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行统编教材单元整体性更强,每个单元都有明确的语文要素,更有利于教师把一个单元看成一个学习整体,在明确的单元学习目标引领下对一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进行规划、整合,关注其间的联系与发展,从独立的单篇教学过渡到整合的单元教学,聚焦单元核心,落实单元学习价值,寻找文本中的“最大麦穗”,让学习有效发生。
T型课堂倡导教得精准、学得有效,与统编教材的编写理念高度吻合。T型课堂中的单元学习,倡导从独立单篇到整合單元,在单元课文丰富多元的学习内容中作精准整合,聚焦学习核心内容,拓展学习宽度,挖掘学习深度,实现深度学习的价值追求。
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以下简称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编者所设置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从语文要素出发,遵循T型课堂三核备课流程,确定本单元三核:“核心内容”是围绕中心意思表达,“核心问题”是本单元课文、例文是如何围绕中心意思表达的,“核心练习”是围绕中心意思写一篇习作。一个单元的学习内容肯定不少,要整合成一两个课时展开教学,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学会做“减法”,为学而教。在本单元教学中,笔者将依据三核,重组本单元知识点,整合取舍,采撷“最大麦穗”。
一、精读课文,习得方法,向表达抵近
阅读和写作的关系就如输入和输出的关系,读进去、写出来,没有输入时的吸收,就没有输出时的表达。因此,指向习作的精读,是学生从阅读向写作抵近的关键环节。在第五单元教学中,学生学习精读课文就是要学习围绕中心意思进行表达这个“核心内容”,习得方法,向表达抵近。
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夏天里的成长》,画出课文的中心句,思考哪个词写出了万物生长的特点。
生:“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是课文的中心句;“迅速”一词写出了万物生长的特点。
师:请大家默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圈出作者具体描写的夏天里迅速生长的事物。(生默读课文并圈画,然后进行交流,过程略)
师:课文的第2、3、4自然段分别写了动植物的长、山河大地的长、人的长,写作思路十分清晰。围绕中心句从以上三个方面来写,这种写法就是“围绕中心从不同方面写”。(板书)
师: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思考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写出动植物生长迅速的,画出相关词句,并作批注。
生1:“一天可以长出几寸”可以看出长得很快。
生2:长的时候能听见声音,感觉长得很快。
生3:“一天”“一夜”,“昨天……今天……明天……”,这些词句写出了生长的迅速。
师:(点拨)作者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从时间短、生长速度快等方面写出了生长的迅速,这也是(指板书)——“围绕中心从不同方面写”。
师:(小结过渡)这篇课文围绕一个中心从三个方面来写,每个方面又有不同的角度。涉及的事物虽多,但有了一个中心,读起来就不显得杂乱,反而显得条理清晰,这就是“围绕中心”表达的魅力。接下来我们看《盼》这篇课文。请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课文是用哪些事情来写“盼”的。试着在你的本子上画一画文字结构图,或者拟写几个小标题。(盼:盼变天→盼出门→盼下雨)
以上教学片段就是一个整合教学。本单元一共有两篇精读课文,以上教学片段围绕核心内容,引领学生聚焦“围绕中心意思表达”,先后展开了两篇精读课文的学习,而不是把两篇课文分别完整地串讲一遍。教师首先借助第一篇课文《夏天里的成长》的两个课后问题,带领学生厘清这第一篇精读课文的文章脉络,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围绕中心意思表达”“怎么表达”;然后让学生把以上学习方法迁移运用到对课文《盼》的学习中,让学生带着任务,通过快速浏览课文、画文字结构图或者拟写小标题的方式,了解课文是用哪些事情来写“盼”的。如此一来,学生从单元整体上,对于如何围绕中心意思写作便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在脑海里形成了一个初步的框架,也相当于给两篇文章分别列了一次提纲,这和习作要求中的“写之前,可以拟个提纲,看看选择的材料是不是能够表达中心意思”形成了很好的呼应。
二、对比交流,梳理方法,向表达迁移
教材中的《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栏目,就像是阅读和习作之间的桥梁。它们编排在精读课文之后,用来帮助学生梳理方法,总结策略,并通过相关的语文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本单元习作的专项练习,引领学生向有效表达迁移。在第五单元教学中,重点应突显以下“核心问题”教学。
师:本单元两篇精读课文都是围绕中心意思写的,那么两篇课文各自是如何围绕中心表达的?它们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呢?
