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志愿服务模式的医学生人文素养路径探究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aixin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医务工作者个人人文素养是决定医患关系是否和谐的重要指标。医学院校作为培养医疗行业后备人才的主阵地,必须深刻认识到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对医患关系发展产生的影响。严格地按照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深入探讨和分析提高医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医学专业人才。主要以志愿服务模式为基础分析与探讨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路径。
  [关    键   词]  志愿服务;医学生;人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0-0172-02
   医学生是推动我国医疗事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后备力量,医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是确保医疗卫生事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基礎。志愿服务主要是通过将医学生内在人文素养价值取向与实践特性紧密结合在一起,为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全面提升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由于医学生是我国医疗队伍重要的后备力量,怎样构建以提高医学生人文素养为主的医学生志愿服务体系,是当前医学院校必须予以充分重视的问题。
   一、志愿服务对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的意义
   (一)有利于丰富医学生的人文知识
   医学院校在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时,应该从医患沟通技巧、团队精神培育等方面着手加强医学生志愿者岗前培训工作的力度,帮助医学生加深对人文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医学生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将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法律等人文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融合在一起,深刻反省和认识自己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高自身的独立思考能力、自我教育以及主动学习意识,才能达到进一步完善自身人文知识体系的目的。此外,学生在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时,必须充分重视课堂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之间存在的差距,并在积极参加志愿服务的过程中,积累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才能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人文知识。
   (二)有利于塑造医学生的人文精神
   首先,通过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方式,培养医学生关爱他人的能力。尊重和爱护生命是每一个医学生都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医学生在参加志愿服务时,应该通过与患者近距离接触的方式,增进自身对患者的关爱之情,用自己的真心呵护、关爱每一个患者,用自己的大爱之心感化患者,为患者战胜病魔和恐惧心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其次,志愿服务活动对于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增强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医学生不仅是我国青年志愿服务的生力军,更是祖国和民族发展的希望。医学生应该在参加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深入医学人才缺乏的基础工作岗位上与人民需要的地方参加社会实践。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了解我国的国情、社情以及民情,磨炼自己的意志,树立忧国忧民的意识以及改变我国医疗条件的决心和信心,为国家、民族以及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最后,志愿服务活动有助于培养医学生的职业素养。医学生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不但要掌握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还应充分重视自身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医学院校在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时,应该要求医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引导医学生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独立思考、自我教育以及思维创新的能力,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尽力帮助患者,关心和爱护患者,为患者就诊治疗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三)有利于培育医学生的人文行为
   医学生的人文行为体现在为患者诊疗的每个环节中,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获取患者的详细病情并以此为基础制定科学合理的医疗决策。只有在诊疗过程中给予患者充分的尊重、关心和鼓励,才能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和决心。医学生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时,通过与服务对象的近距离接触和沟通,了解服务对象的心结和服务需求,然后利用自身掌握的医学专业知识、临床经验解决问题。学生在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过程中,尊重服务对象的意见,仔细观察服务对象的精神状态,给予患者言语的安慰和行动的抚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温暖服务对象,为患者营造轻松的就诊环境,帮助患者战胜紧张和恐慌的心理,充分利用情感教育感化患者,提高医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经验,为医学生后期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志愿服务与医学生人文素养融合发展路径
   (一)通过医学生志愿服务组织,培育医学生的人文精神
   志愿服务因为其具有的实践性特点,不仅是提高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效果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医学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实现促进医学生志愿服务与人文素养稳步提升的目的,医学院校应该在充分重视医学生志愿者个体精神驱动的基础上,根据医学院校教育教学的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建立医学生志愿服务常态化发展的体系。首先,学校层面。医学院校应该在充分重视参加志愿服务对学生人文素养培养重要性的前提下,紧紧围绕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培养目标,将志愿服务作为医学生人文社会实践教育的重要内容,建立完善的医学生人文素养配套制度,为医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同时充分发挥志愿服务组织的优势,建立青年志愿者学会,推动具有影响力的医学生志愿服务项目,扩大志愿服务活动的影响力,提高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效果。其次,社会层面。虽然社区、医院等是医学生开展医疗健康志愿服务的重要场所,但是由于民生领域包括社区、医院中医疗健康志愿服务场所,所以医学生志愿者应该从社区走向社会,肩负更大的社会志愿服务责任,将社会医疗实践服务与医学院校的建设和发展紧密衔接在一起,通过搭建志愿服务平台的方式,为广大患者提供精准化的医疗志愿服务,提高医学生的社会服务能力,为我国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二)保证医学生志愿服务专业,提升医学生的主观能动素养
