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拙作《解读鹰捉》在《搏击》今年第4期发表,在此文基础上,笔者还想再说几句。
象形取义是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鹰捉就是取之于雄鹰搏兔之意。
在雄鹰和兔的搏击中,鹰要强势一些,因为鹰有尖嘴利爪,有居高临下的优势。兔相对就要弱一些,但兔也有兔的长处,兔子心眼多,头脑灵活反映快,所以有“狡兔三窟”和“跑得比兔子还快”之说,而且兔子还有自己的杀手锏,兔子蹬鸡就属于此种技法。
试想:在鹰兔在搏击中,雄鹰若光用尖嘴或光用两爪连续攻击兔子,就好比我们在搏击擂台上,用一阵狂轰滥炸的王八拳去攻击对手。这种攻势有时会很奏效,有时可能也不尽人意。因为兔子若配以合理的防守间架,再加上灵活移动的步法,雄鹰的这种攻击不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若鹰换一种思维方式,在进攻中,突然用嘴咬住兔子的耳朵,同时双爪借助身体的争力作反向运动,兔子肯定会被鹰摔出或打得皮开肉裂。内家拳手们正是运用头、手与身体的互争这一原理来创建鹰捉技法的。
在我们所习练的心意门四把捶中,鹰捉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何为四把捶中的四把?日:乃横拳、挑领、鹰捉、斩手是也。有诗云:起手横拳势难挡,展开中平前后闯:望眉斩手加反背,左挑右领虎扑势;鹰捉四平足下存,上勾下挂斩手炮。
四把捶中的其他三把,我们暂且不说,这里主要说说鹰捉。在四把捶的习练套路中,鹰捉是排在挑领之后,具体练法是,上左虚步,左手手心在上从右臂下穿出,走蛇行步,向左横扫,右手手心在下附于左小臂处助力。上右虚步,右手手心在上从左臂下穿出,向右横扫,左手手心在下附于右小臂处助力。再上左脚,左手贴住右臂向前滑出,滑至手腕处,两手拧翻向前下方按去,按至裆前。肩尖、膝尖、脚尖三尖相合,在一条直线上。这时的步子为牮柱步。这就是四把捶中的鹰捉,这处套路的编排有点像雄鹰捕捉兔子前,在天空中盘旋一样,左闯右荡找时机,一旦时机成熟,果断出击,猛然下手。它的劲意是这样的,以身带步,以身催手,头领身为虎抱头。头领形成的含胸拔背为熊膀,以沉肩坠肘,头与脚争,手与身争的六面争力形成的鹰捉劲。由肘而手向下按,以头领身上脚形成的鸡腿。上步转身拧腰形成的龙身,气沉丹田发雷声。此为心意六合拳六艺作身法的劲意,而且以身带胯,胯上肩必上,肘到膝必到,膝到手必随,手随脚必追。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鹰捉的劲意重在以身带步,以身催手的以六艺作身法与内外三合相合,方可打出浑身上下猛然向下的按劲,还要强调一点,这一势是一石三鸟、手按、肩打、头撞。
在心意门鹰捉中,很注重要有一种从上向下有恨天无把的劲意。何为“恨天无把”?《守洞尘技》中塌天落日:凝神意,拽天环,力碑塌,一瞬间,手落声,随意领,雷骤降,躲身难。此劲意方向为由上而下,称为落劲。发力意象为与苍天争气概,恨苍天无法装上把手,若给苍天装上把手,我将此力一发,定将苍天拽于脚下。此气概唐朝第一条好汉李元霸曾拥有。据传,有一天,李元霸不爽,生闷气,碰巧天空打响阵阵巨雷,李元霸大怒,说老天也来欺负我,把手中的大捶向天空砸去。李元霸的神功和敢向老天挑战的气概,我辈凡夫俗子可能做不到,但在练功中可以想像,自己头上有个粗大的横木,我单手或者双手将其拽住,猛然一叫,将其拽断。以意领气,以气催声,周身用力,这是我们应当努力去追寻的。
心意门鹰捉使用的力是一种冲击爆发力,虽不易将对手腾空击出,却最易击伤对手。
根据力学中动量与衡量的关系,应力和强度的关系。可以推断出:冲击应力=冲击体的质量×接触前冲击体的速度。冲击者块头的增大和速度的加快,以及作用的时间越短,接触面越小,打击的效果会更好。
