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水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一起,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维护生态环境健康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大举措。本文主要介绍了临沂市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主要做法,对下一步水生态建设工作提出建议。
关键词:临沂市 水生态 文明创建 主要经验做法
1 基本概况
临沂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面积1.72万平方公里,平原、山区、丘陵各占三分之一。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818.8毫米,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55.4亿立方米。境内水系发达,共有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136条,沂河、沭河是流经我市最大的两条河流,沂河全长333 公里,流域面积10772 平方公里,其中临沂境内全长226 公里,流域面积9383平方公里;沭河全长300 公里,流域面积6410 平方公里,其中临沂境内全长181 公里,流域面积3937 平方公里。全市共有水库901座,塘坝9774座,有“千库万塘”之称。农田有效灌溉面积523.2万亩,农村自来水总受益人口887.73万人,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900平方公里。省级以上水利风景区29处,其中国家级6处,省级23处,沂河入选全国首届十大“最美家乡河”临沂市被水利部列为46个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市之一,是全省唯一的地级试点市。试点工作以来,我市投资140多亿元,实施了水系连通等10大类119项工程项目,水资源管理、水生态修复、水环境保护、水安全保障、水节约推进和水文化提升六大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圆满完成试点建设任务。
2 经验做法
2.1政府主导,部门共创,凝聚水生态文明建设新合力。市政府印发了《我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责任分工》,明确了119个项目的完成时限和责任单位,将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各有关县区和20个市直部门单位。市水利局作为牵头单位,成立了具体工作班子,负责试点工作的具体推进。各区县政府和市直各有关部门把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建立了工作例会、信息报送、资料汇总和督查檢查等四项制度,形成了统一指导、分工负责、协调有序的工作格局。
2.2 创新驱动,制度先行,打造水生态文明建设新引擎。以市场化配置生态环境资源为改革发展方向,在城镇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主要河流流域、森林资源、生态湿地等生态环境领域,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的长效机制,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将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社会经济用水量、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及完成率、城镇(乡)供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城镇(乡)污水集中处理率、湿地保有量及变化率等涉水指标纳入“临沂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2.3 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构建人水和谐的工程新布局。制定了“两带三区四网,一核十城百镇”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主要包括:建设沂沭河干流两条水生态健康带,强化带动功能;构建低山、丘陵和平原三大生态防洪功能区,提升安全水平;打造沂河、沭河、中运河和滨海水系四大健康水网,调配河湖连通;构筑中心城区水生态健康核心群,强化引领作用;建设市区、郯城、兰陵、莒南、沂水、沂南、蒙阴、平邑、费县、临沭十座水生态文明城市,统筹城乡管理;构建百镇水环境治理与水源地保护体系,改善人居环境。
2.4 以水定城,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宜居的北方大水城。持续强化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整治、水资源调度、城市洪涝整治、非常规水利用、水安全应急处置等方面的体制机制建设,实施了中心城区清水工程和两排工程,全面关闭沿河直排污水口,彻底清理机动渔船和非法捕鱼,消除河流污染水质面源,形成了水资源统一调度与水环境综合整治机制,提高了中心城区水安全保障能力。
3 相关建议
3.1 城乡统筹,水陆结合,管控水资源开发利用全过程。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周密规划,实施低山丘陵生态屏障构建、城乡供水工程建设、水利信息化管理建设、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水系连通工程建设、生态廊道工程建设、区域水环境整治、水系景观及文化提升、雨洪利用、再生水回用等项目,实现水资源开发利用全过程管控,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3.2以人为本,人人参与,共享水生态文明建设新成果。坚持实施“生态立市”战略,以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为契机,依托中心城区八河绕城的有利条件,大力建设“以水为魂”滨水生态宜居城市,着力打造人水和谐、人水相亲的宜居家园,水生态环境大幅度提升改善,为市民营造出了秀美宜居的生态环境。开展了美丽乡村创建,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农村新型社区、乡村风光休闲区“三区”融合发展,整洁乡村、风情乡村、美丽乡村“三村”梯度同建,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互补发展、和谐发展和一体化发展。
4 结语
