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激发每个学生学习的热情,引导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在课堂上要把握提问的技巧,善于运用评价,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帮助学生尝试成功,让学生从中发现自己的长处,增强信心,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回答问题;提问技巧;善于评价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举手回答问题,是学生参与学习、主动学习的表现。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激发每个学生学习的热情,引导学生积极回答问题。而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有过这样一种体验:尽管教师的课上得很生动,讲得很投入,可是班上总有一些学生整节课从来都不主动发言,“安安静静”地当听众,“心甘情愿”地当观众,举手的总占极少数。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出现这种现象该如何解决呢?
一、影响学生课堂回答问题积极性的原因
只有了解学生不爱发言的真实原因,通过各种途径找出学生上课不爱举手回答问题的症结所在,对症下药,然后进行耐心的教育和引导,才能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学生不爱回答问题,首先考虑教师教的问题:
1.定位不当
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忽略了学生。学生只顾听教师说,自然就失却了表现自我的机会与想法,使学生养成被动接受的思维定势与行为习惯。
2.设计缺陷
教师上课所提的问题可能学生听不懂,超过了学生的能力,也有可能问题过于浅显,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3.自身素养
主要体现在教师专业水平还不够高,教学方法还不够完善。或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回答、表现不予以评价和表扬,长此以往,会扼杀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二、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积极性的措施
1.灵活掌控,提高课堂上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学生不积极回答教师的提问,不主动参与交流,不仅与学生的课堂语言表达能力有关,与教师创设的课堂情境也有很大的关系。教师应不断提高课堂语言的艺术性,以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如:要求学生活动时带上“请”字,多用商量的口气陈述自己的见解。如果教师在每堂课的教学中,都能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最佳的方式方法,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进师生间的默契,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2.研究分析,采用有效的教学模式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多样的教学模式能经常给学生带来新鲜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师应力求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境有机结合起来,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化情境,让学生充分感受,引起联想,从而积极展示自己的想法,积极回答每一个问题。
3.把握技巧,激活学生的思维
要让学生积极回答问题,教师在课堂上要把握提问的技巧:
(1)提出的问题应难易适中。教师应该深钻教材,研究学情,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找准诱发他们思维的兴趣点来精心设问、发问。
(2)提出的问题应数量适中。教师提问应避免“满堂问”,要问得适时,问得有价值。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出一系列有计划、有步骤,既科学又系统的提问,做到有的放矢,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适时、适量、富于技巧性的提问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综合能力,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
(3)提出的问题应有针对性。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提问启发,做到既面向全体学生,又面向个别学生,因材施教。教师对课堂提问做出层次设计以后,到课堂上实施时,应注意把较难问题安排给优生答,或在合作学习时讨论解决。把容易的问题安排给学困生答,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4.善于评价,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师要善于运用评价,帮助学生尝试成功,让学生从中发现自己的长处,增强信心,从而以积极的情绪去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1)采用激励式语言。评价应以激励为主,应注意情感效应。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进行正面评价。要毫不吝啬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进行评价。当然激励的语言要注意恰到好处,千万不要言过其实,给人带来虚假的感觉,同时也要注意避免单调枯燥,这样能在学生内心深处形成一股强大的推动力,使其在潜意识里产生向获得表扬目标努力的动力。
(2)适当运用体态语言。除了有声语言之外,教师还需要适当地运用体态语言。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的情感是左右课堂气氛的关键。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充满希望的眼神,拍一拍学生的肩膀……都不仅仅传达了一份关爱,还表达了一种尊重、信任和激励。这种行之有效的体态语言能让学生得到积极的心理暗示,获取激励的信息,不仅能缩短师生双方在空间和心理上的距离,使学生得到自我肯定和心理满足,还会激起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和爱戴。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励性评价的实施,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带来了数学课堂的新变化。学生从原来的不会说、不想说,到现在的会想、会讨论;从原来的被动听课,到现在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各种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无不体现着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回答问题;提问技巧;善于评价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举手回答问题,是学生参与学习、主动学习的表现。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激发每个学生学习的热情,引导学生积极回答问题。而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有过这样一种体验:尽管教师的课上得很生动,讲得很投入,可是班上总有一些学生整节课从来都不主动发言,“安安静静”地当听众,“心甘情愿”地当观众,举手的总占极少数。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出现这种现象该如何解决呢?
一、影响学生课堂回答问题积极性的原因
只有了解学生不爱发言的真实原因,通过各种途径找出学生上课不爱举手回答问题的症结所在,对症下药,然后进行耐心的教育和引导,才能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学生不爱回答问题,首先考虑教师教的问题:
1.定位不当
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忽略了学生。学生只顾听教师说,自然就失却了表现自我的机会与想法,使学生养成被动接受的思维定势与行为习惯。
2.设计缺陷
教师上课所提的问题可能学生听不懂,超过了学生的能力,也有可能问题过于浅显,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3.自身素养
主要体现在教师专业水平还不够高,教学方法还不够完善。或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回答、表现不予以评价和表扬,长此以往,会扼杀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二、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积极性的措施
1.灵活掌控,提高课堂上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学生不积极回答教师的提问,不主动参与交流,不仅与学生的课堂语言表达能力有关,与教师创设的课堂情境也有很大的关系。教师应不断提高课堂语言的艺术性,以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如:要求学生活动时带上“请”字,多用商量的口气陈述自己的见解。如果教师在每堂课的教学中,都能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最佳的方式方法,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进师生间的默契,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2.研究分析,采用有效的教学模式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多样的教学模式能经常给学生带来新鲜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师应力求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境有机结合起来,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化情境,让学生充分感受,引起联想,从而积极展示自己的想法,积极回答每一个问题。
3.把握技巧,激活学生的思维
要让学生积极回答问题,教师在课堂上要把握提问的技巧:
(1)提出的问题应难易适中。教师应该深钻教材,研究学情,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找准诱发他们思维的兴趣点来精心设问、发问。
(2)提出的问题应数量适中。教师提问应避免“满堂问”,要问得适时,问得有价值。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出一系列有计划、有步骤,既科学又系统的提问,做到有的放矢,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适时、适量、富于技巧性的提问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综合能力,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
(3)提出的问题应有针对性。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提问启发,做到既面向全体学生,又面向个别学生,因材施教。教师对课堂提问做出层次设计以后,到课堂上实施时,应注意把较难问题安排给优生答,或在合作学习时讨论解决。把容易的问题安排给学困生答,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4.善于评价,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师要善于运用评价,帮助学生尝试成功,让学生从中发现自己的长处,增强信心,从而以积极的情绪去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1)采用激励式语言。评价应以激励为主,应注意情感效应。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进行正面评价。要毫不吝啬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进行评价。当然激励的语言要注意恰到好处,千万不要言过其实,给人带来虚假的感觉,同时也要注意避免单调枯燥,这样能在学生内心深处形成一股强大的推动力,使其在潜意识里产生向获得表扬目标努力的动力。
(2)适当运用体态语言。除了有声语言之外,教师还需要适当地运用体态语言。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的情感是左右课堂气氛的关键。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充满希望的眼神,拍一拍学生的肩膀……都不仅仅传达了一份关爱,还表达了一种尊重、信任和激励。这种行之有效的体态语言能让学生得到积极的心理暗示,获取激励的信息,不仅能缩短师生双方在空间和心理上的距离,使学生得到自我肯定和心理满足,还会激起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和爱戴。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励性评价的实施,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带来了数学课堂的新变化。学生从原来的不会说、不想说,到现在的会想、会讨论;从原来的被动听课,到现在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各种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无不体现着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