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十三五”计划的不断推进,城市建设速度日益加快,环境问题成为了大家思考的重点。如何控制污染,给人们提供适宜的生态环境,成为了大家关注的重点。慢行交通作为一种低碳的交通行为,在“以人为本”的规划当中,加强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有效实施。慢行交通的推广首要解决的是安全问题,其也是健康环保的出行方式,可以为安全慢行交通系统的打造,提供可行性的慢行交通保驾护航,提高城市活力,改善城市形象。
关键词:城市慢行;交通安全;问题成因
一、城市慢行交通安全现状与特征
从目前的形势上看,非机动车运行的稳定性较差,非冲突和速差是造成非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并且骑自行车的人员很容易受伤,步行交通灵活性较强,并且这部分的治理较弱,违章等不安全因素较多。2007年的时候,我国道路交通死亡人数达到了104372人,骑自行车的占据10.72%,行人占据13.77%[1]。研究发现,小型契约与行人或者自行车碰撞速度主要集中在20千米每小时到60千米每小时之间,占据总事故的77.9%。当车低于这个速度的时候,事故率就会降低。另外,行人 /自行车交通事故基本形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具体的参见表格(1)。
二、城市慢行交通安全问题成因分析
第一,慢行交通设施规划与设计因素当中。(1)混合交通状况没有得到本质上的转变。(2)慢行交通衔接设施规定与设计的合理性不足。例如:上海黄浦区存在违章情况下的交通事故,行人死亡占比是62%。第二,从慢行交通组织与管理上看,(1)传统的交通组织方式冲突严重。(2)车辆乱停放占用了慢行交通空间。(3)车辆和行车管理上还存在非正常状态以及行人。速度越高,安全性越低。第三,行人自行车交通自身的不安全因素中,(1)行人和自行车的运行比较自由无序。(2)自行车和行人无安全保护设施, 自身安全性差。(3)不安全的过街心理和行为影响了过街安全。第四,机动车与慢行交通冲突的分析上,(1)无过街横道的一般路段上的冲突,属于无约束冲突,一旦出现比较严重。(2)慢行过街设施上的冲突,属于约束冲突。也是视线阻挡情况下的过街冲突。
三、城市慢行交通安全系统的对策设计
(一)慢行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战略地位
从战略的角度看,不少地区保障步行交通,并引导自行车合理的運行,促进动车向着公交方向进行转移。并且,在城市交通进一步发展的过程中,加强机动化交通设施与慢行交通设施,明确道路的优先权,实现车让人与人让车的目标完成。这样才能从本质上,改变交通安全性的问题。
(二)优化慢行系统交通组织
提高交通安全与交通运行的效率。制定一体化的组织方式。一体化的主要内容是在交通设计与组织、信号控制、管理的作用下,完成统一的处理。另外,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构架统一的交通信号。提高交叉口运行空间的明确性,缩小冲突,降低冲突点。例如:深圳冲突点由 52个减少到 28个。
(三)路段交通安全设计
第一,需要构建横断面慢行交通一体化。部分城市非机动车道改造成为公交专用道,步行空间变为自行车道,自行车道转变为公共车道。第二,构建慢行交通平面过街。在交通量较大的路段设置行人过街信号。行人过街横道设置在公交停靠上游位置。第三,立体过街设施。在过街行人流量大、自行车流量小路段上,降低设计成本,提高通行率。
(四)交叉口交通安全设计
交叉口交通安全设计上,(1)需要扩大交叉口的视野范围。(2)需要减小交叉口路缘石转弯半径。(3)需要实现交通渠化设计。例如:交通岛等设施引导的时候,需要减少冲突,提高行人过街的安全性。(4)需要考虑安全的绿化设计。有的位置为了避免遮挡视线,可以使用低矮的灌木种植方式。(5)需要优化交叉口信号配制。完成空间上交通流线在时间上的分离。(6)需要在干路上强制分离快慢交通。优化空间,保障各级路段的正常行驶。
(五)慢行交通系统安全的交通管理对策
第一,需要在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的基础上,优化交通分布,加强干路的开发,降低主干路交通影响。此路上需要设施单位进出口,或者是其它的措施,保证主干路的功能性。第二,构建和实施变堵为疏 、堵疏结合的方式[3]。转变原有的需求导向,防止行人违章穿行,提高过街合理性。第三,道路两侧的位置,可以构建交通设计与集中管理制度,提高过街设施的安全性。第四,需要加强交通管理安全性教育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提升行人的安全出行意识。对行人和非机动车的管理也需要进一步提升,打造一个良好的城市慢行交通环境。
总结:随着社会的进步,交通属于城市发展的骨架,交通的合理性和系统性,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呈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改善慢行交通安全的主要措施可以分为规划、设计、管理、执法四个方面。规划上需要优化土地,提升道路等级的匹配程度,提高交通需求性。设计上需要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提高精细化的程度。管理上需要快慢分离,统筹发展。执法上,需要提高安全交通的宣传力度与执法力度。结合不同的情况,制定不同的安全设计和管理措施。
参考文献:
[1] 赵晶心. 上海慢行交通的复兴与重塑——历史选择与未来挑战[J].交通与运输. 2018(04):15-16
