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水是羲皇故里,伏羲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文化是中国史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这种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浩如烟海的几千年传统文化精华,使天水人在丰富的精神生活中寻找自身的人生价值和追求,更为天水市中小学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传统文化教育 学校究竟该怎么做
天水市甘谷县永安伏羲学校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2012年5月1日,甘谷县永安伏羲学校(原甘谷县土桥小学)举行教学楼落成典礼。这所小学校的“伏羲班”教学实验散发出传统文化教育的缕缕馨香。和甘谷县永安伏羲学校一样,天水市各中小学开展的传统文化教育呈现出勃勃生机。
自古以来,甘谷县新兴镇永安村是一个家家以“耕读第”、“祥和居”、“平为福”为门楣的村庄,崇文尚武之风盛行。如今,该村“永安伏羲学校”延续了这一古风。2006 年9 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文法学院吴鸿清教授在甘谷县土桥小学创办了基础教育改革实验的“伏羲班”。“伏羲班”的宗旨是以人为本,全面实行素质教育。教学实验不受现行教育大纲限制,自主设置课程,自主选择教材。“伏羲班”教学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教学和其他各种活动,努力培养出有高尚品格、伟大抱负、坚韧意志、良好习惯、健强体魄、杰出才智和高雅情趣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人才。
经过近六年的教学,实验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家长的认可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好评。突出表现在学生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有礼貌,讲卫生;性格活泼,身体健康;热爱读书,思维活跃。按照现行数学教材同步教学的考试成绩明显超过同年级其他两个班的学生;书法、武术都取得了令人赞叹的成绩,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为改善学校教学条件,满足更多家长让孩子就读实验班的愿望,在高盛高华证券公司、厚朴投资董事长方风雷先生,高盛集团合伙人蔡金勇先生和王忠信先生的慷慨赞助下,学校新建了一栋建筑面积4125平方米的教学楼,并完成了学校厕所、锅炉房和餐厅等配套设施的建设,并更名为甘谷县永安伏羲学校。
记者听了一节该校的传统文化教育课。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 课堂上,坐在第二排的杨龙辉被老师叫上讲台,一字一句高声领读起来。
领读结束后,同学纷纷竖起大拇指,对杨龙辉刚才出色的表现称赞有加。
学校校长金栋告诉记者,除教育大纲要求的功课以外,学校还特别加开了武术、书法、古诗词和古乐课,目的是引导学生朝多层次、多方向发展。伏羲班制订了详细的教育计划,每天的必修课是语文、数学、书法、武术,每周还有音乐和美术课。一年级语文课主要学习《弟子规》《三字经》和吴鸿清教授编写的《常用汉字歌》。之后,将《大学》《中庸》《论语》等传统经典融入其中。
普通中小学都在“减负”,那么永安伏羲学校加了几门课,会不会与“减负”相违背?
校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伏羲学校的孩子们是幸运的,他们没有多余的负担。由于学校开始实验教学后,一直注重德育方面的教育,孩子们在这方面的长进效果明显。在甘谷县43所小学考试中,我们学校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除此之外,孩子们在武术、书法等方面也已取得一定的成绩。2011年底,在中国少年基金会慈善晚宴书法作品捐卖现场会上,当年甘谷伏羲班六年级学生张亚慧同学的4尺中堂“天下为公”,张昕雅同学的4尺中堂“上善若水”两幅作品,以无底价拍卖,经过5轮竞价,最终以11万元成交,拍卖所得则全部捐给中国少年基金会。”
和永安伏羲学校一样,天水市各中小学都在这方面积极创造条件,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教育的全过程,不断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新模式。
天水市开发编写了《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天水市爱国主义教育通俗读本》等地方教材读本,全市70万中小学生参加了阅读活动。各学校还结合本县区文化、历史和地理特点,将剪纸、民间绘画艺术、传统武术和县区历史等内容纳入校本课程,开发了《伏羲的传说》《可爱的麦积》《秦州夹板舞》《天水小吃》《杜甫流寓陇右诗赏析》《甘泉历史》《美丽的张家川》校本教材。
秦安县陇城学区和陇城中学合编了一本乡土历史教材《爱我陇城》,教材采取纵叙历史文化的演变进程,横观陇城镇的风物人情的手法,阐释了陇城古镇的发展变化,尤其对古镇的灿烂文化作了较深层次的挖掘和全方位的叙述,并有机地植入了用灿烂的家乡历史文化教育青少年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家乡的柔性人文教育要素,推荐学生阅读和学习。为了便于中小学生阅读,读本增加了注音、注释和图解,还设计了练习题目,起到了增强阅读趣味的作用。
