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录】
文言文宾语前置的常见条件是文言語法知识的难点,因为涉及太多枯燥抽象的语法名称:宾语、代词、否定句、谓语动词、某词前置、前置到某位置……学生理解这个语法知识点通常有困难,用鲜活的现代汉语和做例句能否化难为易呢?
师:(板书“文言文宾语前置常见条件之一:否定句中,宾语是代词。”)
师:我认识成龙!
生:(惊讶)啊?!
师:成龙不认识我!
生:(笑)哦!
师:请大家帮我把这句话变成文言文。
生:(很踊跃)吾知成龙,成龙不知吾。
师:再把“老鼠怕猫,猫不怕老鼠”变成文言文。
生:鼠畏猫,猫不畏鼠。
师:“成龙不知吾”“猫不畏鼠”两句中有一句错误,对一对文言文宾语前置的条件,改正过来。
生:(半信半疑)改为“成龙不吾知”!
师:正确!以此类推,翻译“成龙不认识你”呢?
生:成龙不汝知!
师:翻译“成龙不认识他”呢?
生:成龙不其知!
师:“吾知成龙”和“猫不畏鼠”的主谓宾位置与我们今天的语言顺序相同,但“成龙不吾知”“不汝知”“不其知”的主谓宾却与今天不相同,都发生了什么改变?
生:“吾、汝、其”都放在了“知”的前面。
师:“吾、汝、其”都是谓语动词“知”的宾语,这就是宾语前置。从这里我们可以总结一个特点,什么否定句会发生如此变化?
生:否定句中,宾语是代词,将宾语前置。
【评析】
设计思路:文言文的时间隔阂和抽象的语法是学习这个知识点的困难所在,针对前者,我特意选择了更接近学生生活的句子,并且一反常态,把文言从通常的阅读工具变为语言交流的工具,拉近学生与文言的距离;针对后者,我选择内容比较相似的简单句子,通过直观的差别让学生理解抽象的语法现象。
智慧启示:化难为易、深入浅出地解决教学难点可尝试以下几种方法。
1.设兴趣点。可增加时代气息、制造悬念设兴趣点。例如,一反文言文教学译文言成白话的常规,将白话文译成文言,学生都有兴趣挑战自己的穿越功夫。
2.细化难点,并将思考任务阶梯化。概括本次教学的思考任务是:译白话文为文言文—初次运用规律纠错句—再次强化规律仿造句—比较古与今、古与古句式异同,深层理解规律。四个任务都较容易的,而且任务有思维递进顺序,走完四步不太难的阶梯就自然攀登上教学的难点高峰。
3.借助旧知识推进新知识。一些知识难学往往是因为被孤立地看待,如果能找准切入点,借助旧知识归纳导出新知识,学习会变得容易许多。本次教学的切入点是简单白话文翻译文言文,旧知识是用几个常见的文言文字词组成句子。
(作者单位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高级中学)
文言文宾语前置的常见条件是文言語法知识的难点,因为涉及太多枯燥抽象的语法名称:宾语、代词、否定句、谓语动词、某词前置、前置到某位置……学生理解这个语法知识点通常有困难,用鲜活的现代汉语和做例句能否化难为易呢?
师:(板书“文言文宾语前置常见条件之一:否定句中,宾语是代词。”)
师:我认识成龙!
生:(惊讶)啊?!
师:成龙不认识我!
生:(笑)哦!
师:请大家帮我把这句话变成文言文。
生:(很踊跃)吾知成龙,成龙不知吾。
师:再把“老鼠怕猫,猫不怕老鼠”变成文言文。
生:鼠畏猫,猫不畏鼠。
师:“成龙不知吾”“猫不畏鼠”两句中有一句错误,对一对文言文宾语前置的条件,改正过来。
生:(半信半疑)改为“成龙不吾知”!
师:正确!以此类推,翻译“成龙不认识你”呢?
生:成龙不汝知!
师:翻译“成龙不认识他”呢?
生:成龙不其知!
师:“吾知成龙”和“猫不畏鼠”的主谓宾位置与我们今天的语言顺序相同,但“成龙不吾知”“不汝知”“不其知”的主谓宾却与今天不相同,都发生了什么改变?
生:“吾、汝、其”都放在了“知”的前面。
师:“吾、汝、其”都是谓语动词“知”的宾语,这就是宾语前置。从这里我们可以总结一个特点,什么否定句会发生如此变化?
生:否定句中,宾语是代词,将宾语前置。
【评析】
设计思路:文言文的时间隔阂和抽象的语法是学习这个知识点的困难所在,针对前者,我特意选择了更接近学生生活的句子,并且一反常态,把文言从通常的阅读工具变为语言交流的工具,拉近学生与文言的距离;针对后者,我选择内容比较相似的简单句子,通过直观的差别让学生理解抽象的语法现象。
智慧启示:化难为易、深入浅出地解决教学难点可尝试以下几种方法。
1.设兴趣点。可增加时代气息、制造悬念设兴趣点。例如,一反文言文教学译文言成白话的常规,将白话文译成文言,学生都有兴趣挑战自己的穿越功夫。
2.细化难点,并将思考任务阶梯化。概括本次教学的思考任务是:译白话文为文言文—初次运用规律纠错句—再次强化规律仿造句—比较古与今、古与古句式异同,深层理解规律。四个任务都较容易的,而且任务有思维递进顺序,走完四步不太难的阶梯就自然攀登上教学的难点高峰。
3.借助旧知识推进新知识。一些知识难学往往是因为被孤立地看待,如果能找准切入点,借助旧知识归纳导出新知识,学习会变得容易许多。本次教学的切入点是简单白话文翻译文言文,旧知识是用几个常见的文言文字词组成句子。
(作者单位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