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作文假大空,细节描写打先锋

来源 :作文·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tty198308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考作文“假大空”,已是一个让人头痛的顽疾。“病根”究竟何在?其根本在作文失“真”。“真”源于情感的真实,即使是虚构的文章也要“弄假成真”,而“真”又始于细节。因此,写好细节可医治“假大空”这一顽疾,是让作文具有真情实感之法宝。
  细节描写,是指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环境或事件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某一细微场景所作的具体、细致、深入的描写。它是刻画人物性格、表现生活环境、推进情节发展的重要因素。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之中,往往能起到以小见大、画龙点睛的作用,通常是文章最感人的地方。
  细节描写的要求大家都能道出一二:真实、典型、生动,但到底怎么写细节、写好细节,恐怕不少同学有些迷惑。今天,笔者借鉴名篇或优秀范文,教你几招,让你能写好细节,让你的作文出彩,使阅卷老师眼前一亮。
  (1)简笔勾勒白描法
  所谓“简笔勾勒白描法”,就是最基本最常见的细节描写方法。其关键是抓住事物的特征,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事物的动态和风貌,使其不仅逼真而且传神,有意蕴。如鲁迅的《孔乙己》中写道:
  “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子。孔乙己着了慌,伸開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于是这一群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
  这一段细节描写,寥寥几笔,孔乙己这个人物的性格就显现出来。“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失意落魄却满口“之乎者也”,一句话使孔乙己穷困潦倒却又虚荣十足的形象跃然纸上。这种简笔勾勒的方法,就是鲁迅所说的“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的集中体现,虽惜墨如金,却生动传神。
  (2)借力摄影构图法
  所谓“借力摄影构图法”,就是指写文章可以借鉴摄影构图的方法。摄影讲究摄取角度、远近、光线,以强化镜头的真实感和形象感,为的是达到表现主题的要求,取得图片整体效果的完美和谐。文章可在章法结构、主次详略、相互呼应、虚实对比、疏密有致等方面借鉴摄影构图的方法,从细节出发,让所写文章极具镜头感、真实感。作家赵树理就说过细节的作用在于给人以真实感。如:
  “她的手好似有魔力,在茶树丛中穿梭,动作优雅,一摸,一掐,一抬,一放,给人带来美的视觉享受,她的手在半空中划过圈圈弧度,整个动作和谐而优美,像是精心演绎的舞蹈,不知不觉中,她的手亦带上了淡淡茶香,给予我安心的力量。”
  将人物采茶的动作细节刻画得细腻真实,富有情感,给人带来视觉的享受,带来审美的愉悦。
  (3)放慢镜头化功法
  所谓“放慢镜头化功法”,就是要把一个很笼统的瞬间的大动作,像电影的慢镜头一样,分解成若干个连贯的小动作,融入情感,从不同角度进行细致刻画,给大动作一个“过程”,给读者带来强烈的情感震撼。如:邹老师喝茶。
  我们可以把“喝”这个大动作进行分解:
  “邹老师停止了讲课,眼睛一瞟,伸过右手凑近杯子,然后轻松地拿起杯子,拧开杯盖,把杯子举到嘴边,嘬起嘴唇,轻轻歪斜杯身,让水滋润了一下嘴唇,大概是在试探杯子中的水烫不烫吧。然后,他就大口大口地狂喝起来,‘咕嘟咕嘟’的声音响起,他的喉结也上下不停地抖动。眨眼工夫,一杯水就见底了。他咂吧咂吧嘴,好像还是没有解渴呢。”
  这一段描写,把邹老师喝水这一过程,分解成“拿起杯子——试探温度——大口猛喝——咂吧嘴唇”这样一连贯的小动作,是不是把“大动作”分解成“小动作”了?有的同学经常抱怨自己的作文写不具体,下次在写动作的时候,不妨采用把“大动作”分解成“小动作”的方法,给你的作文“加点料”。
  (4)添枝加叶增肥法
  所谓“添枝加叶增肥法”,就是通过增设背景,添加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因素,将事件发展过程中人物的语言、外貌、动作、神态、心理等真实地呈现出来,写得真实具体,细腻感人。如:她骂他混蛋。
