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时期是一个人个性刚刚开始形成的初始时期,也是幼儿品德养成的基础阶段。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就说过,六岁之前是对一个人进行人格教育的最佳时期,无论是人生倾向、行为习惯还是态度等,都可以在幼儿时期进行指导,这是一个重要的奠定阶段。我国相关文件和纲要也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工作者要重视对幼儿道德以及行为习惯的培养,这对幼儿一生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在幼儿时期,孩子们各个方面都还尚未定型,具有非常强的可塑性,教师一定要抓住这一点。本文探讨谈谈幼儿教育与德育元素的结合发展问题。
【关键词】幼儿 教育 德育 结合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5-0022-02
幼儿园时期是幼儿养成一生良好品德行为的关键时期,老师需要在此期间对幼儿进行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准则的思想品德教育,促使幼儿在幼儿阶段就形成较为完备的良好品德习惯,为日后优秀人格的形成打下夯实的基础。德育教育应该贯穿整个一日活动各环节,可以在多个活动范围内构建关于德育教育的平台,引导幼儿认识德育,继而形成良好的德育,促进德育教育的发展,德育教育在教育思维理念的同时,也应该在幼儿的行为上进行教育,德育教育是很重要的教育环节。
1.营造德育氛围,注重品格培养
对于幼儿身心发展有很多的影响因素,环境就是其中之一。在和谐、宽松的环境中,幼儿的态度非常积极,情绪也比较愉快,对于教育也乐意接受。反之,在一个沉闷、紧张的环境中,幼儿的态度将会非常消极,情绪也会十分低落。因此,教师要注重环境的营造,根据实际情况创造德育氛围,在此基础上将品德教育一点点渗透其中,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教师可以带领和组织幼儿在幼儿园的走廊上张贴一些励志故事的图片,幼儿在日常活动中经常看到这些励志故事,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另外,教师还可以给幼儿讲一些童话故事、神话故事等幼儿特别喜欢听的小故事,让幼儿能够从中感受到我国的传统美德。譬如,我在教学中就经常给幼儿讲一些精卫填海、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利用这些故事培养幼儿坚持不懈、吃苦耐劳、坚强勇敢以及谦让的品格,促进幼儿品德形成。过春节的时候,组织幼儿一起布置校园,挂中国结、红灯笼等,让幼儿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氛围, 这些实实在在的生活教育让幼儿感受到爱的熏陶,孩子们在这种良好的德育氛围中受到相应的启发。
2.组织集体活动,增强德育效果
任何的教育活动,如果脱离了具体的实践就成了空洞的说教。因此,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一定要将其与实际生活有效联系起来,根据实际情况开展集体活动,让幼儿在具体的活动中获得发展和成长,从而拓展幼儿的能力和品德。只有将理论和实践有效结合起来,才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和健康发展。譬如,教师可结合教室的环境主题墙面布置“妈妈,您辛苦了”、“我是环保小卫士”等一些主题墙饰,通过这种方式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
例如,在一次“我是环保小卫士”主题墙饰创设活动中,我组织幼儿一起去校园里捡垃圾,在孩子们捡垃圾的过程中,了解了垃圾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明白了不能乱扔垃圾,通过这种亲身体验的方式培养了孩子们的环保意识。
3.注重语言教学,渗透德育元素
在幼儿园各种教学活动当中,大多数的语言交流活动,动听的儿歌,感人的童话,曲折的小说等,往往都饱含着一些为人处世的人生哲理与良好思想品德素质,都可以使幼儿在聆听与了解之中体会主人公在其中所表现出的诚实、勇敢、善良等等的品质,教幼儿在课堂教学中学习主人公的良好品德,正确认识美丑善恶。用大多数幼儿都喜欢的童话故事,以及优美的儿歌去感染幼儿,让他们在学习感兴趣的事物当中一并提高自己对道德品质的认知与了解,提高幼儿辨别曲直的能力,以主人公为幼儿树立榜样,让幼儿以此为标杆学习,在日常的语言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讲到以礼待人,学会如何与人正确交往,提高为人处事的礼仪道德标准要求我们从幼儿时期开始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而在幼儿园中,老师可以在语言活动中要求幼儿互相谦让,以文明友好的方式对待他人,以日常的语言活动教学为基础,逐步养成幼儿良好的行为道德习惯,构建和谐友好的幼儿园学习环境。
在传统的德育教育中,教育者占德育的主导位置,单方面的给受教育者灌输人性道德的知识,却没有站在幼儿的角度考虑他们是否感兴趣,是否需要。然而实现德育的根本核心是自律和自我约束,而不是教育者的强行捆绑。最终导致德育工作的效果不但不如人意,还无法实现德育工作的最终目标。因此,我们在德育工作过程中始终要以贴近生活、幼儿、实际为基本原则。同时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價值观,以及培养幼儿正确的道德观念,使幼儿成为一名真正的德才兼备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淑娴.立德树人理念下幼儿园德育工作探微[J].成才之路,2018(29):11.
