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十六届五中全会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的历史任务,这是缩小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差距、统筹城乡发展的伟大举措。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主体,也是新农村建设的最终受益者,其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关系着自己收入的增长、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自身的全面发展。新农村建设的关键问题在于农民素质的整体提高,在于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本文就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素质提高的有效对策、途径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新农村农民素质对策
十六届五中全会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确定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的历史任务,在“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按“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的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地推进新农村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是主体,也是最终的受益者。我们在充分调动农民建设新农村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农民素质高低的直接关乎到农村经济整体提升和新农村建设的全局,也就直接决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质量和可持续性,也与我国农业现代化、机械化的普遍实现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三农问题”中,难点和焦点是农民问题,“三农问题”要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除了政府政策的倾斜和社会各界力量的大力支持外,关键取决于农民自身的发展。因此,农民素质的提高是新农村建设中一项迫切的任务,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农民素质提高的财政性投入的比例,切实地把农民的全面发展提上工作日程。
我国农民素质的现状,形势不容乐观。农民的整体文化程度不高,文盲、半文盲还占一定的比例。还有农民的身体素质差、思想观念比较传统保守、心理素质脆弱等是新农村全面建设的最大制约因素,严重地影响限制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方方面面。主要表现为由于市场观念淡薄,缺乏竞争意识,影响农民自身利益的实现;由于缺乏农业科学技术的接受和应用能力,制约了农业的综合发展和农业综合效益的提高;由于缺乏基本的法律意识和观念,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往往采取比较极端、暴力的方式来解决,影响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由于文化素质较低和缺乏相关技能培训,在劳动力市场上没有竞争优势,严重影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第
一、二产业和非农产业的有效转移;还有农民素质不高阻碍着农村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影响着农村社会全面
小康社会的实现和水平的提高等等。我们要抓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重要的历史机遇,不失时机地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促进农民的综合发展,为新农村的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切实地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为彻底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模式奠定坚实的基础。
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素质,是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农民全面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新农村建设中带有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和艰巨性的任务。提高农民素质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对此决不能急于求成、流于形式,更不能搞群众式的运动,我们只有从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扎实地做好各个方面基础性工作,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农民的素质才能得到根本的改进和提高。鉴于目前我國农民素质的现状,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解决这一问题。
第一,加强农村基础性教育。长期以来,制约农村教育发展比较滞后的主要原因是教育经费不足,教育负担也是农民负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中央、地方各级政府都加大对农村教育在财力、物力方面的投资力度,强化了各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努力提高九年义务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扩大高中教育的招生规模。各级政府也应该引导社会各界的捐赠者向农村教育倾斜,宣传调动全社会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关注和支持,并形成一种长期有效的机制。现在大学毕业生在就业率很低的情况下,也很少有人愿意深入农村,支援农村的基本建设,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和各级政府应该采取有效的手段和措施,提供比较优厚的待遇,建立相关有效的激励机制,吸引大学毕业生向农村分流,为新农村基本建设和农村教育输入新的力量和活力。各级政府和教育机构还应该组织大批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去支教、交流教学经验,切实提高农村的师资水平。
第二,大力开展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现在在许多城市,为下岗职工的再就业举办了各种各样的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活动,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农村,我们也应在借鉴城市经验的基础上,大力开展这一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活动。农村职业技术教育要强调实用性,一方面要跟农民的生产生活的实际相联系提供一些技能的教育和培训,比如一定的农业知识、农业技能、饲养技术等。另一方面由于我国耕地面积的总量不足和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解放了农村大批的劳动力,将这些过剩的劳动力引导向城市、引导向第二、第三产业即非农产业,寻求新的、公平的就业机会,就需要对这些外出打工的农民进行一定职业技能的教育和培训,这方面的教育和培训可以充分开发和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潜力,可以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速度。另外,应充分发挥农民自治组织及政府相关农业技术服务部门的作用,应组织大批的农业科技人员深入农村地区,解决农业生产活动中所遇到的技术问题。这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现代化过程,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三,加强法制教育。在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要使农民学法、懂法和守法,懂得自己作为我们这个国家的公民所享受的基本权利和所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并且学会懂得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对于进城打工的农民来说尤为重要。要在原有法律普及宣传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法律、法规的普及力度和深度,要多渠道、多形式、多角度、全方位地在农村宣传我国的法律法规,尤其是有关农村的法律知识,形成良好的农村法治环境,使农民真正地做到依法治村、依法办事,从而推动农村的法治化进程。在提高农民民主法制的基础上,调动农民的政治参与积极性,积极参与农村治理、积极参与农村人大代表的选举活动中等,并形成一种有效的农民政治参与渠道。