  “其实,她早已被气得浑身颤抖,脸色铁青,但她还是在不断地告诫自己:不要失态!不要骂人!最终她实在是忍不住了,于是怒睁杏目,用手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一个混蛋!’闷热的天刮起了一阵妖风,云阴暗了下来,似要下一场暴雨。”
  简单的一句话,通过恰当地添加动作、表情、神态、语言、心理描写等,变得内容充实起来,展现出了丰满美。
  (5)搽脂抹粉修辞法
  所谓“搽脂抹粉修辞法”,就是在细节描写中使用比喻、拟人、夸张等各种修辞手法,浓墨重彩,绘声绘色,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变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达到增强表达效果的目的。如《水浒传》中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的细节:
  “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郑屠挣不起来,那把尖刀也丢在一边,口里只叫:‘打得好!’鲁达骂道:‘直娘贼!还敢应口!’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的,红的、黑的、绛的,都滚将出来。……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鲁达看时,只见郑屠挺在地下,口里只有出的气,没了入的气,动掸不得。”
  三拳干净利落,拳拳落到实处,打到要害,足显其勇武和力量。三个比喻,分别从味、色、声响等方面加以渲染,以表现打的效果,真是神来之笔。如果少了这些细节描写,干巴巴地写鲁达打了郑屠户三拳,那文章就缺乏让人身临其境的真实感。鲁达的精明、智慧和坚定不移伸张正义的性格,在这浓墨重彩的三拳中得到充分的表现。
  (6)望闻问切感官法
  所谓“望闻问切感官法”,就是像中医那样经过望闻问切,才能准确诊断出病症,描写细节时要调动五官——看、听、闻、尝、摸、踩、想,从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角度观察事物,这样才能细致生动地描摹事物,才能写得生动感人。比如写花园里的花:   “天边那一弯新月发出淡淡的清辉,静静地洒在花园里。迷蒙的月色下,那些白天里姹紫嫣红的花,青翠欲滴的叶,都显得黯淡多了。这时候,几朵刚开的昙花冰清玉洁,散发出缕缕清香,沁人心脾。啊!还有一朵正含苞欲放的花蕾,它会不会开呢?我端详了好一会儿,忽然间,花蕾动了一下……終于,花蕾尖上不知不觉裂开了一个小孔,接着,小孔缓缓地张开,忽然花瓣一片片地逐渐舒展开来,那一片片花瓣像是水晶雕成的,连一条条花脉都看得清清楚楚:花心洁白柔嫩,花边透出了一层鹅黄。”
  作者对花作了详尽的描写,细腻生动地将花的质地、气味、色彩、纹路、花蕾开放的整个过程呈现在读者眼前,让人如临其境。
  (7)琢磨变化对比法
  所谓“琢磨变化对比法”,就是善于抓住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情况下,对待同一对象采取不同的甚至完全矛盾的态度的前后变化,仔细琢磨,打磨细节,形成鲜明对照,从而突出人物的个性特征,产生强烈的反差效果。如《孔乙己》第一次和最后一次出场:
  “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且看第一次出场和最后一次出场的对比。动作上,“排”与“摸”形成对比;神态上,“睁大眼睛”“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与“很像恳求掌柜”形成对比;语言上,“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与“跌断,跌,跌……”形成对比;姿态上,“站”与“坐”形成对比……鲜明地表现了孔乙己每况愈下的悲惨境地。这样的细节对比,简洁有力,生动传神,使得孔乙己的形象更加鲜明。这种细节处理方法很多经典作品都用到过,如《我的叔叔于勒》《范进中举》《变色龙》《故乡》等,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8)寻找标签贯穿法
  所谓“寻找标签贯穿法”,就是巧妙利用人物个性标签,进行细节刻画,该标签在文章中反复出现,贯穿全文,突出人物性格特征。如《变色龙》。
