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同学们一样,事物也有自己的名字,有些事物名字还很特别呢,光看字面意思,你根本想不到它是什么东西。瞧,它们登场了。
“狗不理”。乍一听到它,你是不是以为说一件什么事儿。嘿嘿,它呀,其实是一种包子的名字——天津的“狗不理”,公认的中华美食。不过,包子为什么要叫“狗不理”呢?
一个说法是,有一个年轻的农村小伙子叫狗子,他十四岁就到天津一家蒸食铺做小伙计。因为心灵手巧又勤奋好学,很快练就了一手好活,便自己摆摊做包子。狗子做的包子色香味形都独具特色,生意十分兴隆,以至于狗子忙得顾不上跟顾客说话。这样一来,吃包子的人都戏称他“狗子卖包子,不理人”。久而久之,人们喊顺了嘴,都叫他“狗不理”,把他所卖的包子叫作“狗不理包子”。
“驴打滚”。看到这个词,你脑中的画面是什么?是不是一头小毛驴在地上滚来滚去,玩得很开心?哈哈,你想错啦,咱说的可是老北京的一种传统小吃。“驴打滚”其实是一种豆面糕,常见的做法是将蒸熟的黄米面团沾上黄豆粉,擀成片,抹上赤豆沙馅或红糖,再卷起来切成小块。既然如此,豆面糕为什么又称“驴打滚”呢?这是一种形象的比喻,因为黄米面团在黄豆粉里滚动而沾上黄豆粉,就像驴子在地上打滚身体沾上灰土和碎草一样。
原来,汉语有一种语言现象叫“转指”,“狗不理”由指人转指物,“驴打滚”由指动作转指食品。这个现象在语言学家那里是一个复杂的专业问题,但是在我们这里,就是一个有趣的发现了,这不,“猫叹气”来了。
在上海地区,“猫叹气”常常指一种有盖的陶钵;在江淮地区,“猫叹气”往往指一种有盖的竹篮子。这些带盖子的东西为什么叫“猫叹气”呢?同学们,开动脑筋想一想其中的奥妙吧?
除了介绍的几种,像这样有趣的“转指”,你还知道哪些呢?
同学们认识我吗?我也有一个特别的名字哦!
“狗不理”。乍一听到它,你是不是以为说一件什么事儿。嘿嘿,它呀,其实是一种包子的名字——天津的“狗不理”,公认的中华美食。不过,包子为什么要叫“狗不理”呢?
一个说法是,有一个年轻的农村小伙子叫狗子,他十四岁就到天津一家蒸食铺做小伙计。因为心灵手巧又勤奋好学,很快练就了一手好活,便自己摆摊做包子。狗子做的包子色香味形都独具特色,生意十分兴隆,以至于狗子忙得顾不上跟顾客说话。这样一来,吃包子的人都戏称他“狗子卖包子,不理人”。久而久之,人们喊顺了嘴,都叫他“狗不理”,把他所卖的包子叫作“狗不理包子”。
“驴打滚”。看到这个词,你脑中的画面是什么?是不是一头小毛驴在地上滚来滚去,玩得很开心?哈哈,你想错啦,咱说的可是老北京的一种传统小吃。“驴打滚”其实是一种豆面糕,常见的做法是将蒸熟的黄米面团沾上黄豆粉,擀成片,抹上赤豆沙馅或红糖,再卷起来切成小块。既然如此,豆面糕为什么又称“驴打滚”呢?这是一种形象的比喻,因为黄米面团在黄豆粉里滚动而沾上黄豆粉,就像驴子在地上打滚身体沾上灰土和碎草一样。
原来,汉语有一种语言现象叫“转指”,“狗不理”由指人转指物,“驴打滚”由指动作转指食品。这个现象在语言学家那里是一个复杂的专业问题,但是在我们这里,就是一个有趣的发现了,这不,“猫叹气”来了。
在上海地区,“猫叹气”常常指一种有盖的陶钵;在江淮地区,“猫叹气”往往指一种有盖的竹篮子。这些带盖子的东西为什么叫“猫叹气”呢?同学们,开动脑筋想一想其中的奥妙吧?
除了介绍的几种,像这样有趣的“转指”,你还知道哪些呢?
同学们认识我吗?我也有一个特别的名字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