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倾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力求参与该活动的心理倾向。人有了某种兴趣,就会对该事物或活动表现出肯定的情绪态度。
【关键词】初中维吾尔语 后进生 学习兴趣 培养探讨
任何一种兴趣都会使人因获得这方面的知識或从事该项活动而体验到情绪上的满足,一个人如果对音乐有兴趣,他就不仅常常唱一些歌曲,而且会主动地去收集歌曲并努力学会唱,这就是由兴趣而引起的主动的学习参与。维吾尔语学习也是一样的道理。维吾尔语教学中最让老师操心的自然是那些后进生,他们基础差,学无兴趣,不求上进,上课心不在焉,作业应付了事,甚至只字不写。有教育专家说,教师要有一把扇子,要善于把学生求知之火扇得旺旺的。我们维吾尔语教师要用一把怎样的扇子来扇起后进生的求知欲呢?
一、表扬肯定,激发兴趣
每一个学生,不管他过去和现在有多差,他们的内心深处,或多或少都有积极向上的心理,我们维吾尔语教师应当抓住这一心理特征,用扇子帮助他们燃起这一点星星之火。我曾经教过这样的一个学生,他的成绩非常差,教过的维吾尔语短文一句也背不了。为了让他记住,我让他每次只背五句,他花了大约一个星期的时间,终于将其中五句背下来了,我让他当着全班同学背一遍,他断断续续地背了一遍。我让全班同学鼓掌表示肯定。这个同学当时便激动得泪流满面。他上课不能认真听讲,老师讲的内容他无法听懂,总是坐在教室里走神,书写不工整。很难得到老师的一次表扬,当他终于背下了这篇维吾尔语短文,并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表现和肯定,其内心的喜悦和激动可想而知。所有的只有与兴趣结合,才能保持牢固的记忆。我们更应当激发学生更深层次的兴趣,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知识带来的内在的快乐体验,维吾尔语学习本身就能让人感到快乐和有趣,这种趣味来自于对维吾尔语知识的体验,对思维过程愉悦。
二、分类教学,降低难度
为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便于因材施教,每学期的复习阶段,我对自己所任教的班级进行分类教学,按学习成绩高低把一个班的学生分成AB两类,其中A类是后进生。这类学生一般不超过总人数的20%,我让他们独为一组,对他们放低要求。确立他们的复习重点为维吾尔语基础知识和写作训练(因为阅读分析能力的培养不可能立竿见影),且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写作的练习也尽可能地降低难度,放宽要求。同时,还规定了一系列“优惠”措施,如一周内完成规定任务的可以不做家庭作业,成绩进步的可以当组长等。这样,后进生之间展开了竞争,他们对复习课也就不再厌倦不堪了,成绩也普遍提高了。
三、愉快教学,寓教于乐
曾经有段时间,我班许多同学对取绰号津津乐道,而且我发现几个后进生的绰号不太文雅,有伤他们的自尊。为此,我组织班干部开展一次以“说绰号,取绰号,写绰号”为主题的活动。先说说《水浒》中梁山好汉的绰号有什么特点,然后进行“取绰号”比赛,看谁取的绰号最好,既能刻画人物性格又能使人乐于接受。接着请班干部就几个后进生的绰号发表演讲(事先准备好),如班长演讲的题目是《我班的“天才”》,“天才”是那扎提的绰号,因为他是班里成绩最差的一个,有同学讽刺他是“天生的蠢材”,但正是他在校运动会上,长跑得了第一名,班长称赞他不愧是名副其实的天才。最后,我布置同学以“我班的××”(××处填上绰号)为题进行写作。这次作文教学活动不仅挽回了后进生的自尊,也让全班同学懂得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同时,班干部的演讲也为后进生提供了范文,他们个个兴致很浓,跃跃欲试,不少同学写出了好文章。
四、“下水”示范,抛砖引玉
后进生写作往往是迫于老师的压力,为考试中作文占分的比重,因而他们觉得没东西可写,更谈不上写作的兴趣了。要使后进生觉得作文有东西写,教师“下水”示范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我曾布置学生写《记一次乒乓球比赛》的作文,在布置前,我先宣读了自己的“下水”作文,用了三个成语(当然还可以用得更多),然后对学生说:“看谁能在作文中用上更多的成语,而且恰到好处。”然后我私下给后进生一些成语,没想到后进生在作文中都能用上好几个成语,有的作文经老师修改后,还在校刊上发表。为培养后进生的学习兴趣,维吾尔语教师应该主动“下水导游”,教育家叶圣陶也主张“下水”,“下水”示范能使后进生信赖你、敬佩你、甚至崇拜你,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五、多开“小灶”,情感投资