  《变色龙》中奥楚蔑洛夫身上穿的那件大衣便是小说精心设计的一件用来表现人物内心的道具,文中四次反复写那件军大衣,开头写“警官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穿过市场的广场”,显示出他威严的神态。当他要教训放出狗来到处乱跑的“混蛋”时,听人说“这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于是马上来了个大转变:“席加洛夫将军?哦!……叶尔德林,帮我把大衣脱下来……”后来,他再次表示要惩处狗主人时,忽又听得狗是“将军家的”,他又变了:“哦!……叶尔德林老弟,给我穿上大衣吧……好像起风了……”这里大衣一“脱”一“穿”,刻画出奥楚蔑洛夫掩饰心虚胆怯的尴尬情状和媚上欺下、凌弱畏强的丑态。最后一次写大衣是在小说结尾,当他确切知道这是将军家的狗并把首饰匠训斥一通之后,“裹紧大衣,穿过市场的广场径自走了”。这条变色龙又恢复了他那耀武扬威的常态。如此反复描写,把这条沙皇鹰犬的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
  细节描写方法有很多,一篇文章中不一定都要用到,择一两种,用于文中,就能让你的文章表现力更强,更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学生佳作
  路遇温暖
  402560 重庆铜梁实验中学 陈其佳
  走在放学路上,昏黄的路灯照着前方的路,幽远,绵长……



  泥泞的石子路,雨后变得更加狼狈不堪,正像我此时的心境。我很郁闷,不明白我的好姐妹为什么不理我,不过这次我绝不会让步,必须让她给我赔礼道歉。路上,每辆车都挨得很近,似乎即将亲密接触。拥挤的车辆,狭窄的小路,着急的行人,刺眼的车灯,起伏的鸣笛。车,停滞不前;人,寸步难行。我的心里也很堵,和这路、这车队一样。为什么好姐妹不能让着我一点呢?我就是脾气犟一点嘛,对她是没有恶意的。(环境描写,行人、车灯、鸣笛,堵车的境况与心里的郁闷交织在一起。)
  性急的司机不停地按着喇叭,可这也无济于事。
  终于,一辆绿色的三轮车试图让出一条路。车主是一位中年妇女,听口音应该是外地的。她小心翼翼地推着车,向路边高低不平的小径缓慢移动着。她的双手枯皱,像一块干枯的树皮,死死地缠着车把,害怕车翻到田野里。(比喻手法,形象地写出妇女应是历经磨难之人;“缠着”“害怕”,表明路窄,危险,让道确实不易,这更能突出让道之人方便他人的无私品质,也为男子的出现做铺垫。)
  道路状况有所好转,前面的车开始挪动。大家顿时舒了一口气,以为可以顺利通行了。前面一辆车突然停下来,车门打开,下来一位中年男子,他迅速穿过拥挤的车流,跑到三轮车旁,推起三轮车来。原来三轮车装得满满的,妇女有些吃力,险些掉进沟里。接着从其他车里陆续下来几个中年人,一起推动三轮车,摇摇晃晃的车终于平稳地停靠在路边。妇女笑着谢谢各位,其中一个男人摇摇手,笑着说:“我们该谢谢你才对,要不是你让路,我们的车都过不去!”车队顺利前行,很快,小路就畅通了。(通过紧凑的动作、朴实的语言、神态等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并制造了一个“推车开路”的场面,让读者在细节中领悟事理:让一步,帮一把,就都过去了。)
  是呀,要不是三轮车主动让行,谁也过不去。朋友之间有点矛盾或误会,谁都不让,只想到自己,矛盾或误会就不会解除。
  是呀,要不是大家都搭把手,谁也过不去。生活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坎儿,互相理解,搭把手,帮一把,也就过去了。
  我跟在车流的后面,哼着小曲,快步走在回家的路上。此时,我不再郁闷,心里反倒有几分温暖,我决定明天对我的姐妹说声对不起。(“温暖”一词照应题目。文末交代写作目的。)(指导老师 邹 童)
  简评
  本文旨在告诉读者:许多事情,大家彼此让一步,就过去了。
  作者精心安排两条线——车堵,心堵,将所选材料巧妙归属到中心统摄之中。人们互让互助,“车”过去了;心受感染,温情顿起,郁闷消散,“心”过去了。心随车动,叙事有条不紊,说理水到渠成。意随心动,让读者理解文中情理也是自然而然的事。
  开篇简短的自然环境描写,车队拥挤状况的简单交代,能让读者直观感受到“我”的心境;对妇女双手,中年男子的动作、语言的描写,以细节打动人;详略安排妥当,中心突出。
  作者没有刻意安排过渡词语,而是以“我”郁闷、纠结、释然的心理活动描写,以如话家常的语气语调,以对话的叙述方式,顺“意”而行文,衔接自然。“是呀”,承上对事件作出判断,启下引发议论,如跟读者倾诉心曲,引导读者体验“车让道,人感恩”的美好真情,免去单纯表达感悟的生硬感。
  最后的“温暖”体验和“决定”,照应题目,在圆合结构中突出作者的写作用意,达到以事悟理的目的。
其他文献
描写人,尤其是五官,最重要的是抓他们脸上最突出的特征来写。  道理很简单,实行起来也不困难。  把這个秘诀以灵活的教学方式传授给学生。  我嘱他们在课室里围成一个大大的圆圈,团团地坐好,然后,暗暗选定一个自己所要描写的对象,默默地观察,找出他与别人最大的不同在哪儿,再借用一个生动的比喻,把这特色“显现”出来。  我举出了一些例子加以说明。  比如,写嘴唇厚的人,可以这么说:  “把他的嘴唇切下来,
期刊
