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游戏运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研究与尝试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mm1122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游戏,是一种以身体练习为手段的身心锻炼活动。作为一种积极有效的身体锻炼手段,具有良好的增强健康的效果。在体育教学中,应尝试着在体育教学中运用。
  一、厘清:体育游戏作用于价值
  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游戏方法和教育手段,体育游戏将锻炼身体作为基本方法,以达到娱乐身心、改善体质和陶冶性情的目的。通过开展游戏,将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经验传授给一代代年轻人。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与成人生活中工作、服务和活动相比,儿童生活中的游戏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以游戏中孩子的表现为参照,可推测出其在以后生活中的表现,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三岁看大,七岁知老”。因此,游戏对于孩子的成长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游戏在人类历史发展中派生出许多分支,体育游戏是其中的一支。体育游戏是一种具有创造性、主动性和意识性的活动,通常按照某种规则或目的来组织。普及性、大众性和娱乐性是体育游戏的基本特征。体育游戏一般可分为竞赛性体育游戏和活动性体育游戏两种。其中竞赛性体育游戏是体育游戏的高级阶段。
  二、尝试:体育游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开始环节。在授课开始环节,必须先使学生兴奋起来,以利于组织活动,并使学生注意力提高,进而快速融入课堂练习活动。应使其身体各部分都得到有效活动,从而在体育课堂学习和锻炼过程中保持情绪高涨和精神饱满状态。在此环节,教师应采用“反口令”“姿态比赛”“听觉”“视觉”等类型的体育游戏,注意应遵从简单、短小的原则来进行对体育游戏的选取与应用。
  准备环节。做好“准备活动”,才能使内脏器官的惰性得以克服,進而促进身体各部分组织和器官快速进入运动状态。其间,可引导学生以游戏方式反复多次练习已掌握的体育技巧,从而为学生基本部分技术的学习过程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与此同时,还以将内容选择的氛围予以适当扩大,以利于学生身体得到全面发展。例如打活动目标、小型竞赛、投掷练习、上下花式传球、左右传球练习等。通过此类练习,学生的身体器官与机能快速融入工作状态,进而做好心理与生理的准备以迎接基本环节的教学内容。
  基本环节。学生学习相关的技能知识、锻炼身体和培养思想道德水平的过程为教学的基本环节与目的。在基本环节中,针对体育游戏的运用,在游戏形式选择方面应结合实际情况,保证科学、合理。这样不仅能使游戏练习枯燥单调的形式得以改变,同时也起到辅助作用,使动作技能的掌握与形成过程得到加快,教学效果也得到相应的提高,课堂气氛也因此而活跃。在短跑教学过程中,可进行“跑城”“接力”“你追我赶”等相关练习;以球类教学为例,可进行“打点”“接力”“传球”“对抗”和“绕物”等相关练习活动。
  三、思考: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的时机选择
  游戏活动运用于体育教学,关于时间和时机的把握是一门艺术。在体育教学的开始与准备环节,应使学生注意力得到转移,使学生由安静状态迅速转入运动状态。此时,将体育游戏合理运用到课堂活动中,能够使学生将自身各系统组织和器官的功能快速提高,尽快转入运动状态,并同时做好充分的生理与心理准备,为课程基本环节的开展和激烈紧张的活动创造有利条件。学生在教师对某种技术动作反复讲解示范或过多重复练习时,极易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疲劳现象,注意力也大幅下降,在课程结束环节,学生肌肉过于紧张,急需放松,身体的整体机能也需要一定程度的恢复。这种情况,一般都出现在课程基本环节具有大运动量的活动以后,还存在其他具有较大运动量的课程安排中。
  教师可针对性地安排一些较为放松的小游戏,使学生在激烈活动之后渐渐恢复至平静状态,其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状态也回归正常。通过安排此类具有放松性质的小游戏,使学生在体育课堂活动中有张弛,在锻炼身心的同时又不至出现不良影响。如在大运动量的田径类的活动结束后,可进行“按报数结组”的体育游戏,所有同学围成圆圈并作逆时针慢跑,在跑动过程中对疲劳部位的肌肉进行击打,同时注意教师报数,在听到报数后,学生应立刻依照所报数字就近抱团结组,失败者为最终不能凑足人数者。通过类似方法,学生在大运动量后的疲劳得以有效缓解,教学活动也在轻松愉快氛围中结束,给学生留下良好而深刻的印象。
  总之,应将体育游戏与体育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充分结合,以利于体育教学任务的完成,促进学生动作技能的完善与提高,同时更有利于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体育游戏以服务于课程教材任务为目的,因此,在选择体育游戏类型时,不能只听凭学生的要求、兴趣或热情,教师应从实际出发,结合学生性别、年龄、身体素质、生理、心理和技能等方面的特点,合理选择体育游戏,与课程安排有机融合,发挥最大效果,切忌滥用。只要我们严格遵循体育教学基本原则,并充分考虑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具体情况,善于总结,勇于创新,锐意突破,相信在中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运用会越来越合理,越来越有成效。
其他文献
活跃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如何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呢?从课堂教学过程来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课堂教学开始时  上课开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唱唱歌,背背诗,这样,不仅让学生从课间的活动中进入学习状态,活
