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障碍性贫血外周血和骨髓免疫活性分子变化及临床意义

来源 :中国免疫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jl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免疫活性分子异常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A)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测定AA患者骨髓(BM)及外周血(PB)白介素-2(IL-2)、Flt3配体(FL)、可溶性Fas配体(sFasL)的含量变化.结果:AA患者BM及PB中IL-2含量均显著升高;与正常对照相比,该种变化在急性AA尤为明显(P<0.01),绝大部分患者sFas-L含量增加;FL水平升高尤为显著,达正常水平的25倍以上,且PB与BM的浓度无区别,经治疗有效者IL-2、sFasL和FL明显下降,但sFasL和FL水平不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人骨髓瘤细胞U266中IL-6信号转导途径激活与细胞增殖促进效应之间的关系。方法:首先分别采用MTT、凝胶阻滞电泳(electrophoreticmobility shift assay,EMSA)和免疫沉
针对不同碳氮源及无机盐对芽胞杆菌EA915产弹性蛋白酶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酵母膏,无机盐硫酸镁,硫酸亚铁时弹性蛋白酶的产生有促进作用。初步
应用嗜热真菌Thermomyces lanuginosus DSM10635,采用固体发酵的方法探索耐热木聚糖酶的优化生产条件。在研究玉米芯,玉米皮,玉米秆,麸皮,松树屑,桦树屑等不同底物,在不同温度、玉米
采用超声波乙醇浸提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制备蜂胶活性提取物,分别以70%乙醇、丙三醇、聚乙二醇400作为溶剂将蜂胶活性提取物制成溶液。并通过超声波和加热方式对蜂胶活性提取物
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城镇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人多地少、能源缺乏、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凸显,已经成为束缚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本文从我国建筑节能的现状
目的:探讨在体外从干细胞中诱导出成熟DC的适宜环境。方法:分别将人胎肝、骨髓和脾细胞以及小鼠骨髓和脾细胞在体外用GM-CSF和TNF-α诱导,观察了第3、5、7天DC的收获情况。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