   医学生在参加志愿服务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自觉主动地承擔社会责任,积极投身于社会活动和社会建设工作中,为人民群众提供服务,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所以,医学院校在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时,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提高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1)医学生必须迅速发展从大学生志愿者到医学生志愿者角色的转换。医学生应该在甘于奉献志愿精神的引导下,追求大学人文精神的核心内涵,才能体现出大学精神中孕育的志愿精神。医学院校在组织医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时,必须体现出志愿服务活动的自主体验、自主学习以及自主提升的主观能动性。由于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是价值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不仅需要理性知识的传授,而且还要求医学生在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时,用心关爱患者、用自己真挚的感情感染患者,才能体现出医学生志愿服务者身份的特点。这就要求医学院校必须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加强医学生人文素养发展自主性培养的力度,帮助医学生构建完整的人文素养体系,才能将医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2)医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必须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针对当前医学生志愿服务工作专业化不足以及志愿服务内容缺乏专业性与独立性的问题,医学院校在组织医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时,应该通过在社区服务中为患者提供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监测、健康教育、健康知识普及等服务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与患者直接接触的机会。另外,由于医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效果与学生自身技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医学生必须在学习过程中努力提高自身职业技能,严格按照医术和仁心协调发展的要求开展志愿服务工作,才能得到广大群众对志愿服务工作的认可。
   (三)实现医学生志愿服务常态化,增强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志愿服务作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医学院校必须紧跟社会发展的脚步,优化和完善医学生志愿服务的机制和体系,引导医学生志愿服务向着规范化、专业化方向不断地发展,才能达到促进医学生志愿服务组织水平和服务质量稳步提升的目的。作为医学院校,在推动医学生志愿服务常态化发展的过程中,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首先,医学生志愿服务必须扎根人民群众,始终坚持以民生为导向的原则,开展医学志愿服务工作。医学生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积极投身于健康志愿服务活动,深入基层、联系群众,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医疗健康服务。此外,为了确保医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全面开展,医学院校应该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组织医学生开展公益志愿服务,要求学生在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过程中,关注地方医疗事业的发展情况,帮助人民群众解决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医疗救助问题。其次,建立常态化医学生志愿服务机制。由于社区是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所以医学生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时,应该以社区为中心,走进社区向人民群众宣传医疗健康知识,增强人民群众对志愿服务工作的认可度。此外,医学生必须在参加志愿服务工作时,体现出志愿服务的精神和特点,将志愿服务作为自己习惯的生活方式,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到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工作中。
   三、结语
   总之,医学生作为我国医疗队伍重要的储备力量之一,虽然专业的医疗知识和过硬的医疗技能是医学生日常学习中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但是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却是决定其是否能够成为一名合格医生的关键指标。也就是说,只有具备高尚医德的医务工作者,时时刻刻站在患者的角度想患者所想、为患者服务,用自己充满爱心的服务意识和科学沟通方式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才能为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刘永杰.高职医学生医学人文素养培育路径研究[J].品位·经典,2020(6):123-124.
   [2]周诗雪,姜兆权.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路径研究[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6):63-65.
   [3]王讷.浅析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路径[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9(6):74-76.
   [4]韩军.综合性大学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养培育路径研究[J].河南教育(高教),2019(5):22-24.
  编辑 司 楠
其他文献
成果导向教育是一种将学生的顶峰学习成果作为教学活动导向的新型教育理念,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教育结果与目标的一致性.从成果导向教育的内涵出发,遵循成果导向教育的特点和
[摘 要] 班主任工作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正常运行的基础。做好班主任工作,可以引导高职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加强自我管理,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并推动高职院校教育向前发展。近几年来,高职院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高职学生数量快速增长,学生素质却良莠不齐,给高职院校班主任工作带来了挑战。因此,高职院校班主任必须认真分析、研究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班主任;工作思路
[摘 要] 现阶段,大数据已经成为我国高校开展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工具,各类数据信息得到了充分利用,给管理决策的制定提供了有力支持,师生之间的距离在无形中大大拉近,可以说大数据的应用有诸多的好处。然而大数据的应用是一柄双刃剑,还会引起一些负面效应,需要高校加以应对,如数据信息安全问题、无效数据较多、数据标准体系不够完善等。探讨大数据对现代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并提出行之有
[摘 要] 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遭遇功利化、程式化、形式化等多重困境,主要原因为存在主体性缺失、价值观错位、知情意失衡等问题。重视发挥美育的重要作用,探索美育与高校思政课深度融合的路径机制,把各种资源调动起来,打造知情意统一、真善美汇聚的大美育格局,是高校思政课应对时代挑战的有效途径。需要教学理念、内容、设计、考核多方发力,把铸魂育人融入学校美育全过程,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促进大学
[摘 要] 新時期,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顺利推进。通过实践整合、科技协作、界外阅读等多种方式,全面渗入青年的现实生活,青年马克思主义教育使命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基于此,以青年马克思主义教育为核心,阐述了青年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使命,结合青年马克思主义教育遇到的现实挑战,从理论层面探究了青年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创新措施。  [关 键 词] 青年;马克思主义教育;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4
法学——rn明德崇法 奉献社会rn[专业描述]rn法学研究法律规范、法律关系以及法律体系的内容、结构和要素,同时也研究法律的实际效力、效果、作用和价值.在法学专业,学子主要
期刊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rn以计算丈量世界 用代码书写人生rn[专业描述]rn近些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物联网、深度学习、量子计算等技术快速发展
期刊
临床医学——rn医者仁心 悬壶济世rn[专业描述]rn与深耕实验室,跟实验数据较劲的基础医学研究者不同,临床医学者主要侧重于临床实践,毕业生将来大多会从事临床工作,也就是医
期刊
大学是知识文化与人文精神的高地,也是科学研究和探索的前沿,肩负着知识创新、文化传播、技能培养和引领精神、健全人格的使命.一所所大学,将代代热爱知识、奋发向上的青年人
期刊
[摘 要] 科教融合是研究型高校强化科研育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以光学与长度计量课程为例,剖析了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分析了科教融合引用的可行性,并从基于问题导向的课堂教学、基于案例探究的专题研讨和基于设计思维的课程实验三个方面以科教融合的视角对课程建设进行了研究。  [关 键 词] 科教融合;光学与长度计量;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