尚派鹰捉的发放劲意与心意门鹰捉的发放劲意是有所不同的,尚派鹰捉的发放是向前上方的,不像心意门鹰捉那样刚烈,两者的训练方法不同,发放的力学原理也不一样。
上次我在《解读鹰捉》一文中提到,尚派鹰捉的训练要有由刚劲转化为柔劲的训练,即由明劲转化为暗劲和化劲的训练。尚派鹰捉的发放,除了手上有活和腰胯的翻浪劲外,身体的连通这一环节也很重要,踝、膝、胯、腰、背、肩、肘、腕和手指尽可能少的不打软,使脚的蹬力尽可能少的损耗传递到手上,作用到对手身上。尚派鹰捉打的是长劲,打得好的话,可将对手发出几米外的距离。
关于尚派鹰捉的发放理论,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读。一是一身背五弓之说,人身有五弓,哪五弓呢?两支胳膊是两张弓,两条腿是两张弓,人的身体是一张弓。形意拳有歌日:蓄劲如拉弓,发劲如放箭,起如箭,落如风,追风赶月不放松。起如风,落如箭,打倒敌手还嫌慢。两手的争力为拉手上的两张弓,后腿蹬,前脚踩是开腿上两张弓,头与脚相争,整体的后靠是拉身体的这张弓。我手接触对方身体的部位就是箭,五弓合力来射这支箭,将对方发出。
二是运动力学原理,尚派鹰捉所发的力是一种发掷力。发掷力使用的目的是把对手打出较远的地方,此时,出击速度要小于冲击力所用的速度,但是要使力接触对方的时间尽量长一些,这要在千百次实作中逐步寻求,才能达到最佳境界。
对手被发的速度越大,则被发出的距离越远,根据衡量——动量关系。
被发掷出的初速度=(发掷力-抵抗力)×力的作用时间。
被发掷者的体重
尚派鹰捉在延长力的作用时间上做的尤好,当前手接触对方身体时,利用臀部的下坐(即腰胯的翻浪劲),整体后靠与前手相争,对方发出。
说到这里,有的朋友可能会问,那尚派鹰捉是不是没有心意门鹰捉厉害?不是的。尚派鹰捉正是为了避免在切磋中给对手造成严重伤害,经过千锤百炼而成的一种技法。若需重创对手,只须将劲放短一点即可。
前文《解读鹰捉》中选用的薛颠先生鹰熊合演的照片也可以说是一种鹰捉,只不过他的步型是拗步的。是牮柱步的,而尚派鹰捉是三体步的。
象形取义是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鹰捉就是取之于雄鹰搏兔之意。
在雄鹰和兔的搏击中,鹰要强势一些,因为鹰有尖嘴利爪,有居高临下的优势。兔相对就要弱一些,但兔也有兔的长处,兔子心眼多,头脑灵活反映快,所以有“狡兔三窟”和“跑得比兔子还快”之说,而且兔子还有自己的杀手锏,兔子蹬鸡就属于此种技法。
试想:在鹰兔在搏击中,雄鹰若光用尖嘴或光用两爪连续攻击兔子,就好比我们在搏击擂台上,用一阵狂轰滥炸的王八拳去攻击对手。这种攻势有时会很奏效,有时可能也不尽人意。因为兔子若配以合理的防守间架,再加上灵活移动的步法,雄鹰的这种攻击不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若鹰换一种思维方式,在进攻中,突然用嘴咬住兔子的耳朵,同时双爪借助身体的争力作反向运动,兔子肯定会被鹰摔出或打得皮开肉裂。内家拳手们正是运用头、手与身体的互争这一原理来创建鹰捉技法的。
在我们所习练的心意门四把捶中,鹰捉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何为四把捶中的四把?日:乃横拳、挑领、鹰捉、斩手是也。有诗云:起手横拳势难挡,展开中平前后闯:望眉斩手加反背,左挑右领虎扑势;鹰捉四平足下存,上勾下挂斩手炮。
