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中国建国以来,作为中国五大运输系统之一的管道运输,经历了从初始发展到快速发展、从稳步发展到加快发展的四个阶段。油气管道运输在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越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在“十一五”期间,中国油气管线总长度由1958年的仅仅0.02万千米,到2008年我国油气管线总长增加到6.9万千米。西气东输等管道工程的建立,不仅标志着我国油气管道建设初具规模、管道运输管理初步形成,而且也极大的满足了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对能源的需求。但是,油气管道运输作为我国运输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它的地位以及各项体系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和健全。
关键词:管道运输,管道建设,油气,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 TU279 文献标识码: A
我国是油气储备大国,管道运输作为油品和天然气进行长距离运输的首选方案,随着近年来我国天然气以及石油工业的快速迅猛发展,管道运输作为我国油气运输的重要方式,其建设也有了相对完整的规模。只是管道运输作为我国油气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相关法律法规监管、网络覆盖程度与范围、相应配套设施的建设方面还需要更加完善,作为我国综合运输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管道运输的地位也有待于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一、我国油气管道运输发展现状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到2009年年末,我国国内油气管道建设总长度达到了6.9万千米,在这其中,天然气管道长度达3.2万千米,原油管道长度达1.9万千米,成品油管道长度达1.8万千米。
(一)天然气管道运输现状
我国天然气管道目前有川气东输管道、西气东输二线、福建LNG外输管道、永唐秦管道、横琴岛-澳门天然气管道、大庆-齐齐哈尔天然气管道、南堡-唐山天然气管道及宁河支线、采育-通州天然气管道 、应县-张家口天然气管道、长岭-长春-吉化管道和榆林-济南等天然气输送管道。这些天然气管道的建成,使我国在川渝、环渤海和长江三角地区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天然气管网。而在珠三角和中南地区也形成了基本的天然气管网框架。其中,在川渝地区的天然气管道已经具备了南北为干线主体与其它的干线相互连通,总长度里程超过七千米,在我国天然气管道总里程所占有的比例约为百分之三十。同时环渤海地区的天然气管网格局的输送能力每年已经超过二百亿立方米,长江三角地区天然气管网每年输送能力超过一百五十亿立方米。
(二)原油管道运输现状
我国目前主要的原油管道有2007年建设开工2008年7月全线开通的曹妃甸到天津的曹津原油管道以及2008年2月投产起于浙江省舟山市岙山岛终于册子岛,标志着甬沪宁管线贯通的岙册原油管道,另外还有解决了长庆油田的原油北上南下的姬白输油管道。
东北地区的大庆、辽河和吉林油田;西北的青海、塔里木等油田;华北油田和天津大港油田;华东华中的胜利油田、中原油田等所在区域的原油输油管道的建设,使得我国在华东华北、东北以及中西部地区输油管网形成。
(三)成品油管道运输现状
成品油管道在我国最长的是兰州―郑州―长沙(兰郑长)管道,全程三千多千米,是我国西油东送的主要管道。另外,我国成品油运输管道还有长岭株洲成品油管道、起于延炼终于西安的延炼西安成品油管道、 中石化建设的北京环城成品油管道、始于九江途径南昌到樟树的九江樟树成品油管道、2007年5月建成的郑州安阳汤阴成品油管道、昆明大理成品油管道 、2008年10月开始建设的柳州到桂林成品油管道、此外辽阳鲅鱼圈成品油管道、沿海福建炼化一体化成品油管道也是我国目前正在投用的成品油输油管道。
北油南下,西油东输是我国成品油管网建设的战略格局,而这一格局已经珠江三角、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區初步形成。
二、油气管道运输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道输送运力不足、并且所处地位较低
虽然我国管道运输发展速度较快,但是与公路、铁路、航空等其它运输方式相比,管道运输所占的比例明显低于其它运输方式。与其它发达国家的管道运输相比,我国油气管道运输的运量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比例,差距非常巨大。此外,我国管道运输的总里程依旧较少,这样也就直接导致我国油气运输的运力不足,这也是造成我国有些地区油气资源供应紧张的原因之一。
(二)部分管线出现老化现象、存在安全隐患
任何材料都有特定的使用寿命,我国油气管道一半以上使用已经超过二十年,甚至一些地区的管道使用已超过三十年,由于管道是埋于地下,出现老化和损坏很难及时察觉,同时,地面不正当施工等人为因素或者地震等自然灾害也对油气管道的使用寿命以及安全造成隐患。
(三)管道运输管理在技术上相对落后
管道运输在我国正处于上升发展时期,建设综合覆盖的管道运输网络需要完善健全的运输管理体系。但是与公路和铁路相比,我国目前还未形成相对完整的模式,例如对地下管道的地理信息技术的数据采集整理、分析反馈等,另外,计量测量仪器的精度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旧较低,管道的设计施工和检修等等这些都是未来我国管道运输管理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完善和解决的问题。