著名作家杨朔曾说过:“每个人心里都埋藏着一团火种,只要你善于点拨,就会熊熊燃烧起来。”在后进生身上也有着无穷无尽的聪明才智、兴趣潜能,只要我们教师去发现,去点燃,也会散发出耀眼的光芒。在平时的维吾尔语教学中,我常有意识地为后进生“开小灶”,如常借给他们一些课外书,并让他们在上课前讲个笑话、幽默小故事、童话故事等;指导他们写些造句式的短文(用上规定的词语写一段话),并选择较好的短文进行张贴;放手让他们出黑板报;让他们担任小组长、科代表,批改其他同学的作业等。总之,尽可能地给他们创造登台亮相的机会,树立他们的自尊心,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喜悦。
六、客观、平等、关爱结合
对于后进生,我们要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学生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不能因为应试等方面的原因而让所有学生都考九十分、一百分。这是不现实的,不符合客观的规律。但发展中的学生之间则只有差异,没有差生,也就是说,每一个学生都在发展,都要进步,只不过有快慢之分,先后之分。我们的教育教学的目的就是让这些不同的学生在自己的基础上不断进步,不断提高,达到发展的目的。多元智力理论指出:每个学生都是出色的,只是出色的方面不同而已。我们不能把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没有必要因学生学业成绩不好而歧视学生,相反,我们会看见这些学生身上的其他优点,看到学生闪光的一面。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促发他们内心深刻的、积极的心理体验,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总之,兴趣是开发后进生维语智能的钥匙,然而兴趣的培养,是一个艰巨而缓慢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便能见效的。我想,只要我们维吾尔语教师对后进生多有一点耐心,多一分理解,相信他们会对维吾尔语感兴趣。
【关键词】初中维吾尔语 后进生 学习兴趣 培养探讨
任何一种兴趣都会使人因获得这方面的知識或从事该项活动而体验到情绪上的满足,一个人如果对音乐有兴趣,他就不仅常常唱一些歌曲,而且会主动地去收集歌曲并努力学会唱,这就是由兴趣而引起的主动的学习参与。维吾尔语学习也是一样的道理。维吾尔语教学中最让老师操心的自然是那些后进生,他们基础差,学无兴趣,不求上进,上课心不在焉,作业应付了事,甚至只字不写。有教育专家说,教师要有一把扇子,要善于把学生求知之火扇得旺旺的。我们维吾尔语教师要用一把怎样的扇子来扇起后进生的求知欲呢?
一、表扬肯定,激发兴趣
每一个学生,不管他过去和现在有多差,他们的内心深处,或多或少都有积极向上的心理,我们维吾尔语教师应当抓住这一心理特征,用扇子帮助他们燃起这一点星星之火。我曾经教过这样的一个学生,他的成绩非常差,教过的维吾尔语短文一句也背不了。为了让他记住,我让他每次只背五句,他花了大约一个星期的时间,终于将其中五句背下来了,我让他当着全班同学背一遍,他断断续续地背了一遍。我让全班同学鼓掌表示肯定。这个同学当时便激动得泪流满面。他上课不能认真听讲,老师讲的内容他无法听懂,总是坐在教室里走神,书写不工整。很难得到老师的一次表扬,当他终于背下了这篇维吾尔语短文,并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表现和肯定,其内心的喜悦和激动可想而知。所有的只有与兴趣结合,才能保持牢固的记忆。我们更应当激发学生更深层次的兴趣,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知识带来的内在的快乐体验,维吾尔语学习本身就能让人感到快乐和有趣,这种趣味来自于对维吾尔语知识的体验,对思维过程愉悦。
二、分类教学,降低难度
为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便于因材施教,每学期的复习阶段,我对自己所任教的班级进行分类教学,按学习成绩高低把一个班的学生分成AB两类,其中A类是后进生。这类学生一般不超过总人数的20%,我让他们独为一组,对他们放低要求。确立他们的复习重点为维吾尔语基础知识和写作训练(因为阅读分析能力的培养不可能立竿见影),且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写作的练习也尽可能地降低难度,放宽要求。同时,还规定了一系列“优惠”措施,如一周内完成规定任务的可以不做家庭作业,成绩进步的可以当组长等。这样,后进生之间展开了竞争,他们对复习课也就不再厌倦不堪了,成绩也普遍提高了。