经典诵读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近年来天水市教育系统掀起了经典诵读活动的浪潮,以播促读、以读促学、以学促推。一是在全市中小学开展了 “忠、孝、雅、诚”教育、礼仪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践行《弟子规》和中华经典诵读等主题活动。各学校注重学科教学渗透,特别是在语文、历史、德育类课程中融入经典讲解和诵读内容,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开展探究,不断创新,并进一步完善教学评价机制。二是以节目展演为表现形式,推进经典诵读活动深入开展。自2010年开始,该市把经典诵读活动纳入“书香天水”读书节系列活动之中。以节目展演为载体,采取比赛方式,层层选拔,各学校组织师生广泛开展经典诵读比赛活动,推选出优秀作品参加县区比赛,县区再将评选出的优胜作品推荐到市里参加全市比赛,广大师生参与其中,活动的覆盖面不断扩大,节目质量不断提高。三是将经典诵读活动与学校德育活动相结合,提升经典诵读活动文化品位。如天水市七中将经典诵读活动与班级文化建设相结合,在校园内开辟了“二十四孝故事墙”。在每面墙报中,介绍一则二十四孝故事,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诵读的经典篇目,提升学生道德修养。四是以地域文化为重要补充,丰富经典诵读活动人文内涵。将悠久丰厚的天水地域传统文化作为经典诵读内容,以天水籍作者的经典作品(曾旅居天水的作者作品及有关天水内容的作品)为主,如杜甫的《秦州杂诗》等。让广大师生感受天水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多地接受天水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滋养,增强广大师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 天水市实验小学可谓是经典诵读的佼佼者。
该校被教育部评为第一批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他们将“品读经典,诵读古诗文”作为学校每天早读必不可少的一道“营养早餐”,在一、二年级开展了《三字经》诵读;三、四年级开展了以《弟子规》为主的诵读;五、六年级开展了以《名贤集》为主的诵读,让学生切实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2010年吟诵乐舞《明日何其多》荣获甘肃省青少年经典诵读一等奖,每学年开展的学生能力特长展示活动与雅言经典诵读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艺术才华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广阔平台。
天水市实验小学校长王增梅说:“我校一直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把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求真向善,教书育人。校园里每一张图文并茂的手抄报,每一个摆满图书的走廊图书角,每一条富含哲理的温馨标语都是我校传统文化教育的有声符号。”
儿童美德工程和传统文化 在一个学校教育的节点上扣合
2008年初,天水市教育局和SOHO中国基金会在天水市联手实施儿童美德工程,该工程主要结合学龄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面向三到九岁学龄儿童,把德育工作内容细化为整洁、礼貌、孝敬、温柔、责任、诚实、帮助、团结、耐心、服从、快乐、慷慨、善良、勇气、平和、爱心、友爱、感恩、同情和服务等20种美德,通过在课堂上采用做游戏、绘画、讲中华美德故事等儿童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帮助儿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学习、生活习惯,为学生的未来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近四年的实践,有效拓宽了学生德育教育的内容和途径,推进了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让学生在教育活动的体验中感受到了践行美德带来的愉悦,促进了儿童品德的发展和改善,同时也得到了全社会的肯定和赞誉。截至目前,该工程先后投资1666万元,在北京对天水市1666名教师、校长进行了儿童美德教育培训,全市有241所项目学校开展了儿童美德教育,约6.5万名小学、幼儿园学生在接受美德教育中受益。
浓厚的外围环境 提升学校传统文化教育水平
天水历史文化积淀十分丰富,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先秦文化、三国文化和石窟文化等五大文化。这五大文化的深厚内涵为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内容。
天水市教育局局长李淳告诉记者,天水市各学校有效整合和利用大地湾遗址、伏羲庙、南郭寺、邓宝珊将军纪念馆、飞将李广墓、烈士陵园等文物古迹资源,使学生零距离的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有效利用春节等重要传统节日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利用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思想品德主题教育。在全市中小学开展诵读《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四书”、“五经”等经典传统文化名著活动,进一步提高全市青少年传统文化素养和民族精神。市教育局还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纳入平安校园、人文校园、数字校园、绿色校园和健康校园的建设活动当中,在教学区、活动区张贴宣传特色教育的宣传材料和图片。