(四)管道建设的网络化仍旧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油气管道网路区域性较为明显,以原油管道网络为例,它主要分布在西北部、东部地区以及长庆油田周围,地区网路之间相互独立,没有连接。其它原油和天然气管道网路同样如此。而市场的发展和需求由于管道运输网络的相互孤立无法得到满足,这也就需要在今后的管道建设中加强网路化建设。
(五)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监督管理体制需要健全
石油化工行业的重要性以及特殊性决定了油气管道运输不可避免地具有容易被自然垄断的特点。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油气管道运输相比,我国政府对于油气管道运输的监管还有待于提高。同时,在管道的市场准入和运营以及安全服务等方面也需要建立完善全面的法律法规。
三、针对我国油气管道运输问题的相关建议
(一)加快管道运输的网络化建设
同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相比,油气管道运输不论是从人力物力财力还是节约资源环境保护的角度讲,它都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而通过对未来油气需求市场的发展趋势来的观察,国家应该支持和鼓励油气运输管道的网络化建设,从资金技术到出台相关政策以保障我国油气管道网络化建设的健康有序长远发展。
(二)加强管道运输的安全建设
安全重于泰山。首先,我们要树立安全意识,切忌懈怠之风,杜绝侥幸之心,把安全工作当做重点来抓。其次,普及管道运输安全操作知识,在培训过程中,相关培训人员要一视同仁,克服怕麻烦的心理,教其所有,倾其所能。第三,建立严格的检查小组,主管安全工作。由相关领导挂帅,吸纳经验丰富、技术过硬、员工信赖的干部职工为组员,对一线的管道要进行不定期、不定时的检查。
(三)提高管道运输及管理方面的科技技术
要提高管道运输及管理方面的科学技术,最为关键的是要夯实自己的内功,平时管道运输管理的工作中,要加强管道运输相关理论的学习,熟悉理论发展前沿,洞晓科技发展的动态,并将理论的优秀成果与自身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大胆创新,勇于实践,走出一条符合实际的管道运输之路。同时,也要修炼外功,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不做聋子,不做哑巴。要善于发现职工的闪光点,重视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
(四)建立健全管道运输相关法律法规
我国现有法律体系中没有针对管道运输的专门法律,立法体系中存在着较大的空白的。在实际执法中,执法人员只能借鉴其他类似法律条文进行管理,无法做到完全的合法合理。建议人大参照管道运输的实际情况,采集群众意见,借鉴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教训,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台专门的法律进行管理,让管道运输工作在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阳光下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王明远.我国天然气输配管网 经营准入制度研究[J].清华法学,2008(6).
[2].分析我国进口石油运输布局与运输安全性[Z].
[3].赵永涛.油气管道风险评价现状及对策研究[J].石油化工安全环保技术,2007.
关键词:管道运输,管道建设,油气,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 TU279 文献标识码: A
我国是油气储备大国,管道运输作为油品和天然气进行长距离运输的首选方案,随着近年来我国天然气以及石油工业的快速迅猛发展,管道运输作为我国油气运输的重要方式,其建设也有了相对完整的规模。只是管道运输作为我国油气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相关法律法规监管、网络覆盖程度与范围、相应配套设施的建设方面还需要更加完善,作为我国综合运输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管道运输的地位也有待于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一、我国油气管道运输发展现状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到2009年年末,我国国内油气管道建设总长度达到了6.9万千米,在这其中,天然气管道长度达3.2万千米,原油管道长度达1.9万千米,成品油管道长度达1.8万千米。
(一)天然气管道运输现状
我国天然气管道目前有川气东输管道、西气东输二线、福建LNG外输管道、永唐秦管道、横琴岛-澳门天然气管道、大庆-齐齐哈尔天然气管道、南堡-唐山天然气管道及宁河支线、采育-通州天然气管道 、应县-张家口天然气管道、长岭-长春-吉化管道和榆林-济南等天然气输送管道。这些天然气管道的建成,使我国在川渝、环渤海和长江三角地区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天然气管网。而在珠三角和中南地区也形成了基本的天然气管网框架。其中,在川渝地区的天然气管道已经具备了南北为干线主体与其它的干线相互连通,总长度里程超过七千米,在我国天然气管道总里程所占有的比例约为百分之三十。同时环渤海地区的天然气管网格局的输送能力每年已经超过二百亿立方米,长江三角地区天然气管网每年输送能力超过一百五十亿立方米。
(二)原油管道运输现状
我国目前主要的原油管道有2007年建设开工2008年7月全线开通的曹妃甸到天津的曹津原油管道以及2008年2月投产起于浙江省舟山市岙山岛终于册子岛,标志着甬沪宁管线贯通的岙册原油管道,另外还有解决了长庆油田的原油北上南下的姬白输油管道。