三、愉快教学,寓教于乐
曾经有段时间,我班许多同学对取绰号津津乐道,而且我发现几个后进生的绰号不太文雅,有伤他们的自尊。为此,我组织班干部开展一次以“说绰号,取绰号,写绰号”为主题的活动。先说说《水浒》中梁山好汉的绰号有什么特点,然后进行“取绰号”比赛,看谁取的绰号最好,既能刻画人物性格又能使人乐于接受。接着请班干部就几个后进生的绰号发表演讲(事先准备好),如班长演讲的题目是《我班的“天才”》,“天才”是那扎提的绰号,因为他是班里成绩最差的一个,有同学讽刺他是“天生的蠢材”,但正是他在校运动会上,长跑得了第一名,班长称赞他不愧是名副其实的天才。最后,我布置同学以“我班的××”(××处填上绰号)为题进行写作。这次作文教学活动不仅挽回了后进生的自尊,也让全班同学懂得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同时,班干部的演讲也为后进生提供了范文,他们个个兴致很浓,跃跃欲试,不少同学写出了好文章。
四、“下水”示范,抛砖引玉
后进生写作往往是迫于老师的压力,为考试中作文占分的比重,因而他们觉得没东西可写,更谈不上写作的兴趣了。要使后进生觉得作文有东西写,教师“下水”示范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我曾布置学生写《记一次乒乓球比赛》的作文,在布置前,我先宣读了自己的“下水”作文,用了三个成语(当然还可以用得更多),然后对学生说:“看谁能在作文中用上更多的成语,而且恰到好处。”然后我私下给后进生一些成语,没想到后进生在作文中都能用上好几个成语,有的作文经老师修改后,还在校刊上发表。为培养后进生的学习兴趣,维吾尔语教师应该主动“下水导游”,教育家叶圣陶也主张“下水”,“下水”示范能使后进生信赖你、敬佩你、甚至崇拜你,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五、多开“小灶”,情感投资
著名作家杨朔曾说过:“每个人心里都埋藏着一团火种,只要你善于点拨,就会熊熊燃烧起来。”在后进生身上也有着无穷无尽的聪明才智、兴趣潜能,只要我们教师去发现,去点燃,也会散发出耀眼的光芒。在平时的维吾尔语教学中,我常有意识地为后进生“开小灶”,如常借给他们一些课外书,并让他们在上课前讲个笑话、幽默小故事、童话故事等;指导他们写些造句式的短文(用上规定的词语写一段话),并选择较好的短文进行张贴;放手让他们出黑板报;让他们担任小组长、科代表,批改其他同学的作业等。总之,尽可能地给他们创造登台亮相的机会,树立他们的自尊心,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喜悦。
六、客观、平等、关爱结合
对于后进生,我们要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学生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不能因为应试等方面的原因而让所有学生都考九十分、一百分。这是不现实的,不符合客观的规律。但发展中的学生之间则只有差异,没有差生,也就是说,每一个学生都在发展,都要进步,只不过有快慢之分,先后之分。我们的教育教学的目的就是让这些不同的学生在自己的基础上不断进步,不断提高,达到发展的目的。多元智力理论指出:每个学生都是出色的,只是出色的方面不同而已。我们不能把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没有必要因学生学业成绩不好而歧视学生,相反,我们会看见这些学生身上的其他优点,看到学生闪光的一面。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促发他们内心深刻的、积极的心理体验,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总之,兴趣是开发后进生维语智能的钥匙,然而兴趣的培养,是一个艰巨而缓慢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便能见效的。我想,只要我们维吾尔语教师对后进生多有一点耐心,多一分理解,相信他们会对维吾尔语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