第四,积极推进农村广播电视和通讯网络建设。城市在多少年以前,就享受到国家公共财政在这几个方面的支持和惠顾,而农村在这几个方面的供给却严重缺失,我想这种现状的长期存在是制约农民发展和农民素质提高的一个重要的原因。由于农村交通不便以及其他方面原因的限制,多数农民可以说就被隔离在高速发展的现代文明之外,他们没有一种很有效的手段、渠道去认识所谓的“外部”世界。我想,在信息“爆炸”的当今世界,农村发展的滞后,农民生活水平质量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信息不对称。在新农村的建设中,要让广播电视走进千千万万的农村家庭,让他们“近距离”地认识和了解外面的世界,这样可以改变他们生产、生活的态度,可以提高他们的热情和积极性,进而积极地促进新农村的全面建设。
第五,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除了推进农村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发展外,要更加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加强对农民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当前党和国家在各个方面的方针、政策的宣传和教育,逐步完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提高农民的思想觉悟,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推动农村图书馆的建立,让农民在生产生活之余,学习有关科学知识,引导他们建立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氛围,崇尚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要积极挖掘民间的文化资源,大力培养具有农村特色的平民大众文化,开展多种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把农民引导到学文化、学科学的道路上来。
第六,深化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公共财政在农村医疗卫生建设方面的倾斜力度不够,造成我国农村医疗保障普遍缺乏,农村医疗卫生条件较差、医疗费用昂贵等问题的存在,也就出现了所谓的“小病拖着,大病等死”农民看病难的情形。看病难的问题严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民身体素质的提高和农民的发展。各级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加大对农村医疗事业的投入力度,深化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大力普及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尤其要建立适合地域特色的大病统筹制度,并要完善农村各种社会保障制度,让他们享受到城里人所享受到的医疗社会保障待遇,这对农村的发展和农民身体素质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之,新农村建设发展的关键在于农民素质的综合发展和整体提高,提高农民素质是一项复杂、系统的社会工程,我们要切实地做好各个方面的工作,要循序渐进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不能搞“政绩工程”、更不能搞群众式的运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和力量。
参考文献:
[1]李君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十大关系[J].重庆行政.2006(3)
[2]谢枭鹏黄黎平:农民教育现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6(11)
[3]李文政:论当前新农村建设中提高农民素质的重要性[J].黑河学刊.2006(4)
[4]丁一:农村综合改革:新农村建设的制度保障[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10)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关键词]新农村农民素质对策
十六届五中全会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确定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的历史任务,在“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按“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的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地推进新农村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是主体,也是最终的受益者。我们在充分调动农民建设新农村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农民素质高低的直接关乎到农村经济整体提升和新农村建设的全局,也就直接决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质量和可持续性,也与我国农业现代化、机械化的普遍实现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三农问题”中,难点和焦点是农民问题,“三农问题”要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除了政府政策的倾斜和社会各界力量的大力支持外,关键取决于农民自身的发展。因此,农民素质的提高是新农村建设中一项迫切的任务,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农民素质提高的财政性投入的比例,切实地把农民的全面发展提上工作日程。
我国农民素质的现状,形势不容乐观。农民的整体文化程度不高,文盲、半文盲还占一定的比例。还有农民的身体素质差、思想观念比较传统保守、心理素质脆弱等是新农村全面建设的最大制约因素,严重地影响限制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方方面面。主要表现为由于市场观念淡薄,缺乏竞争意识,影响农民自身利益的实现;由于缺乏农业科学技术的接受和应用能力,制约了农业的综合发展和农业综合效益的提高;由于缺乏基本的法律意识和观念,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往往采取比较极端、暴力的方式来解决,影响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由于文化素质较低和缺乏相关技能培训,在劳动力市场上没有竞争优势,严重影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第
一、二产业和非农产业的有效转移;还有农民素质不高阻碍着农村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影响着农村社会全面
小康社会的实现和水平的提高等等。我们要抓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重要的历史机遇,不失时机地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促进农民的综合发展,为新农村的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切实地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为彻底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模式奠定坚实的基础。