生1:《夏天里的成长》这篇课文的第一句话就是中心句,后面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课文中提到了很多事物,但并不觉得乱,都能围绕中心意思来写。
生2:我觉得《盼》比《夏天里的成长》更生动一些,《盼》注意到了详略得当。
生3:我认为不能用选材是否详略得当来评价《夏天里的成长》这篇文章,因为文中写了很多方面,是从不同方面来表达中心意思的。
生4:《盼》这篇文章写了“盼”的心情、过程,有些地方写得非常生动,如想借买酱油的机会穿上新雨衣却未能如愿,写得有趣而曲折。
师:同学们说得都不错,刚才有同学说《夏天里的成长》不能用详略得当的标准去衡量,的确如此。因为两篇文章表达中心意思的方式不同,《夏天里的成长》是从不同方面去展现中心意思,《盼》则是通过具体事例来体现中心意思。
师:好了,到了我们“初试身手”的环节。第1小题,为“戏迷爷爷”选素材,请在你认为可以表达中心意思的材料后面打钩;第2小题,从所给的题目中选出一两个,思考它们可以分别选择哪些事例或者从哪些方面来写,试着在稿纸上写出几个方面或几个事例。(生打钩选择,在稿纸上写提纲、画思维导图)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自己的选材,其他同学仔细听,重点关注“选材有没有围绕中心意思”。
生1:我选的题目是“忙碌的早晨”,描写家人起床后各自忙碌的场景。重点写妈妈,她最早起床,洗衣服、做早餐、催促大家……
生2:我准备写“闲不住的奶奶”,我选取了这样几个事例——奶奶很勤快,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奶奶喜欢帮助邻居,邻居有事的时候,她就去帮人家带孩子;奶奶喜欢去小区的物业服务中心玩,和物业的叔叔阿姨们聊天……
师:很好,你(指生2)罗列了几个具体的事例。其他同学可以讨论一下,他罗列的这几个事例中,哪个最贴切?(生讨论,略)最贴切的事例可以详写。
师:(点拨)同学们有的准备从不同的方面写,有的选择了不同的事例并能从不同事例中选取最具代表性的例子详写,都不错。强调一下,我们的选材离不开生活,应该从生活中去筛选素材,组织语言。
以上教学环节,教师带领学生通过比较两篇课文在表达上的不同,总结归纳出以下写法:“围绕中心意思表达”的一般方法,是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的方面或者选取不同的事例来写;在围绕一个意思表达时,要将重要的部分写得详细、具体,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习作更加吸引人。接下来便是借助教材中的《初试身手》栏目,让学生形成由阅读向表达的初步迁移:通过为“戏迷爷爷”这个中心意思选材,进一步了解事例和中心意思的关系;通过自选题目口头表达,调动学生从生活中筛选素材为表达中心意思服务的意识,将读写训练生活化。
三、例文引路,运用方法,展开语言实践
教材中的《习作例文》栏目安排在《初试身手》之后,其功能是直指写作,在文章的结构、语言、表达方式方面为学生提供语言范式。第五单元两篇习作例文中有5个批注、2道文末思考题,它们或者直接点明本篇例文中写作的方法、表达的作用,或启发学生思考本篇例文中写作的方法、表达的作用,引导学生逐步走向表达实践。
师:自读习作例文《爸爸的计划》和《小站》,关注批注,看看作者是如何围绕一个中心意思一步一步表达的。(生集体交流,略)
师:(小结点拨)《爸爸的计划》从不同角度选择事例且事例写作详略得当,《小站》一文则表达有序。(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课文并得出结论)请同學们迁移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有序表达和详略表达的方法。(板书:有序表达—详略表达)
师:请看本单元习作。汉字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汉字背后有镜头、有故事。看到“乐”这个字,你脑海里浮现出什么画面,会想到什么故事呢?
生:我会想到开心的事。
师:比如呢?