有电子白板的学校利用电子屏幕精选《弟子规》《三字经》、古诗词、儒家经典、格言警句滚动播出,让学生在校园里时时处处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传统文化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天水市二幼组织教师编写了一套幼儿地域文化主题教育活动系列丛书《我爱我家》,分《美丽的天水》《神奇的天水》《多彩的天水》《富饶的天水》四册,配有相关的88张挂图、4盘磁带和1张VCD光盘。这套丛书通过诗歌、故事、图片、视频影像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地展示了天水的美丽、神奇、多彩和富饶,并作为园本教材在全市幼儿园教学中使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陇右讲堂”是天水市大型公益性政策理论、科学知识普及教育平台,从2009年10月开始启动,先后邀请国内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专家学者,面向社会、面向大众举办专题讲座。讲座以主题演讲为主,演讲和互动交流相结合,目前已举办33期,学校不定期组织学生听讲座,和专家学者互动,成为天水市具有丰富内涵的一道文化大餐,成为天水城市文化名片,从多个方面提升了天水的城市形象。
弘扬传统文化 营造良好的学校教育环境
天水市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还要进一步深化:在总结永安伏羲实验学校传统文化教学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扩大试验面。要充分发挥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的优势,创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环境。“十二五”期间,每个县区至少建设1所综合性中小学生校外活动中心。文化馆、科技馆、图书馆、体育场等公共资源要经常性地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市内所有旅游景点、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科技馆、图书馆、体育场、展览馆等一律对学生免费开放,努力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环境。各学校要建立“诵、写、讲”的长效机制,打造“书香天水”。围绕天水传统文化,组织编印经典诵读的校本教材,加强师资培训,继续组织师生参加诵读比赛、诗歌朗诵会、诵读汇演等活动,在学校开辟经典诵读等专栏,展示经典佳句,让校园处处文墨飘香、书声琅琅。同时,还要全面实施《天水市儿童美德教育工程三年推进计划》,计划将儿童美德学校从目前的241所发展到2014年的428所,再培训教师1750人,让接受美德教育的孩子增加到7.6万人,创新拓展美德教育内容,三年再拓展10种,使传统美德发展到30种,以促进儿童自觉践行美德,为儿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编辑:陈富祥
传统文化教育 学校究竟该怎么做
天水市甘谷县永安伏羲学校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2012年5月1日,甘谷县永安伏羲学校(原甘谷县土桥小学)举行教学楼落成典礼。这所小学校的“伏羲班”教学实验散发出传统文化教育的缕缕馨香。和甘谷县永安伏羲学校一样,天水市各中小学开展的传统文化教育呈现出勃勃生机。
自古以来,甘谷县新兴镇永安村是一个家家以“耕读第”、“祥和居”、“平为福”为门楣的村庄,崇文尚武之风盛行。如今,该村“永安伏羲学校”延续了这一古风。2006 年9 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文法学院吴鸿清教授在甘谷县土桥小学创办了基础教育改革实验的“伏羲班”。“伏羲班”的宗旨是以人为本,全面实行素质教育。教学实验不受现行教育大纲限制,自主设置课程,自主选择教材。“伏羲班”教学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教学和其他各种活动,努力培养出有高尚品格、伟大抱负、坚韧意志、良好习惯、健强体魄、杰出才智和高雅情趣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人才。
经过近六年的教学,实验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家长的认可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好评。突出表现在学生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有礼貌,讲卫生;性格活泼,身体健康;热爱读书,思维活跃。按照现行数学教材同步教学的考试成绩明显超过同年级其他两个班的学生;书法、武术都取得了令人赞叹的成绩,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为改善学校教学条件,满足更多家长让孩子就读实验班的愿望,在高盛高华证券公司、厚朴投资董事长方风雷先生,高盛集团合伙人蔡金勇先生和王忠信先生的慷慨赞助下,学校新建了一栋建筑面积4125平方米的教学楼,并完成了学校厕所、锅炉房和餐厅等配套设施的建设,并更名为甘谷县永安伏羲学校。
记者听了一节该校的传统文化教育课。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 课堂上,坐在第二排的杨龙辉被老师叫上讲台,一字一句高声领读起来。
领读结束后,同学纷纷竖起大拇指,对杨龙辉刚才出色的表现称赞有加。
学校校长金栋告诉记者,除教育大纲要求的功课以外,学校还特别加开了武术、书法、古诗词和古乐课,目的是引导学生朝多层次、多方向发展。伏羲班制订了详细的教育计划,每天的必修课是语文、数学、书法、武术,每周还有音乐和美术课。一年级语文课主要学习《弟子规》《三字经》和吴鸿清教授编写的《常用汉字歌》。之后,将《大学》《中庸》《论语》等传统经典融入其中。
普通中小学都在“减负”,那么永安伏羲学校加了几门课,会不会与“减负”相违背?