“呼——”在通往齐国的黄土路上,狂风肆虐,落叶飞舞。突然,一支车队从远方驶来,马蹄“嗒嗒”地响着,尘土飞扬……  “公子,前面就是卫国了!”年逾花甲的狐偃对身边双眼黯然无光的重耳说道。重耳伸了个懒腰,拨开车厢的窗帘,眼前一片荒凉,人烟稀少。“这是怎么了……”重耳不禁陷入沉思。几次颠簸后,狐偃的声音把他拉回到现实:“公子,王宫到了,请下车吧!”重耳跳下马车,在随从的陪伴下朝宫殿走去。  不料,刚走到
期刊
看恐怖片  帮妈妈点开一部恐怖片,我就去餐厅吃饭了。突然,我听见妈妈大声叫道:“有东西跳出来了,你快过来!”我一听差点把嘴里的饭喷出来,赶紧过去。原来是弹出了一个广告窗口。生日礼物  母亲对儿子说:“你的生日快到了,妈妈送你一只小狗当生日礼物吧?”  儿子说:“我不想要小狗,我想要个小妹妹。”  母亲没想到一向调皮的儿子会这么说,就问:“你为什么想要一个小妹妹呢?”  儿子回答:“因为有些事情我不
期刊
每个孩子出世时,都是镶嵌在父母心坎里的一颗“宝石”,很璀璨,很夺目,很珍贵,左看右看、横看竖看,都毫无瑕疵。这个时期,孩子是“言听计从”的小天使,要他圆,他便圆,要他扁,他就扁,甚至,要他变三角形或不规则形,都不成问题,亲子关系圆满无缺。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父母“盲目的溺爱”往往像无形的锥子,常常会让表面晶光灿烂的“宝石”生出肉眼难以觉察的“裂痕”。这种裂痕所造致的“内伤”,肯定是终生无可弥补的。
期刊
第20章  五个人影缓步走在荒凉的土地上。这里有几小块是沉闷的灰色,有几小块是沉闷的棕色,剩下的让人连看一眼的兴趣都无法引起。这里仿佛一片干涸了的沼泽地,植被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大约一英寸厚的尘埃覆层。这里很冷。  赞法德显然被这片土地弄得很抑郁。他一个人怒气冲冲地走开,很快消失在了微微抬高的一片地形背后。  风刺痛了亚瑟的眼睛和耳朵,腐臭的稀薄空气糊住了喉咙。然而,最刺痛他的却还是他的意
期刊
进入初三,我们班调换了几位任课老师,他们都有丰富的毕业班教学经验,其中有一位老师特别“不一般”。  这位老师长得“不一般”。他中等个头,由于年龄较大,皱纹深深地刻在他的脸上,头发虽已花白,却根根如松针般挺立,很是“倔强”。他看上去既严厉又慈祥。  开学第一天,这位老师就用“不一般”的方式和我们打招呼。他先是一言不发,在黑板上写下几个大字:目标在胸,心无旁骛,不图安逸,永不放弃。然后他看着每一位同学
期刊
柳叶刀指医生的手术刀,也是世界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的名称,《柳叶刀》这份杂志诞生于1823年,发扬的是闪亮的医者精神。一定程度上,“柳叶刀”就像中国的“悬壶”“杏林”“岐黄”一般,具有了借代意味。近期,我深深爱上了阿图?葛文德的《医生的修炼》一书,书不离身,以至书上沾满了教室的粉笔灰、食堂的饭菜味。  这本书吸引我的第一点是它近乎完美的装帧设计。一眼望去,一个干莲蓬立在封面中央,下方是疏淡的水墨
期刊
导语:  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写作训练要求是学写新闻。  本单元范文,我们选了一篇新闻特写。新闻写作我们练习得不多,可能不大会写,记叙文从小学就开始练习,我们弄清楚新闻特写与记叙文的异同,应该就能比较快地学会新闻写作。二者的相同点是都主要使用记叙手法,不同点是新闻特写讲究时效性,记叙文则没有时间限制。这是二者最根本的不同。记叙文一般要把一件事写完整,记叙的六要素交代清楚;而新闻特写则戒“完整”,戒
期刊
导语  写好一件事,是记叙文写作的基本要求。要做到这一点,除了要把记叙的要素交代清楚,突出文章的主题外,还应在叙事过程中做到过渡自然,从而让文章内部联系紧密,浑然一体。原文展示  一个善良的人  李 华  “滚!”我一声怒吼,将正低头摆弄机器的小宇赶到门外。“以后你只要跨进这门一步,就别怪我不客气!”“砰”的一声,门被我重重地关上。(以一个“滚”字作为文章的开头,确实能先声夺人,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期刊
原文  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二)  杨万里  松阴一架半弓苔①,偶欲看书又懒开。  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注释  ①弓:古时丈量地亩的计算单位,一弓为五尺。阐发  夏天的午后,炎热的太阳渐渐将空气的温度蒸得越来越高。在太阳下变热的空气轻灵地跃到高处,挤入室内。室内的空气也逐渐变得热情而兴奋起来。当越来越多的热空气弥漫于室内,伴书而眠的诗人额头浸出了细密的汗珠。终于,诗人热醒了,睁开双眼,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