生:比如考试考了100分。
师:这是努力付出后的回报。
生:微信群里抢红包。
师:说起这个,大家都很感兴趣。建议同学们把自己想到的“乐事”用一句话写在稿纸上,稍后与同学分享。(生生相互分享各自的“乐事”,略)
师:刚才大家分享乐事,用一句话进行了描述。现在,请你列举几个具体事例说一说自己的“乐事”。当然,你也可以选其他汉字。
生:我选“乐”字。我想到的第一件事是去琵琶湖捞小鱼;第二件事是去情侣园赏花;第三件事是我过年时用小鞭炮把表姐吓得直跺脚。
师:你们看,一个“乐”字,勾起了他一连串的回忆。
……
师:以“乐”字为例,同学们分享了不少事例,并且把这些事例有序地表达了出来。但是,在写作的时候,为了让习作更能吸引读者,我们还可以选择最具代表性的事例,对这个事例从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等不同角度展开细致的描写。这就是(指板书)——详略表达。大家试一试吧!
以上教学片段,没有对习作例文进行串讲串问,而是引导学生借助批注和课后习题自行阅读,直指习作表达的需要,同时帮助学生梳理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方法,为写作本单元习作引路。本单元习作的题目也很新颖,要求选择一个感受最深的汉字写一篇习作,用汉字打开学生的记忆,激发学生的情感。六年级的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围绕中心意思选材已经不是难事,但如何在众多事例中挑选出一件最具代表性的事例写详细,如何处理这件详写事例与其他事例的关系,这是习作中有可能会遇到的难题。因此,教师在指导写作时要立足谋篇布局、搭建框架,在整体建构后,再指导学生进行更为充分的选材、组材训练。可贵的是,本单元从课文到例文到习作训练皆离不开生活,再加上每个环节的训练都有意识地强调了从生活中寻找素材,这样更容易勾起学生的回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为“围绕中心意思有序表达”习作能力的培养打下扎实的基础。
第五单元的整合教学,基于学生的实际需求重组学习内容,在“习得、梳理、尝试运用”中推进学生言语能力的螺旋上升。其实,T型课堂整合教学,不仅可应用于习作单元的整合教学,而且可以应用于一篇课文、一类课文、阅读单元、课内外阅读课的教学。T型课堂追求整体而有关联性的课堂学习,努力寻找课堂教学中最为适当的宽度、最为适切的深度,采撷单元素材中的“最大麦穗”,让学生在学习中“瞻前顾后”,适时回望、及时重构,学有所得。
(责编 白聪敏)
T型课堂倡导教得精准、学得有效,与统编教材的编写理念高度吻合。T型课堂中的单元学习,倡导从独立单篇到整合單元,在单元课文丰富多元的学习内容中作精准整合,聚焦学习核心内容,拓展学习宽度,挖掘学习深度,实现深度学习的价值追求。
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以下简称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编者所设置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从语文要素出发,遵循T型课堂三核备课流程,确定本单元三核:“核心内容”是围绕中心意思表达,“核心问题”是本单元课文、例文是如何围绕中心意思表达的,“核心练习”是围绕中心意思写一篇习作。一个单元的学习内容肯定不少,要整合成一两个课时展开教学,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学会做“减法”,为学而教。在本单元教学中,笔者将依据三核,重组本单元知识点,整合取舍,采撷“最大麦穗”。
一、精读课文,习得方法,向表达抵近
阅读和写作的关系就如输入和输出的关系,读进去、写出来,没有输入时的吸收,就没有输出时的表达。因此,指向习作的精读,是学生从阅读向写作抵近的关键环节。在第五单元教学中,学生学习精读课文就是要学习围绕中心意思进行表达这个“核心内容”,习得方法,向表达抵近。
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夏天里的成长》,画出课文的中心句,思考哪个词写出了万物生长的特点。
生:“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是课文的中心句;“迅速”一词写出了万物生长的特点。
师:请大家默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圈出作者具体描写的夏天里迅速生长的事物。(生默读课文并圈画,然后进行交流,过程略)
师:课文的第2、3、4自然段分别写了动植物的长、山河大地的长、人的长,写作思路十分清晰。围绕中心句从以上三个方面来写,这种写法就是“围绕中心从不同方面写”。(板书)