校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伏羲学校的孩子们是幸运的,他们没有多余的负担。由于学校开始实验教学后,一直注重德育方面的教育,孩子们在这方面的长进效果明显。在甘谷县43所小学考试中,我们学校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除此之外,孩子们在武术、书法等方面也已取得一定的成绩。2011年底,在中国少年基金会慈善晚宴书法作品捐卖现场会上,当年甘谷伏羲班六年级学生张亚慧同学的4尺中堂“天下为公”,张昕雅同学的4尺中堂“上善若水”两幅作品,以无底价拍卖,经过5轮竞价,最终以11万元成交,拍卖所得则全部捐给中国少年基金会。”
和永安伏羲学校一样,天水市各中小学都在这方面积极创造条件,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教育的全过程,不断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新模式。
天水市开发编写了《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天水市爱国主义教育通俗读本》等地方教材读本,全市70万中小学生参加了阅读活动。各学校还结合本县区文化、历史和地理特点,将剪纸、民间绘画艺术、传统武术和县区历史等内容纳入校本课程,开发了《伏羲的传说》《可爱的麦积》《秦州夹板舞》《天水小吃》《杜甫流寓陇右诗赏析》《甘泉历史》《美丽的张家川》校本教材。
秦安县陇城学区和陇城中学合编了一本乡土历史教材《爱我陇城》,教材采取纵叙历史文化的演变进程,横观陇城镇的风物人情的手法,阐释了陇城古镇的发展变化,尤其对古镇的灿烂文化作了较深层次的挖掘和全方位的叙述,并有机地植入了用灿烂的家乡历史文化教育青少年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家乡的柔性人文教育要素,推荐学生阅读和学习。为了便于中小学生阅读,读本增加了注音、注释和图解,还设计了练习题目,起到了增强阅读趣味的作用。
经典诵读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近年来天水市教育系统掀起了经典诵读活动的浪潮,以播促读、以读促学、以学促推。一是在全市中小学开展了 “忠、孝、雅、诚”教育、礼仪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践行《弟子规》和中华经典诵读等主题活动。各学校注重学科教学渗透,特别是在语文、历史、德育类课程中融入经典讲解和诵读内容,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开展探究,不断创新,并进一步完善教学评价机制。二是以节目展演为表现形式,推进经典诵读活动深入开展。自2010年开始,该市把经典诵读活动纳入“书香天水”读书节系列活动之中。以节目展演为载体,采取比赛方式,层层选拔,各学校组织师生广泛开展经典诵读比赛活动,推选出优秀作品参加县区比赛,县区再将评选出的优胜作品推荐到市里参加全市比赛,广大师生参与其中,活动的覆盖面不断扩大,节目质量不断提高。三是将经典诵读活动与学校德育活动相结合,提升经典诵读活动文化品位。如天水市七中将经典诵读活动与班级文化建设相结合,在校园内开辟了“二十四孝故事墙”。在每面墙报中,介绍一则二十四孝故事,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诵读的经典篇目,提升学生道德修养。四是以地域文化为重要补充,丰富经典诵读活动人文内涵。将悠久丰厚的天水地域传统文化作为经典诵读内容,以天水籍作者的经典作品(曾旅居天水的作者作品及有关天水内容的作品)为主,如杜甫的《秦州杂诗》等。让广大师生感受天水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多地接受天水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滋养,增强广大师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 天水市实验小学可谓是经典诵读的佼佼者。
该校被教育部评为第一批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他们将“品读经典,诵读古诗文”作为学校每天早读必不可少的一道“营养早餐”,在一、二年级开展了《三字经》诵读;三、四年级开展了以《弟子规》为主的诵读;五、六年级开展了以《名贤集》为主的诵读,让学生切实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2010年吟诵乐舞《明日何其多》荣获甘肃省青少年经典诵读一等奖,每学年开展的学生能力特长展示活动与雅言经典诵读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艺术才华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广阔平台。
天水市实验小学校长王增梅说:“我校一直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把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求真向善,教书育人。校园里每一张图文并茂的手抄报,每一个摆满图书的走廊图书角,每一条富含哲理的温馨标语都是我校传统文化教育的有声符号。”
儿童美德工程和传统文化 在一个学校教育的节点上扣合
