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分析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nglei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步伐不断加快的大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了小学阶段的主要教育目標,教育部门对这个方面的工作也越来越重视。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想观念形成的关键阶段,品德与社会作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平台,在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了小学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就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展开了一系列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阶段  品德与社会  创新能力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5-0080-01
  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渗透对小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育地位得到不断的提升,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小学教师应该认识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性意义,结合这门课程的教育目标,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为学生开展教学活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
  一、革新教师的教学观念
  对于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教师自身所坚持的教学理念以及选择的教学方法能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学生理解这门课程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对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在小学生身心成长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形成清楚的认知。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在设计教学计划的过程中应该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融入到教学目标当中。教师形成正确的教学观念是达到培养学生形成创新能力这个教学目标的前提。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应该将研究新课改内容作为着手点,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方向,革新自身的教学观念。
  二、为学生提供自主合作学习的机会
   要想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目标,小学思想品德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使学生以合作的形式进行这门课程的学习[1]。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能使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探究意识得到提高,促进创新能力的形成。例如,教师讲解到“健康文明的家庭生活”这个部分时,教师可以对班级的学生进行科学分组,使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知识点探究,教师为每个小组的学生布置一个学习任务,“家和万事兴是大家所熟知的传统古训,那么其中的和与兴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不同的学生思考和理解这句古训的角度不同,学生在小组间进行合作探究的过程,是其创新思维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创新能力。
  三、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包含的很多内容都是以生活元素或者实际案例的形式呈现的。这样的知识点为教师创设教学情境提供了良好的条件[2]。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在更加直观的情境中理解教师讲解的内容。例如,教师讲解到“安全的成长”这个部分时,本章节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保护自己的方法,并能珍惜生命。教师可以根据生活中的一些案例作为背景,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比如,看到一个学生落水的情境、家中的电器起火的情境、在公共场合与父母走散的情境等,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分别表演不同的情境,并在表演后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另外,教师也可以用信息化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一些案例的发生过程,让学生判断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进行自救。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其创新能力。
  四、开展创新实践教学活动
   创新实践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重要方法。仅仅将课堂作为教学平台的教学方法具有较强的局限性[3]。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应该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相互结合,形成一股教学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例如,教师讲解到“亲近家乡”这个部分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附近的博物馆、科技馆等场所进行参观,每个学生在参观之前应该自己查找一些关于家乡的资料,从不同的方面介绍自己的家乡,在参观活动时,学生分别担任“导游”,为其他学生介绍自己准备的资料。学生可以选择合适的介绍方式,在介绍形式方面进行创新。活动结束后,教师带领学生回到教室,通过投票的方式选择一名“最佳导游”。
  综上所述,将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平台已经成为了一种教育发展趋势。小学教师应该在对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的特点形成清楚认知的基础上,通过革新自身的教学观念,为学生提供自主合作学习的机会,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以及开展创新实践教学活动的方式向学生讲解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知识。通过本文对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展开的一系列分析,希望能为促进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桂先元.利用多媒体创新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39):80-81.
  [2]刘晓智.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8(25):135+165.
  [3]周筠.走进生活 巧妙学习——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构建生活化学习方式的探究[J].小学教学参考,2018(24):77-78.
其他文献
【摘要】笔者以初中语文教材叙事类习作为例,对“样例学习”在习作课堂的应用与创新作了研究,通过“样例的开发”、“样例的应用”等策略的构建实施,充分发挥“样例”的价值,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关键词】初中 叙事类习作 开发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5-0092-01  一、“样例学习”应用于习作教学现状分析  1.指导过于笼统,
期刊
【摘要】在高中的教学工作中,政治课教学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而活动课程的开展对学生的知识理解和运用都有着很好的效果,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如何开展活动课程,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我们作为任课教师应该去研究和探讨的重点。所以,本文从实际出发,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和课堂实践,从以下方面探讨高中政治教学中课堂活动的开展。  【关键词】高中政治 课堂活动 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2 【
期刊
【摘要】时事政治课,在教学的组织过程中,教师哪些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哪些是“不为,是为了有为”;学生哪些是“必须为”,哪些是必须需要老师的引导,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有所为 有所不为 时事政治课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5-0081-02  “有所为,有所不为”,但“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正应了“教是为了不教
期刊
【摘要】学困生的转化一直以来都是教育工作中的大难题。本文对中职园林专业学困生的成因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家庭及社会的错误影响、学生学习习惯和本身的认知差异、教材内容和教师教学方式影响是主要原因。在转化学困生时,要营造良好的学习舆论氛围,通过重点关注、分层教学、改善教学方式等方法,不断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从而实现学困生向学优生的转化。  【关键词】高中 生物 学困生 转化  【中图分类号】G63
期刊
【摘要】幼儿时期是一个人个性刚刚开始形成的初始时期,也是幼儿品德养成的基础阶段。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就说过,六岁之前是对一个人进行人格教育的最佳时期,无论是人生倾向、行为习惯还是态度等,都可以在幼儿时期进行指导,这是一个重要的奠定阶段。我国相关文件和纲要也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工作者要重视对幼儿道德以及行为习惯的培养,这对幼儿一生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在幼儿时期,孩子们各个方面都还尚未
期刊
【摘要】校园文化即指学校经过长期的发展积淀而逐渐形成共识的一种价值体系,包括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办学思想等。但不可忽略与否认的是教育与国家和社会发展切割不断的联系,即任何阶段的教育皆应与当下时代发展的必然需求相契合,与社会的主流核心价值观念相衔接,以真正从思想上培育为社会所承认的人才。而作为学校发展重要保证的校园文化便理应以核心价值为根源性的参考依据,进行特色校园文化的建设和打造。  【关键词】核
期刊
【摘要】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發展是我国教育实现从精英教育迈向大众教育的必由之路。本文从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的推进现状入手,探究在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再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或优化建议,以期为持续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提供一些有益参考或借鉴。  【关键词】普通高中 多样化 特色化 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9.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
期刊
【摘要】“随文小练笔”是“读”与“写”的有机结合,是在学生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巧妙利用文本涵盖的素材,引导学生动笔表达的一种方式。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实践中,可以从关注文本表达方法的角度来设计小练笔,为学生创设语言文字训练的机会。本文主要从关注文本的典型句式、精彩段落、篇章手法去进行小练笔训练的探究。  【关键词】高年级语文 文本小练笔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21世纪的中国应该成为人人懂法、守法之邦。充分发挥法律的督导机制作用,是推进法学教育的系统建设,为更多法学专业学习者创造多层次多样化的学习机会,是发扬法学教育光大的关键,从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关键词】法学教育 督导机制  【基金项目】1.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课题计划(省重点课题),黑龙江高校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编号:GBB1317025)。2.201
期刊
【摘要】学生成长辅导室是在新形势下适应时代需求而产生的一种新型心理健康教育载体,是教育教学工作的补充,是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的重要内容。理解其内涵、产生的必要性,探讨其建设方案及反思建设效果,为更好的建设学生辅导室提供依据,是此文写作目的。  【关键词】高校 心理健康教育 成长辅导室 特色  【中图分类号】B84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51-0256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