师: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思考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写出动植物生长迅速的,画出相关词句,并作批注。
生1:“一天可以长出几寸”可以看出长得很快。
生2:长的时候能听见声音,感觉长得很快。
生3:“一天”“一夜”,“昨天……今天……明天……”,这些词句写出了生长的迅速。
师:(点拨)作者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从时间短、生长速度快等方面写出了生长的迅速,这也是(指板书)——“围绕中心从不同方面写”。
师:(小结过渡)这篇课文围绕一个中心从三个方面来写,每个方面又有不同的角度。涉及的事物虽多,但有了一个中心,读起来就不显得杂乱,反而显得条理清晰,这就是“围绕中心”表达的魅力。接下来我们看《盼》这篇课文。请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课文是用哪些事情来写“盼”的。试着在你的本子上画一画文字结构图,或者拟写几个小标题。(盼:盼变天→盼出门→盼下雨)
以上教学片段就是一个整合教学。本单元一共有两篇精读课文,以上教学片段围绕核心内容,引领学生聚焦“围绕中心意思表达”,先后展开了两篇精读课文的学习,而不是把两篇课文分别完整地串讲一遍。教师首先借助第一篇课文《夏天里的成长》的两个课后问题,带领学生厘清这第一篇精读课文的文章脉络,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围绕中心意思表达”“怎么表达”;然后让学生把以上学习方法迁移运用到对课文《盼》的学习中,让学生带着任务,通过快速浏览课文、画文字结构图或者拟写小标题的方式,了解课文是用哪些事情来写“盼”的。如此一来,学生从单元整体上,对于如何围绕中心意思写作便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在脑海里形成了一个初步的框架,也相当于给两篇文章分别列了一次提纲,这和习作要求中的“写之前,可以拟个提纲,看看选择的材料是不是能够表达中心意思”形成了很好的呼应。
二、对比交流,梳理方法,向表达迁移
教材中的《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栏目,就像是阅读和习作之间的桥梁。它们编排在精读课文之后,用来帮助学生梳理方法,总结策略,并通过相关的语文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本单元习作的专项练习,引领学生向有效表达迁移。在第五单元教学中,重点应突显以下“核心问题”教学。
师:本单元两篇精读课文都是围绕中心意思写的,那么两篇课文各自是如何围绕中心表达的?它们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呢?
生1:《夏天里的成长》这篇课文的第一句话就是中心句,后面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课文中提到了很多事物,但并不觉得乱,都能围绕中心意思来写。
生2:我觉得《盼》比《夏天里的成长》更生动一些,《盼》注意到了详略得当。
生3:我认为不能用选材是否详略得当来评价《夏天里的成长》这篇文章,因为文中写了很多方面,是从不同方面来表达中心意思的。
生4:《盼》这篇文章写了“盼”的心情、过程,有些地方写得非常生动,如想借买酱油的机会穿上新雨衣却未能如愿,写得有趣而曲折。
师:同学们说得都不错,刚才有同学说《夏天里的成长》不能用详略得当的标准去衡量,的确如此。因为两篇文章表达中心意思的方式不同,《夏天里的成长》是从不同方面去展现中心意思,《盼》则是通过具体事例来体现中心意思。
师:好了,到了我们“初试身手”的环节。第1小题,为“戏迷爷爷”选素材,请在你认为可以表达中心意思的材料后面打钩;第2小题,从所给的题目中选出一两个,思考它们可以分别选择哪些事例或者从哪些方面来写,试着在稿纸上写出几个方面或几个事例。(生打钩选择,在稿纸上写提纲、画思维导图)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自己的选材,其他同学仔细听,重点关注“选材有没有围绕中心意思”。
生1:我选的题目是“忙碌的早晨”,描写家人起床后各自忙碌的场景。重点写妈妈,她最早起床,洗衣服、做早餐、催促大家……
生2:我准备写“闲不住的奶奶”,我选取了这样几个事例——奶奶很勤快,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奶奶喜欢帮助邻居,邻居有事的时候,她就去帮人家带孩子;奶奶喜欢去小区的物业服务中心玩,和物业的叔叔阿姨们聊天……
师:很好,你(指生2)罗列了几个具体的事例。其他同学可以讨论一下,他罗列的这几个事例中,哪个最贴切?(生讨论,略)最贴切的事例可以详写。