2008年初,天水市教育局和SOHO中国基金会在天水市联手实施儿童美德工程,该工程主要结合学龄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面向三到九岁学龄儿童,把德育工作内容细化为整洁、礼貌、孝敬、温柔、责任、诚实、帮助、团结、耐心、服从、快乐、慷慨、善良、勇气、平和、爱心、友爱、感恩、同情和服务等20种美德,通过在课堂上采用做游戏、绘画、讲中华美德故事等儿童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帮助儿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学习、生活习惯,为学生的未来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近四年的实践,有效拓宽了学生德育教育的内容和途径,推进了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让学生在教育活动的体验中感受到了践行美德带来的愉悦,促进了儿童品德的发展和改善,同时也得到了全社会的肯定和赞誉。截至目前,该工程先后投资1666万元,在北京对天水市1666名教师、校长进行了儿童美德教育培训,全市有241所项目学校开展了儿童美德教育,约6.5万名小学、幼儿园学生在接受美德教育中受益。
浓厚的外围环境 提升学校传统文化教育水平
天水历史文化积淀十分丰富,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先秦文化、三国文化和石窟文化等五大文化。这五大文化的深厚内涵为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内容。
天水市教育局局长李淳告诉记者,天水市各学校有效整合和利用大地湾遗址、伏羲庙、南郭寺、邓宝珊将军纪念馆、飞将李广墓、烈士陵园等文物古迹资源,使学生零距离的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有效利用春节等重要传统节日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利用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思想品德主题教育。在全市中小学开展诵读《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四书”、“五经”等经典传统文化名著活动,进一步提高全市青少年传统文化素养和民族精神。市教育局还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纳入平安校园、人文校园、数字校园、绿色校园和健康校园的建设活动当中,在教学区、活动区张贴宣传特色教育的宣传材料和图片。有电子白板的学校利用电子屏幕精选《弟子规》《三字经》、古诗词、儒家经典、格言警句滚动播出,让学生在校园里时时处处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传统文化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天水市二幼组织教师编写了一套幼儿地域文化主题教育活动系列丛书《我爱我家》,分《美丽的天水》《神奇的天水》《多彩的天水》《富饶的天水》四册,配有相关的88张挂图、4盘磁带和1张VCD光盘。这套丛书通过诗歌、故事、图片、视频影像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地展示了天水的美丽、神奇、多彩和富饶,并作为园本教材在全市幼儿园教学中使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陇右讲堂”是天水市大型公益性政策理论、科学知识普及教育平台,从2009年10月开始启动,先后邀请国内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专家学者,面向社会、面向大众举办专题讲座。讲座以主题演讲为主,演讲和互动交流相结合,目前已举办33期,学校不定期组织学生听讲座,和专家学者互动,成为天水市具有丰富内涵的一道文化大餐,成为天水城市文化名片,从多个方面提升了天水的城市形象。
弘扬传统文化 营造良好的学校教育环境
天水市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还要进一步深化:在总结永安伏羲实验学校传统文化教学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扩大试验面。要充分发挥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的优势,创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环境。“十二五”期间,每个县区至少建设1所综合性中小学生校外活动中心。文化馆、科技馆、图书馆、体育场等公共资源要经常性地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市内所有旅游景点、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科技馆、图书馆、体育场、展览馆等一律对学生免费开放,努力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环境。各学校要建立“诵、写、讲”的长效机制,打造“书香天水”。围绕天水传统文化,组织编印经典诵读的校本教材,加强师资培训,继续组织师生参加诵读比赛、诗歌朗诵会、诵读汇演等活动,在学校开辟经典诵读等专栏,展示经典佳句,让校园处处文墨飘香、书声琅琅。同时,还要全面实施《天水市儿童美德教育工程三年推进计划》,计划将儿童美德学校从目前的241所发展到2014年的428所,再培训教师1750人,让接受美德教育的孩子增加到7.6万人,创新拓展美德教育内容,三年再拓展10种,使传统美德发展到30种,以促进儿童自觉践行美德,为儿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编辑:陈富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