光的反射发生的条件是什么?光反射时遵守什么规律?光的反射分为几种情况?光的反射在生活、生产中有哪些应用?
(2)对物理概念的提问
对物理概念、物理量的提问主要围绕物理概念的建立,物理概念内涵,物理概念的实质展开。例如,学习《电与热》时,我先让学生说出熟悉的家用电器的名称,然后问,这些用电器工作时能量是如何转化的?它们有何共性?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出电流的热效应,电热器等知识。
(3)对物理规律的提问
对物理规律的提问,一般可先设置隐含该规律的情境,然后提出间题。
例:在研究光的反射定律时,改变人射光线的方向,反射光线方向同时发生改变。可提出问题:光在反射时遵循什么规律?
总之,善于提问,把问题抛给学生,经过学生自我探究或者讨论出来的东西比听老师精彩的讲解效果好得多。
三、合作探究,人人互动,群群互动,集体智慧放光彩。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有很好的合作学习机会。在组织合作学习时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合作小组的确定
合作学习教师要帮助学生自主建立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小组一旦成型,要保持相对稳定,也可以选出小组长,以加强组织。如我在开展学生合作学习的时候,首先尊重学生的自愿原则,然后依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学习态度、语言表达能力等进行综合评定,组建相对稳定的、均衡的4—6人的学习小组(成员的数量和成员的搭配不是固定不变的)。
(二)合作前的准备
要有必要的知识准备,要有大胆的猜想准备,要有必要的能力准备。例如,在探究电路中电流和电压之间的关系时,学生必须具备电流,电压,电阻知识,会使用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且要会用控制变量法解决问题。
(三)合作后的交流反思
探究的结果是什么?操作中有没有失误?结论可靠与否?有没有新的发现?让学生把这些说出来或写出来,供大家交流。在这种宽松的学习环境里,教师和每位学生的思维和智慧就可以为整个群体所共享,就可以充分发挥群体作用,实现合作学习最优化的效果。学生各有收获,就是教学最大的成功。
四、让课堂作为学生展现才华,张扬个性空间。
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进步的快乐,这是课堂活跃经久不衰的良策。
(一)根据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组织别样的教学活动。
声现象学习时,我让学生表演过情景剧,安全用电部分,我让学生编快板,杠杆学习中,学生体验了四两拨千斤的快乐。大气压一节,学生看到了大气压神奇的效果。
(二)习题课,思维亮相让人受益
习题课上,老师精选习题,学生根据相关知识点,讲述解题思路,一题多解。这样既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又锻炼了学生思维能力,还带动一批学生择善而从之。
让学生动起来,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的,这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需要老师用心思考,用关爱培养,用智慧引领。
总之,我们的课堂就是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做,对自己充满信心,敢于表现自己。学生只有在课堂上与教师、与同学相互配合,问答有序,积极思考,善于探究,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让学生动起来,我们的新课程标准改革才真正迈出第一步;只有让学生动起来,我们的课堂的高涨气氛才会经久不衰;只有让学生动起来,我们的课堂才会充满灵性和活力。
一、课前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第一步。
如果课前预习得好,课上同学们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就会有一种想学、想问的良好心理,课上老师所讲的重点难点就比较容易的被同学们所领悟,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学生课堂上的发言也会主动些,自信些。
我要求学生预习时做到“读”“做”“想”“查”四点。
(一)读是预习的第一步,课本是学习的依据,读课本的过程就是一个感知新知识的过程。读的时候要逐字逐词逐句地认真阅读。
(二)动手做一做课本上的小实验或者例题,把不太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三)想想预习部分的重要知识点,想想生活中类似的物理现象。
(四)利用电脑查找自己想了解的相关资料。
为了督促学生养成习惯,我坚持课前检查学生课本是否有标记,询问学生预习收获,或者进行预习小测。
二、备课要预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维运动起来。
教师要善于依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特点及认知规律适时提出引导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引导学生质疑,引导学生总结,引导学生应用,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
下面结合具体例子谈如何在备课时进行问题设计。
(一)、根据具体情境提出问题
可以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实验现象和各种资料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1)从现实生活中提出问题
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自然生活中各个方面与物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课堂教学中可根据生活事实或生活经验,提出问题让学生去分析、去解决。
例如,学习密度时,我可以问,人们都认为棉花比铁轻,你同意吗?这句话怎么说才更准确?