期刊
《诗》从孔子编订并作为教材开始,就一直承担着一种教化作用,孔子诗教思想包括:兴观群怨说、思无邪、温柔敦厚、学习语言、增长知识、经世致用和触类旁通等。可以说从孔子说《诗》开始,《诗》就没有独立的作为文学作品而存在过。而到了汉代被列为五经之一后,《诗》更是成为了一本教科书,起着“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作用。后代的学者解诗,始终围绕着这些特点来加以发挥疏解。吴闿生也一样首先是把《诗》
期刊
内容摘要:法国的亨利——伊雷内·马鲁说过:"历史是人类的过去的知识。"我国的历史学家吴晗更是简洁地说出了历史的价值:"历史是一份无比珍贵的遗产,是值得我们自豪的。"由此可见历史的重要性。然而实际的教学困难重重,因为很多学生对历史没有兴趣。至于怎样教好历史,在长期的历史教学中,我积累了以下几点经验。  就大都数初中学生而言:历史就是副课,它的地位和作用是无足轻重的,学不学无所谓,平时老师、家长关注的
期刊
摘要:短跑“四步教学法”是针对刚刚进入小学校园的孩子在平日短跑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几种现象进行的精准分析,结合短跑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身心特点采用的教学 具备了发展身体机能的基本条件,由于知识水平和运动的经验的限制,在这个时期的小学生进行短跑教学会出现一些现象,通过对现象的产生成因进行分析,结合儿童的心理特质,对原有的教学加以改进,借助实物讲解与示范,引导小学低段学生学习短跑,帮助小学低段学生建立正确的
期刊
摘要:小学阶段的学生有着生理和心理年龄特征,其思维正处在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并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教师应该尽可能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去辅助教学,给学生更生动、更形象的课堂体验,提高学习效率。  數学这门学科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尤其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往往会发现,教师为了让学生理解某个数学问题或者现象,需要举出大量的实例来辅助
期刊
教师语言水平的高低,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工作的成败优劣。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起着推动学习进程的重要作用,而且关系到学生的终身发展。但是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的评价语急需改进。  一、教师的评价语急需改进  (1)一味说“好”未必好。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现在老师上课时,特别重视鼓励学生,面对学生的回答
期刊
摘要:小学拼音教学是一个基础内容,拼音学习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虽然其内容枯燥乏味,但我们老师如果去开动脑筋,使教学具有趣味性,那么孩子们就能把学习当成一种快乐,一种享受,一种追求。  关键词:汉语拼音 教学 兴趣  汉语拼音是一年级学生入学后首要的学习内容。因此,在拼音教学中我进行了点滴尝试,使学生在乐学、好学、勤学、创造性学的轨道上发展。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乐中學,让学生心
期刊
多年以来,我校一直非常重视家校合作研究,并在这方面做了许多有意义的探索,也形成了适合自己学校的常规做法。以“家长学校”为依托,多管齐下,多方配合,让家校合作渗透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敞开校门,汲取家长智慧,构建智慧学校,培育智慧健康的孩子。  一、组建家长学校,构建完善的家校合作网络  我校于2007年9月成立了家长学校。在抓好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结合家长学校组织建设,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
期刊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很多一线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很难将“生本”与“高效”有效地融合在一起。他们认为,课堂要实现“生本”,就需要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时间和空间,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效”;换而言之,课堂要实现“高效”,就不得不压缩学生思维的时间和空间。我们怎样才能摆脱 “假生本”+“高效”,走向真正的“生本”与“高效”的有效融合,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下面我就“三角形的面积”一课为例,提
期刊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孩子们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且要非常重视想象力和创造潜能的激发。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如沐春风,一个很大的变化是课堂中有了更多诗歌的声音。著名儿童诗人金波曾这样说道:“诗歌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方向是一致的,诗歌完全可以在素质教育中发挥自己应有的优势。”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诗歌运用的频率越来越高,各个环节都可以觅到诗歌的踪影。与此同时,在课堂内外引导孩子发现诗歌的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