四把捶中的其他三把,我们暂且不说,这里主要说说鹰捉。在四把捶的习练套路中,鹰捉是排在挑领之后,具体练法是,上左虚步,左手手心在上从右臂下穿出,走蛇行步,向左横扫,右手手心在下附于左小臂处助力。上右虚步,右手手心在上从左臂下穿出,向右横扫,左手手心在下附于右小臂处助力。再上左脚,左手贴住右臂向前滑出,滑至手腕处,两手拧翻向前下方按去,按至裆前。肩尖、膝尖、脚尖三尖相合,在一条直线上。这时的步子为牮柱步。这就是四把捶中的鹰捉,这处套路的编排有点像雄鹰捕捉兔子前,在天空中盘旋一样,左闯右荡找时机,一旦时机成熟,果断出击,猛然下手。它的劲意是这样的,以身带步,以身催手,头领身为虎抱头。头领形成的含胸拔背为熊膀,以沉肩坠肘,头与脚争,手与身争的六面争力形成的鹰捉劲。由肘而手向下按,以头领身上脚形成的鸡腿。上步转身拧腰形成的龙身,气沉丹田发雷声。此为心意六合拳六艺作身法的劲意,而且以身带胯,胯上肩必上,肘到膝必到,膝到手必随,手随脚必追。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鹰捉的劲意重在以身带步,以身催手的以六艺作身法与内外三合相合,方可打出浑身上下猛然向下的按劲,还要强调一点,这一势是一石三鸟、手按、肩打、头撞。
在心意门鹰捉中,很注重要有一种从上向下有恨天无把的劲意。何为“恨天无把”?《守洞尘技》中塌天落日:凝神意,拽天环,力碑塌,一瞬间,手落声,随意领,雷骤降,躲身难。此劲意方向为由上而下,称为落劲。发力意象为与苍天争气概,恨苍天无法装上把手,若给苍天装上把手,我将此力一发,定将苍天拽于脚下。此气概唐朝第一条好汉李元霸曾拥有。据传,有一天,李元霸不爽,生闷气,碰巧天空打响阵阵巨雷,李元霸大怒,说老天也来欺负我,把手中的大捶向天空砸去。李元霸的神功和敢向老天挑战的气概,我辈凡夫俗子可能做不到,但在练功中可以想像,自己头上有个粗大的横木,我单手或者双手将其拽住,猛然一叫,将其拽断。以意领气,以气催声,周身用力,这是我们应当努力去追寻的。
心意门鹰捉使用的力是一种冲击爆发力,虽不易将对手腾空击出,却最易击伤对手。
根据力学中动量与衡量的关系,应力和强度的关系。可以推断出:冲击应力=冲击体的质量×接触前冲击体的速度。冲击者块头的增大和速度的加快,以及作用的时间越短,接触面越小,打击的效果会更好。
尚派鹰捉的发放劲意与心意门鹰捉的发放劲意是有所不同的,尚派鹰捉的发放是向前上方的,不像心意门鹰捉那样刚烈,两者的训练方法不同,发放的力学原理也不一样。
上次我在《解读鹰捉》一文中提到,尚派鹰捉的训练要有由刚劲转化为柔劲的训练,即由明劲转化为暗劲和化劲的训练。尚派鹰捉的发放,除了手上有活和腰胯的翻浪劲外,身体的连通这一环节也很重要,踝、膝、胯、腰、背、肩、肘、腕和手指尽可能少的不打软,使脚的蹬力尽可能少的损耗传递到手上,作用到对手身上。尚派鹰捉打的是长劲,打得好的话,可将对手发出几米外的距离。
关于尚派鹰捉的发放理论,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读。一是一身背五弓之说,人身有五弓,哪五弓呢?两支胳膊是两张弓,两条腿是两张弓,人的身体是一张弓。形意拳有歌日:蓄劲如拉弓,发劲如放箭,起如箭,落如风,追风赶月不放松。起如风,落如箭,打倒敌手还嫌慢。两手的争力为拉手上的两张弓,后腿蹬,前脚踩是开腿上两张弓,头与脚相争,整体的后靠是拉身体的这张弓。我手接触对方身体的部位就是箭,五弓合力来射这支箭,将对方发出。
二是运动力学原理,尚派鹰捉所发的力是一种发掷力。发掷力使用的目的是把对手打出较远的地方,此时,出击速度要小于冲击力所用的速度,但是要使力接触对方的时间尽量长一些,这要在千百次实作中逐步寻求,才能达到最佳境界。
对手被发的速度越大,则被发出的距离越远,根据衡量——动量关系。
被发掷出的初速度=(发掷力-抵抗力)×力的作用时间。
被发掷者的体重
尚派鹰捉在延长力的作用时间上做的尤好,当前手接触对方身体时,利用臀部的下坐(即腰胯的翻浪劲),整体后靠与前手相争,对方发出。
说到这里,有的朋友可能会问,那尚派鹰捉是不是没有心意门鹰捉厉害?不是的。尚派鹰捉正是为了避免在切磋中给对手造成严重伤害,经过千锤百炼而成的一种技法。若需重创对手,只须将劲放短一点即可。
前文《解读鹰捉》中选用的薛颠先生鹰熊合演的照片也可以说是一种鹰捉,只不过他的步型是拗步的。是牮柱步的,而尚派鹰捉是三体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