东北地区的大庆、辽河和吉林油田;西北的青海、塔里木等油田;华北油田和天津大港油田;华东华中的胜利油田、中原油田等所在区域的原油输油管道的建设,使得我国在华东华北、东北以及中西部地区输油管网形成。
(三)成品油管道运输现状
成品油管道在我国最长的是兰州―郑州―长沙(兰郑长)管道,全程三千多千米,是我国西油东送的主要管道。另外,我国成品油运输管道还有长岭株洲成品油管道、起于延炼终于西安的延炼西安成品油管道、 中石化建设的北京环城成品油管道、始于九江途径南昌到樟树的九江樟树成品油管道、2007年5月建成的郑州安阳汤阴成品油管道、昆明大理成品油管道 、2008年10月开始建设的柳州到桂林成品油管道、此外辽阳鲅鱼圈成品油管道、沿海福建炼化一体化成品油管道也是我国目前正在投用的成品油输油管道。
北油南下,西油东输是我国成品油管网建设的战略格局,而这一格局已经珠江三角、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區初步形成。
二、油气管道运输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道输送运力不足、并且所处地位较低
虽然我国管道运输发展速度较快,但是与公路、铁路、航空等其它运输方式相比,管道运输所占的比例明显低于其它运输方式。与其它发达国家的管道运输相比,我国油气管道运输的运量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比例,差距非常巨大。此外,我国管道运输的总里程依旧较少,这样也就直接导致我国油气运输的运力不足,这也是造成我国有些地区油气资源供应紧张的原因之一。
(二)部分管线出现老化现象、存在安全隐患
任何材料都有特定的使用寿命,我国油气管道一半以上使用已经超过二十年,甚至一些地区的管道使用已超过三十年,由于管道是埋于地下,出现老化和损坏很难及时察觉,同时,地面不正当施工等人为因素或者地震等自然灾害也对油气管道的使用寿命以及安全造成隐患。
(三)管道运输管理在技术上相对落后
管道运输在我国正处于上升发展时期,建设综合覆盖的管道运输网络需要完善健全的运输管理体系。但是与公路和铁路相比,我国目前还未形成相对完整的模式,例如对地下管道的地理信息技术的数据采集整理、分析反馈等,另外,计量测量仪器的精度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旧较低,管道的设计施工和检修等等这些都是未来我国管道运输管理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完善和解决的问题。
(四)管道建设的网络化仍旧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油气管道网路区域性较为明显,以原油管道网络为例,它主要分布在西北部、东部地区以及长庆油田周围,地区网路之间相互独立,没有连接。其它原油和天然气管道网路同样如此。而市场的发展和需求由于管道运输网络的相互孤立无法得到满足,这也就需要在今后的管道建设中加强网路化建设。
(五)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监督管理体制需要健全
石油化工行业的重要性以及特殊性决定了油气管道运输不可避免地具有容易被自然垄断的特点。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油气管道运输相比,我国政府对于油气管道运输的监管还有待于提高。同时,在管道的市场准入和运营以及安全服务等方面也需要建立完善全面的法律法规。
三、针对我国油气管道运输问题的相关建议
(一)加快管道运输的网络化建设
同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相比,油气管道运输不论是从人力物力财力还是节约资源环境保护的角度讲,它都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而通过对未来油气需求市场的发展趋势来的观察,国家应该支持和鼓励油气运输管道的网络化建设,从资金技术到出台相关政策以保障我国油气管道网络化建设的健康有序长远发展。
(二)加强管道运输的安全建设
安全重于泰山。首先,我们要树立安全意识,切忌懈怠之风,杜绝侥幸之心,把安全工作当做重点来抓。其次,普及管道运输安全操作知识,在培训过程中,相关培训人员要一视同仁,克服怕麻烦的心理,教其所有,倾其所能。第三,建立严格的检查小组,主管安全工作。由相关领导挂帅,吸纳经验丰富、技术过硬、员工信赖的干部职工为组员,对一线的管道要进行不定期、不定时的检查。
(三)提高管道运输及管理方面的科技技术
要提高管道运输及管理方面的科学技术,最为关键的是要夯实自己的内功,平时管道运输管理的工作中,要加强管道运输相关理论的学习,熟悉理论发展前沿,洞晓科技发展的动态,并将理论的优秀成果与自身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大胆创新,勇于实践,走出一条符合实际的管道运输之路。同时,也要修炼外功,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不做聋子,不做哑巴。要善于发现职工的闪光点,重视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
(四)建立健全管道运输相关法律法规
我国现有法律体系中没有针对管道运输的专门法律,立法体系中存在着较大的空白的。在实际执法中,执法人员只能借鉴其他类似法律条文进行管理,无法做到完全的合法合理。建议人大参照管道运输的实际情况,采集群众意见,借鉴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教训,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台专门的法律进行管理,让管道运输工作在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阳光下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王明远.我国天然气输配管网 经营准入制度研究[J].清华法学,2008(6).
[2].分析我国进口石油运输布局与运输安全性[Z].
[3].赵永涛.油气管道风险评价现状及对策研究[J].石油化工安全环保技术,2007.