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素质,是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农民全面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新农村建设中带有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和艰巨性的任务。提高农民素质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对此决不能急于求成、流于形式,更不能搞群众式的运动,我们只有从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扎实地做好各个方面基础性工作,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农民的素质才能得到根本的改进和提高。鉴于目前我國农民素质的现状,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解决这一问题。
第一,加强农村基础性教育。长期以来,制约农村教育发展比较滞后的主要原因是教育经费不足,教育负担也是农民负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中央、地方各级政府都加大对农村教育在财力、物力方面的投资力度,强化了各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努力提高九年义务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扩大高中教育的招生规模。各级政府也应该引导社会各界的捐赠者向农村教育倾斜,宣传调动全社会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关注和支持,并形成一种长期有效的机制。现在大学毕业生在就业率很低的情况下,也很少有人愿意深入农村,支援农村的基本建设,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和各级政府应该采取有效的手段和措施,提供比较优厚的待遇,建立相关有效的激励机制,吸引大学毕业生向农村分流,为新农村基本建设和农村教育输入新的力量和活力。各级政府和教育机构还应该组织大批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去支教、交流教学经验,切实提高农村的师资水平。
第二,大力开展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现在在许多城市,为下岗职工的再就业举办了各种各样的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活动,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农村,我们也应在借鉴城市经验的基础上,大力开展这一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活动。农村职业技术教育要强调实用性,一方面要跟农民的生产生活的实际相联系提供一些技能的教育和培训,比如一定的农业知识、农业技能、饲养技术等。另一方面由于我国耕地面积的总量不足和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解放了农村大批的劳动力,将这些过剩的劳动力引导向城市、引导向第二、第三产业即非农产业,寻求新的、公平的就业机会,就需要对这些外出打工的农民进行一定职业技能的教育和培训,这方面的教育和培训可以充分开发和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潜力,可以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速度。另外,应充分发挥农民自治组织及政府相关农业技术服务部门的作用,应组织大批的农业科技人员深入农村地区,解决农业生产活动中所遇到的技术问题。这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现代化过程,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三,加强法制教育。在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要使农民学法、懂法和守法,懂得自己作为我们这个国家的公民所享受的基本权利和所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并且学会懂得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对于进城打工的农民来说尤为重要。要在原有法律普及宣传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法律、法规的普及力度和深度,要多渠道、多形式、多角度、全方位地在农村宣传我国的法律法规,尤其是有关农村的法律知识,形成良好的农村法治环境,使农民真正地做到依法治村、依法办事,从而推动农村的法治化进程。在提高农民民主法制的基础上,调动农民的政治参与积极性,积极参与农村治理、积极参与农村人大代表的选举活动中等,并形成一种有效的农民政治参与渠道。
第四,积极推进农村广播电视和通讯网络建设。城市在多少年以前,就享受到国家公共财政在这几个方面的支持和惠顾,而农村在这几个方面的供给却严重缺失,我想这种现状的长期存在是制约农民发展和农民素质提高的一个重要的原因。由于农村交通不便以及其他方面原因的限制,多数农民可以说就被隔离在高速发展的现代文明之外,他们没有一种很有效的手段、渠道去认识所谓的“外部”世界。我想,在信息“爆炸”的当今世界,农村发展的滞后,农民生活水平质量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信息不对称。在新农村的建设中,要让广播电视走进千千万万的农村家庭,让他们“近距离”地认识和了解外面的世界,这样可以改变他们生产、生活的态度,可以提高他们的热情和积极性,进而积极地促进新农村的全面建设。
第五,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除了推进农村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发展外,要更加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加强对农民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当前党和国家在各个方面的方针、政策的宣传和教育,逐步完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提高农民的思想觉悟,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推动农村图书馆的建立,让农民在生产生活之余,学习有关科学知识,引导他们建立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氛围,崇尚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要积极挖掘民间的文化资源,大力培养具有农村特色的平民大众文化,开展多种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把农民引导到学文化、学科学的道路上来。
第六,深化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公共财政在农村医疗卫生建设方面的倾斜力度不够,造成我国农村医疗保障普遍缺乏,农村医疗卫生条件较差、医疗费用昂贵等问题的存在,也就出现了所谓的“小病拖着,大病等死”农民看病难的情形。看病难的问题严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民身体素质的提高和农民的发展。各级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加大对农村医疗事业的投入力度,深化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大力普及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尤其要建立适合地域特色的大病统筹制度,并要完善农村各种社会保障制度,让他们享受到城里人所享受到的医疗社会保障待遇,这对农村的发展和农民身体素质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之,新农村建设发展的关键在于农民素质的综合发展和整体提高,提高农民素质是一项复杂、系统的社会工程,我们要切实地做好各个方面的工作,要循序渐进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不能搞“政绩工程”、更不能搞群众式的运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和力量。
参考文献:
[1]李君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十大关系[J].重庆行政.2006(3)
[2]谢枭鹏黄黎平:农民教育现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6(11)
[3]李文政:论当前新农村建设中提高农民素质的重要性[J].黑河学刊.2006(4)
[4]丁一:农村综合改革:新农村建设的制度保障[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10)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