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6697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新是人类以创造活动为基础的,创造的本质是新、是独特、是与众不同。从学生实际出发,新课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把每节课都作为学生创造探究的历程,使学生的创造精神及能力逐步形成,并得到良好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关键词:浅谈数学 教学 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2(c)-0021-01
  创新是人类以创造活动为基础的,创造的本质是新、是独特、是与众不同。我们提倡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就必须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是我们教育活动所面临的迫切任务。因此,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新课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把每节课都作为学生创造探究的历程,使学生的创造精神及能力逐步形成,并得到良好的发展,下面就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谈谈几点看法。
  
  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个人是否有创新,关键在一定意义上取决于他有创新意识。要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必须从课堂教学做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证明,学生能提出疑难问题,说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培养和发展,教师应鼓励学生这种勤学善问、喜欢探索的精神,设法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问题,激发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其次,亦可抓住学生好奇心理等因素巧妙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创造欲望。例如,学习能“被2,5整除的数”课的开始,可以让学生任意说个数,教师就知道是否能被“2,5”整除。这种人为地设置的神秘色彩使学生产生好奇、惊叹,以至羡慕,然后利用这种心理特点,指导学生独立探求能“2,5”整除数的特征,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和创新意识。
  
  2 利用学生的表现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无论每个人都有表现欲,都有好胜心,学生也不例外,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就会对学习失去信心,教师要创造适当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的信心,并及时肯定他们的进步。例如:讲授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弄清楚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是谁和谁比,把谁看做单位“1”。可以在每堂课前几分钟做一些简单的练习。并在同时提出看谁做得好?谁做得快?而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和对数学有兴趣的学生,课余时间可找一些有趣的、难度相对高一点的题目让他们做,并同时提出看谁做得好,思路新,方法简单等要求。在每次活动中学生发挥各自的特长,充分表现自我,感受自己胜利的喜悦,体会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欢樂,从而培养他们在数学方面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 启发诱导,授之以渔,培养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仍离不开教师的启迪与引导。针对数学学科教材的特点,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造思维的过程中要注意授予学生发现创造的一般方略:第一,是使学生掌握学习过程中设疑、质疑的本领。教师要针对教材的重难点、关键处,创设问题情境,从而培养学生设疑、质疑的能力。例如:四则混合运算中,不同级运算为什么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比的意义规定,比的后项不能为零?第二,是结合教材特点,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例如:概念教学,重点授予抽象概括法,应用题教学则侧重于分析综合法,这是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重要前提。第三,是因势利导以常用的几种数学思想方法,开创创造思维的途径。
  
  4 利用表扬与鼓励,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师生和谐的氛围,热情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肯定学生主动追求新知识的做法。对于新定的目标,应该是经过一定努力可以达到的,适合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兴趣的。要鼓励他们不断追求新知识,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在课堂上,要常用表扬用语,如:“你好勇敢啊”、“你的回答太好了”、“你真棒”等,表示教师的关注和赞许。
  
  5 发挥教法的灵活性,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性
  数学课堂教学必须着眼于能力的培养,特别是面对新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创造性思维是思维组成智力各因素的有效综合,是人的思维品质中最活跃、最有价值的方面,是在主动探究未知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所以学生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动脑思考,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求异精神和解决问题的创新性。例如,学习圆面积,有些教师注重通过拼摆,让学生亲自参与圆面积公式推导的推导过程;有些教师倾向于记住公式就能解决问题。然而事实上,呆板地套用公式,势必束搏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更无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教学时针对某一问题尽大限度地激发自主探究,寻找适合自己思维的学习方法及解题途径。这样,你可以惊讶地发现学生思维潜力。
  
  6 运用多媒体创设多样的问题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多媒体课件以其形象生动的画面、音响、良好的效果集成的优势,将文字、数据、图形、图像等信息通过多媒体集成处理,使学生多种感官受到刺激,注意力高度集中,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学生寻求知识、探索真理的热情。同时由于多媒体在很短时间里显示一个问题的不同方面,这样就可以使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和分析,从而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在互动式探讨过程中,得以完善和提高。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无限的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7 结语
  总之,教育是培养人创造性素质的最佳途径。而课堂是主渠道,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切入点。课堂教学在使学生获取新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其他文献
禽流感(AI)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的感染。鸡、火鸡、鸭、鹅和鹌鹑等家禽、野鸟、水禽和海鸟等均可感染,其发病形式多样,可表现为无致病性感染、低致病性感染和高致病性感染
摘 要:家访能够让班主任切身熟悉学生的成长环境,了解家长的文化素质以及家庭教育状况,只有通过有效的家访,才能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认识、分析与理解,真正实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目的。家访是沟通教师、家长、学生心灵的桥梁,有利于交换意见,达成共识,最后实现商量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家访 交流沟通 班主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a)-0
摘 要: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是教师对自身生命意义的体味,是一种来自于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是一种自我的认同。教师的“职业幸福”同时也需要我们自己主动去开拓、创造。教师心中有了阳光,学生的心灵才有会一片湛蓝而纯净的天空。幸福的滋味是知足常乐,要学会从平凡中去捕捉。感受幸福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需要不断地培养与修炼。  关键词:职业幸福 感受幸福 培养与修炼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