水生态文明建设紧关人民的切身利益,水行政主管部门要牢固树立立足水生态文明建设,立足实际综合施策,积极加强河湖监管,实现水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好转,顺应新期待,建设“水清、河晏、岸绿、景美”的水环境。
关键词:临沂市 水生态 文明创建 主要经验做法
1 基本概况
临沂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面积1.72万平方公里,平原、山区、丘陵各占三分之一。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818.8毫米,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55.4亿立方米。境内水系发达,共有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136条,沂河、沭河是流经我市最大的两条河流,沂河全长333 公里,流域面积10772 平方公里,其中临沂境内全长226 公里,流域面积9383平方公里;沭河全长300 公里,流域面积6410 平方公里,其中临沂境内全长181 公里,流域面积3937 平方公里。全市共有水库901座,塘坝9774座,有“千库万塘”之称。农田有效灌溉面积523.2万亩,农村自来水总受益人口887.73万人,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900平方公里。省级以上水利风景区29处,其中国家级6处,省级23处,沂河入选全国首届十大“最美家乡河”临沂市被水利部列为46个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市之一,是全省唯一的地级试点市。试点工作以来,我市投资140多亿元,实施了水系连通等10大类119项工程项目,水资源管理、水生态修复、水环境保护、水安全保障、水节约推进和水文化提升六大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圆满完成试点建设任务。
2 经验做法
2.1政府主导,部门共创,凝聚水生态文明建设新合力。市政府印发了《我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责任分工》,明确了119个项目的完成时限和责任单位,将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各有关县区和20个市直部门单位。市水利局作为牵头单位,成立了具体工作班子,负责试点工作的具体推进。各区县政府和市直各有关部门把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建立了工作例会、信息报送、资料汇总和督查檢查等四项制度,形成了统一指导、分工负责、协调有序的工作格局。
2.2 创新驱动,制度先行,打造水生态文明建设新引擎。以市场化配置生态环境资源为改革发展方向,在城镇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主要河流流域、森林资源、生态湿地等生态环境领域,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的长效机制,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将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社会经济用水量、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及完成率、城镇(乡)供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城镇(乡)污水集中处理率、湿地保有量及变化率等涉水指标纳入“临沂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2.3 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构建人水和谐的工程新布局。制定了“两带三区四网,一核十城百镇”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主要包括:建设沂沭河干流两条水生态健康带,强化带动功能;构建低山、丘陵和平原三大生态防洪功能区,提升安全水平;打造沂河、沭河、中运河和滨海水系四大健康水网,调配河湖连通;构筑中心城区水生态健康核心群,强化引领作用;建设市区、郯城、兰陵、莒南、沂水、沂南、蒙阴、平邑、费县、临沭十座水生态文明城市,统筹城乡管理;构建百镇水环境治理与水源地保护体系,改善人居环境。
2.4 以水定城,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宜居的北方大水城。持续强化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整治、水资源调度、城市洪涝整治、非常规水利用、水安全应急处置等方面的体制机制建设,实施了中心城区清水工程和两排工程,全面关闭沿河直排污水口,彻底清理机动渔船和非法捕鱼,消除河流污染水质面源,形成了水资源统一调度与水环境综合整治机制,提高了中心城区水安全保障能力。
3 相关建议
3.1 城乡统筹,水陆结合,管控水资源开发利用全过程。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周密规划,实施低山丘陵生态屏障构建、城乡供水工程建设、水利信息化管理建设、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水系连通工程建设、生态廊道工程建设、区域水环境整治、水系景观及文化提升、雨洪利用、再生水回用等项目,实现水资源开发利用全过程管控,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3.2以人为本,人人参与,共享水生态文明建设新成果。坚持实施“生态立市”战略,以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为契机,依托中心城区八河绕城的有利条件,大力建设“以水为魂”滨水生态宜居城市,着力打造人水和谐、人水相亲的宜居家园,水生态环境大幅度提升改善,为市民营造出了秀美宜居的生态环境。开展了美丽乡村创建,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农村新型社区、乡村风光休闲区“三区”融合发展,整洁乡村、风情乡村、美丽乡村“三村”梯度同建,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互补发展、和谐发展和一体化发展。
4 结语
水生态文明建设紧关人民的切身利益,水行政主管部门要牢固树立立足水生态文明建设,立足实际综合施策,积极加强河湖监管,实现水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好转,顺应新期待,建设“水清、河晏、岸绿、景美”的水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