师:(点拨)同学们有的准备从不同的方面写,有的选择了不同的事例并能从不同事例中选取最具代表性的例子详写,都不错。强调一下,我们的选材离不开生活,应该从生活中去筛选素材,组织语言。
以上教学环节,教师带领学生通过比较两篇课文在表达上的不同,总结归纳出以下写法:“围绕中心意思表达”的一般方法,是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的方面或者选取不同的事例来写;在围绕一个意思表达时,要将重要的部分写得详细、具体,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习作更加吸引人。接下来便是借助教材中的《初试身手》栏目,让学生形成由阅读向表达的初步迁移:通过为“戏迷爷爷”这个中心意思选材,进一步了解事例和中心意思的关系;通过自选题目口头表达,调动学生从生活中筛选素材为表达中心意思服务的意识,将读写训练生活化。
三、例文引路,运用方法,展开语言实践
教材中的《习作例文》栏目安排在《初试身手》之后,其功能是直指写作,在文章的结构、语言、表达方式方面为学生提供语言范式。第五单元两篇习作例文中有5个批注、2道文末思考题,它们或者直接点明本篇例文中写作的方法、表达的作用,或启发学生思考本篇例文中写作的方法、表达的作用,引导学生逐步走向表达实践。
师:自读习作例文《爸爸的计划》和《小站》,关注批注,看看作者是如何围绕一个中心意思一步一步表达的。(生集体交流,略)
师:(小结点拨)《爸爸的计划》从不同角度选择事例且事例写作详略得当,《小站》一文则表达有序。(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课文并得出结论)请同學们迁移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有序表达和详略表达的方法。(板书:有序表达—详略表达)
师:请看本单元习作。汉字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汉字背后有镜头、有故事。看到“乐”这个字,你脑海里浮现出什么画面,会想到什么故事呢?
生:我会想到开心的事。
师:比如呢?
生:比如考试考了100分。
师:这是努力付出后的回报。
生:微信群里抢红包。
师:说起这个,大家都很感兴趣。建议同学们把自己想到的“乐事”用一句话写在稿纸上,稍后与同学分享。(生生相互分享各自的“乐事”,略)
师:刚才大家分享乐事,用一句话进行了描述。现在,请你列举几个具体事例说一说自己的“乐事”。当然,你也可以选其他汉字。
生:我选“乐”字。我想到的第一件事是去琵琶湖捞小鱼;第二件事是去情侣园赏花;第三件事是我过年时用小鞭炮把表姐吓得直跺脚。
师:你们看,一个“乐”字,勾起了他一连串的回忆。
……
师:以“乐”字为例,同学们分享了不少事例,并且把这些事例有序地表达了出来。但是,在写作的时候,为了让习作更能吸引读者,我们还可以选择最具代表性的事例,对这个事例从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等不同角度展开细致的描写。这就是(指板书)——详略表达。大家试一试吧!
以上教学片段,没有对习作例文进行串讲串问,而是引导学生借助批注和课后习题自行阅读,直指习作表达的需要,同时帮助学生梳理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方法,为写作本单元习作引路。本单元习作的题目也很新颖,要求选择一个感受最深的汉字写一篇习作,用汉字打开学生的记忆,激发学生的情感。六年级的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围绕中心意思选材已经不是难事,但如何在众多事例中挑选出一件最具代表性的事例写详细,如何处理这件详写事例与其他事例的关系,这是习作中有可能会遇到的难题。因此,教师在指导写作时要立足谋篇布局、搭建框架,在整体建构后,再指导学生进行更为充分的选材、组材训练。可贵的是,本单元从课文到例文到习作训练皆离不开生活,再加上每个环节的训练都有意识地强调了从生活中寻找素材,这样更容易勾起学生的回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为“围绕中心意思有序表达”习作能力的培养打下扎实的基础。
第五单元的整合教学,基于学生的实际需求重组学习内容,在“习得、梳理、尝试运用”中推进学生言语能力的螺旋上升。其实,T型课堂整合教学,不仅可应用于习作单元的整合教学,而且可以应用于一篇课文、一类课文、阅读单元、课内外阅读课的教学。T型课堂追求整体而有关联性的课堂学习,努力寻找课堂教学中最为适当的宽度、最为适切的深度,采撷单元素材中的“最大麦穗”,让学生在学习中“瞻前顾后”,适时回望、及时重构,学有所得。
(责编 白聪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