[2] 韩金江,李芷欣,封华强. 桂林中心旅游区慢行交通系统研究[J]. 居舍. 2018(22):99-100
[3] 黄鹂,毕明岩,邓琳. 齐齐哈尔市劳动湖慢行交通走廊建设策略研究[J].建材与装饰. 2017(10):15-16
关键词:城市慢行;交通安全;问题成因
一、城市慢行交通安全现状与特征
从目前的形势上看,非机动车运行的稳定性较差,非冲突和速差是造成非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并且骑自行车的人员很容易受伤,步行交通灵活性较强,并且这部分的治理较弱,违章等不安全因素较多。2007年的时候,我国道路交通死亡人数达到了104372人,骑自行车的占据10.72%,行人占据13.77%[1]。研究发现,小型契约与行人或者自行车碰撞速度主要集中在20千米每小时到60千米每小时之间,占据总事故的77.9%。当车低于这个速度的时候,事故率就会降低。另外,行人 /自行车交通事故基本形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具体的参见表格(1)。
二、城市慢行交通安全问题成因分析
第一,慢行交通设施规划与设计因素当中。(1)混合交通状况没有得到本质上的转变。(2)慢行交通衔接设施规定与设计的合理性不足。例如:上海黄浦区存在违章情况下的交通事故,行人死亡占比是62%。第二,从慢行交通组织与管理上看,(1)传统的交通组织方式冲突严重。(2)车辆乱停放占用了慢行交通空间。(3)车辆和行车管理上还存在非正常状态以及行人。速度越高,安全性越低。第三,行人自行车交通自身的不安全因素中,(1)行人和自行车的运行比较自由无序。(2)自行车和行人无安全保护设施, 自身安全性差。(3)不安全的过街心理和行为影响了过街安全。第四,机动车与慢行交通冲突的分析上,(1)无过街横道的一般路段上的冲突,属于无约束冲突,一旦出现比较严重。(2)慢行过街设施上的冲突,属于约束冲突。也是视线阻挡情况下的过街冲突。
三、城市慢行交通安全系统的对策设计
(一)慢行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战略地位
从战略的角度看,不少地区保障步行交通,并引导自行车合理的運行,促进动车向着公交方向进行转移。并且,在城市交通进一步发展的过程中,加强机动化交通设施与慢行交通设施,明确道路的优先权,实现车让人与人让车的目标完成。这样才能从本质上,改变交通安全性的问题。
(二)优化慢行系统交通组织
提高交通安全与交通运行的效率。制定一体化的组织方式。一体化的主要内容是在交通设计与组织、信号控制、管理的作用下,完成统一的处理。另外,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构架统一的交通信号。提高交叉口运行空间的明确性,缩小冲突,降低冲突点。例如:深圳冲突点由 52个减少到 28个。
(三)路段交通安全设计
第一,需要构建横断面慢行交通一体化。部分城市非机动车道改造成为公交专用道,步行空间变为自行车道,自行车道转变为公共车道。第二,构建慢行交通平面过街。在交通量较大的路段设置行人过街信号。行人过街横道设置在公交停靠上游位置。第三,立体过街设施。在过街行人流量大、自行车流量小路段上,降低设计成本,提高通行率。
(四)交叉口交通安全设计
交叉口交通安全设计上,(1)需要扩大交叉口的视野范围。(2)需要减小交叉口路缘石转弯半径。(3)需要实现交通渠化设计。例如:交通岛等设施引导的时候,需要减少冲突,提高行人过街的安全性。(4)需要考虑安全的绿化设计。有的位置为了避免遮挡视线,可以使用低矮的灌木种植方式。(5)需要优化交叉口信号配制。完成空间上交通流线在时间上的分离。(6)需要在干路上强制分离快慢交通。优化空间,保障各级路段的正常行驶。
(五)慢行交通系统安全的交通管理对策
第一,需要在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的基础上,优化交通分布,加强干路的开发,降低主干路交通影响。此路上需要设施单位进出口,或者是其它的措施,保证主干路的功能性。第二,构建和实施变堵为疏 、堵疏结合的方式[3]。转变原有的需求导向,防止行人违章穿行,提高过街合理性。第三,道路两侧的位置,可以构建交通设计与集中管理制度,提高过街设施的安全性。第四,需要加强交通管理安全性教育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提升行人的安全出行意识。对行人和非机动车的管理也需要进一步提升,打造一个良好的城市慢行交通环境。
总结:随着社会的进步,交通属于城市发展的骨架,交通的合理性和系统性,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呈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改善慢行交通安全的主要措施可以分为规划、设计、管理、执法四个方面。规划上需要优化土地,提升道路等级的匹配程度,提高交通需求性。设计上需要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提高精细化的程度。管理上需要快慢分离,统筹发展。执法上,需要提高安全交通的宣传力度与执法力度。结合不同的情况,制定不同的安全设计和管理措施。
参考文献:
[1] 赵晶心. 上海慢行交通的复兴与重塑——历史选择与未来挑战[J].交通与运输. 2018(04):15-16
[2] 韩金江,李芷欣,封华强. 桂林中心旅游区慢行交通系统研究[J]. 居舍. 2018(22):99-100
[3] 黄鹂,毕明岩,邓琳. 齐齐哈尔市劳动湖慢行交通走廊建设策略研究[J].建材与装饰. 2017(10):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