[2]曾秀珍.幼儿园德育教育的途径[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6):167.
[3]陈珊珊.抓好幼儿德育,养成良好行为习惯[J].贵州教育,2018(07):23-25.
【关键词】幼儿 教育 德育 结合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5-0022-02
幼儿园时期是幼儿养成一生良好品德行为的关键时期,老师需要在此期间对幼儿进行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准则的思想品德教育,促使幼儿在幼儿阶段就形成较为完备的良好品德习惯,为日后优秀人格的形成打下夯实的基础。德育教育应该贯穿整个一日活动各环节,可以在多个活动范围内构建关于德育教育的平台,引导幼儿认识德育,继而形成良好的德育,促进德育教育的发展,德育教育在教育思维理念的同时,也应该在幼儿的行为上进行教育,德育教育是很重要的教育环节。
1.营造德育氛围,注重品格培养
对于幼儿身心发展有很多的影响因素,环境就是其中之一。在和谐、宽松的环境中,幼儿的态度非常积极,情绪也比较愉快,对于教育也乐意接受。反之,在一个沉闷、紧张的环境中,幼儿的态度将会非常消极,情绪也会十分低落。因此,教师要注重环境的营造,根据实际情况创造德育氛围,在此基础上将品德教育一点点渗透其中,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教师可以带领和组织幼儿在幼儿园的走廊上张贴一些励志故事的图片,幼儿在日常活动中经常看到这些励志故事,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另外,教师还可以给幼儿讲一些童话故事、神话故事等幼儿特别喜欢听的小故事,让幼儿能够从中感受到我国的传统美德。譬如,我在教学中就经常给幼儿讲一些精卫填海、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利用这些故事培养幼儿坚持不懈、吃苦耐劳、坚强勇敢以及谦让的品格,促进幼儿品德形成。过春节的时候,组织幼儿一起布置校园,挂中国结、红灯笼等,让幼儿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氛围, 这些实实在在的生活教育让幼儿感受到爱的熏陶,孩子们在这种良好的德育氛围中受到相应的启发。
2.组织集体活动,增强德育效果
任何的教育活动,如果脱离了具体的实践就成了空洞的说教。因此,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一定要将其与实际生活有效联系起来,根据实际情况开展集体活动,让幼儿在具体的活动中获得发展和成长,从而拓展幼儿的能力和品德。只有将理论和实践有效结合起来,才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和健康发展。譬如,教师可结合教室的环境主题墙面布置“妈妈,您辛苦了”、“我是环保小卫士”等一些主题墙饰,通过这种方式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
例如,在一次“我是环保小卫士”主题墙饰创设活动中,我组织幼儿一起去校园里捡垃圾,在孩子们捡垃圾的过程中,了解了垃圾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明白了不能乱扔垃圾,通过这种亲身体验的方式培养了孩子们的环保意识。
3.注重语言教学,渗透德育元素
在幼儿园各种教学活动当中,大多数的语言交流活动,动听的儿歌,感人的童话,曲折的小说等,往往都饱含着一些为人处世的人生哲理与良好思想品德素质,都可以使幼儿在聆听与了解之中体会主人公在其中所表现出的诚实、勇敢、善良等等的品质,教幼儿在课堂教学中学习主人公的良好品德,正确认识美丑善恶。用大多数幼儿都喜欢的童话故事,以及优美的儿歌去感染幼儿,让他们在学习感兴趣的事物当中一并提高自己对道德品质的认知与了解,提高幼儿辨别曲直的能力,以主人公为幼儿树立榜样,让幼儿以此为标杆学习,在日常的语言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讲到以礼待人,学会如何与人正确交往,提高为人处事的礼仪道德标准要求我们从幼儿时期开始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而在幼儿园中,老师可以在语言活动中要求幼儿互相谦让,以文明友好的方式对待他人,以日常的语言活动教学为基础,逐步养成幼儿良好的行为道德习惯,构建和谐友好的幼儿园学习环境。
在传统的德育教育中,教育者占德育的主导位置,单方面的给受教育者灌输人性道德的知识,却没有站在幼儿的角度考虑他们是否感兴趣,是否需要。然而实现德育的根本核心是自律和自我约束,而不是教育者的强行捆绑。最终导致德育工作的效果不但不如人意,还无法实现德育工作的最终目标。因此,我们在德育工作过程中始终要以贴近生活、幼儿、实际为基本原则。同时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價值观,以及培养幼儿正确的道德观念,使幼儿成为一名真正的德才兼备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淑娴.立德树人理念下幼儿园德育工作探微[J].成才之路,2018(29):11.
[2]曾秀珍.幼儿园德育教育的途径[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6):167.
[3]陈珊珊.抓好幼儿德育,养成良好行为习惯[J].贵州教育,2018(07):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