(2)根据物理实验提出问题
物理实验是科学探的重要环节,因而在实验设计、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中可提出各种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分析、去总结。
例学生在 看完磁化现象后,我提出,如果在N极有两个大头针同时被磁化,它们会呈现怎样的形状呢?平行,八字形,还是V字形?在学生的猜想争论中,对磁现象有了更深的理解。
(二)、根据不同物理现象的比较提出问题
(1)在比较两种物理现象、概念或实验器材的异同点时提出问题
学生在观察蒸发和沸腾的现象时,提出问题:蒸发和沸腾有何异同点?
学生在做“测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时,可提出问题:这个实验电路还可以做什么?
(2)在寻找相同物理量之间的联系时提出问题例:学生在研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关系时,可提出问题: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电流与各支路中电流之间有什么关系?串联电路中,电路中的电流有什么关系?
(三)、根据具体物理内容提出问题
学习物理的过程主要包括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形成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规律和物理应用等方面,在以上各环节可巧妙设计,适时提问达到预期效果。
(1)对物理现象的提问
例:学生在探索光的反射时,可提出如下问题:光的反射发生的条件是什么?光反射时遵守什么规律?光的反射分为几种情况?光的反射在生活、生产中有哪些应用?
(2)对物理概念的提问
对物理概念、物理量的提问主要围绕物理概念的建立,物理概念内涵,物理概念的实质展开。例如,学习《电与热》时,我先让学生说出熟悉的家用电器的名称,然后问,这些用电器工作时能量是如何转化的?它们有何共性?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出电流的热效应,电热器等知识。
(3)对物理规律的提问
对物理规律的提问,一般可先设置隐含该规律的情境,然后提出间题。
例:在研究光的反射定律时,改变人射光线的方向,反射光线方向同时发生改变。可提出问题:光在反射时遵循什么规律?
总之,善于提问,把问题抛给学生,经过学生自我探究或者讨论出来的东西比听老师精彩的讲解效果好得多。
三、合作探究,人人互动,群群互动,集体智慧放光彩。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有很好的合作学习机会。在组织合作学习时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合作小组的确定
合作学习教师要帮助学生自主建立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小组一旦成型,要保持相对稳定,也可以选出小组长,以加强组织。如我在开展学生合作学习的时候,首先尊重学生的自愿原则,然后依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学习态度、语言表达能力等进行综合评定,组建相对稳定的、均衡的4—6人的学习小组(成员的数量和成员的搭配不是固定不变的)。
(二)合作前的准备
要有必要的知识准备,要有大胆的猜想准备,要有必要的能力准备。例如,在探究电路中电流和电压之间的关系时,学生必须具备电流,电压,电阻知识,会使用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且要会用控制变量法解决问题。
(三)合作后的交流反思
探究的结果是什么?操作中有没有失误?结论可靠与否?有没有新的发现?让学生把这些说出来或写出来,供大家交流。在这种宽松的学习环境里,教师和每位学生的思维和智慧就可以为整个群体所共享,就可以充分发挥群体作用,实现合作学习最优化的效果。学生各有收获,就是教学最大的成功。
四、让课堂作为学生展现才华,张扬个性空间。
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进步的快乐,这是课堂活跃经久不衰的良策。
(一)根据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组织别样的教学活动。
声现象学习时,我让学生表演过情景剧,安全用电部分,我让学生编快板,杠杆学习中,学生体验了四两拨千斤的快乐。大气压一节,学生看到了大气压神奇的效果。
(二)习题课,思维亮相让人受益
习题课上,老师精选习题,学生根据相关知识点,讲述解题思路,一题多解。这样既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又锻炼了学生思维能力,还带动一批学生择善而从之。
让学生动起来,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的,这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需要老师用心思考,用关爱培养,用智慧引领。
总之,我们的课堂就是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做,对自己充满信心,敢于表现自己。学生只有在课堂上与教师、与同学相互配合,问答有序,积极思考,善于探究,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让学生动起来,我们的新课程标准改革才真正迈出第一步;只有让学生动起来,我们的课堂的高涨气氛才会经久不衰;只有让学生动起来,我们的课堂才会充满灵性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